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職場校園 > 馳騁官道

第三卷 花有別樣紅 第二十章 是挑戰更是機遇(二) 文 / 言者春曉

    第二十章是挑戰更是機遇(二)

    薛冰看樣子對理光縣也不熟悉,倒是司機之前來過,說道要不了多久就進城了,三個人說了一會話,江林濤看薛冰似乎就當他剛才按了兩把沒有發生一般,心裡也覺得踏實了。

    不過隨即又有些恍然,在薛冰面前他真有點患得患失了,他倒不是怕惹惱了薛冰,薛冰會在工作上如何,而是怕薛冰因為疏遠他了,其實江林濤還是挺享受薛冰那種工作時很嚴厲,平常又如真的姐姐一般的柔情和親情……

    到了理光縣委招待所附近,看到招待所門口幾個記者模樣的人正在和看門的人理論,幾個記者摸樣的人面紅耳赤脖子粗的似乎非常的氣憤,其餘幾個估計是理光縣宣傳部門的人正在勸說幾個記者模樣的人不要進去,江林濤就讓司機靠邊停著不要急著過去,江林濤能夠感受到理光縣頗有點草木皆兵的味道,這麼緊張,顯然不僅僅是李志佳等省市部門的領導到了理光縣,恐怕還是有一句笑話講的那般「防火防盜防記者」。

    好一會,幾個宣傳部門的人連勸帶哄,連拉帶拽,把幾個記者給拉走了。

    理光距離宜都不遠,省內的媒體省裡還可以打招呼不來報到此事,但是宜都還有不少外地以及國家級的媒體的記者站,這些人已得到消息肯定都過來了,來的記者恐怕還不少。

    江林濤估計只要是被宣傳部門發現的記者肯定都是有專門的人跟著,能做工作的盡量做工作。江林濤很清楚接下來宣傳部門的人是怎麼做的,先是大倒一番苦水,然後允之「紀念品」或者「車費」若乾等,讓記者們空手而來,滿載而歸,這麼做其實是養足了某些不良記者的胃口,江林濤有些歎然,不由想起那些再過一些年,煤礦多的地方,專門有一幫人做「記者」,一出事這些「記者」都是蜂擁而至,然後和政府以及礦主交涉,雙方討價還價一番,最後政府和礦主也沒事了,「記者」們腰包也鼓了起來,皆大歡喜。

    不過,這時候還沒有到那麼離譜的地步,還是有一些比較有影響力的媒體以及一些有良知的記者不屑於收好處,會公正直言。理光縣裡這麼做,不是很合適。

    因為事情都被人家給捅出去了,還這麼藏著掖著,其實效果是適得其反,倒不如大大方方的請記者們來挑挑刺,顯得坦蕩,也表示出有問題就糾正的誠意,也許這樣的效果會更好,理光縣也好,省委組織部也好,需要進行一場危機公關,只是恐怕很多人都缺乏和媒體打交道的經驗,更不要說危機公關了,這樣的詞估計不少領導估計根本都沒有聽說過。

    司機見那些人離開了才開著車到了招待所門口,即便是他們的車掛著o字打頭的牌照,也被門口的人攔下,司機出示了證件才讓進去。

    一下車,江林濤見司機還在車上就扭頭對薛冰說道:「處長,理光縣這麼做不妥當,這麼防著那些記者,恐怕反而會讓各大媒體連篇累牘地報道此事,並且報道的觀點肯定是負面的。那影響會更大,會更壞。不但是理光縣會不好過,我們省委組織部也會更著遭受別人的口誅筆伐……」

    省委組織部本來就是人家的矛頭所向,理光縣這麼一搞,再被有心人一推波助瀾,只會讓火越燃越旺。

    薛冰眼睛也看著那些人離開的方向,若有所思的點點頭:「理光縣這麼做是有些過火了。只是這些記者似乎也太會添亂了……」

    江林濤看薛冰的表情顯然並沒有把他這話怎麼往心裡去。

    「記者幹的就是找問題的職業,理光縣才是越添越亂,人家可不是盯著理光而是盯著組織部,怎麼和媒體打交道,還是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不然李部長也會很被動的。」

