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蘇聯英雄

第一卷 第五百九十五章 雨 文 / 血蝠

    第五百九十五章雨

    在集團軍司令部,林俊接通了克里姆林宮的電話,向斯大林匯報了發現德軍新式重型坦克的事,斯大林也同意林俊將繳獲的德軍新式坦克運往列寧格勒的決定。

    需要對德國坦克進行全面測試,那就需要有完善的測試設備。

    哈爾科夫坦克制造廠距離立陶宛過遠,烏拉爾東部的兩個坦克制造基地更遠,而列寧格勒幾個製造基地就具有完善的測試能力,距離立陶宛也是最近的。

    那輛能夠開動的要用來做綜合測試,而其它虎式將被用來作為火力測試的靶標,等待它們的將是拆下所有可用配件後進入列寧格勒的炮兵靶場,各種反坦克炮、坦克炮正等著它們。

    已經過了中餐時間,普爾卡耶夫的勤務兵送來了吃的,不過林俊沒時間坐著吃。

    就讓阿廖沙取了點麵包和黃油,「我去渡口。」

    當林俊的車隊抵達內裡斯河北岸二號渡口時,那輛虎式坦克已經抵達浮橋南側,裝甲兵們正在做過橋前的準備。

    城市西南方不斷有爆炸聲傳來,顯然德軍正在向那個方向進攻——那裡不僅僅有紅軍相對堅固的步兵混合防線,兩個精銳坦克團也在那個方向上,德軍想靠閃擊戰的老辦法一鼓作氣攻進市區估計是行不通!

    「想奪回維爾紐斯,這德國人太心急了,如果用一戰時塹壕戰的辦法慢慢磨到還有可能。」林俊這是在對古謝夫說。

    「是的,元帥。不過德國人在這次戰爭中如果喪失了快速突擊能力,靠塹壕站他們是贏不了的,而且他們已經失去了快速突擊這個法寶。」

    紅軍已經習慣了德國人的戰術,現在的思維方式和排兵佈陣就是針對德軍戰術準備的,不像德軍橫掃西歐時的西方盟軍,還等著同德國人打一場曠日持久的塹壕站。

    可以說參謀的眼光很準:歷史上42年德軍在東線面臨的尷尬已經提前半年多到來。

    從望遠鏡看,裝甲兵們正在將坦克裡還剩下的炮彈全搬出來,裝在邊上的一輛中型吉普上,這樣大概能夠減輕一噸的重量,不過也耗費了不少時間。

    終於,所有準備工作完成,那輛坦克發動起來,為了保險、安全,就一名駕駛員在坦克裡,轟隆隆開上了橋。

    前邊有人指揮,鋼製浮橋立刻一節節被壓下去,橋面距離河水非常近,所有人都看著繃緊了神經。速度不快,好一會後坦克終於通過浮橋,抵達北岸。

    林俊這時走到那輛坦克邊上:是虎式,最初期生產型,從幾個細節能夠看出來。

    問駕駛員:「操操縱性能怎麼樣?」

    「報告元帥,作為一輛重型坦克,如果不考慮耗油量和懸掛系統的承載能力,我認為它的機動性還是非常不錯的。」駕駛員鑽出坦克,敬禮後回答,「從油量表看,它在作戰中最多跑個100公里就需要重新加油,從南邊開到這這油就燒了一大截。」

    駕駛員會說的是實話,虎式坦克的設計是著重火力和裝甲,而適度犧牲了機動性。

    不過這犧牲機動性也不是慢得開不動:事實上,它的機動性相對於德軍其它坦克只是沒有提高而已,而和之前的三號、四號坦克差不多,仍然擁有德國中型坦克的機動性!

