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傲視三國

第八卷 幽州攻略 第十一章 公孫據守無終山 寇邵大弩摧山來 文 / 小柯

    第十一章公孫據守無終山寇邵大弩摧山來

    無終縣即今天的天津市薊縣,西周時屬燕國,春秋時期稱無終子國並建都於此,秦代置無終縣。公孫瓚在庚水大敗後,並沒有退到無終縣城內,而是進入了無終縣城西北的無終山。

    無終山即今天天津薊縣西北的盤山,在城西北15公里處,總面積106平方公里。古名盤龍山、四正山、無終山。因它蜿蜒盤踞,「形無定向勢如龍」,故名盤龍山。因它一峰獨起,獨立無依,蜂窩蓮瓣,四面如一,故名四正山。因它位於古無終國,故名無終山。漢代一里為三百六十步,每步六尺,每尺合0.231米,一里約合498.96米,那麼換算一下,按照漢朝的說法,無終山就在無終縣城西北30里處。

    無終山是燕山山脈南緣的一段,風景秀麗,「五峰」、「八石」、「三盤」、「七十二寺」、「十三塔」最為有名。五峰與山西五台山相對應,所以又稱「東五台」,包括掛月峰、紫蓋峰、自來峰、九華峰、舞劍峰五座山峰,主峰掛月峰海拔864米。八石為懸空石、搖動石、天井石、將軍石、晾甲石、夾木石、蛤蟆石、蟒石,搖動石是一塊狀似壽桃的巨石,用手觸動它就會輕輕晃動,令人稱奇。三盤即指山上的三層風景:上盤以松勝、中盤以石勝、下盤以水勝。

    當然,此刻的無終山還沒有這麼多景點名勝,而且不管是逃上山的公孫瓚還是在山腳下紮營的寇邵,此時此刻恐怕都無心欣賞風景。

    為了攻山,寇邵派人找來一名住居在無終山附近的百姓詢問山中情況。此人是個在山中獨居的老儒生,也許是為了顯示自己對無終山有多瞭解,也許是為了展示下自己的才學,這個老儒生繪聲繪色的說了起來,「那山頂的掛月峰如銀鉤掛在半空;九化峰象九朵蓮花盛開一樣;真可謂峰峰相依,峰峰各異。從丁路蓮花嶺進山,夏日驕陽似火,而進山卻樹樹木森蔭,層巒碧染,萬壑堆青,清風送爽,十分幽黯恬靜。行不遠,就見迎面巨石上刻「入勝」二字,對面西浮青嶺的石壁刻有「四正門徑」。

    轉過山彎,有一巨石如元寶,名「元寶石」,上刻「此地有崇山峻嶺怪石奇松」,但只見山拋險峻,林木蔭鬱,怪石嶙峋,苔痕添翠,清流淙淙。沿盤曲石磴山路,步步登高,跨過「仙人橋」,迎面即為千年古松「迎客松」,儀態肅穆,宛如揮手揖客。松柏叢生,一峰雄立,有澗水自翠屏峰跌下,狀若素帛飄飛,故名「飛帛澗」;再東行,可望一段白色短瀑,為「滴水瀨」。昔日此處曾有「臥雲樓」,相傳傍晚雨過初霽,一抹紅霞,穿樓而過,真是別有一番雅境。」

    老儒生說的唾沫飛濺,神采飛揚,周圍的人無不皺眉,寇邵哭笑不得,心道:「我又不是來遊山玩水的,這老儒生當真迂腐的很∼」

    老儒生絲毫不覺眾人的不快,依舊沉浸在自我陶醉中,「在翠屏峰下,有「涓涓泉」,若在泉畔逗留,望那清澈泉水,涓涓而出,淙淙有如琴音……行至少林寺東,多寶塔龍頭山下的龍池,石壁上鑿出一條紅龍,每當微風徐來,池水蕩漾,倒映池中之紅龍就活了起來,猶如真龍戲水。下盤以水為勝,果不虛傳。續前行,盤九道彎,過萬人愁,登歡喜嶺,進入以石為勝的中盤。從歡喜嶺過石門,即達三成寺翠屏峰頂,一路山石錯落,松出石隙,千姿百態。再往前行二、三里,即入盤山絕勝之地古中盤。只見群巒擁簇,峰迴路轉,深淵絕壑,疊翠堆青。寺前題詠石刻甚多,北面石壁鐫刻「萬象回薄」四個大字。過桃花洞,但見洞前石筍人立,石高且大,威武雄壯,如大將軍,名之「將軍石」在此仰望盤山的主峰掛月峰。」

    說道此處,老儒生輕了輕嗓子,眾人以為他要就此打住,誰知道老儒生輕嗓之後聲勢不減,繼續說道:「話說這掛月峰啊!峰勢上銳下削,為無終山的制高點,向下俯視,一峰形如傘蓋,名紫蓋峰。展目四望,蒼山如海,群巒起伏。過歡喜嶺,經逍遙游,東上青松嶺,一路奇松怪石,林石競秀。繼續攀登,便到礁繞峰,此處為盤山奇險之地,峭壁如削,峰巔煙雲卷舒,上有懸空石,驚險奇絕,望之膽怯。石下兩壁如斧劈開,名天門開,下有白猿洞、路險難行、那是∼∼∼∼∼」

