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職場校園 > 馳騁官道

第四卷 初露崢嶸 第十章 「江剃頭」要發威 文 / 言者春曉

    第十章「江剃頭」要發威

    江林濤慢慢的喝著酒,開始給劉廷發父子洗腦,江林濤知道想要把上壩村的局面打開,他還是要依托劉廷發父子這樣的人去做很多事情,只有把他們的工作徹底地做通了,才能充分的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他們才會不遺餘力的去做工作。

    江林濤給他們講了很多修路的好處,劉廷發也是越挺眼睛越冒光。顯然也有些憧憬那樣的日子。

    江林濤見達到效果了笑著說道:

    「這一天應該不會很遠的。國家會讓你們一直這樣苦下去。」

    劉廷發重重地點點頭:

    「說老實話,我們也是窮怕了,誰不想過好日子啊。」

    江林濤輕輕摸了摸小寶的頭笑道:

    「公路修好之後,到時候你爸和你爺爺給你蓋個幾層樓的小洋樓,讓你討個美得冒泡地新媳婦好不好?」

    小寶一聽很是害羞,不過一會還是有些扭捏地抬起頭,指著牆上的印著電影明星的日曆畫問道:

    「是不是像畫報上那樣的?」

    小寶那樣子逗得一屋的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小寶也羞得直往劉廷發的懷裡鑽,劉廷發哈哈笑著,抱起小寶,親了一口笑道:

    「我家小寶可是有志氣呢。」

    江林濤笑完之後正色地說道:

    「老支書,我有個打算,我想把公路的事情辦下來之後,逐漸把村裡的年輕人都組織出去打工,到時候就讓志林大哥和嫂子先出去,老支書你就在家帶孫子,別的不敢保證,我能保證他們掙的錢肯定比在家種地要多……還有一個事情就是教育的問題。孩子還是要讓他們多讀點書的好,公路一通之後,教育局也就會往你們小學派公辦教師,再把村裡的兩個民辦教師送到縣裡鎮裡培訓培訓。到時候,說不定他們小兩口掙了錢,在鎮上、城裡買一套房子,老支書到時候也變成城裡人了。小寶努力學習,考進鎮裡或者城裡的中學,到時候老支書你在城裡繼續照顧小寶上學,說不定還能為上壩村培養出個大學生出來。」

    江林濤看得出來,劉志林是一直想出去打工的,看樣子是對打工很嚮往,應該是對多掙錢讓生活變得更好一點的嚮往。所以也趁熱打鐵,做起兩人的工作。

    劉廷發呵呵的笑著:

    「那我可真不敢想……」

    江林濤笑著說道:

    「這是敢想的,老支書是沒有到外面去走走看看,不知道發展的情況,現在工廠越辦越多,需要的工人也越來越多。只要肯吃苦,肯幹,賺錢是沒有問題的,像志林大哥他們出去再開開眼界,那到時候就不一定會想再回農村生活了。這是我們國家的發展趨勢,工業化也就意味著城鎮化,很多農村的人也會逐漸變成城市人,老支書你可不要懷疑,這事要不了幾年你就能看到,我可不是喝了酒說胡話。」

    幾個人一直就這麼慢慢喝著酒談著話,直到夜深才歇息。

    劉志林藉著給他鋪床的機會,輕聲地問道:

    「江書記,你真準備給我兩口子找工作?」

    江林濤笑著道:

    「當然是真的,真要掙錢還得去沿海,我在金豐的時候,送了很多人到粵東那邊。隨便找個人都能幫你們兩口子找份工作,不過,修路的事情這可是關係村裡的大事,你協助你父親把這事辦好之後,你來找我就是。」

    「那敢情好,那敢情好。不過到時候我上那裡找你啊。縣委的門朝那邊開我都不知道,就是知道了也不一定能進去呀。」

    劉志林看來是心動得很,看到劉志林那急切的樣子,江林濤想笑,卻笑不出來,劉志林這是去過縣城打過工,就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村裡還有那麼多年輕人,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意識,依然臉朝黃土背朝天苦苦掙扎著。

    這是他們的錯嗎?是他們甘願這麼受窮嗎?

