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職場校園 > 馳騁官道

第四卷 初露崢嶸 第六十二章 事遂人願 文 / 言者春曉

    第六十二章事遂人願

    張邦昌一直認真的看著窗外,好一會才笑道:

    「廖書記,看來成敏同志這是在將我們交通廳的軍啊,如果這條路不修,我們交通廳豈不也是罪人之一?」

    廖奇峰也帶著開玩笑的意思說道:

    「縣裡的同志這是感到壓力很大啊,不但是縣裡,就是市裡壓力都很大,張廳長你得你就來個現場辦公嘛。可不要我們真成了罪人嘍。」

    張邦昌也笑著道:

    「我能理解縣裡同志們的急迫心情,但是飯需要一口一口吃,蘭凱市交通落後是有歷史原因,前面十幾年欠賬太多,要想一蹴而就,肯定不現實,省裡邊肯定會盡力幫助你們改善交通條件。但是那需要一個過程,你們說是不是?」

    江林濤一聽張邦昌似乎沒有鬆口的跡象,看到周福來和熊宜聲把目光看向了他,也就準備開口發言……

    「越是欠賬多的地方,省裡邊和市裡才應該更加重視扶持,政策才應該更加向這些地方傾斜才對,我們現在和其他地方相比已經落後了許多,如果再不迎頭趕上,那只會被別人越拉越遠。否則我們蘭凱我們理光只會被發達地區越甩越遠,張廳長,您知道交通對於一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這條路更像人身上的大動脈血管一樣,現在這動脈卻像得了動脈梗阻一般,讓血液始終不通暢,張廳長,我們縣裡實在是太窮,但是就是這麼窮,我們也還是咬牙想把這條路給修起來,周書記和熊縣長講了,哪怕是砸鍋賣鐵,捏緊褲腰帶過日子,也要想辦法擠一筆錢出來,不過,張廳長您也知道,我們理光實在是太窮了,這修路的資金浩大,光靠我們縣裡自身是無法承受的……」

    「張廳長,林濤同志說得不錯,我們蘭凱其實有背靠宜都的區位優勢,但是交通恰恰就是制約我們發展的瓶頸,而我們當地老百姓渴望改善交通狀況已經盼了十幾年,特別是理光,是我們市裡經濟最落後的縣之一,這麼多年這條路修不起來,我作為市委書記也是愧對他們啊。」

    廖志峰似乎也是動了感情,有些喟然的說道。

    「廖書記,也請你也理解我們廳裡的難處,現在全省各地都提出了要加快改善交通條件,打通經濟動脈,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利環境,但是在資金上的需要缺口相當大。」

    張邦昌沉吟道:

    「不過這條路的確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這一段路一修通,可以大大縮短理光到宜都的時間,拉動一縣的發展,廳裡邊已經原則上通過了給予茂(理)(理)光路以扶貧專項資金補助的意見,至於能出多少,這事還沒有和廳裡其他同志商量。不過為了這條路省委組織部的同志們都是殫精竭慮,我們交通廳既然是專門修路的,這資金總不能比省委組織部少吧。雖然這事沒商量,今天我就斗膽先表個態。」

    廖奇峰根本就沒有奢望過交通廳能夠給予蘭凱在資金上有多大的支持,畢竟全省各個地市都還望著這一塊,而交通條件比蘭凱更差的還有一些少數民族聚居區,那關係到民族關係,肯定是最優先考慮的。

    這一回就算是李志佳做通了張邦昌的工作,把張邦昌拉著來實地感受一下,估計也就能出個一兩百萬,省委組織部估計也就能出一兩百萬,還差一大半,就算市裡也出同等數目,那縣裡也還需要五百來萬。

    李志佳聽到張邦昌這麼說也呵呵一笑說道:

    「我們部裡四處化緣,大概有了一點譜,估計也就在四百萬上下吧。」

    四百萬!這足足比廖奇峰估計的高出一倍!這可是省委組織部除去扶貧資金外的額外資金,這讓廖奇峰對於江林濤在省委組織部的份量頓時高看不少。省委組織部這分明是把江林濤作為重點栽培的對象。看來下到理光這樣艱苦的地方怕是也有深意的,弄不好真像傳言中的某個省上主要領導很看好他。自己卻對其關注很少啊……