    就是虎式坦克上那台hl230p45型23公升700匹馬力的直列式汽缸汽油引擎似乎回到了坦克早期發展的汽油發動機的老路子上,但這台發動機還是相對可靠的。先進的液壓控制可變速齒輪箱和半自動傳動系統,給了這輛具有極端重量的重型坦克還算很不錯的爆發性機動能力:虎式坦克的操控系統是雙斜齒輪類型,配有有八段速度齒輪箱,操縱相對靈活。

    在必要情況下,虎式坦克最小半徑旋轉可以透過單邊煞車來進行旋轉——虎式的操控系統在這回來說是容易使用而且非常先進!

    駕駛員指了指坦克下半部,「元帥,這些負重輪的設計有問題,相互交錯,維修起來一定麻煩。而且中間的間隙如果在嚴寒和泥濘季節很容易出問題,還有這楊寬度的履帶估計上鐵軌運輸也會碰到麻煩。」

    它本來就寬大,履帶也寬,對於一般鐵路平板車而言超標了——要是履帶太窄,這樣的重量就會陷進泥裡,就當固定炮台用得了!

    「中士,這個問題就要靠你們想辦法解決了,你們至少要有兩個人一同去列寧格勒,鐵路站的同志會給你們想辦法。」

    不用擔心,鐵路方面總能相處辦法,虎式坦克還沒寬到兩邊會撞到路邊標誌桿的程度。

    「戰爭是新式武器誕生最好的催化劑,就不知道在北非的英**隊要是碰上這些虎式會是什麼感覺,和它比美國佬的m3和那些英國步兵、巡洋坦克就像上個世紀的產物。」

    林俊心裡有點幸災樂禍的味道——就是早期的m4坦克對上虎式,美國人都會感覺自己手頭的是個十足的廢物!

    現在英美的坦克發展水平已經被蘇聯和德國遠遠甩在身後,大概想贏就只能;靠這數量優勢了。

    火車站陣地,六輛「伏洛希洛夫戰士」牽引車已經在陣地北側等候,成員們先上陣地查看實際情況,確定了可以拖曳的三輛虎式。

    先把需要拖曳的坦克的傳動系統掛上空檔,在統一安排下,以煙霧彈為掩護,牽引車開上陣地。

    這下聲勢有些浩大,南邊的德軍觀察站發現了火車站的異常,立刻向上匯報:不過等炮兵們反應過來,整片車站地區都已經被煙霧彈和煙霧罐發出的濃重黑煙遮蔽。

    德軍大炮一發威,紅軍遠程大炮就壓制!

    粗大的鋼絲繩被拴在一起,兩輛「伏洛希洛夫戰士」對付一輛虎式,就花了十分鐘,連成一串串的鋼鐵車隊就消失在車站北面。

    牽引成功,不過讓陣地上的紅軍指戰員們吃了點苦頭,有點小麻煩,都是那遮天蔽日的煙霧惹的禍!

    紅軍陣地上很多人都沒有配備防毒面具,還要挨德國佬的炮擊,特別是民兵們只能窩在戰壕裡用沾了冷水的毛巾摀住口鼻,忍受這難聞的煙霧。

    雖然沒有毒,但還是有些刺鼻!

    摩西被熏得眼睛直流淚,好不容易挨過了這頓自己人製造的「毒煙」,坐在掩體裡灌了兩口馬丁遞過來的溫水,又洗了洗眼睛,咳嗽了老半天才算回過氣來。

    「還好,那幫王八蛋不敢用毒氣。」

    「什麼,毒氣?」托濟奇正好聽到,他的防毒面具早丟失了,剛才也是難受了好一會,問身邊的銀行家。

    「一戰時常用的那種。」

    「他們不敢用,因為我們也有很多。」托濟奇這倒不是在瞎說:在參加明斯克會戰前,在半路一個火車站的貨場上他就見到過很多標識獨特的貨物,警戒非常嚴格。不過上士從那些外包裝上就知道那些是毒氣彈,而且是比芥子氣還要厲害的化學毒氣彈!

