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傲視三國

第七卷 韜光養晦 第十四章 崇文講武拔人才 荀攸宣旨來賜婚 文 / 小柯

    第十四章崇文講武拔人才荀攸宣旨來賜婚

    李儒離開太尉府,剛一出門就撞見了荀攸,此刻荀攸在雒陽任黃門侍郎,黃門侍郎西漢時郎官給事於黃闥(宮門)之內者,稱黃門郎或黃門侍郎。東漢始設為專官,或稱給事黃門侍郎,其職為侍從皇帝,傳達詔命。

    「公達,正好在這裡遇到你∼」李儒笑著和荀攸打招呼,荀攸也笑臉相迎,說道:「李儒大人,如此步伐匆匆,是不是太尉又有重差交給大人了∼」

    李儒苦笑道:「為人臣僚,盡心而已。」

    荀攸也苦著臉說道:「何時太尉大人要如此這般重用荀攸的話,荀攸也心滿意足了∼」

    「哦?」李儒微微斜眼看著荀攸,「眼下朝廷就要一份昭命要下達∼太尉讓我全權負責,既然公達如此立功心切,不如就此跑一趟吧∼∼∼」

    「當真?」荀攸一臉的興奮,「不知道是何昭命?」

    李儒笑道:「不是什麼難事,讓公達去送個信兒給兒時的同窗∼」

    「誰?」

    「寇邵∼!」

    就在荀攸手拿詔書在前來冀州的途中時,寇邵也正在積極的籌備著冀州的建設。為了保證人才的培養和選拔,也為了將來打破士族對權力的壟斷,寇邵開始在冀州興辦學堂。

    漢制規定郡、國設學,縣邑設校,鄉聚設庠序。寇邵取消了鄉聚設庠序的規定,改為每個縣設童子學,相當於基礎教育中的小學,年滿八歲的小孩子必須送到童子學中讀書,教育完全免費。縣內鄉聚的適齡兒童都要送來讀書,如果有人阻撓就是犯法。童子學把六藝做為主要教學內容,把孩子向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方向培養。學期3年,學生在學堂期間,食宿由政府負擔。童子學的學生在完成3年的學習後需要參加一次考試,這次考試被稱為童子試。考試合格者能優先被郡、國的崇文館或者講武堂的「學」錄取。如果考試不合格,就會被分配到各個縣邑的「校」去繼續深造。縣邑的「校」則相當於是技校,傳授百工技術,這些人雖然不能成為朝廷的官吏,不過至少能有一技之長,將來說不定也能有一番做為。

    從郡、國級別開始,學校分為偏重培養文官的崇文館和講武堂。學」教習的是更加上乘的軍事知識和文化知識。郡學學期3年,期滿依然要通過一次考試,合格者進入州學學習。州學學制3年,期滿就要進行第三次考試,科業合格者得舉,謂之「科舉」。

    這科舉之中,尤其重視武舉的考試。初場試武藝,內容包括馬步箭及槍、刀、劍、戟、拳搏、擊刺等法;二場試營陣、馬術、騎射等項;三場各就其兵法、天文、地理。務必使武者不是一般的蠻勇之輩。

    不過,此刻士族大家依然佔據了各方面的優勢,窮人家的孩子一旦取讀書,家裡就少了一個勞動力,所以學校裡的子弟依然是以士族子弟為主。同時,此刻的寇邵也不得不對士族進行籠絡,在考試選拔的時候依然是優先考慮士族子弟。這個制度的完善和實施也只能是在寇邵取得更大的權力之後的事。

    精神和思想不光是教育就足夠的,在一定程度上,宗教對人的精神世界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人缺少一種精神力量、缺少一種可以依仗的信仰來團結起來。人無信仰、猶如畜牲。寇邵在軍隊裡已經初步建立了一個以蚩尤為戰神的宗教雛形,進一步,寇邵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豐富,使它成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宗教體系。

    縱觀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除佛教是多神教外,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是一神教。因為神太多,信徒們就不知道想誰祈禱才對,那麼信仰的力量就分散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能以教義和信仰發動為神而戰的聖戰,有狂熱的十字軍東征,視死如歸的伊斯蘭人體炸彈,這就是宗教的力量。反觀佛教,比之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凝聚力就善乏可陳,也許這就是多神教比一神教的弱勢之處吧。

    所以,寇邵創立的宗教只有一個大神,那就是北方黑帝汁光紀。周曰總章。黑帝汁光紀之府,名曰玄矩。矩,法也。水精玄味,能權輕重,故謂之玄矩。黑帝屬水德,以他為大神,暗含以水德取代漢朝火德的意思。在黑帝之下是主武事的戰神蚩尤和主文事的倉頡,暗喻君王需要文臣武將輔佐,他們的地位就類似與基督教中的天使。

    幾日之後,雒陽來的聖旨就到了,寇邵身穿朝服,腰帶印綬,率領一般臣僚在府門外跪接聖旨。「大漢欽差、黃門侍郎荀攸傳旨到,冀州牧、博陽侯寇邵接旨∼」護送荀攸傳旨的虎賁大聲唱名道。

