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殺戮人生

相關資料 摩薩德神話 文 / 謝邪

    摩薩德就是大名鼎鼎的以色列秘密情報局。這個組織從綁架、殺人到搞情報,樣樣精通。

    它曾經遠涉重詳,將惡貫滿盈的納粹分子艾希曼綁架回國,接受猶太人的審判;

    它曾經干裡奔襲,橫跨亞非四國,到烏干達的思德培機場解救人質;

    它曾經歷時數載,不懈追蹤,使製造慕尼黑奧運會摻劇的巴勒斯坦恐怖分子一個個得到制裁;

    它派出的間諜,打入了埃及、敘利亞等阿拉伯國家,成了這些國家元首的「朋友」;

    根據它提供的情報,以色列軍隊輕鬆地攻下了固若金湯的戈蘭高地;

    根據它提供的情報,以色列空軍一天內襲擊了阿拉伯前線國家的軍事基地,摧毀了阿拉伯前線國家的空軍力量,實際上取得了第三次中東戰爭的勝利;

    至於從法國搞回「海市蜃樓」戰鬥機的圖紙,從馬賽開回導彈快艇,從歐洲搞到發展核武器所必需的鈾,那更是小菜一碟了。

    摩薩德創造這些神話並非偶然,它本身就是神話的產物。

    摩薩德的誕生地在中東,這是一塊神奇的土地。三干年來,它孕育了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創造了璀璨的猶太文明和阿拉伯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阿拉伯半島上的這塊新月地帶確實令人神往。

    更神奇的還在後頭。1948年,滅亡3000年的猶太國,在巴勒斯坦地區重新建立了。

    猶太人的到來使巴勒斯坦這塊古老的土地頓時失去了平靜。阿拉伯人賭咒發誓,要把猶太人趕入汪洋大海。從1948年起,圍繞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與猶太人爆發了五次局部戰爭,中東成了一塊燃燒的土地。

    戰爭的結局讓所有的人大跌眼鏡;人口僅百萬的以色列,打敗了幾十倍於自己的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站穩了腳跟。

    人們對此嘖嘖稱奇,紛紛豎起大拇指,對以色列國防軍刮目相看。自此,以色列贏得了一個稱號:世界上最小的超級大國。

    幫助以色列贏得這個稱號的,不僅有以色列戰無不勝的國防軍,還有那默默無聞的以色列情報機構,包括摩薩德。

    以色列立國的時間不長,建立正式情報機構的時間更短,但是,猶太人對情報工作並不陌生。早在以色列建國之前,猶太人即通過秘密手段來對付巴勒斯坦土地上的英國人和阿拉伯人。

    哈加納、帕爾馬契和伊爾貢、斯特恩幫都自稱是以色列秘密情報機構之父。沒有這幾個機構,就沒有以色列,當然也不會有創造奇跡的秘密情報機構。

    在以色列的秘密機構中,哈加納具有特殊的意義。實際上,它是以色列所有秘密機構的鼻祖。帕爾馬契實際上是哈加納的一支軍事打擊力量,斯特恩幫則純粹是一個從事殺人、放火、驅趕阿拉伯人的角色。

    哈加納有自己的情報機構,叫沙亞。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國父本—古裡安宣告以色列成立,哈加納隨後被改組為以色列國防軍。

    6月30日,幾位身著卡其布軍裝的男子鑽進了特拉維夫本—耶胡達大街85號的白色公寓。在一張木製的小餐桌前,他們坐下了。沙亞的領導人艾澤.比裡中校主持了這次會議。他宣佈,沙亞將從此解散,但是,以色列正式的情報機構將由此產生。

    這次會議產生了以色列主要的情報機構,它們包括軍事情報部,簡稱阿曼;國內安全局,又名欣貝特。外交部的情報機構也同時產生。

    以色列倩報機構的大哥大摩薩德,則遲至1951年才產生。它的前身正是外交部政治司。在與軍事情報部的競爭中,政治司明顯處於下風。本—古裡安不能容忍這種狀況,摩薩德就應運而生了。

    新生的摩薩德規模很小,很難與阿曼或欣貝特相抗,它的第一任局長魯本.希格赫是個莽夫,處理事情沒有頭緒,很快就被哈雷爾所取代。

    哈雷爾是一個奇人,這個出生於俄國的猶太人,16歲的時候就成了一個猶太復國主義者。由於生在蘇聯,哈雷爾還當過一段時間的集體農莊社員。對猶太人來說,30年代的蘇聯不能算是天堂。俄國有排猶的傳統,斯大林時代的蘇聯也不例外。哈雷爾身在蘇聯,心卻飛到了耶路撒冷。在他看來,就是種地,在耶路撒冷也比在蘇聯強得多。

    1930年1月,17歲的哈雷爾偽造了自己的出生證,把自己的出生年月提前了一年,從而獲得了成人資格。他終於可以獲得移民簽證了。哈雷爾取道歐洲,抵達雅法港,終於看到了他朝思暮想的土地。在特拉維夫,他沒有捲入哈加納的活動,而是守著一塊柑桔地,當起了果農。

    這種日子持續到1939年。戰爭的爆發打亂了他的生活節奏,他成了沙伊的秘書,從此開始了為時30年的地下生涯。以色列諜報史上的咕雷爾時代開始了。從某種意義上說,哈雷爾的歷史也就是摩薩德的歷史。