    不,是劉文雄這座大山壓在他們的頭上,禁錮著他們的思想,是縣裡鎮裡的工作沒做到位。

    江林濤出了一會神,回過神看到劉志林還呆呆地看著他,想了一下說道:「你到城裡問嘛,問到縣委的地址,直接說找我就行。我給你個電話,到時候給我打電話也可以。不過電話不要告訴別人。」

    劉志林呵呵笑著點點頭:

    「還是江書記水平高,比鎮裡的那些人強多了。」

    江林濤笑了一下,這個劉志林其實也是挺機靈的一個人……

    睡覺的時候,江林濤一人獨自睡在側房裡,外面風呼呼地吹著,除了偶爾一兩聲犬吠以及不知名的鳥兒野獸地鳴叫以及天籟之音之外,整個村子裡都沒有人聲,顯得非常的寂靜。

    不過江林濤瞭解到上壩村的情況的心情怎麼也平靜不下來,江林濤也沉思了半天,他還是在思索上壩村的問題,安渡鎮估計也是把這裡當成一個老大難問題了,歷屆黨委政府都望而生畏,都撒手不管,所以拖到現在問題就越拖越大。

    若是就這樣把劉文雄私設公堂的事情作為突破口,搞不好就會激起民變;而就這麼直截了當的和劉文雄去談修路的時候,肯定是不會有什麼好效果的,最好的辦法是能引導更多的老百姓到外面是見識見識外面的事情,有了比較才能夠說服力。

    不過這樣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固然是最妥當的,但是要見效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上壩村這樣的整體貧困的村不想辦法盡早解決脫貧問題,那會拖全縣扶貧工作的後腿,整個扶貧計劃肯定不能如期完成。

    還是要想辦法做通村裡人的工作,實在不行,就讓縣裡鎮裡組織工作組挨家挨戶做工作。

    不過不管哪一樣都繞不開劉文雄這個上壩村的「太上皇」,他必須要面對,那就先碰碰劉文雄再說……

    第二天上午,江林濤就在劉廷發的引路下,來到劉文雄家,劉文雄一家是一個全瓦房的大四合院,一大家子人都住在一處,江林濤在村裡看了一圈,劉文雄在村裡算是最殷實的人家了。

    「二爺,這位是縣裡來的江書記。」

    劉廷發笑著介紹著,劉文雄年紀已經很大了,不過精神還是很不錯,看到他,把旱煙袋往旁邊一放,拱拱手說道:

    「您是縣太爺吧,那也有句古話叫入鄉隨俗,我們村現在很好很好,就不勞您老動問了。」

    說著轉過身指著牆上的匾額說道:

    「你看看,那可是劉主席頒給我們村的匾額,劉主席和您誰官兒大?」

    江林濤看了看牆上那被精心保護著的匾額,又看著劉文雄這個倚老賣老的老人,似乎還想一見面就給他這個縣委副書記一個下馬威,江林濤淡淡一笑道:

    「劉主席做過省主席,官自然是比我大,不過,劉主席已經作古了好多年了,上壩村似乎還停留在劉主席那時代,世界是在發展的,人總不能總活在過去,劉老先生講不勞在下動問,怕是不妥,古語有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古代便是如此,現在是新社會,政府就更應該管了。我雖官小位卑,但為官一任,不敢不思造福一方。何況,若不是政府動問,上壩村恐怕每年都會餓死人了。所以在下動問一下還是有必要的。我想劉老先生也得為上壩村的老老少少、子孫後代負責。」

    江林濤這話不卑不亢,也是綿裡藏針。

    「江書記如此講,老夫倒是要討教一二了,江書記是為修路之事而來的吧?」

    江林濤笑了笑道:

