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傲視三國

第六卷 意在冀州 第二章 華夷大防說田豐 常山郊外三壯士 文 / 小柯

    第二章華夷大防說田豐常山郊外三壯士

    這一招果然有效,寇邵剛剛進入鉅鹿郡內,鉅鹿的百姓就紛紛議論起這個年輕有為的州牧大人。這個年代聲望十分重要,所以才有那麼多人想辦法去博取好名聲,這也是吸引人才的砝碼。

    當時天下大亂,很多士族大家都紛紛舉家遷徙來躲避戰亂,再加上其他逃難的流民這樣一來就造成全國性的人口大流動,這些流動的士族大家的士人不妨稱呼他們為流士以區別普通的流民。

    流民對於當地統治階級來說無疑是求之不得,因為牧守可以將他們「強者為兵,弱者補戶」以增強軍事、經濟實力;豪強可以將他們招為部曲、納為傭戶,擴張自家勢力。而背井離鄉的流民們只求衣食得全,牧守豪強們往往只需花極小代價就可以將他們征編招納。例如劉焉正在益州站住腳,就是靠流民組成的東州兵。

    流士卻是一個麻煩問題,因為那批士大夫雖也有學者智士,但多半是沽名釣譽、清談吹噓之輩,又不事生產,誰願意白白花糧食去養活他們。當時除了荊州劉表肯花錢養活一堆書生外,別的地方流亡士人的都是饑寒交困、貧病相伴。《吳書全綜傳》對當時一批流離至江東的士人情況有描述,那些中原士大夫在江東是「士類縣命,憂在朝夕」,要沒全綜及時救命,早就餓死街頭了。即使有些流士放下面子抗起鋤頭種地,還要擔心被地頭蛇欺壓。這個現象不光在江東一地,在全國亦然。

    在這種大背景下,只要你不是名聲太臭的話,要征辟的士人又不是脾氣太古怪或者自己自恃非常高的人,而且你給的職位也不是很低的話,士人基本都願意跟你走。對於劫後餘生的士人來說,尤其是冀州的士人來說更是如此。冀州是黃巾起義的重災區,黃巾大起義剛過去不久,黑山黃巾又復起,對於失去了田地莊園的士人們來說去謀個一官半職是最好的出路。

    不過對於田豐就有些不同,還需要費一點口舌。不幾日寇邵大軍就進入了鉅鹿郡腹地鉅鹿縣,鉅鹿郡和其他地方也差不多,田地荒蕪在大道兩邊,田野禮滿是雜草。田豐居住在鉅鹿縣城內,田豐字元皓,他博覽多識,權略多奇在鉅鹿乃至冀州都很有名。以前曾被太尉府征辟,官至待御史。後來宦官弄權,英賢被害,田豐於是棄官歸家。

    田豐就是這樣一個剛直的人,他現在對官場有一些意懶,所以對寇邵的征辟興趣不是很大。田豐生的身材高大,面目清秀,一張方正的臉似乎正襯托出他的剛直。「州牧大人的盛意元皓心領了∼」田豐委婉的拒絕了。

    寇邵只能說道:「先生還請三思。雖然現在宦官弄權、敗壞朝綱,先生不願意助紂為虐、不屑與之為伍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現在河西地方內有白波賊鈔略、外有匈奴胡虜寇邊,那裡的百姓白天不敢耕種,晚上無法入睡,如同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寇邵自冠禮元服便投軍從戎,為的就是拯救百姓,解民倒懸,但是自己深知才智有限,所以思賢若渴,請先生把胸中無窮的智慧和韜略借給寇邵。把先生的才智化作寇邵的力量,來拯救受苦受難的百姓。」

    田豐依舊是冷冰冰的樣子,「黃巾賊也罷,白波賊也好,都是朝廷施政不當,任用賤人所致。諂媚奸佞充斥朝廷,而英傑之士卻鬱鬱不得志,有才華抱負也無處施展∼」

    寇邵說道:「這次寇邵來請先生,就是知道先生才華抱負出眾。如今百姓多難,如果先生冷眼旁觀,那先生是得了個清高的名聲,那百姓可受苦了∼如此見死不救,豈不枉費了寒窗苦讀的心血?而且此次討賊還關係到我漢人先祖的清白∼華夷大防的大事啊!」