    早期摩薩德創造的所有神話都與哈雷爾有關。正因為有了哈雷爾,摩薩德才成了以色列情報界的大哥大。

    聯邦德國法蘭克福檢察官弗裡茨.鮑爾博士一直在尋找黨衛軍衝鋒隊頭目阿道夫.艾希曼,此人自大戰結束後就不知去向,據說隱藏在阿根廷。

    一天。一個僑居阿根廷的猶大人致信鮑爾博士,說他發現了艾希曼的蹤跡。但鮑爾博士沒有把這個消息報告聯邦政府。他也是猶太人,他不願意讓這個納粹元兇落在聯邦德國政府手中。艾希曼手上沾滿了猶太人的鮮血,他應該在猶大人的故鄉受審!

    信轉到了以色列外交部,外交部辦公廳主任比爾特.伊坦想到了摩薩德,想到了大名鼎鼎的伊塞.哈雷爾。哈雷爾立即決定派人到布宜諾斯艾利斯進行核實。設多久,從德國傳來消息:艾希曼確實在阿根廷。他化名為裡卡多.克裡門特,正住在布宜諾斯艾利斯。

    摩薩德的特工小組再次奔赴阿根廷,去尋找這個克裡門特。他們沒有找到克裡門特,卻找到了克裡門特的兒子。他們跟蹤著小克裡門特,來到他的家門口。

    他們大吃一驚:克裡門特竟然住在一幢孤零零的平房裡,四周連柵欄都沒有,門戶是一塊纖維板拼成的,牆壁沒有粉刷,家裡也沒有電燈。如果克裡門特真是艾希曼,怎麼能想像出那個嗜血的納粹分子會住在如此貧寒的地方?

    繼續調察發現,克裡門特在梅賽德斯汽車廠做工,日前正在圖庫曼省,沒有人知道他何時回家。哈雷爾斷言,如果克裡門特真是艾希曼,那麼他會在3月21日回家。

    哈雷爾為何下此斷語,原來,他在艾希曼的檔案中發現,3月21日是艾希曼的結婚紀念日,今年他們正好是銀婚。艾希曼一生雖然殺人無數,摧毀過無數家庭,但對自己的家庭,他倒是挺看重的。

    3月21日11點45分,加裡巴爾迪大街上緩步走來一個衣冠楚楚的男人。他戴著墨鏡,身著灰色風衣,下穿咖啡色褲子,繫著一條綠色領帶,手捧一束報春花。他來到家門口,向正在迎候自己的妻子遞上鮮花。他們那平時穿得破破爛爛的8歲兒子,此時妝扮一新,也在門口迎接自己的爸爸。

    正是他!特工人員攝下了他的照片。

    11名志願者經過哈雷爾嚴格挑選後,組成了特別小組。他們將在哈雷爾的率領下,潛往阿很廷,綁架艾希曼。

    1961年4月,特別小組的成員分批出發,最後在阿根廷會齊了。他們分散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幾家旅館住下後,又租下了很多汽車,目的是為了不引人注目。

    行動的時間定在5月11口。

    5月11日晚上7點25分,行動小組駛抵目的地。19點40分,一輛203路公共汽車出現了,但沒有乘客下車,下一班車又來了,艾希曼還是沒有出現。一直到20點過5分了,終於有人下車了。就是他,此地沒有別的住所,下車的只能是艾希曼。

    說時遲,那時快。第一輛車大開車燈,射出刺眼的光芒。艾希曼感到了威脅,停住了腳步。一名特工向艾希曼衝了過去,第二名緊跟而上。艾希曼一下子被撲倒在地。

    5月22日,哈雷爾直奔總理辦公室。他對著本—古裡安說:「我給你帶來了一件小小的禮物。」

    本—古裡安驚呆了。瞧,這些勇敢的小伙子們還真把艾希曼給帶回來了。

    幾個小時後,總理在議會發表講話。他用顫抖的聲調,對著議員們說:「我應當通告諸位議員先生,以色列秘密情報局的特工人員不久前已經抓獲最大的納粹罪犯之一。阿道夫.艾希曼日前已經處於以色列的監禁之下,不日將送交以色列法庭審判。」

    隨後,議會裡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伊塞.哈雷爾坐在議員席的後座,領受著人們的掌聲。

    然而,哈雷爾也會犯錯誤。他領導下的摩薩德,成了—個專事行動的機構,情報分析被他拋到了九霄雲外;此外,他還在摩薩德製造了「哈雷爾崇拜」。偌大的一個摩薩德,除了他的號令,誰發話也不管用。

    他的繼承人阿米特曾尖銳地批評過他:作為一局之長,哈雷爾的工作不是親自到拉丁美洲追捕一個納粹分子,他的精力應該放在分析、研判敵人的意圖上面。

    哈雷爾恰恰沒有這樣做。當埃及宣佈它已經成功地發射了第一枚火箭的時候,以色列無不大驚失色。

    梅厄.阿米特於1963年3月接替哈雷爾任摩薩德的領導人。摩薩德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它不再是一個只會抓人,不會搞情報的行動機構,而成了一個全能機構。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