    至於理光縣裡一幫子人就更不用說了,一個個都喜形於色。省委組織部和交通廳都有資金,市裡一毛不拔肯定是說不過去的。那這條路的資金需要縣裡出的就很少了。

    「感謝李部長和張廳長的大力支持,我們蘭凱和理光縣的老百姓都不會忘記省委組織部和交通廳對我們蘭凱的關懷……」

    廖奇峰趕緊接上話,幫著理光縣的人先把張邦昌的嘴堵上。

    八百萬能夠入袋,廖奇峰已經是要千謝萬謝了,雖然說省委組織部和交通廳肯定對這筆對口專項扶貧資金監督得很嚴,市裡是甭想分一杯羹,但是畢竟是用在理光,反正這肥水是流進自家田了,至少今後市裡在這一塊上也少投入了一些,這也減輕了市裡的負擔。

    張邦昌笑著撓撓頭,似乎有些無可奈何的樣子,其實江林濤猜想,張邦昌肯定是早就有所決定,顯出這樣子不過是給大家看看,省得奪了省委組織部的風頭以及蘭凱理光方面得寸進尺。

    這資金的問題一解決,一車的人都顯得很放鬆,想一想這條路就此拍板,從縣城到茂理這條理光縣出入的咽喉要道也許要不了多久就可以變成通途,到宜都的時間會大為縮短。

    全縣人民都會方便很多,老百姓們不但不會罵娘了,反而會交口稱讚,或許還會立碑樹傳,這份感覺委實令人愉快無比……

    車開得很慢,張邦昌和交通廳的人一路上觀察著路的情況,李志佳卻是沿途只要看到房舍比較差一點的就會隨機下車去瞭解情況,到理東鄉的時候,時間已經快到中午了。

    「李部長、張廳長,皇帝還不差餓兵,這眼看就要到中午了,中午吃飯了繼續?」

    李志佳和張邦昌都笑道客隨主便。廖奇峰就微微回頭問道:

    「福來、宜聲,午飯是怎麼安排的?」

    周福來忙道:

    「中午就在理東鄉用餐,縣裡已經安排好了。」

    廖奇峰一聽,笑著說道:

    「我說福來、宜聲,你們縣裡就是再窮,這財神爺來了也不至於在縣城裡請不起一頓飯吧。」

    江林濤忙說道:

    「理光縣城裡也沒啥好吃的,中午飯安排在理東山上,雖然理光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來招待各位首長,不過上面風光宜人,景色秀美,佐酒下飯還是別有一番風味的,就是要勞煩領導們下車走上半個小時左右先消化消化。」

    江林濤把吃飯的地方安排在理東山上也是屬於靈機一動,李志佳和張邦昌上面山珍海味沒吃過?縣城裡就是再好的餐館條件也就那樣,還不如劍走偏鋒,弄點理東山上的野味野菜,拾掇拾掇,整上幾桌,加上這幾天天公作美,一直都會是大晴天,藍天白雲之下,幕天席地,鳥語花香,景色宜人,眾人享用著山中美味,豈不是別有一番風味?

    當然這主廚的肯定是從縣城請來的大廚。

    在理東山吃飯的事情昨天已經緊急佈置給理東鄉了,縣裡有專人在那裡負責。

    一行人就往理東山上爬去,幾個領導對於沿途的景色都交口稱讚,上了山頂,領導們都覺得非常不錯。都不由交口稱讚著:沒想到理光還有這麼好的景色。

    走在半山腰一看山人小屋邊架著幾口大鍋,幾個廚師正在忙碌,山澗旁邊的一平地上,一字排開幾桌。這地方又不是有其他人來,也不用擔心別人說**。

    「這些都是從農戶那裡收購來的,都很新鮮,這些所有的東西加上廚師啊之類的工錢等等估計花費比縣城還少呢,我們縣裡窮,就只有想這樣的辦法了。」

    江林濤也怕李志佳覺得本來就是個窮得不堪的縣是財政吃緊,而大家還不要命的緊吃,帶有一些解釋的味道。不過江林濤可真沒有撒謊,這些野味野菜的在老百姓心目中也不值錢,隨便給幾個錢就行。這頓飯的造價真的要比在縣城裡低,他這是花小錢辦大事。

