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傲視三國

第十卷 天下經略 第四章 漳河城外豎高爐 燃煤之急覬并州 文 / 小柯

    第四章漳河城外豎高爐燃煤之急覬并州

    任命狀一出來,崔琰就上表,自稱自己的才學、名望都不如蔡邕,自願讓出大學士的職位給蔡邕,而自己甘願為蔡邕的副手。

    由於擴軍備戰的需要,和民間大量鐵器的推廣和使用,冀州的鐵開始短缺起來。雖然在鐵官有效的管理之下,鐵礦石和煤的產量不低,可是冶煉的速度就稍嫌遜色了。一面是堆積如山的鐵礦石和煤炭,一面是兵造和工坊的工師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馬鈞和蒲元也為此大傷腦筋,馬鈞整天對著沙盤和羊皮圖紙皺緊了眉頭,而蒲元則整天在冶鐵的工坊裡轉悠,希望能想出一個什麼好辦法來提高冶鐵的速度。好多次,靈感在蒲元和馬鈞的腦海裡閃過,但是每次都是轉瞬即逝,總覺得缺少了什麼。

    看著蒲元和馬鈞這麼煩,寇邵心裡覺得挺過意不去的,自己作為現代人,擁有2000多年的知識積累,居然這點問題都解決不了。寇邵開始絞盡腦汁,努力的在記憶中搜索不多的冶金知識,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寇邵終於想起了一些。

    這天,寇邵領著馬鈞和蒲元來到漳河邊的一處水流湍急的河灘。在那裡豎起了一個高高的豎爐和一個平臥的磚爐。爐磚要找磚窯定做的,中間加入用煤石等物,用煤做炭燒製。寇邵介紹說叫這磚為耐火磚,眾人也不懂。只是憑著對寇邵的信任,按照要求去做了。

    豎爐有六人多高,橢圓型,十圍之粗,用寇邵嘴裡說的耐火磚砌成。煙囪更是高聳入雲。旁邊的爐子稍小,是躺著的,寇邵管它叫它平爐,這個和豎爐不同,是鐵匠們從來沒見過的結構,中間用耐火磚砌了磚格,寇邵叫它蓄熱室。兩個爐子都設計用一對水車鼓風。煙囪處還用生鐵做了抽煙用的轉軸扇頁,也是用水車帶動。平爐的鑄槽邊還設了水塔,用機關控制水的快慢,用來冷卻鐵水,這兩個爐子,幾乎雇了鄴城所有工坊的工師和匠人來幫忙。寇邵工坊中工錢給的多,大家也願意幹,忙碌了一個冬天,這座巨大的新式冶鐵爐終於完工了。

    在這段時間裡寇邵還教授了馬鈞和蒲元燒泥炭為焦炭的辦法,讓他們帶人去做,馬鈞和蒲元本來就是行家裡手,可謂一點就通,寇邵往往才說一遍,或者才稍微提點了一下他們馬上就明白了。然後馬鈞和蒲元二人又把技藝寫成他們自己的語言,由書吏記錄,以供後人使用。

    「開爐咯∼∼」隨著工師一聲吆喝,一層層的鐵礦和焦碳合著石頭放了下去,一聲點火,登時紅光滿眼。滾滾濃煙從煙囪直衝藍天。蒲元等人都知道一份煙囪一份火的道理,看寇邵樹立起這個豎爐煙囪,裡面估計即使是大羅金仙放進去也要化三化。

    寇邵等火穩了,就帶著他們繞著爐邊的旋梯,到火孔旁觀火,那爐子的設計原理是不必擔心火燒出來。但是蒲元、馬鈞等人不知,依然是小心翼翼地靠近了,一點點挪過去看,半晌發覺沒妨礙,才仔細觀察火候。這些人做了半輩子鐵匠,一看就知道火候是否到了。

    第二天隨著蒲元一聲「出爐「,工匠們開動機關,鐵水滾滾而出,登時爐火照紅了漳河周圍的半邊天,紅星亂竄紫煙直冒。工匠們縱是打了半輩子鐵,也沒見過此等壯觀景象。這一爐,竟出了5000多斤生鐵。

    寇邵又命工匠們把鐵水引入鑄槽中,鑄成鐵塊,一半送去工坊直接鑄造器物,另一半推入了平爐。這次卻不讓焦碳直接和生鐵混了,而是分為兩層。蒲元依然明白了個大概,一聲「起火!」,風急火猛。這次煉了足足三天三夜,等到第四天,蒲元等人都知道到了關鍵時刻,眾人圍著觀火孔不住向裡面張望。見裡面鐵水沸騰。有一層熱風從鐵水上吹過,竟吹起耀眼的波光。寇邵不斷叮囑大家看好的鐵水顏色,不同溫度顏色不同,出來的鋼質量也各異。

    第四日正午,開爐放鋼,鋼水剛流入鑄槽中,寇邵立即下令放水,兩股不同速度水流進入了不同的鑄槽,水汽瀰漫,伴隨著茲茲聲,一股股白色的蒸汽蓬勃而出,讓眾人如墜雲霧之中。須臾鋼水冷了,早有人跳到跟前,把鋼錠一塊塊抬上。眾工匠們早已驚訝的說不出話來。匠人們世代相傳的都是炒鐵為鋼,或灌鐵為鋼,得一塊好鋼,要千錘百煉才行。這直接把生鐵煉成鋼,還是平生第一次看見。