    薛冰聽他一再提醒,顯然也是有些意外。想了一下點點頭道:「那我等會提醒李部長一下。」

    兩個人一邊說著,一邊上了台階,理光縣裡的人也從大廳迎了出來,領著他們倆進去,到了會議室,看到李志佳以及蘭凱市委書記廖奇峰以及省扶貧辦等相關領導正在會議室聽取理光縣相關領導的匯報,看到縣委辦的人領著他倆進去,只是略略頷首招呼他倆坐下,並沒有打斷匯報者的講話。兩個人一邊說著,一邊上了台階,理光縣裡的人也從大廳迎了出來,領著他們倆進去,到了會議室,看到李志佳以及蘭凱市委書記廖奇峰以及省扶貧辦等相關領導正在會議室聽取理光縣相關領導的匯報,看到縣委辦的人領著他倆進去,只是略略頷首招呼他倆坐下,並沒有打斷匯報者的講話。

    會議室的氣氛很壓抑很凝重,特別是理光縣裡的人知道他們這回是惹出了大麻煩,一個個表情看著都有點呆滯的感覺。

    江林濤一邊拿著介紹夏麻的資料一邊聽著理光縣裡的人的匯報,看到夏麻是可以生產高級布料的原材料的時候,雖然由於這種高檔布料的用量不大,國內的生產廠家很少,不過江林濤倒是有了一點想法……

    從匯報的情況來看,政府部門強迫老百姓種夏麻的現象確實存在,不過也只是極少數,很多人都是因為種植夏麻是政府行為,所以即使是自願的,也把責任怪罪到政府頭上,這樣的扶貧方式確實有待商榷。

    但是就是這樣的少數幹部的這樣的行為,讓整個事情都升級了。當然省委組織部負責理光縣扶貧工作的人員也負有一定的責任……

    匯報完畢之後,李志佳講了話,為這件事定下了基調:

    扶貧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關係到廣大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關係到黨和國家對人民的深情厚意,國家改革的動因是我們看到了束縛我們發展的舊的落後的框子,所以就要把它打破。但究竟在這些框子裡面又有怎麼樣的深層問題和矛盾,的確是考驗我們的新問題,挖的深不深,找的准不准,處理的妥善不妥善,將直接關係到我們改革的成敗。改革的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目的就是為了帶動大家共同致富,扶貧也是和這樣的目的完全一致的。

    但是扶貧工作又是一項很艱巨的工作,前人沒有做過,所以很多時候都是在摸索,在探索,是摸著石頭過河,既然是摸索探索,就不要怕出問題,怕的是出了問題而找不出問題或者找不準問題的關鍵,找準問題。找到了問題就要想辦法解決問題,在這些問題的處理上,一定要以改革的視角,要從黨性原則的高度來認真對待,同時也要區別對待是人為的責任還是體制問題。如果有人為因素,該查處的查處,該負領導責任的負領導責任,絕不姑息遷就。

    要本著對組織高度負責的態度,認真的搞好調查研究,提供真實的資料,實事求是的向上面反映。同時也不能因為這個就對扶貧工作產生質疑,更要利用這個契機把扶貧工作做到最好。

    江林濤在旁邊仔細地聽著李志佳的講話,體會著講話中的藝術,李志佳這麼講,是滴水不漏,進退自如啊,江林濤覺得這正是他需要多多學習的地方,不佩服都不行。

    不過,李志佳這番講話,記者們答不答應還兩說……

    接下來理光縣的人又介紹了如何給因為夏麻歉收的麻農們度過眼下這段時間生活上的困境等安排。大體上有了一個初步的解決方案之後,廖奇峰看看時間確實不早了,徵詢了一下李志佳的意見之後,就說先吃飯,吃晚飯再繼續談。

    一行人就浩浩蕩蕩的進了小餐廳,江林濤看到李志佳一進招待所的小餐廳臉色就不對,江林濤看了看桌上的「工作餐」,確實是四菜一湯,不過,四個盤子都是特大號,每個盤子裡面都裝著好幾樣菜,說是四菜一湯,恐怕十菜一湯差不多,並且每桌還擺了兩瓶酒,究竟是不是工作餐,就可以想像了。