    「你怎麼知道?」問話的科傑利尼科夫,他剛把自己的防毒面具摘掉:他們師配備了的,人人都有。

    「我弟弟就在防化部隊,公開的秘密而已,不過還有很多事他也不告訴我。」

    托濟奇算是吹下牛——他弟弟在戰前探親時跟他說過不少防化知識,比突擊工兵部隊裡培訓的還要多,包括世界各國各式化學武器的識別方式。不過他弟弟也沒違反規定,至少他所在部隊的情況是基本不說。

    和一戰不同,誇張點說這會蘇德雙方都能把對手全殺死幾回,誰都不敢用,倒不是戰爭變得「文明」了。

    「上士,你有幾個弟弟?」

    「兩個,一個原本還在讀9年級,不過現在已經在機械廠裡工作了,上個月接到過家裡來信,運氣不錯。以前我們三兄弟常一起去釣魚,我和亞歷山大休假都是一個時間。」說著從上衣口袋裡拿出自己的證件,裡面夾著張照片,「全家福。」

    摩西接過來看了幾眼,照片顯然是上士剛參軍時拍的,那會他還穿著新兵的制服,連軍銜標記都沒有。不過照片上的人只有母親和三個孩子,顯然上士同志的父親已經去世了。

    不怎麼好受,銀行家想到了自己那個生病、餓死的兒子,就把照片還給了上士。

    一邊的科傑利尼科夫也掏出張照片來,那是他的全家福。

    大家一看嚇一大跳,真是好多人!

    「你全家?好大一家子!」

    「這是我父母和我的兄弟姐妹們,還有他們的孩子和孫子。「看著有幾位有點驚奇的表情,中士說:「我母親18歲生了我大哥。」

    密密麻麻排了前後三排,真是好大一家子!照片上的那一對正在微笑的老年夫妻怎麼看都有70了,而中士同志今年才25歲。

    「我說中士,哪些是你兄弟?」

    科傑利尼科夫一說自家人就來勁,「這是我大哥,這是二哥,這個是我三姐……這個是我大哥最小的孫子薩沙。」

    同志們真是對科傑利尼科夫的大家庭刮目相看——他是老ど,有5個哥哥4個姐姐!

    邊上幾位真想說一句:你爸媽真厲害!不過還是沒說出來,那樣有些不禮貌。

    在蘇聯一家有個四五個兄弟姐妹的情況比較常見,獨生子女那才是稀有動物,不過像中士這樣加起來有十個兄弟姐妹,還都養育長大成人的同志們還真沒見過!

    很好奇,雖然要禮貌,托濟奇最後還是憋出句:「中士,難怪你看上去長得像個小老頭!」

    折下除了還在傷感的摩西,其他人都笑了出來——都說老來子人會長得老像,托濟奇要比中士大三歲,不過看起來科傑利尼科夫反而要比上士同志老個十歲,臉上皺紋不少!

    科傑利尼科夫笑笑,取回了照片,也不生氣:這樣善意的玩笑不是第一次有人對自己開,無所謂。

    「據說上頭可能會給孩子多的母親設立個什麼勳章,要是真的,中士,你母親一定能得一個。」說話的是尼古拉,「我也有6個兄弟姐妹,不過已經有兩個哥哥在烏克蘭戰死了。」

    「誰知道呢,不過仗才打了大半年,這死的人已經不少,是該有那麼枚勳章了。」任誰都能想到,國家的男女性別比例在這次大戰過後會出現嚴重失調,勞動力也會缺乏,多生育是唯一的辦法。

    下午三點,真是有點奇怪了,除了在維爾紐斯防線兩翼遠方能聽到炮擊聲,火車站這邊是安安靜靜,德國佬都不知道跑哪去了。戰士們都窩在掩體裡盡量休息,一下子除了有時候傳來的喊話聲,一切都變得靜悄悄。