    「並非單單是為了修路,修路只是的手段,關鍵是要達到一個效果。我這次來準確的講是為了村裡老百姓如何致富脫貧的事情而來。從改革開放至今十四年的時間,國家為上壩村支出的救濟糧達到一百餘萬斤,救濟款三十餘萬。雖然國家花了這麼大的力氣,但是大家實際上還是沒有完全解決溫飽問題,看來單純的救濟並不能解決大家依然貧困的事實,國家也必須要考慮救濟的方式,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給大家找更好的更適合大家能富裕起來的路子,比如請農業技術人員傳授更好的栽培技術,種植更適合這裡的優良農業品種等等,這些都可以考慮,不過上壩村土地貧瘠,人多地少,這些辦法估計會有一些效果,但是效果也不會太明顯……如果劉老先生有什麼好的法子,也可以提出來嘛,大家共同商議,事情才能辦得好。」

    讓村裡人出去打工和修路,這才是最有效的辦法,這話江林濤雖然沒有講,但是其意自明。江林濤專門講救濟糧的問題其實也是想更一步明確政府的救濟方式不會這樣一直繼續下去,沒有政府的救濟村裡的很多人連過年都沒得吃的,這是劉文雄的軟肋:不管上壩村是模範還是稀飯,老百姓要吃飯才是硬道理,劉文雄在上壩村就是權威再大,也變不出那麼多的錢和糧食出來。

    劉文雄把旱煙袋吧嗒了兩口,眼神瞇了起來,顯然也是在想著如何回答他。好一會,劉文雄才又慢悠悠地開了口:

    「江書記是政府的人,該怎麼做是你們政府的事,老夫我老了,又是一介草民,這些事情,你和廷發說就是,老夫就不奉陪了。小三替我送客。」

    劉文雄這話說了等於沒說。

    江林濤沒想到劉文雄這麼頑固,既然劉文雄油鹽不進,想做通這老頑固的工作那是癡人說夢,江林濤也就只有想另外的辦法,他還就不信了,這送錢還送不出去了。想了一會,江林濤問道:

    「老支書,劉文雄在其他地方有什麼親戚沒有?」

    劉廷發想了一下說道:

    「有,江書記的意思是……」

    江林濤笑了一下說道:

    「你有沒有辦法讓他去親戚家呆一段時間?」

    江林濤的想法是把劉文雄調虎離山,然後再該調查他私設公堂的事情就調查私設公堂的事情,該做修路的思想工作的事情就做修路的工作。只要劉文雄不在,那村裡其他反對修路的人就群龍無首,等他回來的時候,該做的工作都做了,若是劉廷發私設公堂,那他年紀再大,也得讓他去看守所呆幾天,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震懾住村裡那些頑固的宗族勢力。

    劉廷發想了一下說道:

    「我可以想想辦法,但是不敢打包票。」

    江林濤點點頭,想要把劉文雄弄出上壩村,應該是可以想到很多辦法,這邊可以讓劉廷發父子先做做工作,那邊他也得和安渡鎮協調派工作組的事情。

    回到鎮上,江林濤又聽取了鎮裡關於上壩村的情況匯報,以及鎮裡的扶貧工作,江林濤還是準備抽調一些人手組成工作組,去上壩村做工作,

    「鎮裡現在正在跑鐵鍋廠的事情,人手不足啊。」

    安渡鎮黨委書記廖志國撓了撓頭有些為難的說道。

    江林濤一聽,微微一愣,廖志國這是不聽他招呼吧?

