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蘇聯英雄

第一卷 第四百四十章 鋼鐵巨獸 文 / 血蝠

    第四百四十章鋼鐵巨獸

    羅季翁-雅科夫列維奇-馬利諾夫斯基指揮的是全軍中原本實力最強的第11集團軍,但目前他所有的兵力加起來也就相當於一個機械化軍,而裝甲車輛還能形成突擊力量的滿打滿算也就那個寶貴疙瘩似的混成坦克團。原本不算其他部隊,單單第三機械化軍就有350輛t34,還有一個裝備72輛kv-1重型坦克的重型坦克團!

    在明斯克戰役開始前,馬利諾夫斯基還向普倫雅科夫元帥發牢騷說自己的坦克數量不足,而那會是有300輛!

    戰爭的消耗已經超出集團軍司令員的估計,手中在布列斯特立下奇功的近衛第三機械化軍現在變成了不扯不扣的「步兵師」,而這相比集團軍編成內的其他部隊還算好的——步兵第16軍步兵加上炮兵、工兵、後勤等等,還有戰鬥力的不到5000人!

    是該第十一集團軍下去整編的時候了,而且這次他們將留下所有的集團軍和軍師級直屬炮兵,「光身子」整編。馬利諾夫斯基有點當「光棍」的感覺,當年席捲西白俄羅斯和西烏克蘭、全殲德黨衛軍第二裝甲師的鋼鐵洪流都消耗在了這近半年的激戰中,中將也感到實在是可惜。

    損失巨大,但光榮的第11集團軍沒有辜負祖國和人民的期望,每一次都圓滿的完成了任務,被它碾碎的法西斯也遠超過自身數量——不論是中央集團軍群還是這段時間交手的北方集團軍群德軍,都沒從它身上佔多少便宜。

    馬利諾夫斯基的裝甲力量都快拼光了,上個月好不容易才從上邊要了20輛斯大林型坦克,但那些讓司令員看著都頭皮發麻的鋼鐵怪物還一炮未放就要從自己的部隊調走,他也有點心疼。但不管怎麼說,光腳不怕穿鞋的,都已經是這樣。統帥部到時候總的把自己地實力填滿嘍,解散屢立功勳的第11集團軍那是不可能的。

    「我是把最後的裝甲部隊都給你們了,省著點用,別到最後從11集團軍出去的坦克一輛都沒剩下,坦克兵同志會罵死我們的。」馬利諾夫斯基不由的發點牢騷。

    葉夫列莫夫理解他為什麼會這樣,那可都是從戰爭中鍛煉出來的優秀車組和最新式地重型坦克,換誰都會有些捨不得。「放心,會用在最關鍵的部位。」

    交接程序進行的很快。這會有些部位兩個集團軍已經交叉佈防,而留在一線的第11集團軍官兵將在合圍圈形成後繼續留一段時間,作為「口袋」的第二線力量,但不參與進攻,就地休整,要等上頭的命令下來之後才後撤補充。

    一名坦克裝甲兵上校走進指揮部報告,馬利諾夫斯基向33集團軍的人介紹來人:「這是特別混成坦克團的指揮員波爾-馬蒂索維奇-特爾特尼上校,就是他地部隊歸你們了。葉夫列莫夫同志。那番號是臨時的,歸你們之後我就不管了。」

    既然做光棍就做到底,想從第11集團軍這裡拉個番號過去那是不可能的!馬利諾夫斯基是「一毛不拔」,再說方面軍司令部也只是說集中裝甲力量轉給33集團軍,這空子不鑽白不鑽。

    特別混成坦克團。這是上校同志想出來的,也符合實際——既有全新的重型坦克部隊,還有各部隊集中起來地t34,連各裝甲偵察營的bt快速坦克都拉來了。完全是個大雜燴。kv-1倒是一輛都沒,雖然集團軍裡還有那麼兩三輛,但暫時只能當固定炮台用,估計33集團軍即看不上也不想要那幾個包袱,馬裡涅斯科也就沒給。

    「你好,特爾特尼同志。」葉夫列莫夫和坦克團長握手,「你的部隊直屬集團軍司令部。」

    「是,葉夫列莫夫同志。」——為什麼不說「司令員同志」。照理那樣回答才合情合理:馬利諾夫斯基還在邊上呢!

    部隊嘛,全世界都一樣——誰的部下就是誰地部下,這給「踢出去」雖然是沒辦法,也總的表明:我是第11集團軍出來的人!

