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第一鬼才

第一卷 東漢末年 第六章:至鉅平,得見於禁 文 / 夢與君同VS諸葛

    一行人終於趕在正午到了鉅平縣,諸葛德吩咐鐵一前去尋找客棧,諸葛瑾則與諸葛德下車步行,鉅平縣很小,城頭殘破不堪,一行人走至城門口,只見多有百姓聚集,似乎在圍觀什麼,顯得雜亂不堪。

    「德叔,咱們過去看看?」諸葛瑾歪著頭,臉上露出些好奇之色。

    「鐵二,照顧好小主子。」諸葛德應下,隨即吩咐道。

    鐵二點頭稱是,躋身向前,排開平民。

    諸葛瑾走至前頭,便見到地上跪著一個小女孩,約有十來歲,身邊扯著一個更小的男孩,應該是其弟弟。兩人身前平躺著一個中年人,身上蓋一破舊草蓆,早已沒有了聲息,旁邊立一牌子,上寫著「賣身葬父」。

    圍觀百姓指指點點,要麼沒有餘錢來幫忙,要麼就是嫌女孩的弟弟拖累,沒有人願意出手。諸葛瑾也不是第一次見到此事了,心中有些悲痛,轉身對諸葛德道:「德叔,我們幫下忙吧。」

    「是,少爺。」說著從身上拿出五兩銀子,遞給女孩道:「拿著這些,將你父親好生安葬了吧。」

    「謝謝恩公……謝謝恩公……」女孩接過,便拉著其弟弟給諸葛德叩頭。

    諸葛瑾見女孩接了銀子,帶了鐵一便要離去。

    「恩公,請稍等……」女孩開口叫住諸葛瑾。

    諸葛瑾有些疑惑,只聽女孩開口說道:「請恩公告於我姓名、住址,稍後我定去找尋。」

    諸葛瑾轉身,認真的看了看女孩,見其一臉認真,便開口說道:「在下諸葛瑾,來鉅平訪友,會在這邊住上幾日。」

    女孩記下,很認真的說道:「三日之後,定來尋訪」說完再次朝諸葛瑾跪拜,這才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抬著其父向城外去去,看來他們之前便是住在城外。

    諸葛瑾與諸葛德對視一眼,暗自讚歎:「好個堅強的女孩。」稍過片刻,諸葛瑾卻是有些不放心,對鐵二吩咐道:「鐵二,你去暗中照看他們一下,不需露面即可。」

    「是,主子。」鐵二拱手應下,跟著離去。

    諸葛瑾伸了個懶腰,有些懶散的說道:「德叔,咱們也走吧,估計鐵一已經找到落腳之處,待會咱們先去休息一下。」

    諸葛德撫鬚而笑,「公子說的是,老奴這把老骨頭都快散架咯」

    一行人趕路有些著急,即便乘坐馬車也將諸葛瑾顛簸不堪,只是,諸葛德正值壯年,正是精氣十足,這半天路途哪見有半點疲勞,諸葛瑾呵呵笑了,卻不再說話。

    片刻功夫,鐵一便找到兩人,一併去往客棧休息。

    傍晚時,鐵二趕了回來,告訴我女孩父親已經安葬,就在目前搭了小帳,與其弟守在墓前。

    「你去那邊暗中照顧一二吧,若無危險,便不須出面了,等三日後無論他們來不來尋,獨自回來即可。」諸葛瑾揮揮手,將趕回來報告的鐵二再次打發了出去。

    過不多久,諸葛德便帶著在鉅平活動的情報收集人帶了過來,那人走上前,遞給諸葛瑾一張記錄於禁的消息的紙張。

    這人名叫諸葛一,也是諸葛家的老人,當初建立「天堂」時,諸葛玄便從諸葛家老人中挑選了九十九位忠誠、心思靈活之人進行培養,現在基本上都被下放到各地負責情報收集,成為「天堂」的中層骨幹,諸葛家的情報記錄於傳遞都是用紙張進行,雖說紙張貴了些,卻便於攜帶和存放。

    諸葛瑾看了著紙張,其實上面也沒有記錄多少信息,只有一句話,「於禁,父早亡,管家於文,母陳氏,少而老成。」

    這種方式是當初在培養人才時,諸葛瑾特地做出的要求,情報,只要能講出大致意思,當然是越簡單越好。

    看完消息,諸葛瑾從包裹裡拿出一張拜帖遞給鐵一道:「鐵一,拿我拜帖前去,就說諸葛家諸葛瑾前來拜訪,我與德叔隨後就到。」

    「是,公子」

    諸葛瑾趕到於禁宅院門前時,於家管家於文已在門口等候,寒暄過後迎入大堂,於禁與陳氏同在,諸葛瑾見到後上前拜道:「見過夫人。」

    由於諸葛珪在朝任職,身份比起於家要高上許多,因此即便面對一幼童,陳氏也急忙起身還禮:「諸葛公子。」

    「瑾常聽聞令公子於禁聰慧,性格沉穩,今日冒昧,前來拜訪。」諸葛瑾將姿態放低,沖陳氏誇獎於禁道。

    聽得讚譽,陳氏臉露笑容,於禁臉上神色不動:「公子過譽了,常聽聞琅琊諸葛瑾素有神童之稱,禁不敢得公子之贊。」

    此時於禁已有九歲,已是少年人,其實在古代,男子十五束髮,女子十五及笄,即已許嫁。這於禁父早亡,早早便承擔了家庭的重擔,與同齡人相比更為成熟。

    於禁的回答卻是讓諸葛瑾眼前一亮,聽說過我,那就好辦了:「愚年幼,咱們稱為兄弟如何?」

    於禁大方的對諸葛瑾抱拳道:「恭敬不如從命。」

    兩人互為施禮後,我問道:「於大哥整日在家,不知都學些什麼?」

    「吾不好學文,喜學兵法、韜略,為人當如衛、霍,北驅匈奴,衛我大漢江山。」於禁說到這,似乎頗為激動,終於有了情緒變化。

    「不然,方今政治黑暗,百姓疾苦,竊以為當以百姓為根本,為百姓造福為宗旨,須知國家動盪,最苦的還是百姓。」雖然知道於禁的想法是這個時代人固有的,諸葛瑾卻還是忍不住起身反駁道。

    於禁臉色大變:「弟怎可如此說?為人當先忠於君,而後為民。」

    諸葛瑾再作一揖:「兄長此言差矣,豈不聞聖人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怎可不以百姓為主?百姓乃是一個國家的基礎,試問,百姓亡,國安在?」

    「這……」於禁話結,遂拜道:「還望弟指導一下愚兄!」

    諸葛瑾聽了,連忙扶住於禁:「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雖說是盜用唐王的話,諸葛瑾卻說的理直氣壯,既然來到漢朝,就是漢朝的人,沒必要為了盜不盜版前人的話而糾結,他既然拿來用,這些東西就是他的,嘿嘿…….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於禁喃喃重複幾次,隨即興奮地抬頭,眼光明亮,對著諸葛瑾拜道:「弟大才,吾不如也。」

    陳氏觀兩人辯論,也是聽得入神,見自家兒子拜服,便開口留客說道:「禁兒、瑾兒,天色已經不早了,還是先行用膳,如何?」

    諸葛瑾聽了,心中更是欣喜,忙起身拜謝:「謝過夫人,叨擾了!」

    「是,娘親。」李典也是起身應下。

    是夜,諸葛瑾留住于于禁家中,諸葛德帶著鐵一告辭回居客棧。此時諸葛瑾卻是不知,諸葛家的僕從正騎快馬在趕來的路上……

    正所謂「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得失之間,又有什麼清晰的界限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