    江林濤暗道,理光縣負責安排食宿的人真是太沒有腦子了,明明都被人家盯著還搞這些,或者是理光縣很窮,生怕得罪了外面來扶貧的人,久而久之也就養成了這樣的習慣了。

    一邊的蘭凱市委書記廖奇峰一看李志佳看著桌上的東西不挪步,就虎著臉對微微落後他一點的理光縣縣委書記胡之光說道:「把酒給我撤下去,這菜要實打實的四菜一湯,多的菜留給晚上加班的同志做宵夜。」

    看到工作人員把那些撤下去之後,李志佳才入了席,吃過飯之後,領導們繼續閉門磋商,等一會,薛冰把他叫了進去,

    「我聽小薛說,你覺得這樣堵著記者不妥當?」

    江林濤點點頭:「我在金豐明溪鎮得時候就已經經歷過,那防範比理光縣還嚴密得多,結果華新社的人還是神不知鬼不覺的摸到了村裡,把稿件都發出去了,鎮裡的、縣裡的人都還根本就不知道,甚至等到中央的調查組都到了村裡都不知道。所以說記者們都是無孔不入的,想堵也堵不住,越是堵,他們會覺得裡面問題越大,他們一探究竟的興趣反而越大,越會拚命往裡鑽,本來並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反而會越鬧越大。

    理光縣扶貧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客觀上講,理光縣的一些基層幹部確實在方式上存在一些問題,其實也不是很大的問題,下面的幹部出發點還是好的,出現問題主要還是能力的問題和觀念的問題,至於種植夏麻出現問題,這其實也不能完全歸咎於幹部們,市場經濟才剛剛確立,很多幹部對市場的威力還是估計不足,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既然堵不住,與其堵還不不如疏還不如敞開大門,讓他們來看……」

    李志佳想了一會點點頭:「實事求是,歡迎新聞媒體的廣泛監督,這不是一件壞事情,我們就是要有歡迎媒體監督的勇氣和智慧,小江,你的這個想法很好。」

    李志佳顯然是明白了他話裡的未盡之意:這件事要化被動為主動,化不利為有利。

    李志佳想了一陣,沒有再問記者的事情,而是問道:「你聽了理光縣的事情有什麼想法?有沒有一點思路?」

    李志佳顯得有些疲倦,靠在沙發上輕輕揉著太陽穴。

    「我只有一點很粗淺的想法。雖然夏麻的事情對理光縣扶貧工作有些影響,但是理光縣應該還是做了不少工作的,底子還是打下了,我的想法是既然夏麻在理光縣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這全部毀掉也太可惜了。雖然夏麻的栽種成本比苧麻高,價格比苧麻要歸,生產麻袋啊之類的不會有人願意收,但是夏麻生產高級布料不錯,特別是生產夏天用的布料,這種全天然的綠色產品在國外肯定很受歡迎,可以考慮在理光建一個生產高級布料的廠,直接解決夏麻的銷售問題。

    不過,理光縣僅僅是投入一個生產布料的廠家也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想要真正實現脫貧後不大面積返貧,還是要採取增加老百姓造血功能的扶貧方式……不過這些,我都還沒有一個成熟的想法,真要有成熟的想法,還得下去認真的調查研究,只有瞭解到追真實的情況,更有針對性……」

    李志佳點點頭,又問了問夏麻生產布料的事情,問他有沒有這方面的路子,江林濤既然敢講這個話,肯定心裡還是有點譜的,理光還把比較高,夏麻的成熟期比較長,品質比苧麻更好,生產布料當然更有優勢,這方面可以找找夏韻潔,她的服裝公司就是生產高檔衣服的,完全可以找人來做這個給她提供高品質的布料。

    李志佳心裡似乎也安定了一些,然後問道:「那到工作組的事情你是一個什麼想法?」

    江林濤馬上說道:「我服從組織安排。」

    李志佳點點頭,想了一回說道:「你稍微等一等,我打個電話。」

    李志佳側過身撥著電話:「劉部長嗎?我是李志佳,理光縣這麼的情況我想給你匯報一下。」

    劉部長就是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劉占山。

    李志佳把關於記者的事情匯報了一下,然後又說道:」劉部長,我有一個想法,剛剛我找二處的江林濤同志談了談,這個小同志對理光縣的一些看法很有見地啊……對對,就是金豐調過來的那個小江,我想讓他任工作組的副組長,金豐的吳善濤同志都敢大膽使用,我們省委組織部更應該大膽使用年輕幹部。……劉部長這麼說我可不敢當,也是善濤同志敢先吃螃蟹,我這是向善濤同志學習……」

