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傲視三國

第八卷 幽州攻略 第三章 孫堅陽人斬華雄 寇邵運輸保古籍 文 / 小柯

    第三章孫堅陽人斬華雄寇邵運輸保古籍

    初平元年二月乙亥,董卓以災異奏免黃琬、楊彪等,以光祿勳趙謙為太尉,太僕王允為司徒。同時殺死了校尉伍瓊、督軍校尉周毖。理由是他們二人反對自己遷都長安,殺了他們之後,董卓又後悔了,於是復表楊彪、黃琬為光祿大夫。

    二月末,遷都長安,車駕西遷。董卓收諸富室,以罪惡誅之,充公他們的財物,死者不可勝計。悉驅徙其餘民數百萬口於長安。騎兵與步兵混雜在一起,飢餓寇掠,積屍盈路。董卓自留屯畢圭苑中,悉燒宮廟,官府、居家,二百里內,室屋蕩盡,無復雞犬。又使呂布發諸帝陵及公卿以下塚墓,收其珍寶。三月,車駕入長安,居京兆府捨,後乃稍葺宮室而居之。此時董卓還沒到長安,朝政大小皆委任王允處理。王允左右逢源,內謀王室,甚有大臣之度,自天子及朝中群臣皆依仗王允。

    董卓以袁紹之故殺太傅袁隗、太僕袁基,及其家尺口以上五十餘人。

    董卓在雒陽,袁紹等諸軍皆畏懼董卓的強大,莫敢先進。曹操孤軍深入,在滎陽中埋伏,險些喪命。至此,關東聯軍不敢在向西前進一步。

    關東聯軍人數雖多,可是沒個正經帶頭的,誰家的羊誰趕著,誰家的孩子誰抱著,誰家的部隊護著,各個都生怕自己當了出頭的椽子,一個個都把自己的部曲關在軍營裡養精蓄銳,就是不讓上戰場。最倒霉的是當地百姓,這些軍隊互相不統屬,各個長官常常縱兵擄掠百姓,弄得百姓們怨聲載道。

    於是秦末諸侯反秦時候的一幕在此刻又重演了:當年諸侯救趙到了巨鹿,面對秦朝大將章邯率領的四十萬大軍,都藏在寨牆後面瞧熱鬧,就看著項羽率領的西楚軍一家在前面拚命。他們敢做的,只是躲在防禦用的壁壘上觀望戰事,對項羽的江東子弟兵辛苦的拚殺袖手旁觀。當然他們這樣的旁觀也不是沒有任何成果,至少為後世留下一個「作壁上觀」的成語。現在關東軍的幾位諸侯也是這種心理,可是,關東聯軍能不能再出現個西楚霸王呢?

    歷史總是有驚人的相似,此刻確實有一個類似西楚霸王一樣的人物出現了。此人也來自江東,號稱「江東猛虎」的孫堅便是他了。

    孫堅字文台,吳郡富春人。據傳為孫武的後代,縣吏出身,因勇敢又有謀略被官府賞識,提拔為軍官。孫堅參軍後多次成功平定漢末叛亂,又隨朱俊征討黃巾,立下許多功勞,被東漢朝廷封為長沙太守、烏程侯。後董卓亂政,孫堅聯合袁術,參加了諸侯聯軍,征討董卓,表現最為積極,數次擊敗董卓的部隊;董卓遷都長安,孫堅進兵洛陽,修復被董卓破壞的皇陵後返回魯陽。不久,孫堅受袁術派遣與劉表交戰,擊敗了劉表部下黃祖,卻在一次追擊中被黃祖的士兵射殺。

    孫堅堅移屯梁東,被董卓大軍圍攻,孫堅與數十騎突圍而出。孫堅脫下頭上戴的赤幘,交給令親近將祖茂,祖茂以自己為誘餌引開董卓騎兵孫堅才揀了一條命。不過,隨後孫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董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

    董卓忌憚孫堅猛壯,於是就派遣將軍李傕等來求和親,讓孫堅羅列子弟任刺史、郡守者,許諾將上表為他們加官晉爵。孫堅說:「董卓逆天無道,蕩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縣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豈將與乃和親邪?」於是進軍大谷,距離雒陽九十里。

    與此同時,在遙遠的冀州與幽州交界處、一座名叫葛城的小城內,八名彪形大漢正左右分列的肅立在一處茶寮門口,神色警惕的觀察著四周。右手四人乃是寇邵形影不離的四大侍衛,左手四人乃是大司馬劉虞的心腹部曲:鮮於銀、鮮於輔、齊周以及閻柔。不用多說,此刻在茶寮裡的便是寇邵與劉虞了。

    寇邵頭戴進賢冠,身穿青色綾紋儒袍,腳穿金絲紋邊翹頭履,腰上織錦緞帶處還掛著一枚玉珮。劉虞則頭戴高山冠,身穿灰、藍相間的斜綾紋儒袍,腳上與寇邵一樣的翹頭履。寇邵細看劉虞,此任敦儒俊雅,氣宇不凡,配上整齊的五官,十足的一張善人臉。