    不正常,顯然不正常。

    在市政廳指揮部,巴秋寧認為德軍目前的安靜是在醞釀更大的攻勢,到了晚上,維爾紐斯就會面對更大的考驗。

    白天進攻傷亡大,換成自己是德軍指揮官,那也會選擇在黑夜發動進攻。

    時間在讓人有絲難受的安靜中緩緩流逝,火車站陣地上的人除了上午吃了頓熱飯外,大部分人已經老半天沒吃東西,有點餓但都得撐著。

    在趕到車站時所有部隊都是輕裝上陣,除了彈藥都沒帶什麼補給,有的那些也在上午吃完了。

    餓肚子感覺不怎麼好,不過很多人還不在乎,「在明斯克保衛戰那會,前期抵達的部隊常常是要隔個兩三天才能吃上頓飯,一條黑麵包十個人分,當一天的口糧,零下三十度!那會才叫艱難!」科傑利尼科夫在對邊上人唸唸叨叨,轉身問馬丁,「感覺怎麼樣?」

    「不餓,隔離區裡天天挨餓,有水就行,習慣了。」

    他才不在乎,「上午吃的還在肚子裡,呵呵。」對於前段時間,這兩天他已經算是吃了個飽。

    不過說歸說,忽然之間馬丁拉開了那件套著的中午從德國死屍上扒來的德**大衣,從上衣口袋裡翻出兩袋壓縮餅乾,「差點忘了,我還帶著點。」

    打暈頭了,連出發前塞進口袋裡的存糧都給忘了——這可是害怕挨餓做的準備,好多猶太志願民兵都這麼幹,不過像馬丁這樣忘了的也就他一個了吧!

    兩包壓縮餅乾,附近的同志每人分點,抵擋一下。

    那個設施完備的車站廚房讓枚航彈給炸上了天,沒指望了。照理各連的炊事班會在後方幾百米的地方做飯,不過現在所有人都上了一線,也沒有什麼存糧,原本就指望上級來解決的。上午那頓早不早、晚不完的早餐又實在豐富,讓人反而容易感覺到餓——如果上午吃的是有些難以下嚥的冷食,戰士們還不會太餓。

    壓縮餅乾很難吃,就像在嚼水泥做的餅子,嘴巴根本覺不出什麼味道。

    「這餅乾廠也該改改配方,就像嚼水泥!美國佬的資產階級軍糧比這要好不少,不知下頓能不能吃上。」托濟奇發發牢騷。

    「要是我們在美洲也行,天天吃。」科傑利尼科夫咬著壓縮餅乾,對此不屑一顧。

    後邊有點動響,是車站大街上的汽車聲。

    往後看了一眼,一隊步兵扛著裝備貓著腰過來了。

    援兵,托濟奇負責的這一段補充了兩個班的步兵,配備有一門50毫米迫擊炮,他們還帶來了補給。

    補給是一個大箱子,上頭寫著「排級補給品」,標誌顯示是莫斯科食品廠出產的軍糧。援兵們帶來的還有些裝在亞麻袋裡的硬麵包,標準的「大列巴」。

    打開箱子,裡邊基本上都是大號的罐頭,還有些脫水蔬菜。

    戰壕轉角里配套挖的「架子行軍鍋」上開水正在滾,真好用來準備晚餐。

    天色已經昏暗,濕氣一下子變大,托濟奇讓尼古拉和馬丁去準備所有人的晚飯,「晚上會有場惡戰,讓大家都吃飽了!」

    「薩沙,讓前邊的暗哨給我盯緊了。」

    「放心,上士同志,你難道不放心我們的佈雷技術,嘿嘿。」

    突擊工兵怎麼都有「工兵」兩個字眼,陣地前沿已經布好雷場,其中都有三個威力恐怖的定向雷,如果德國佬晚上敢衝上來,會有好戲看!

    尼古拉把一大罐的羊肉罐頭都倒進行軍鍋裡,加了兩大塊脫水蔬菜,燒開了就分給各人,然後繼續燒。馬丁從隔壁部隊傳來的香味判斷,那邊的同志們是在享受牛肉的味道,這「排級補給品」都亂套了,真是有什麼罐頭塞什麼罐頭。

    這邊托濟奇還從箱子裡找出一大包密封的馬合煙,就像發現了新大陸!