    李志佳墊河劉占山的通話並沒有持續太久,想來來之前劉占山已經有過交代,而且到了他們那樣的層面,很多事情只需要一帶而過,彼此之間就會明瞭對方的意思。

    李志佳擱下電話,想了想說道:「小江,你剛才講,夏麻還可以生產高級服裝的布料,你原來是招商的,有沒有辦法找到理光投資生產布料的人?」

    江林濤一聽李志佳的話,就知道李志佳的意思,其實李志佳也不是非要他馬上就找一個投資者,而是想找一個有錢一點的人來理光晃一圈,這樣就更能說明,省委組織部對理光縣夏麻的出路也是一直在想辦法的。那內參上講省委組織部只管投錢不管效果的評論就不攻自破了。

    江林濤想了想,夏韻潔這段時間很忙,估計難以抽出時間來,頂多也是派個人過來,倒是一直呆在國內的劉知遠那裡可以想想辦法。讓他來晃一圈。殺傷力肯定是更足一些。

    「我盡快聯繫聯繫,應該能找到一些適合這方面的人選。」

    「我還得和其他領導商量商量,秘書長一行帶領的調查組明天一早就要到,你趕緊聯繫,有了結果馬上通知我。」

    江林濤點點頭,知道李志佳是希望他能在省委常委、秘書長邱大路一行到達理光縣之前能給他一個比較靠譜的說法……

    江林濤回到自己的房間,看看時間,趕緊就跟夏韻潔聯繫,夏韻潔正在規範她公司,暫時脫不開身,不過一聽是他介紹的項目,馬上就答應,江林濤卻道:「說實話,雖然在原材料端建廠雖然可以增加你的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並且投資額度也不大,但是這工廠賺不賺錢我目前還真不知道,你就派個人來嚴格的考察一趟就行,不行也沒有關係,就是要露個面而已,我可不敢讓你的錢打水漂。」

    在夏韻潔面前,江林濤也沒有遮遮掩掩,直接把情況講了。

    「這怎麼會是打水漂?至少我也有一個穩定的供貨渠道,我打算讓小劉來做這事,小劉退伍了,她也準備結婚了,正打算回四江,這樣正好也給他們兩個找個事情做,能賺錢就算他們的,不賺錢就算我的。呵呵,反正虧了,你到時候給我賺回來就是。」

    夏韻潔所說的小劉,就是上次陪著她一起到金豐的女軍人,江林濤聽她這麼說也就不再言語。

    兩個人通完話,江林濤看到李志佳還在開會,就把這結果告訴了薛冰,薛冰有些不相信,有些擔心的問道:「你聯繫的靠譜嗎?」

    江林濤點點頭:「很靠譜,一家國內生產高檔服裝的企業,準備來搞一個原料供應的場子,並不是來走走過場的。」

    薛冰依然有些將信將疑:「你怎麼一下就能找到這樣的企業?何況,理光縣出了這樣的事情他們為什麼還敢來?」

    江林濤看她依然還是一副將信將疑的樣子說道:「能隨時找到合適的企業,這就卡平時的功夫了。至於他們趕來,這是商人的特性決定的,其實這個時候來,那是雪中送炭,政府給出的各項條件肯定是比平常更加優惠。有眼光的商人越是到這個時候越是願意出手。」

    薛冰這才點點頭,江林濤又把怎麼和記者打交道的一些注意事項和薛冰講了講,處理這事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在這件事的調查結果出來時,省委組織部能夠拿出一個解決理光縣眼下困境的辦法,雖然省裡專業的扶貧機構是扶貧辦,但是真正其協調和領導的還是省委組織部,只是這樣的話他和李志佳說不好,由薛冰去講會更好一些……

