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傲視三國

第六卷 意在冀州 第十九章 寇邵雒陽娶琦綾 陶升引路破黑山 文 / 小柯

    第十九章寇邵雒陽娶琦綾陶升引路破黑山

    漢朝婚禮有「三書六禮」的禮法,《禮記》載:「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男子重之,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皆主人筳幾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所以敬慎重正昏禮也敬慎重正而後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後君臣有正,故曰昏禮者,禮之本也。」另據《儀禮》載:「昏有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由此可見,這傳統婚俗始創於西周時期。一般認為,此婚俗於秦朝巳經定下,其後用於漢朝。

    「三書」是結婚過程中所用的文書,可以說是古時保障婚姻的有效文字記錄。分別指:聘書、禮書、迎書。

    聘書即訂親之文書。在納吉(男女訂立婚約)時,男家交予女家之書柬。禮書即在過大禮時所用的文書,列明過大禮的物品和數量。迎書即迎娶新娘之文書。是親迎接新娘過門時,男方送給女方的文書。

    「六禮」是結婚過程的六個禮法,分別指:納采、當兒女婚嫁時,由男家家長請媒人向物色好的女家提親。男家在納采時,需將大約達三十種有象徵吉祥意義的禮物送給女家;女家亦在此時向媒人打聽男家的情況。

    問名:即在女方家長接納提親後,女家將女兒的年庚八字帶返男家,以使男女門當戶對和後卜吉凶。

    納吉(又稱過文定):當接收庚帖後,便會將庚帖置於神前或祖先案上請示吉凶,以肯定雙方年庚八字沒有相沖相剋。當得知雙方並沒有相沖相剋之徵象後,婚事巳初步議定。

    納徵(又稱過大禮):即男家把聘書和禮書送到女家。在大婚前一個月至兩周,男家會請兩位或四位女性親戚(須是全福之人)約同媒人,帶備聘金、禮金及聘禮到女方家中;此時,女家需回禮。

    請期(又稱乞日):即男家擇定合婚的良辰吉日,並徵求女家的同意。

    親迎(或迎親):在結婚吉日,穿著禮服的新郎會偕同媒人、親友親自往女家迎娶新娘。新郎在到女家前需到女家的祖廟行拜見禮,之後才用花轎將新娘接到男家。在男家完成拜天、地、祖先的儀式後,便送入洞房。

    三書六禮之中的納吉也就是送聘禮和回禮的時候很有將就,男家需聘金、禮金及聘禮,其中主要有:(均雙數—意即「好是成雙」)禮餅一擔、海味(款式與數量按經濟情況)、髮菜、鮑魚、蠔豉、元貝、冬菇、蝦米、魷魚、海參、魚翅和魚肚等。

    三牲雞(兩對)、豬肉:一片相連開二,意即「起(喜)雙飛」,魚:意即腥(聲)氣。椰子兩對:意即有爺有子、酒(四支)、四京果:龍眼干、品枝幹、合桃干、連殼花生、生果:意即生生猛猛、茶葉、芝麻:祝願種植不移之子,暗喻守信不渝的婚約、帖盒(禮金盒):內有蓮子、百合、青縷、扁柏、檳椰兩對、芝麻、紅豆、綠豆、紅棗、合桃干、龍眼干,還有紅豆繩、利是、聘金、飾金、龍鳳燭和一幅對聯。

    女家需回禮,其中主要有:茶葉、生果、蓮藕、芋頭和石榴(各一對)、賀維巾、鞋(一對):意即同偕到老、扁柏、姜、茶煎堆、鬆糕、回聘金。

    總之整個婚禮的過程相當繁瑣,呂家的家長自然是呂布和他的髮妻嚴氏,而寇邵方面由於寇邵父母雙亡,長輩就由恩師荀爽擔任。結婚當天,參加婚禮的車馬擁塞的街巷。

    呂琦綾和玲瓏不同,玲瓏是傳統的讀數士人家庭的小姐,在床第之事上帶著羞澀。而呂琦綾則不同,久在邊地生活的呂琦綾沾染了胡人的風氣,性情大膽潑辣,即使是在榻上,呂琦綾也表現的十分主動,這讓寇邵覺得別有風味。不過做為男人,似乎理應在床上更加主動。

    「唔……」呂琦綾的小嘴被寇邵的激吻所淹沒,她感到全身像被吸乾似的飄舞,長時間的分離引發的委屈、怨恨和思念,多日的煎熬和掙扎使得她咬住了寇邵的肩膀。這種輕微的疼痛更加刺激了寇邵,他微微一皺眉頭,猛地一頭紮下,狠狠地咬住了她的乳房,開始不停的吮吸啃含,嘴裡吐出夾雜著痛苦和幸福的哼吟聲,寇邵的動作來得如此強悍粗暴,甚至弄疼了呂琦綾……「啊∼哦∼哦∼嗯∼」呂琦綾大聲的喘息呻吟著,初嘗男女之事的身體盡情享受著從身體最敏感的部分傳來的,如潮水般一波接一波湧來的快感。

    男人的急促的呼吸和女人嬌魅的呻吟構成了一曲引誘人心的樂章,內心湧起一股矛盾流,欣慰、甜蜜、苦澀……對於此時的兩人來說,對方就像是久處沙漠中的人看到了水源似的興奮和狂熱。終於,嬌喘吟吟的兩個人開始平息下來了,他們還有些意優未盡地互相撫愛著。

    成親之後,寇邵立刻帶著呂琦綾回到了鄴城。雖然,在四月靈帝就會駕崩嘉德殿,但是直到八月何進才會被張讓等宦官殺死,所以寇邵還有四個月的時間來控制河內郡,並有可能在董卓之前控制雒陽。

    就在寇邵離開鄴城期間,黑山於毒忽然發難,聯合牛角、黃龍、左校、郭大賢、李大目、於氐根等十餘部,眾數萬人圍攻鄴城。由於鄴城守軍中有一部青州黃巾改編的軍隊忽然叛變,引黑山黃巾入城。

    這時有一個名叫陶升的黃巾小頭目,此人原來是內黃縣的一個小吏,為人不錯,只是和同僚、上司不合,一氣之下落草為寇。陶升獨自率領部曲從西門進入鄴城之後,立刻閉守城門,不納他賊,並用車馬將寇邵陷在城中的臣僚送到斥丘麴義軍中。等寇邵一來到斥丘軍中,就立刻擢升陶升為建義校尉,同時調集軍馬向鄴城集結。

    聽說寇邵回來了,於毒只能退回朝歌鹿場山蒼巖谷。寇邵再次進入鄴城,將青州兵進行了一次清洗,捕殺了一百多名參與叛亂的卒伯、曲侯。之後,寇邵立刻率軍再次攻打蒼巖谷,這次以投誠的陶升為先鋒,陶升熟悉蒼巖谷的地形,引領寇邵軍從小路繞過險要的谷口,從背後攻陷了蒼巖谷。

    之後,寇邵又沿著黑山一路掃蕩,剿滅了牛角、黃龍、左校、郭大賢、李大目、於氐根等十餘部,在掃清了這些障礙之後,寇邵的軍刀又指向了張燕和張鳳。

    看著鄴城外被匈奴人和黑山軍破壞的田地,寇邵對張燕和張鳳恨的牙癢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