    葉夫列莫夫知道坦克團長一定也是老大不願意,誰會喜歡離開深有感情的老部隊呢,乾脆大方些:「馬利諾夫斯基同志,一等戰役結束我就向上頭打報告,把混成坦克團還給白俄羅斯方面軍。怎麼樣?」

    馬利諾夫斯基當然同意。當然這行不行的通以後再說,至少這葉夫列莫夫同志還是「挺講理的」。「特爾特尼上校是我手裡最好的坦克團長之一,在布列斯特那會,他的坦克團是同德軍地「帝國」裝甲師硬碰硬幹過,把那個古德裡安都一炮轟到了柏林的病房裡。」

    話說的很明白了:我不是把什麼人拉來湊數的,給你的人可是貨真價實的驍將——古德裡安在柏林躺了幾個月的病床已不是什麼秘密,至於是不是讓坦克炮轟成個破麻袋沒人會去追究,馬裡涅斯科這會也就是吹吹牛,給特爾特尼的身份上貼貼金:到底是誰幹地不重要,也查不清,只要是第11集團軍地就成。

    中午,葉夫列莫夫就乘車視察了各部隊的抵達展開情況,也看到了那個配屬給自己地特別混成坦克團——真的是「混成」,一千多號人的制服就是五花八門:工兵、步兵、後勤輜重、炮兵和坦克裝甲兵都到齊了,還有些穿軍醫制服的,葉夫列莫夫甚至還看到個騎兵中尉!

    部隊打贏了整編,打殘了也整編,第11集團軍調出的這個坦克團裡也是「梁山好漢」雲集,什麼人都有,但絕對是一個拉得動打得響的坦克團,不是什麼拿來湊數的烏合之眾,馬利諾夫斯基還不想倒了第11集團軍的牌子。

    那32輛t34讓絕大部分沒有真正見識過衛國戰爭殘酷性的33集團軍指揮員知道了什麼是殊死作戰——沒有一輛坦克身上不存在彈坑,有些可以說是遍體鱗傷,外部裝甲上到處都是激戰留下的痕跡。

    「有些坦克炮塔沒用了,我們就從車體毀壞的坦克上拆一個裝上,有7輛都是這麼拼湊出來的。有些車組都已經換了幾批,都是人沒了坦克回收還能修,這段時間都是這樣拼拼湊湊過來的。」特爾特尼在一邊做介紹。

    這會在他們面前的那輛t34,明顯看得出前裝甲上有被反坦克炮直接擊穿後焊接修補的痕跡,位置正在駕駛員前面。

    葉夫列莫夫要到裡面去看看,車組成員打開了蓋板。

    「這輛車的上一個車組全體陣亡,一發88毫米穿甲彈直接擊中。德軍其它的反坦克炮t34還能對付,這88毫米高炮只要一發,十有**就光榮了。上個車組是個英雄車組,擊毀過四輛德軍坦克。」

    特爾特尼上校敲了敲裝甲板:「我們用了一個星期才把它修復,要不是只有炮塔裡還有幾發炮彈,這車也就沒了。」

    大家都明白88毫米穿甲彈威力驚人,而駕駛員附近如果還有炮彈,很有可能發生殉爆,如果那樣,整輛坦克只會留下堆廢鐵。

    相對於滿身戰爭痕跡的t34們,那二十輛還散發著油漆氣味的nc「斯大林」重型坦克可以用視覺衝擊來形容!

    長長的52倍口徑1940式105毫米坦克炮體現著它無與倫比的強大火力,龐大的體型顯示著它超人一等的體重,明顯敦厚的裝甲表明它不僅僅火力強勁,還皮堅肉粗,輕易就想擊毀它根本不可能。

    「約瑟夫-雅科夫列維奇-科金同志設計團隊的傑出設計,因為戰爭的原因,這一批還是車裡雅賓斯克坦克廠的最新產品。」

    在這裡波爾-馬蒂索維奇-特爾特尼上校也算是坦克專家,說到眼前這種巨大的戰爭機器就來勁:它實在是重型坦克部隊夢寐以求的大傢伙!

    「車體前上裝甲板傾角70度,厚120毫米,側面裝甲板厚89至90,後部裝甲厚22至64,底部裝甲板厚19毫米,頂部裝甲板厚25。炮塔裝甲板厚30至102毫米。那門105坦克炮絕對是全世界威力最大的坦克炮,能夠在2000米距離內擊穿目前出現的任何一種德國坦克。如果使用爆破榴彈,對建築物和掩體也具有非常可觀的破壞力。」

    因為設計的原因,nc只有四名成員,普通型有一部電台,炮塔裡有三個人,用的是整裝彈,對裝填手的體力是種考驗——還好,因為1940式坦克炮是專門為坦克設計的,炮彈重量還在裝填手體能承受的極限之內(現代的105毫米脫殼穿甲彈比一般的105毫米炮彈要輕很多,當然41年的裝填手面對的是重得多的彈頭,但整彈重量也不超過現代的120坦克炮炮彈。),整車備彈40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