    省裡的調查組由省委秘書長邱大路帶隊,調查組是以省委組織部、省紀委、省農村工作辦公室、扶貧辦、省農委作為主導,和蘭凱市也派員參加。

    第二天一早,李志佳和省委秘書長邱大路略作溝通之後,和記者們見了面,不但回答了記者們得提問,在記者採訪的時候,李志佳也表示,省委組織部作為理光縣的幫扶對象,一直致力於幫助更多的老百姓脫貧,對於理光縣夏麻賣不出去的問題,部裡也是相當重視,一直在努力幫助解決這方面的困難。

    組織部門一直在和一些服裝生產企業和以夏麻為原料的企業進行聯繫,希望能促成雙方在這方面的合作,經過多方努力不日,將有企業到理光縣進行這方面的考察,面對記者,李志佳也直言,理光縣這樣的貧困地區在招商引資工作上存在相當的難度,也正是如此,開展扶貧工作顯得更為迫切,省委組織部在扶貧工作上是一如既往的高度重視,同時還宣佈歡迎記者全程參與調查工作,對省委組織部的扶貧工作提出意見建議乃至批評。

    「扶貧工作和改革開放依然是在探索中前進,我希望你們這些見多識廣的記者同志們也加入這項偉大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中來,有你們的關注,有你們的參與,我們才能把這項事業做得更快更好。」

    本來被理光縣宣傳部門弄得怒火中燒的記者們都有些驚訝,又有些驚喜……

    江林濤也是全程參與了調查組的行程,中途晚上回縣城的時候和小劉見了一面,實地的考察,不但讓江林濤讓對於理光縣的實際情況有了更深的瞭解,記者們也有了更直觀的瞭解,理光縣城雖然距離宜都不遠,但是理光縣的不少鄉鎮都在大山之中,真的很窮,石多、土薄,旱、澇、風、雹等自然災害頻繁,基本農田十分匱乏,人地矛盾突出,這樣的環境導致土地高投入低產出,成為困擾經濟發展、群眾致富的核心問題。想要解決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實地的考察讓記者們對於扶貧工作的艱巨性。持續性也有了更清楚的認識。

    在調查中,農民反映得最多的問題還是政府強迫他們種植夏麻問題。農民不願意多種夏麻,尤其不贊成不留口糧田、強行種麻淨作的做法。因為在收成好的情況下,多種麻,少種糧,可以用賣麻的錢買口糧。但是去年開始夏麻的價格急劇下滑,加上遭遇乾旱,很多人沒有掙到錢、甚至虧本,目前既缺錢、又缺糧。

    而嚴格的考核制度對事件的發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在縣政府文件中,對發展夏麻採取了強硬措施。一是成立了由縣政府負責人參加的領導小組,二是制定了嚴格、細緻的考核獎懲辦法。對區鄉領導實行風險抵押和獎勵,完成考核基數的不僅集體有獎,主要負責人還額外有獎,對完不成任務的,除取消一切獎勵,扣除全部風險抵押金外,還要進行組織處理,降職或免職。有如此嚴格的『組織保證『和『獎懲措施『,區、鄉、村的幹部不能不全力以赴了,農民的權利和利益放在了腦後。所以這個問題的根源責任還是在縣裡,縣裡片面地把發展夏麻作為全縣農村經濟的頭等大事,作為脫貧的最重要舉措,下達任務超過計劃指標,既不考慮市場需求,又沒考慮農民的現實需求,縣政府對發展夏麻生產的決定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所採取的有關政策措施是錯誤的。

    通過實地調查,在很多點上,也能看到省委組織部對口幫扶的其他項目,正在產生作用,內參上講的省委組織部只管給錢不管效果的情況出入很大,何況省委組織部的幫扶是建立在理光縣的整體規劃之上的,理光縣的整個規劃出現了大問題,這個主要責任還是應該落在理光縣身上,這一點調查組的人員和記者也逐漸達成了這樣的共識。一路之上,記者們對於李志佳等組織部的人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李志佳在記者面前也沒上門架子,對於記者提出的問題回答也十分得體,實事求是,並不迴避問題,這讓不少記者對李志佳的印象很是不錯,李志佳用她的人格魅力也感染了不少記者,以至於有些記者都成了她的粉絲。