    「此話怎講?」田豐猛地抬起頭來。

    「這白波賊酋郭太勾引南匈奴小王於扶羅入寇,夥同匈奴蠻夷攻殺我漢人同胞,實為賣國漢奸∼」寇邵義憤填膺道。

    原來由於平陽以西的平水之源水草豐茂,於是於扶羅單于就把他的「王庭」帳幕紮在這裡,並作為按匈奴習俗舉行「龍祠」大會的地方.匈奴人崇拜自然神,每年要三次集會,祭祀天地、日月、星辰和祖先,並利用這個機會召集各部落首領討論軍國大事,同時舉行賽馬賽駱駝的傳統娛樂活動,匈奴人稱此為「龍祠」大會。南匈奴歸附漢朝之後自稱「漢家外甥」,於是把堯也列入祖宗來祭祀(漢高祖劉邦認為自己是堯的後代)。

    堯帝被推崇為上古賢君,是漢人崇拜的偶像,是歷代皇帝都想效仿的榜樣。而堯帝當年的首都據說就在平陽一帶,此時漢民族剛剛形成不久、漢人的民族觀念正在強烈之際,當時的讀書人都把華夷大防看的非常重。「非我族類」的匈奴人竟然南下到漢族人的祖先堯舜禹所都的河東,在平陽一帶興風作浪,甚至把堯作為祖宗來祭祀,這是當時很多漢人難以容忍的褻瀆聖人之事。

    果然,田豐也是怒不可遏,「田豐原來以為白波郭太只是不堪苛政,才揭竿而起。沒想到還勾結蠻族,辱我華夏先祖,置華夷大防與不顧,實在是可忍孰不可忍。如今皇室多難,天下百姓困苦,我田豐又豈能躲在這裡獨善其身?」說罷田豐拜道:「田豐願隨大人前往并州效力,即使敬陪末座也無怨言。」

    寇邵大喜,趕緊作揖道:「寇邵先替并州百姓拜謝先生了∼」

    在鉅鹿延攬到田豐之後,寇邵就折向西北就進入常山國了,這條路線是寇邵事先想好的,一路上可以延攬到不少人才。但是有些冀州士人出仕的早,例如沮授已經是冀州別駕,自己當然無法再征辟。

    寇邵在這二十多年的古代生活中已經看到了太多的和歷史上有出入的事情,所以寇邵在想像,這個傳說中又帥又酷武功又高強,渾身是膽的趙雲是不是也會和歷史有出入呢?

    帶著這樣的擔心,寇邵漸漸靠近常山真定。

    才到真定城外七八里的地方,寇邵就看到在不遠處的一個小土丘上,有三個漢子手拿長棒打鬥。再近一些,寇邵看清楚了那三人原來是在輪番上陣,互相比試武藝。遠遠望去,那三個漢子武功都不俗,或剛猛霸道如虎、或刁鑽陰毒象狼、或靈活意動似靈蛇出洞。

    「真是三個壯士∼∼」寇邵喃喃道,在寇邵身邊的魏延看出了寇邵的心思,「主公,不如請他們來尊前問話?如果真是有些手段的壯士,那主公不妨收為麾下?」魏延恭敬的說道。

    寇邵微微一笑,於是魏延一勒韁繩,抽了一鞭子,「駕∼」魏延胯下白馬撒開四蹄向小土丘跑去,土丘上的三人早就看見了魏延前來,立刻棄了長棒,騎上自己的馬掉轉馬頭就要走。

    魏延遠遠就朝他們大喊:「壯士留步,我乃并州牧寇邵麾下魏延,我家主公想與三位壯士說話。」

    聽這麼一喊,三人便勒住馬頭停住在土丘上。魏延趕緊再加一鞭子來到三人面前,「我家主公并州牧寇邵見三位壯士身手不凡,想請三位到營中一敘。」

    三人中兩個年紀稍大一些,大約有二十七八歲樣子的漢子面露喜色,一個問道:「可是破山越、取蘄春、大敗青州百萬黃巾的寇邵?」

    「正是!」魏延見寇邵如此有名,自己也覺得很有面子。

    又一個年紀稍大的漢子問道:「可是被南陽許劭評為『亂世為將,治世為相』的寇邵寇子德?」

    「正是∼!」魏延笑著答道,說罷魏延做了一個請的姿勢,「我家主公就在山下,請三位壯士下山一敘。」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