    「且住∼∼」寇邵終於忍不住打斷了老儒生的「導遊詞」,老儒生一臉詫異的看著寇邵,「侯爺,小人還沒說完呢∼∼∼」

    寇邵掃視了一下周圍群臣,他們大多一臉如釋重負的樣子,寇邵硬擠出點微笑,客氣的問老儒生道:「先生,本侯不是來遊山玩水的∼先生只需告知本侯,從哪裡上山比較容易便是了∼∼∼」

    老儒生似乎這才明白寇邵的真實用意,一臉的不高興,覺得自己似乎是在對牛彈琴。於是立時沒有了原先的神采飛揚,只是冷冷說道:「如果論路程遠近,自是從東面那段山麓上山。若是論難易,便是從西面那段山麓上山容易,那裡山勢較緩,不過要從四正門徑通過。那裡是一條峽谷,只需很少人把守便可阻滯千軍萬馬。」

    顏良此刻上前一步,抱拳稟報道:「主公,卑將已經去探查過地形了,那裡有公孫瓚麾下大將單經把守。山谷狹窄,只容四五人並排通過。」

    「如此說來,確是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處∼」寇邵喃喃道。

    這時,荀彧微笑著上前一步,說道:「主公寬心,卑臣有辦法令單經投降主公∼」

    「當真?」寇邵喜道。

    「軍中無戲言,只是卑臣需要向主公要一個人來行此計∼」荀彧買著關子。

    寇邵笑了,「文若如果真有妙計,莫說一個人,一千個人一萬個人本侯都依你∼」

    天剛濛濛亮,晨霧尚未散盡。在無終山東麓的公孫軍寨中,睡眼惺忪的公孫軍士兵還沒醒透,一陣隱約而來的戰鼓聲遠遠而來。士兵們居高臨下望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的長槍,然後是無數隊列齊整,邁著整齊劃一步伐、殺氣騰騰的黑衣兵。(寇邵拜北方黑帝汁光紀為大神,所以士兵身上除了盔纓是紅的,其餘全部穿黑色軍服)

    「敵兵攻寨咯∼∼∼敵兵攻寨咯∼∼」

    鐺鐺鐺鐺鐺鐺鐺鐺鐺鐺鐺鐺∼∼∼∼一陣急促的警鐘響徹軍營。

    「準備迎敵∼∼」田楷穿著盔甲直接從營帳裡竄了出來,自從退入無終山以來,田楷就終日人不解甲、枕戈待旦。平素裡,公孫軍們的士氣一向非常的昂揚,無論訓練和作戰都是如有神助、遇敵破敵,因為他們崇拜他們心目中的白馬將軍--公孫瓚!然而自從前兩天開始,一切都有了改變。原本以為久經沙場的公孫瓚打敗黃口小兒寇邵肯定是手到擒來之事,可是令所有人驚駭欲絕的是:令胡人都畏懼三分的白馬將軍竟然生生被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打得落花流水,毫無反抗之力。一時間,公孫軍營中人心浮動。

    但是憑藉著公孫瓚在軍中的威望,士兵們雖然有些氣沮,但軍心並沒有大亂,他們執著地認為:他們的大將軍是不可戰勝的,雖然偶爾輸了一次,卻只不過是一時的時運不濟。而公孫瓚也竭力作出一副『勝負乃兵家常事』的態度,竭力安撫住了軍心!

    「弓弩手準備好箭矢∼∼」

    「準備好檑石滾木∼∼」田楷手拿環首刀左右指揮,「誰要是讓敵兵跨進軍營一步,我就要了他的腦袋。咱們今天要一雪庚水的恥辱∼∼」

    「諾∼」士兵們信心百倍的開始忙碌起來,很快就各就各位,弓弩上弦,檑石滾木上架,只等黑衣兵攻山,就給他們來個有來無回∼

    寇邵的黑甲軍們在無終山下停住了腳步,當時雖然攻城之法有:臨、鉤、沖、梯、堙、水、穴、突、空洞、蟻附、軒車等,但面對建築於半山之上的公孫軍大營,攻擊手段卻是乏善可陳的很!

    不過,此刻的寇邵卻不著急,大軍在距離公孫軍營砦500步左右的地方停了下來,隨軍的輜重兵立刻從大車內取出一大堆模樣古怪、木製和鐵製的東西,然後幾人一組開始擺弄起這些玩意兒來。不多時,一百架床子弩就出現在寇邵軍的陣地前。與此同時,一群在背後背著一面大盾牌,樣子很想烏龜的士兵,走到了陣前,他們人人手裡都拿著一張弩機,這種弩機比軍中普遍裝備的弩機都要大。

    這些弩機和床子弩都是經過改良的改進型,床子弩以上好的鋼為弩臂、弩臂,加大了弩機的承受力,同時將原先的木製絞盤換成鑄鐵,將弦加粗。這樣的床子弩需要兩個人同時轉動絞盤才能上弦。發射的箭矢狀如長矛,發射時候需要用木槌敲擊才能發射。

    而那些身背盾牌的士兵手中的大弩也是經過改進的新型裝備,它改變了以往弩機需要腰開或者臂引的方式,改為在末端安裝絞盤,用轉動絞盤的方式上弦。這樣一來,加大了弩機的威力,但是也延長了發射間隔,士兵發射一次之後,需要轉過身去雙手轉動絞盤上的把手來上弦。讓他們背後背一面盾牌,就是為了防止他們在上弦的時候被敵人的箭矢殺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