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青雲記

第三卷 碧瓦紅牆(上) 第八十五章 不分軒輊 文 / 林南1

    第八十五章不分軒輊

    「孟子曰:『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不仁,不保四體。』天地行常,日月交替,興廢更迭,仁者方興。故昔夏桀不仁,則商湯代之;商紂不仁,則周武代之。所謂國君好仁,則天下無敵焉。

    然天有四時,地有八方,人食五穀而衍生異常。曰善惡,曰良莠,曰智愚,曰凶懦;曰直,曰奸,曰吝,曰讒……仁之大者,如風拂萬物,概覆天地四海。然日曜雖光,卻有一虧;太陰一盈,必有漸損;有陽固有陰,有晴定有雨。民之為眾,雖有仁善之正,亦有兇惡之反。仁者雖大,莫能蓋焉!便如海中之黑石,雖水之漠漠,卻莫能解之。

    是故君子修身,必治其德;天子治國,必行其仁,若仁之不達,則行之於律……」

    ……

    「夫以德得民心立大功名者,上世多有之矣;而以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主之本在於宗廟,宗廟之本在於民,民之治亂在有司。故治國,有法則行,無法則亂,法宜利民,便無不行。法制既立,不遵者殛,若無綱度,則徙矣。政令不行,上者之失;行之不嚴,官吏之失。政令不達,諸事拱塞,久必生流言而奸詬之非,仁至而民怨,位雖在上而威儀已失;政令通達,則上不必躬親而天下自安,萬民頌之。是故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政教有經,而令行為上……」

    清冷的小院子裡,斷斷續續地傳出一陣誦讀之音,在紛紛揚揚的雪粉中飄蕩。

    小屋裡頭,林南和明德兩個人互相傳看各自的文章,既有相較之心,又有互相欣賞之意,看到興起之處,不時吟哦出聲。不多時各自看完,兩人相視一笑,卻都心中沒有定論。倒不是說兩個人做的不好,也不是觀點向左,問題恰恰在於,對這個擬題兩個人心中的觀點太接近了!連帶著寫出的文章風格也十分相似!由於兩個人在一起學習成長五年多的時光,因此心性和看待事物的眼光有很多相同之處。

    林南固然聰穎好學,可明德也絕對不白給,此番兩人文章做出來,真刀真槍的一番考較,即便有些爭勝之心,但也難掩欽佩之意。同樣的觀點,明德開篇作的好,經典引用也十分考究,但他的視角不同,是站在一定得高度去俯瞰事物變化;而林南開篇尋常,卻循序漸進,環環緊扣,視角也是從下往上說,最後總結言簡意賅,雄渾有力!

    兩個人的文章說的是同樣一個大觀點,但言論出處不同,典據論證不同,視角不同,細微處的小觀點也略有不同。文章大概都是說施政的要領,自古以來便倡導仁政,到底有什麼好處呢?有什麼壞處呢?以仁義治天下就什麼都不用管了麼?兩個人認為都不是……

    治國的宗旨,對待百姓的總體態度是要懷仁,但光靠仁是不行的,還得有律法,而且律法要嚴格實行。政令要上令下行,上下一統,時效性要強。如果被人鑽了空子,就容易引起很多麻煩。如果國家的法度被有心人利用,那更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如果法律大不過官員手中的權力,那就更可怕了!長此以往,下面的百姓會先有反應的,怨氣積累久了,必然會在民眾之中興起流言,如果被奸人利用起來,產生的禍患極大。輕則地方失政,百姓離心;重則動搖國本,弄不好就得改朝換代了……

    明德文章裡頭說得還不明白,可林南的文章裡卻寫得相當直白!

    「上下一體,則天下安;一體不諧,則天下動;昔周之時,天子式微而諸侯大,始有諸國之亂,天下動盪後歸於秦;漢末之時諸侯大,數路之亂鼎足三分;隋之時天下亂,最後楊隋終而李唐始;然唐雖有貞觀、開元之盛世,卻因一度失察而生出安史之亂……」

    按說這段話雖然是說朝代更迭和法制行政的關係,但這麼寫也有些出格了。林南之所以敢這麼寫,是因為這是一場私下裡的比試,兩個人看完就拉倒,文章不會外傳。而劉沖和李峰雖然知道這事兒,但因為跟著明德,也不敢外傳。

    文章讀罷,明德的文字嚴整大氣,看得林南心生感佩;而林南的詞句犀利透徹,更讓明德自愧不如。結果兩個人最後都覺得對方的文章有自己沒有的優點,但若真比起來,自己寫的也不差!由於是認真比試,心底裡也不想相讓,尤其是明德,心底裡更是無比的認真,著實不想認輸!