    劉虞很直接,開門見山地對寇邵說道:「我欲誅殺的,只有公孫瓚一人,其餘諸人皆不累及。不知道滎陽侯以為如何?」

    「刀劍無眼,一旦交起手來,除非公孫瓚的手下各個都原地不動,否則如何只除公孫瓚一人,而余不累及呢?」寇邵感到劉虞的婦人之仁不是一般的程度。

    劉虞似乎也覺得自己的要求過分了一點,於是退了一步說道:「那麼不累及百姓總可以吧?」

    「那到可以∼」寇邵點頭承諾道。

    「不過,公孫瓚最近接納了他的舊時同窗、涿郡劉備為副,此人乃是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玄孫,為人謙厚,頗能收撫人心。手下兩個義弟關羽、張飛皆萬人敵,滎陽侯不可小視∼屆時,虞將邀烏桓、鮮卑大人一起助陣。」劉虞壓低了嗓子,顯然他對公孫瓚的軍事實力很清楚。

    寇邵心裡暗笑,你真是沒見過大天,和我黑甲精騎比起來,公孫瓚的白馬義從算什麼?我手下有張遼、趙雲、太史慈、典韋、顏良、文丑、張郃、高覽,猛武之將是公孫瓚的好幾倍。區區關羽、張飛又算得了什麼?

    寇邵笑道:「伯安公請放心,我麾下猛將如雲,區區關羽、張飛不在話下。到時那個劉備,此人到處跟人吹噓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伯安公可曾見他出示過家譜度碟的?」

    劉虞恍然大悟,「到未曾見過劉備出示過家譜度碟。」

    寇邵呵呵一笑,「那就是了,既無家譜度碟為證,那劉備謊稱皇族就是死罪一條了。大人回幽州之後,立刻給公孫瓚發公文,要他綁劉備來薊縣。劉備與公孫瓚多年同窗,又以窮困來投。公孫瓚必不肯交出劉備,那麼伯安公就有足夠充分的理由整治窩藏重犯的公孫瓚。」

    劉虞點頭默許。

    回到鄴城已經是第二天了,寇邵一行人才到鄴城門口,就看到一支車隊從鄴城南門一直延伸出去。

    「侯爺∼∼」寇邵正看著車隊的時候,一個渾厚沉悶的聲音說道:「侯爺,卑將成廉,奉奉先公之命,將太學、明堂、辟雍中的書籍典章從雒陽運至。」成廉生得虎背熊腰、拳大臂粗,臉大面方,下巴上的短鬚如鋼針般根根倒拔。

    「成將軍,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請隨本侯來∼∼」寇邵招手道。

    「諾∼」成廉應諾,與寇邵來到偏僻處。

    寇邵看看四下無人,於是從腰袋裡取出一枚金餅,笑著遞給成廉,「成廉將軍,這次真是辛苦你了∼」

    成廉有些尷尬,但是還搓了搓粗厚的手掌後還是接下了寇邵的金餅。「多謝侯爺賞賜∼」

    原來寇邵早就與呂布暗中聯繫,就在董卓放任羌胡部曲殺人搶劫的時候,呂布的并州軍成廉部卻在偷偷的將太學、辟雍中的書籍典章偷偷的運往鄴城。寇邵偷運這些書籍,除了保護珍貴的文獻資料外,更是要向天下的讀書人昭示自己是如何的尊重天下的讀書人。

    「成廉將軍∼最近本侯岳父奉先公如何?」寇邵試探性的問道。

    成廉一聽,頓時怒上眉梢,「那些羌胡雜種,根本不把我們當自己人∼∼」說到這裡成廉忽然聲音一沉,「侯爺可知道陽人之役?」

    寇邵也壓低聲音答道,「就是折了胡軫手下悍將華雄的陽人之役?」

    「正是∼∼」成廉忽然轉怒為笑,「那些羌胡兵雖然凶悍,但是毫無軍紀。那胡軫氣焰囂張,居然說『今此行也,要當斬一青綬,乃整齊耳。』這話說給誰聽?就是說給奉先公聽的?還不是說給奉先公和咱們聽的?」

    在陽人戰役中,胡軫大都督,位置在擔任騎督的呂布之上,屬於全軍統帥。這時呂布的職位是中郎將,漢制中郎將是比二干石的官,而且按照漢制「凡吏秩比二干石以上,皆銀印青綬」,因此,胡軫所說的「青綬」即指呂布。這種話必然激起呂布和并州軍的仇恨,從而導致全軍不戰自潰,這是並、涼兩支軍事力量矛盾和敵視的典型事例。

    成廉繼續說道:「一聽這話,咱們并州弟兄就心裡有氣。原先咱們是約好誰先發現了敵軍就要相互通報的,但是既然胡軫不把咱們當自己人,那我們也沒必要幫他擋孫堅的古錠刀∼∼」成廉狡黠的笑了。

    陽人之役,呂布故意不向胡軫通報孫堅軍動向,甚至暗中引兵撤退,製造混亂。才給了孫堅從側翼殺入胡軫軍中,陣斬胡軫悍將華雄的戰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