    江林濤跟著調查組走了不少地方,不但對理光縣的情況瞭解得更深刻,一個理光縣脫貧致富的發展藍圖也逐漸在他心裡有了雛形。

    要想讓理光縣大多數老百姓脫貧致富,必須分短中長三步走。

    短期積極扶持農戶發展種草養鵝、林下養綠殼蛋雞,確保當年見效;中期扶持農戶發展種草養羊產業,確保一年大見成效;長期以種優質板栗為主,確保三年大見成效。這些措施實際上在理光縣已經有些地方在做,並且不需要佔用農民的耕地,實施起來效果會更好,通過長短結合,從觀念轉變入手,把增加農民收入與調動群眾積極性有機結合起來;從抓政策保障入手,以加強政策的保障力度,使項目區群眾「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確保項目能持續發展。;從抓農業協會建設入手,由協會對產業項目的生產和銷售進行管理。形成良好的農產品購銷通道,在與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方面,著力改善項目區的基礎設施,增強群眾自我發展的能力。充分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在發展經濟、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戰鬥堡壘作用,抓好村民自治。使群眾能夠在兩至三年後有較為穩定的收入,基本走上穩定脫貧致富的道路。探索一條山區立體高效農業的扶貧新路子……

    江林濤的這個藍圖可不是假大空,裡面很多東西都是實打實的,江林濤把他的想法交給了薛冰讓她先把把關,薛冰看了久久不語:「我也跟著看了這麼久,能感受到老百姓確實很苦,對我觸動很大,但是真要說想到的辦法,估計沒有你這好。」

    江林濤笑了笑,李志佳安排薛冰一路跟著,肯定也是希望薛冰能夠在這方面得到更多的鍛煉。

    「我在農村呆過,不但當過副鎮長,還當過駐村幹部,所以對農村更瞭解對農民更瞭解,你要是能在農村長期呆一段時間,辦法肯定比我好……」

    薛冰搖搖頭,看了江林濤一眼,心裡想,即便是他就是長期在農村呆,也不一定能拿出這麼一個很全面很具體的方案出來……

    調查結束之後,邱大路主持會議,宣佈了調查結果,之後,研究如何解決後續問題的時候,江林濤也列席了會議,實際上對於今後理光縣的扶貧工作該怎麼做,省委組織部、省扶貧辦、蘭凱市、理光縣都在進行溝通,最後還是一致認為省委組織部的方案是最佳選擇,最後以江林濤提出的方案作為藍本,形成正式的方案會同調查結果以及處理意見和建議向上報省裡和中央,並對記者發佈。

    在和記者見面的時候,邱大路宣佈了了調查組的調查結果和處理意見,李志佳代表省委組織部談了省委組織部對扶貧工作的想法,李志佳強調要以「縣為單位、整合資金、整鄉推進、連片開發」,項目建設內容分為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建立機制,抓好結合上下功夫,變「輸血」為「造血」,真正實現「長遠扶」到「扶長遠」。

    省委組織部以及各級組織部門在扶貧工作上肩負使命,義不容辭,不管遇到任何困難,都要勇於迎難而上,要以理光出現的問題為戒,要從制度建設上,從幹部任用上,組織部門向貧困地區和條件艱苦的地區傾斜,選拔更多的優秀年輕幹部到條件艱苦的貧困地區進行扶貧工作,對這些幹部表現突出的在提拔使用上優先使用等措施加以保障……

    「執政之要,在於富民。我們面臨著艱巨而繁重的任務,一定要增強信心,堅持不懈,長期努力,真抓實幹,加快扶貧開發進程,我相信在省委省政府以及省裡相關部門的通力配合、各級黨委政府以及廣大的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一定能保質保量的完成全省的扶貧攻堅任務!……」

    李志佳在講話中並沒有提及小劉來理光縣來考察投資的事情,而是用這番客觀而且擲地有聲的話作為結束語……

    江林濤在一邊看著李志佳,此時這位風度綽約地女組織部長,其光芒之耀眼,直如烈火重生的鳳凰,場中的記者自發的響起了掌聲,這是對李志佳最大的認可,對省委組織部最大的認可,當然也是對江林濤的最大認可,因為能夠達到這樣的效果,他這個幕後英雄花費了不少心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