    最後還是林南說道:「殿下,我覺得咱們這麼品評不大好。」

    明德一愣:「哦?怎麼不好了?」

    林南笑了:「咱們既是應試者又是品評者,未免會有失偏頗,我倒有個更公正的法子。劉公公和李公公平日也攻書墨文章,二位公公也是有見識的人物,既然他們也在這裡,不如便也問問他們的意見,總比我二人的要公正清明得多。你說呢?」明德想了想,拿眼睛看了看他們,當下點了點頭。

    劉沖和李峰早就在一邊憋著勁兒呢,兩個人聽了半晌,卻見結果竟是難分軒輊,心中都道林南不曉事,恨不得大聲吼叫替殿下聲援。此刻一聽林南如此建議,殿下也同意了,二人立刻像出籠的鳥一樣,絮絮叨叨說了起來。

    「林公子大才,寫的文章自然是好的,但是氣勢太盛,未免不美;反觀殿下的文章,四平八穩,引經據典,氣度雄渾而收斂自如,真真是冠絕天下的好文章啊!」

    「是是,劉公公說得太對了。奴婢在南書房伺候那麼久,說句大逆不道的話,殿下這麼多年以來,寫的文章奴婢也看過不少了,可奴婢覺得……還是今日寫的這一篇最好!」

    兩個人無一例外,張口就開始大誇特誇十六殿下,毫無疑問,若是四個人品評的結果,肯定是明德獲勝了。看著兩個人唾沫橫飛地在那讚頌,明德心情雖然大好,可也知道這兩人的心思,當下笑罵道:「滾滾滾,夠了夠了,別說了!還好這裡沒旁人,不然本殿下的人都得讓你們給我丟盡了!」明德看看滿面笑容的林南,猶豫了一下,說道:「罷了,說句實話,你雖不願意認輸,本殿下也自是想贏,可平心而論,咱們也就是半斤八兩,便算是平手,你看如何?」

    林南拱手一揖:「多承殿下相讓,平手自是最好。」

    明德樂了:「哼,既是作平手論,本殿下若是參加鄉試,拿個乙榜前三怕也是沒什麼難度。哈哈!哈哈!」

    明德如此一說,劉沖和李峰自然又是一陣吹捧。按照他們倆的意思,既然出了結果,這件事便算是完了。大冷的天,殿下突發奇想來這麼一場比試,跑到這個冷屋子裡來站了兩個時辰,簡直是活受罪!現在肚子裡都快沒食了,趕緊回去烤火吃喝是正經吧!

    正想著呢,卻聽得明德又道:「先前咱們有言在先,文有文比,武有武比,文比既然平手,便看武比又能如何!」

    林南一聽忙道:「殿下,今日天氣頗冷,我等又出來許久,在這裡冷氣襲體,久了恐怕生病。況且要是被人知道了,也會生出事端來。不如今日暫且先回去,明日再武比如何?」

    明德一甩袖子:「哪有那麼囉嗦,天氣冷這不是有炭盆麼?再說咱們在宮裡頭這些年,可不是光死讀書本的,強身健體也是常做的,還怕這點子冷不成?本殿下沒事,你要是受不了,你就先走好了!」明德這麼一說,林南又哪能走了,罷了,既然是這樣,那就奉陪到底吧,反正都是陪皇子玩樂!

    文比是寫文章,這武比又比什麼呢?林南這一問,明德笑了。「我猜你認為武比一定是要和你比拳腳,比射箭馬術什麼的吧?嘿嘿!如果是這樣你可就猜錯了!先不說這裡頭沒那些傢伙什兒,咱們在弘武殿裡也沒少打,要單講拳腳我可有些吃虧,所以今天咱們不比這些小把式,咱們比比大把式!」

    北風輕起,雪粉飛揚。

    遠處一行人沿著青石板的夾道緩緩而行,鞋底踩在積雪上,發出一連串特有的聲響。

    啟元帝一邊走一邊看著兩旁的景致,眼神閃動,容色好像頗多感慨。錢海在身後亦步亦趨地跟著,但不時回頭沖後面的人擺手使眼色。又前行了一段路,前方來到一個院子門口。

    雖然是冬天,樹葉都已經掉光了,但這院子裡三棵品字形槐樹卻仍舊顯得枝椏茂密。啟元帝停了腳步,站在門口看著這三棵老槐,似乎想起了塵封許久的往事……

    良久良久,啟元帝抬起腿來,跺了跺腳上的浮雪,終於一步跨過了院門。身子剛剛踏入院子,還未等站穩,啟元帝的神色就是一變。他低頭看了看院子裡潔白一片的雪地,口中低低地「咦」了一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