    寇邵只聽這名虎賁聲音洪亮、鏗鏘有力,聽之有若洪鐘,頗有金石之聲。寇邵抬眼看去,只見這名虎賁三十歲上下,身高八尺,虎背熊腰、手腳粗大。「這位兄弟,敢問高姓大名∼」寇邵忽然對這名虎賁有了興趣。

    「哦∼不敢當∼」這名虎賁趕緊躬身答道:「卑職小姓王,單名一個越字。」

    「王越∼虎賁∼虎賁∼王越∼」寇邵忽然恍然大悟道:「莫非你就是名震雒陽的劍術高手王越?」

    「侯爺謬讚,名震雒陽不敢當,但是據小人所知,在雒陽擅劍術,又叫王越的人只有卑職∼」王越一臉謙恭。曹丕在《典論自敘》說:桓、靈之間,有虎賁王越,善斯術,稱於京師。說的變是此人。

    「哦∼不知道閣下∼∼∼」寇邵正想與王越再套近乎,不過此時荀攸已經手捧聖旨來到面前。

    「聖旨道,寇邵接旨∼」荀攸雙手將聖旨高高舉起。

    「臣寇邵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博陽侯寇邵恭忠悌國,可昭日月∼∼!¥%#;……%……(省略一百字),拜為平北將軍,進滎陽侯,移駐河間。准所表徐榮為平北中郎將、公孫度為河內太守。欽此。」

    寇邵臉上露出得勝似的微笑,雙手高高舉起,結果聖旨道:「臣寇邵領旨謝恩。」

    荀攸笑道:「滎陽侯莫急,這裡還有一道聖旨呢∼」

    「還有?」寇邵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子德艷福不淺啊∼」荀攸促狹地低聲說道,「這是一道賜婚的詔書∼」

    「賜婚?」寇邵心裡一動,小聲問道:「莫非是哪位美人?」

    「公主?」荀攸還是促狹地笑道:「美人到是個美人,可是∼∼∼」

    「可是什麼?」寇邵問道。

    荀攸微微欠身,小聲說道:「是太尉董卓的女兒∼∼」

    「什麼?」寇邵一個踉蹌,險些一屁股跌倒。

    鄴城侯府內,寇邵再次召集群臣商議對策。

    兩道聖旨傳閱之後,荀彧首先開口說道:「董卓對主公的態度前據後恭,對主公的任命也是朝令夕改,說明在對待主公的態度上,董卓還有些猶豫∼」

    郭嘉微微點頭,將雙手籠在袖子裡,說道:「不錯,這前一道聖旨不改對韓馥和袁紹的任命,意在顯示朝廷、或者說是董卓權威。擢升主公為平北將軍,保留兵權算是形式上的安撫。其實是要把主公和冀州的臣僚們隔離開來,因為將軍不管政務,同時要主公移駐河間意在監視袁紹。拜了徐榮和公孫度的官,則是想調撥主公的臣僚間新人與舊臣的矛盾。這道聖旨與其說是安撫,還不如說是向冀州平靜的水面中投入了一顆石子。」

    「不錯∼」沮授也說道:「聽說徐榮和公孫度一個拜了中郎將,一個拜了太守。將士們頗有怨氣。顏良、文丑、張郃、高覽、趙雲、朱靈等諸將都有怨言。」

    戲志才也說道:「高順、張遼、典韋、麴義、澹台恭、孟虎和鍾離且也私下向卑臣表示了不理解和不滿∼」

    這時,荀攸插口道:「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董卓要把持朝政,一來他沒有這麼高的威望,二來也沒有這麼大的本領,天下蠢蠢欲動者頗多,一場反對董卓的驚濤駭浪即將出現。不管能否扳倒董卓,天下紛崩,群雄並起是無法避免的。屆時將有打不完的仗,這些將軍們還怕沒有陞官發財的機會麼?」

    「不錯,公達說的很有道理∼」田豐點點頭說道。「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主公是斷不能接受董卓和親的。董卓久習胡風,豐聽說胡人中兄死,弟娶其嫂的事情都是習以為常的,但是這裡是中原,如果主公做下如此亂倫常、顛尊卑的事情來,一定會被天下士人唾棄∼」

    寇邵點點頭,要是自己真是娶了董卓的女兒,那自己就成了天下的眾矢之的,代董受過,這樣的蠢事可絕對不能幹。美女,哪裡找不到?眼下冀州不就有一個麼?「話是如此,但是要董卓以皇帝之命賜婚,如果要回絕,那可是抗旨啊∼諸位卿家要本侯不接受賜婚容易,可是也要為本侯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啊∼」

    「哈哈哈∼∼∼」郭嘉大笑道:「主公上次拒絕去雒陽任少府一職的時候,理由就十分充分。不如主公依然以此為理由,說要成婚可以,但是要把董卓的女兒送到冀州來。等人一到,是否真的成婚就是主公說了算∼他日等董卓有意發難的時候,主公手中也有與他討價還價的籌碼,讓那董卓投鼠忌器!」

    寇邵拊掌大悅,「對,就按奉孝說的辦∼∼∼」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