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傲視三國

第九卷 天下之謀 第二十三章 兵強馬壯漢騎盛 細柳營內有秦胡 文 / 小柯

    第二十三章兵強馬壯漢騎盛細柳營內有秦胡

    寇邵抬眼望去,在場的人除了荀彧叔侄、趙雲、張遼之外似乎都是一副心裡沒底,將信將疑的樣子。「不如這樣吧∼」寇邵忽然大聲說道:「子龍、文遠,你就讓這些兒郎們奔跑起來,給來的這些大人們來一場馬術表演如何?」

    趙雲、張遼一聽有表現的機會了,心理頓時大喜,各自來到屬於自己的陣營裡,大聲對騎兵說道:「勇敢的大漢健兒們,今天是展現你們自己的大好時機,你平日裡所流的血汗,今天將結出豐碩的果實∼∼」

    「黑甲精騎,天下無敵∼∼黑甲精騎,天下無敵∼」騎兵們齊聲大喝,聲震雲霄。

    藍天白雲之下,綠草平原之上,雪亮的馬刀,珵亮的鋼槍,矯健的駿馬,威武的騎士,馬隊在平原上來回縱橫馳奔,捲起滾滾黃塵。陽光下,刀光熠熠,馬蹄生風,最前面的騎手手擎繡著「大漢鐵騎」四個金黃大字的戰旗該是何等威武

    首先演練的是騎兵最經典的斬劈技術。在開闊地上,在七ま丈(150米左右)的距離內斬劈高低不同的7個人頭樁,這些人頭樁低的離地兩尺(約46厘米),模擬俯臥的敵兵;高的七尺二寸(170厘米左右),彷彿站立的敵兵。隨著急促的馬蹄聲聲,騎手策馬襲步,在疾速奔馳中,從刀鞘中掣出馬刀舉過頭頂,接近低姿人體目標時,騎手身體傾向馬體右側,右臂揮刀砍下,瞬間,只聽噌的一聲,模擬的『人頭『骨碌碌的滾落。接著,騎手在馬上左傾右斜,忽劈忽刺,高低人體目標接踵落地,「人頭」在刀光裡紛紛滾落。

    「好∼∼∼」寇邵看著這些訓練有素的騎兵,情不自禁的高聲叫好。

    一見寇邵叫好,騎兵們表演的更加賣力,接下來表演的是乘馬射箭,展示的是騎兵遠距離殺敵的基本技術。馬刀入鞘,騎手在乘馬疾馳中放開馬韁,猿臂輕展,摘下背在身後的黃楊木弓,雙腿裹緊馬腹,從馬鐙上挺身直立,開弓拈箭,在風馳電掣中,對準一字排開的靶標手指一鬆,羽箭帶著劃破空氣的尖厲之聲呼嘯而出,「奪∼∼奪奪」,一陣陣著靶子的聲響由近而遠,馬隊過處,靶標上插滿了羽箭,幾乎搖搖欲墜。騎馬射箭,不僅需要高超的技藝,還需要非凡的膽量,因為戰馬襲步奔馳的速度在200米內可以非常的快,而騎手僅靠雙腿夾裹馬腹進行立姿射擊,稍有閃失就會從馬上跌落。匈奴人一般都是坐在馬上回身射箭的,如今漢軍騎兵以高難度的站姿射箭都如此精準,更別說坐姿了。

    緊隨其後的是騎術表演,騎術對於騎兵的意義,如同飛行表演之於空軍,它展示的是騎手對於軍馬這個「作戰平台」的駕馭水平。遠遠看一群戰馬在飛馳,卻只見戰馬不見人,等戰馬接近時,突然間從馬背上躍起騎手矯健的身影,一個個或彎弓拈箭直指前方、或手握馬刀隨時準備取敵首級。這就是騎兵的高難動作:鐙裡藏身;剛才的情景是騎手們均離開馬鞍,單腳踩鐙蜷伏隱身於馬的左側。想一想,在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中,這一招可謂是出奇制勝的奇招。馬上站立、馬上平地拾物、乘馬越障、戰馬臥倒隱蔽、馬隊各種隊形變換等,騎兵門精彩的表演,引得在場的人無不嘖嘖稱讚。

    跟著便是重騎兵的表演了。重騎兵的表演就簡單多了,只見騎士們各個端平了粗大的騎槍,直直地指向前方。早先的騎槍規格是確定的。在兩米多的長桿頭上安裝尖銳的金屬錐體,硬木製的槍身在手的位置有護手,後部有配重的木錐,同時,在馬鞍上製出「槍托孔」以在衝鋒時吸收刺殺的衝擊力。騎槍基本上是作為一次性的武器使用。因為很少能有在一次衝擊下保持完整的騎槍,那樣的話只會對騎士的手造成不必要的負擔,甚至是把騎士從馬上拖下來。