    「呵呵,這山這水,這空氣,真是讓人心曠神怡啊,這等於是郊遊野炊啊。」

    看得出來,李志佳和張邦昌對著安排挺滿意。

    江林濤笑著說道:

    「其實山頂上的景色更加秀美,不過走上去需要的時間太長了,等到公路修好了,說不定會引來不少宜都人來遊玩的。」

    江林濤看李志佳和張邦昌心情很不錯的樣子,也提了一嘴,為到理東山頂峰這條路也打下一個伏筆,看看等一會有沒有機會講一講。

    江林濤對於理東山已經有了一個比較成型的想法,首先是想辦法把理東山申請為森林公園,這方面其實門檻並不高,並不需要花費什麼很容易就能申請下來。同時也想辦法吸引一些省裡有錢的企業和部門到這裡來修療養院和度假村,通過一些文人墨客的筆和嘴,以及媒體方面來把理東山炒熱。但是這些理由在張邦昌那裡都不能成為理由。他必須要找一個相應的切入點來打動張邦昌……

    飯菜馬上就要上桌了,幾個領導都去方便、洗手之類的準備吃飯。

    雖然是在野外吃飯,但是該做好的比如=衛生啊之類的要求還是要嚴格要求。臨時的衛生間等等這些東西江林濤還是考慮得挺仔細的,讓縣裡和鄉里做了周密的安排。

    趁著幾個領導洗手的時候,縣裡的幾個主要領導也在一邊趕緊碰頭研究了一下。

    周福來說道:「既然李部長和張廳長都已經表了態,施工設計圖紙也早就出來了,鄉鎮上積極性也很高,這件事就要抓緊準備。」

    江林濤點點頭也說道:

    「等會若是張廳長吃得高興,我還想要點錢把到山頂的路修一修。」

    周福來笑了一下道:「林濤你這想法是好的,但是交通廳已經拿四百萬出來了,咱們不能貪得無厭,也要考慮交通廳的承受能力。不能弄巧成拙……」

    江林濤呵呵一笑道:

    「嘿嘿,周書記,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你不叫苦,你不把嘴巴張大一點,也許落在咱們縣裡的資金就會短一截,這錢能不能要到還兩說,但是這麼做,至少在茂理到縣城的這段路上,交通廳就不好反悔又捏回去一些。咱們可別太老實了,該漫天要價的時候那就得拚命的要,等著交通廳坐地還錢。」

    江林濤說著轉過頭看了一眼張邦昌,低聲說道:

    「你們以為交通廳真是沒資金?四百萬對他們來說只是毛毛雨,交通廳的資金給別的地方也是給,給咱們也是給,再多給一點那也只是九牛之一毛,張廳長親自下來這樣的時候不要,更待何時,這都是八仙過海,就看各自的神通了。關鍵是找個什麼理由……」

    「嗯,福來書記,宜聲縣長,江書記說得沒錯,不管張廳長怎麼想,該要就得要,該叫就得叫,哪怕多要一毛錢,也能給咱們減輕點財政壓力。今年財政上實在是緊張。」

    邱成敏也贊同著。一邊的常務馬副縣長也接過話頭說道:

    「是啊,我現在是恨不得一個銅板分成十個來用。若不是軸承廠和夏麻布料廠年後就開工,這個月上繳了幾十萬的稅款,恐怕三月份縣裡吃財政飯的工資都有些難以為繼了,可下個月怎麼辦?……幹部還好說可以拖一拖,可是教師隊伍還有基層的普通工作人員那裡卻是不好弄啊!福來書記、宜聲縣長,現在省裡給我們的撥款多出不少,能不能把那準備貸來修路的款子弄出來先救救急?」