    每人分一點,用撕開的報紙捲上抽。

    托濟奇給摩西也捲了根,不過銀行家才抽了兩口就擱在一邊:「怎麼像爛木頭!」

    「哈哈,這可比不了德國佬的香煙,馬合煙就這味道。」

    托濟奇喜歡這種廉價馬合煙的味道,習慣就好,還實惠,問摩西:「那你喜歡抽什麼?」

    「南美雪茄,有嗎?!」摩西有點沒好氣的說——他說的還真是實話,在波蘭時,他的辦公室和家裡都放著精美硬木盒子包裝的美洲產雪茄,不過已經很久沒有那樣享受了。

    「哪天繳獲了雪茄我一定送給你,不過德國佬那好像基本沒有。」

    「西班牙的行不行?」

    「可以,是雪茄就行。上士同志,我可等著。」摩西拿起分給他的那個德國餐盒,用個別人給的大勺子喝濃湯,一邊喝一邊啃硬麵包。

    昨天趕來的時候還沒多大感覺,這會露天的情況下還是非常冷的:其實氣溫也就是在冰點左右,但是空氣中的濕氣很重,夜色中都能看到原野上慢慢升騰起來的淡淡水霧!

    潮濕,這是非常難受的!

    這一片都是稀樹樹林,維爾紐斯又在兩條河同眾多美麗湖泊的包圍之中,屬於水網環繞緩丘陵與平原混合地形,這濕氣讓來自西伯利亞的戰士們感覺難受。

    戰士們這會也顧不上形象了,有套頭衫的都把帽子戴起來,有不少人還套著扒來的德**大衣,不過軍官們警告他們,等打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先把那身德國皮給脫了!

    各處掩體裡都點著篝火,驅散濃濃的濕氣,烤火休息。

    本雅明這會已經不是炮長了,這會被「降職」變成步槍手兼預備炮手:他的大炮沒炮彈了。托濟奇把他安排在新來的m40式50毫米迫擊炮邊上,作為預備炮兵。

    對於這個連瞄準具都不用就能進行有效炮擊的「德國老兵」,紅軍迫擊炮手是抱著尊重的態度,花了幾分鐘本雅明就從小伙子那裡學會了這門50毫米遠射程迫擊炮的操作瞄準方式。

    m40式50毫米迫擊炮射程相對於它的口徑可以說非常遠,最大射程達到了1814米,遠遠超出一般50毫米迫擊炮600至800米的射程!

    就是炮彈爆炸威力小了點,不過作為連一級火力支援武器,它正被大量製造,對付步兵還是非常有效的,反正不用它去對付對方工事。

    戰壕裡的手榴彈在牙牆上排成一排排,機槍陣地裡的人沒有鬆懈,換班警戒,一直到明天黎明,德軍隨時都可能發動進攻。

    舒克林就靠在自己的大炮上,剛才幫著問格拉諾夫檢查了鋼絲背心,「如果德國坦克上來,接近至800米再開火。」

    「中尉,就靠著那點炮口焰,太遠了我可打不了。」

    舒克林這會也變成了瞄準手,因為炮手不足,他自己的技術還算可以就上——晚上不會有太多坦克的,夜裡德軍坦克的視線要比紅軍糟糕的多,一旦靠近了就成步兵反坦克裝備的口中食!

    再說舒克林認為德國佬哪來的那麼多坦克,白天就報銷了四十輛,那坦克又不是泥巴堆的,德軍指揮官變不出來。

    夜襲,那是步兵打頭的事,德國人一般不會讓坦克當做夜襲的突擊箭頭,那樣是自己暴露目標。正因為如此,加農炮邊現這會放得最多的不是穿甲彈,而是高爆榴彈。

    等待,靜靜等待。忽然舒克林感覺臉上一絲冰涼——下雨了,1942年的第一場雨,夾雜著雪粒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