    而寇邵則對這種騎槍做了改進,將槍桿尖端的鋒利槍頭改成了一個光滑的金屬圓球。這樣一來,騎槍就不會因為刺穿敵人身體後屍體還掛在槍身上,從而增加騎士手臂的負擔。騎士就可以始終端著長長的騎槍衝擊敵陣,雖然騎槍的槍頭不再尖銳,但是在如此高速奔跑下所產生的巨大動能之下,被這樣的騎槍擊中的話,即便穿著盔甲也會被撞得骨碎筋斷、難逃一死。

    「衝啊∼?!」重騎兵高呼著漢軍威武的口號,驅馬衝向遠處的目標。按有馬蹄鐵的馬蹄踏地格外有力和響亮,隆隆之聲有若驚雷。侉喳∼辟里啪啦∼一陣拽拉崩倒之聲後,作為假想敵的木鹿角和障礙物統統被重騎兵的鐵蹄踏得粉碎。

    就在眾人為重騎兵的巨大震撼力感歎的時候,張遼又帶領大家來到騎兵營營房後面,只見那裡有一排一排低矮的木牆,只見許多身穿盔甲的士兵正騎在這些木牆上,來回揮舞手裡的木追。「這些騎兵們令人震撼的斬劈功夫,最初是騎在這些木牆頭上練出來的。由於新兵膂力不足、騎術欠精,如果直接上馬練習揮刀難免閃失。於是主公大人針對這種情況創出了斬劈練習三步驟:先平地、再騎牆、最後上馬,他們手裡的木追就是為了鍛煉他們的膂力∼」

    騎兵營營房後面的木牆低矮寬闊,猶如馬背,原本粗糙的表面早已被磨得光滑,這是騎兵們騎牆努力揮刀練習的結果。

    最後,張遼帶大家遠遠的參觀了餵養戰馬的馬廄,飼喂軍馬是個繁瑣而辛苦的工作。每天上午巳時、下午申時、凌晨寅時,軍馬開三頓飯,講究定時、定量、定槽。俗話說「馬無夜草不肥」,凌晨寅時這頓飯對軍馬意義非凡,軍馬用餐講究的卻是慢:而且餵馬時人不能離槽,講究的是『把草把料『,少給勤添。食不厭精,對軍馬尤其如此,一寸長的谷草要切三刀,豆類、麩皮、穀物、乾草、食鹽之類的精粗飼料,一頓也不能少。另外,馬廄衛生方面也很重要,否則,在獸醫技術還不是很高明的情況下,一旦戰馬生病,那就前功盡棄了。

    「諸位,看過這些之後,是否對我軍反擊匈奴一事充滿了信心呢?」寇邵問道。

    「主公的騎兵士卒操練有方,各個生龍活虎、戰馬膘肥體壯,精心飼養,且兵器盔甲精良,要打敗匈奴也不是不可能的事∼!」田豐說道。

    眾人齊聲稱是。

    寇邵掃視了一下群臣,笑道:「諸位要是再看看本相的步軍,恐怕就更加有信心了∼走,隨本相去細柳營一觀∼」

    細柳即細柳聚,又稱柳市,在昆明池之南。漢文帝時,周亞夫曾屯兵於此,以備匈奴。西漢長安西周亞夫曾經駐軍的細柳,史稱細柳聚。諸人策馬一到細柳聚門前,只見轅門上斗大的「細柳營」三個字紅漆大字格外醒目。

    轅門外兩個更值一見有人策馬前來,立刻匡噹一聲,兩枝長槍一交擋住去路。「營內禁止馳馬,請下馬入營。」

    寇邵治軍一向執法嚴明,軍中無人不知軍法如山,所以人人都畏法如虎。寇邵自然也要身體力行,見更值攔路,立刻主動下馬一個翻身躍下馬來。「告訴你們高順將軍,本相要來檢閱細柳步軍。」

    「諾∼」一名更值一路小跑就往營裡去。

    須臾,「主公,您來的正好∼」只聽一個厚重的男聲粗聲說道。寇邵抬眼望去,只見孟虎一身戎裝,手按佩刀快步從營內跑出來。孟虎自從封了校尉之後整個人微微胖了些,看起來更加魁梧壯實。