    縣裡因為拖欠教師工資的事情可是出過事情的,在這一塊上可不敢不按月發放。而幹部的工資雖然能拖欠一點時間,可也不敢拖得太久,原來是丁吃卯糧,現在實行分稅制了,上面的轉移支付至今未到,想吃卯糧也吃不上。

    馬副縣長這個常務副縣長可真是不好當,攤上理光這樣悲慘的財政狀況,實在有些心力憔悴的感覺。

    周福來微微皺起眉頭,沒有答話。

    理光財政困難每年都如此,整個蘭凱也不止理光一家,除了幾個區和一兩個富裕縣外,其他的哪個縣財政又寬裕過,到了年底的時候,各縣財政局賬戶上基本都是空空如也,要麼找銀行貸款過年,要麼就是拆東牆補西牆,湊合湊合。

    「這屬於專項資金,想要弄出來恐怕很難,就是能弄出來,可又能堅持多久?挺過四月份,五月份又怎麼辦?」

    節流這事已經是抓得不能再抓了,再怎麼採取措施也沒多少潛力可以節流了,那只有在開源上想辦法了。

    開源那只有兩個方面現在可以做,一是從老百姓那裡想辦法,二是引進企業,培植稅源。可想要引進外來投資談何容易,理光是要資源沒資源;要基礎設施沒基礎設施;要技術沒技術硬件環境如此,軟環境也根本跟不上,在這裡投入會有多大收益?沒良好的收益人家憑什麼往這裡砸錢?資本家不是慈善家,他們沒有義務來扶貧。夏麻布料廠那只能算是例外,完全是友情性質的。

    怎麼展工商業、怎麼增加財政?要從理論上來說那都會說。改善投資環境。提高行政效率。打造親商氛圍。讓利於商,共謀展,諸如此類。但是要落到實處來。那又談何容易。這些年真正落實下來的也就是軸承廠和夏麻布料廠是真正的外來資金。

    現在扶貧資金是越管越嚴,再挖空心思吃扶貧資金這已經不大現實了。

    周福來看了一眼熊宜聲,熊宜聲應該也是被財政吃緊壓得有些喘不過氣來。他這個縣長也比他這個書記可要難當多了……

    周福來不由想到江林濤一直在提的企業改制的問題,軸承廠是活了,上的稅差不多頂得上縣裡原來那些國有、集體企業的實際繳納稅款的一半了。這只是一個企業啊,若是真的把縣裡其他企業給盤活了,那一年下來幾百萬的稅收還真不是問題。

    想到這裡,周福來沉吟了一下說道:

    「還是得想辦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林濤講的企業改制的事情我看是一個不錯的思路,等忙完路得事情大家好好研究一下吧……」

    幾個人說著說著,想法由修路已經跳到其他事情上去了。看到幾位領導過來了,忙停止了討論,引著領導入了席。

    野味是新鮮的,野菜也是新鮮的,還有理東山中人自釀的沁人心脾滿嘴溢香的度數很低的果子酒,清風徐徐。花香陣陣,李志佳三人都吃得讚不絕口。

    領導們吃高興了,江林濤自然得琢磨著再要點資金了。

    江林濤不住的說著理東山上的風景是如何如何優美宜人,就是沒有把路修上去,若是修通了,這裡完全就可以成為宜都人一個休閒消夏的好地方,這理東山一興旺起來,縣裡肯定也能有些收入,理東鄉的老百姓自然也是跟著大大的受益等等好處,一邊的周福來和熊宜聲也一唱一和。三個人把喝酒的主攻方向都放在了張邦昌身上,雖然這果子酒度數很低,但是還是有勁道的,張邦昌估計酒量不怎麼樣,喝得臉還是有些發紅了。

    張邦昌不由笑道:

    「廖書記,你們理光縣可是人才濟濟啊,,這要錢的本事是一套一套的,知道我喝酒不怎麼樣,就拿這樣低度爽口的果子酒來引我上鉤估計要是我不答應,估計要把我喝趴下……這頓飯可是太不划算了,起碼得幾十萬啊!」

    江林濤一聽,這張邦昌算是變相的答應撥點資金把這路給修了,這該達到的目的可都達到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