    抱著鋼錠,有人已經激動得哭出聲來。蒲元和馬鈞則是以無限崇拜的表情站在寇邵身邊,「主公,您簡直就是神人吶∼上天把您賜給我們大漢,簡直就是我大漢萬民的福分啊!」蒲元感慨萬千。

    馬鈞也一樣神色激動,不過須臾,他立刻冷靜下來,說道:「主公,恐怕出不了幾天,天下群雄就會知道這巨大的冶鐵爐的存在,有心針對主公的人,一定會想盡辦法破壞它,或者偷取此爐的圖樣,主公不可不防∼」

    蒲元也連聲說道:「是啊,是啊,我光顧著高興了∼」

    寇邵欣賞地對馬鈞點點頭,說道:「德衡說的是,不過你放心,本相已經在工坊的外圍增加了一千兵馬巡邏,而且在附近的樹林裡還有死士暗中監視,料想外人想窺探也是很難,到是要防止工坊內的工師和工匠禁不住重金誘惑而有所透露。這爐子的圖樣和造法你們要嚴格保密∼」

    馬鈞笑著拿出一個木匣子,說道:「卑臣早有設想,這是卑臣連夜趕造的八卦乾坤盒,乃是百煉鋼所鑄,需要八把鑰匙才能開啟,卑臣將圖樣放在這個盒子裡,將鑰匙分給八個人保管,再將此盒藏於隱秘之處,保證無人能輕易動它分毫∼」

    蒲元結果八卦乾坤盒把玩了一下,笑道:「論鑄刀的手藝德衡不如我,但是做如此機巧之物我不如德衡啊∼」

    到初平二年的年底,漳河邊,想這樣的煉鋼爐一共造了四個,鋼鐵產量翻著倍的增長,無論是軍用還是民用,統統供應充足。許多鋼材被工坊打了農具和耐磨物品,用鋼打出的鋤頭、鐵鍬,又輕又快,銷路極好。打出的馬車軸、銷之類,不但結實,而且因為體積比木質的小數倍,還輕了許多,很快普及到各地。

    此外,寇邵乘著在興頭上,又弄出了樣新玩意兒。以前鄴城百姓喝水要麼在城裡的水井裡用吊桶打,要麼去城外河裡挑水。如今可不用了,在鄴城的大街上出現了幾台人力水井,每天有專人負責用力壓一根桿子,地下的水就回從管子裡流出來,又快又方便,老人孩子都能操作。

    大家都驚訝的不得了,「以前不是說水往低處流嗎?如今怎麼倒過來了?」

    「這寇相國真能,居然能讓水倒流上來。」鄴城百姓更是對寇邵無比的崇拜。

    有錢的人家更是在自己家裡的院子裡按上一個,每逢有外地的親朋好友來拜訪,總是先帶他們參觀這「水到流」的奇觀。看著他們又驚訝又羨慕的神情,自己不知道有多得意。

    每次搗鼓出新玩意,寇邵都會先往皇宮裡送一批,往德高望重的老臣士紳送一批,甚至被自己轟下台的淳於嘉等人都不例外。時間久了,這些老臣們無不感歎真是江山自有人才出,覺得寇邵這麼大本事,就當他能得勢,再說人家得勢之後也沒怎麼難為自己。反正自己也老了,這天下早晚是要交給年輕人的,自己樂樂呵呵地安度晚年得了。

    有些原本就與寇邵關係融洽的,就常常在公開場合大讚寇邵。一些與寇邵關係一般的,偶爾提到寇邵也免不了贊上一句,如此這般,寇邵的名望如日中天。

    話說這鋼鐵產量是上去了,可是新的問題又來了,那就是燃料。以前規模小的時候用木炭,後來改用木炭和石炭(煤炭)混用,但是隨著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就是全用石炭也難以滿足煉鋼爐的需求了。

    增加木炭的使用不是辦法,因為大多數百姓還是使用木炭為主,如果增加木炭的使用量,非把鄴城周圍的山都砍伐光了不可。寇邵最後決定,還是在石炭,也就是煤炭上打主意。這煤炭的主意怎麼打?寇邵的眼光自然落在了一山之隔的并州。如今,并州除了是連接冀州和關中的交通要道之外,又成了寇邵政權的能源基地,它的重要性一下子就提升到了頂點。

    於是,討伐并州匈奴,完全控制并州的作戰計劃,再一次被提上了議程。

    要打并州,自然少不了呂布為首的并州軍,他們人地兩熟,又常年和并州的匈奴作戰,是一直極具戰鬥力的武裝力量。

    原本,呂布對於并州攻略被暫時擱置是有一些牢騷的,但是一來不好對自己的女婿說什麼,二來也因為貂蟬的美人懷抱在逐漸消磨他的英雄壯志,所以發了幾句牢騷也就過去了,並沒有往心裡去,如今聽說又要攻打并州匈奴了,呂布頓時有來了精神。

    「韓氏骨都侯屯北地,右賢王屯朔方,當於骨都侯屯五原,呼衍骨都侯屯雲中,郎氏骨都侯屯定襄,左南將軍屯雁門,栗籍骨都侯屯代郡!」熟悉并州匈奴情勢的成廉在地圖上一一標注出匈奴主要部落首領的所在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