    寇邵一見孟虎,笑道:「什麼來得正好,難道你未卜先知,知道本相要來?」

    孟虎納頭拜倒,說道:「營中新收編一批秦胡為卒,可近日這批秦胡兵的小頭目執意要見主公。前幾次都被高順將軍給勸服了,今天不知道怎麼地,鬧的特別凶。」

    「秦胡人?」寇邵有點意外,思緒一下子飛躍到了遙遠的歐洲、那個叫做羅馬的帝國。公元前54年,即愷撒進攻不列顛的前一年,羅馬執政官克拉蘇率兵四萬入侵波斯安息帝國。克拉蘇身為羅馬執政官,卻對波斯的地理,歷史,人文一無所知。不過他也懶得去瞭解。克拉蘇深信,在他的七個羅馬軍團面前,任何軍隊都將是不堪一擊的。而征服波斯只不過是一個開始,他還要繼續向印度進軍,完成亞歷山大征服世界的遺願。克拉蘇明白,自己的七個羅馬軍團要比亞歷山大的馬其頓重步兵強大得多。而波斯在他看來則已經沒落了,眼前的這個所謂的安息帝國和二百年前的波斯帝國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安息帝國不同於當年的波斯帝國。亞歷山大所打敗的波斯是農耕民族的古文明,羅馬軍隊代表了那個時代西方重步兵陣戰的最高水平。在西方,任何民族和羅馬軍隊打堂堂之陣的會戰,都不會有太大勝算。但是卡萊一役,安息人以騎兵展示將羅馬人殺得大敗,克拉蘇自己戰敗身死,4.2萬羅馬士兵傷亡慘重,2萬人被殺,1萬人被俘,只有克拉蘇的長子普布利烏斯所率的第一軍團約6000餘人拚死突圍,還有些殘兵,狼狽突圍逃走。

    不過普布利烏斯所率的第一軍團卻沒能回到羅馬。33年後,歷經無數血戰,終於化干戈為玉帛的羅馬人和安息人議和,彼此交換俘虜。但是,回到羅馬的俘虜屈指可數,不僅第一軍團神秘失蹤,連卡爾來被俘的羅馬士兵也消失大部。

    但是卡爾來被俘的一萬多羅馬士兵去向並非不可得知。安息人認為殺俘不詳,想出了一個非常聰明的方法來解決。橫亙中亞的安息東邊與西域的康居、大月氏、烏孫等接壤,當時正受到夾在其中的遊牧民族的騷擾,連接漢朝的絲綢之路時斷時續,極具戰鬥力的羅馬軍團在他們看來,利用價值非常大,完全可以作為帝國龐大疆土的新鎧甲,羅馬戰俘正好可以替安息人戍邊。

    萬餘羅馬戰俘被遣送安息東疆馬吉安那服役或守邊。馬吉安那在木耳加布河流域即今阿富汗西北部,北靠康居,東接大月氏。那些在戰場上逃逸的羅馬士兵,以及在安息東疆已淪為奴隸不堪忍受安息人欺辱的羅馬俘虜,便成批成批逃到康居。

    當時的康居王聯合郅支匈奴盤踞中亞一帶,對漢朝長期採取了敵視的態度,這時,我們著名的民族英雄陳湯登場了。「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陳湯的話斬釘截鐵、殺氣騰騰,有種骨子裡透出自信和霸氣。前36年,甘延壽正在調理疾病的時候,陳湯擅自發兵,詔起征西域諸國兵力4萬,加上自己所有的老本,兵諫甘延壽。中國歷史上最奇特也是最偉大的遠征至此拉開序幕。陳湯率軍自烏壘出發,兵分六路,越天山,過蔥嶺,入赤谷,過烏孫,直抵郅支城。毫無準備的郅支大驚失色,逃而復歸,據城死守。在這裡,漢軍第一次遭遇羅馬殘軍。

    後來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當時的漢朝稱呼古羅馬為大秦,所以這些歸順的羅馬殘軍被稱作秦胡,又稱盧水胡。這些剽悍善戰的秦胡人,一度是大漢河西地區的軍隊主要來源,《後漢書段熲傳》說,段熲以度遼將軍領兵,兵員中便多有『秦胡步騎『。同書《董卓傳》載,并州刺史董卓,不肯就徵釋兵權入朝任少府卿,上書說:「所將湟中義從及秦胡兵皆……牽挽臣車使不得行。」

    董卓被呂布殺死後,這些有強悍戰鬥力的秦胡兵自然而然的被收編了。

    「秦胡兵小頭目??」寇邵頓時來了興致,「走,帶本相去看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