    「鐵鍋的項目?」

    江林濤偏過頭問了一下小劉,小劉也搖搖頭。廖志國說道:

    「這是我們鎮裡自己搞的一個項目,不是扶貧項目,建立起來了可以改善鎮裡的財政狀況。」

    江林濤微微愣了一下說道:

    「你們的資金從那裡來的?」

    安渡鎮財政連支付鎮裡人員工資都不夠,哪來的這麼多資金?看到廖志國的眼神,江林濤猜到了一個可能,安渡鎮可能是挪用了扶貧資金去搞鍋廠了。

    廖志國看到江林濤那探究的眼神,心裡也有些打鼓,他真也沒有怎麼把江林濤放在眼裡,但是他也沒想到,僅僅是稍稍透了一點風,馬上就引起了江林濤的警覺,出了門就趕緊打電話。

    江林濤也看到廖志國目光有些閃爍,等廖志國一出門就對一邊的小劉吩咐道:

    「小劉,把安渡鎮所有的扶貧項目都理出來。」

    一邊的小張看到小劉出去了,一邊給江林濤杯子裡添著水,一邊似乎無意地說道:

    「廖書記是越來越發福了,夏天的時候見他到林書記那裡匯報工作還沒這麼大個肚子呢。」

    小張這話無疑就是提醒他,廖志國和林治安走得比較近,那廖志國在組成工作組的事情上推諉就再正常不過了,並且挪用扶貧資金的動機就更值得商榷了。——眼下年關將近,省市負責扶貧工作的領導要下來檢查驗收。

    省委組織部下派工作組的人也就兩個,不可能事情都能兼顧到,很多工作都是以地方政府為主進行的,若是一些人或者部門鐵了心要搞點東西,那一時也難以覺察得到。

    小劉很快就把已經撥付了資金的項目交了過來,江林濤和小劉仔細一筆一筆地進行核對,對有疑點的項目,江林濤親自去核實了一下,很快一筆十幾萬的扶貧資金上就發現了有貓膩。並且一查實下來,安渡鎮的扶貧工作是一塌糊塗,很多項目到最後階段是完全走樣了。

    江林濤面上雖然平靜,但是心裡卻是真的有些作惱了,林治安真以為他年輕好欺負,連這樣的工作上的事情都要下絆子,若不是這一回下來跑一跑,那到時候就麻煩了。

    小劉看著江林濤面若沉水,心裡也有些發慌,這樣的事情被安渡鎮瞞天過海,這說明他也有責任。想了一會,囁囁地說道:

    「江書記,是我沒有把工作做好,我……我檢討……」

    江林濤抬起頭看到小劉哭喪著臉,有些不知所措地看著他。想了一下說道:」小劉,你愁眉苦臉的幹啥,這不是你的問題,有些鄉鎮幹部那是油滑得很,你人年輕,很多事情沒有經歷過,不知道裡面的彎彎繞繞,學習,這就是學習,誰都是從這個階段過來的。但是要吃一塹長一智,學會觸類旁通,就會成熟起來,你在工作組的工作很努力,也很刻苦,這些我都是看在眼裡的,不要背什麼包袱,你只管大膽的幹,有什麼事情,我給你頂著……」

    小劉本來以為要挨江書記的批,甚至會影響到今後的考評,沒想到江林濤不但沒有批評他,反而是溫言慰勉,小劉的心裡說不出的一種滋味,本來他對江林濤這個比他只大一歲得年輕領導從內心還是有那麼一點看法的,心裡總有那麼一點點不服氣,但是江林濤能僅僅就憑一句話就發現問題,這不得不讓他佩服,並且江林濤這麼有肚量,有擔當,更是讓他感動……

    江林濤見小劉眼眶都有些濕潤了,輕輕拍拍他的肩膀說道:

    「有些人是好了傷疤忘了痛,夏麻的事情才過去,又想在扶貧的事情上搞名堂,膽子也肥得夠可以,我會讓縣財政局和審計局對所有的扶貧資金都過一遍,讓我們自己的人都盯著查,有些人以為我們好糊弄,沒有那麼便宜的事情!」

    要解決上壩村的事情,就得先要把安渡鎮的事情先理順,不然很多事情根本就沒有辦法弄下去,廖志國這樣甘願充當馬前卒,真當他「江剃頭」的名聲是白叫的麼?

    廖志國真要是故意使壞,那就拿廖志國剃剃頭試試!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