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青雲記

第三卷 碧瓦紅牆(下) 第四卷 風雨江南 第八十七章後宅 文 / 林南1

    第四卷風雨江南第八十七章後宅

    「你是……少……南少爺?」

    前面的人喝阻住來人的同時,定睛觀瞧,越看臉上疑惑之色越重,終於試探性地問了一句。林南心中有些不耐煩,但隨之卻又感到一陣放鬆和安穩。

    「先把門關上,再回來說話。」

    頭前攔住林南的人,是靖北伯府的一位管事。由於林武一死,家裡頭就剩下陳氏一個人,名義上兩個兒子林南和林跖都在西郊丁憂守孝,身邊的人也都跟著沒在府裡。而京裡老宅,林家四房互相分開,分屬林南這一支的二房的僕從下人,又都到了現在二房的院子裡去,因此屬於老房的靖北伯府中,還認識林南的人就不多了。

    但先前林南在靖北伯府住過多日,本身又是老太太趙氏看重的孫子,因此上下侍候的人,照過臉的還是有幾個。巧的是,今日這位管事,便是其中的一位。林南此時風塵僕僕,自戰場下來,在襄陽城幾乎沒有換上一身衣衫便跨馬北來,到現在一路折騰之後,半點也沒有大少爺的模樣了,但儘管如此,還是被那眼睛有幾分利落的管事認了出來。

    林南回來的消息,很快便被傳到了老太太那裡。大約半年前初離京的時候,老太太還道林南真是在西郊守孝,初時二房這邊也瞞得很好,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在事事都很關心的家人面前,有很多東西是瞞不了太久的,尤其是在精明的老太太眼裡,更是不揉沙子。此刻聽了前面傳來的消息,趙氏一直懸著的心猛地一抽,隨後總算是落了地。

    二門裡一下子湧出來好些人,簇擁著林南往後宅行去,與此同時,得了老太太吩咐的下人,也連忙加快腳步,朝著二房那頭給陳氏報信。不多時,林南來到後宅,見到祖母二話不說,當即跪倒地上磕了頭:「奶奶,我回來了。」

    眼見著孫子活生生地跪在面前,趙氏雖然先前心中一直是又氣又憂,但此刻一見林南渾身這般落拓的模樣,一顆心早就滿是憐愛和悲喜佔滿了。老太太仍然記得,半年前金榜題名之時,南兒臉上煥發的神采,看看此時,卻落得如此模樣,這得在南方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才能眨眼之間變成這副模樣啊……趙氏枯瘦的巴掌揚起在半空,卻終究沒有拍桌子,而是離座而起,顫巍巍地撫上孫子黑瘦的面頰,一把摟在懷裡,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

    此情此景,儘管林南事先有所預料,心性也遠比老人堅韌,但這時心中也是一陣激動。這才是自己的家人,外面世間千般好,歸根到底對自己真心好,和自己最親最近的人,卻始終是自己的血脈親人。

    自己,總算是到家了。

    正自感慨間,外頭又是一陣人聲,林南一回頭,正遇到母親陳氏泛紅的雙眼。不知怎麼,先前還覺得略微有些輕鬆的胸臆間,在看到母親的那一刻,忽然一股酸楚之意堵了上來,雖然下意識地忍著,眼淚,卻還是自然地流了下來……

    「娘,我回來了……」

    …………

    林南現在的這副樣子,闔府上下怕是第一次見到。連續多天的風塵,在身上積累了厚厚一層,都快打了泥捲了。衣衫之上兩處破損,有些地方還帶著暗紅。腦袋上的頭髮,風吹雨打的,此時也黏糊糊的擀氈了。開始的時候沒人在意,只顧著敘情說話,但略微冷靜下來之後,林南便被老太太打發下去,由著人伺候著沐浴更衣去了。

    一陣忙亂和見面的擾攘,後宅之中總算是重新安穩下來,先前滿滿噹噹的一屋子人,此刻也都分別遣散了出去,只剩下了老太太趙氏、大房周氏、二房陳氏以及身邊侍候的大丫鬟紅玉幾個人。

    所有人眼圈都是紅紅的,尤其是林南的生母陳氏,自從林南走後,她作為不多的知情人之一,一方面要擔心未及弱冠的兒子在外頭的安全,另一方面還要幫著兒子瞞著上頭的老太太和其餘各房的下人……這日子,著實很不好過。到得後來,精明的老太太知曉了事情的真相,陳氏的日子就更難過了。不但挨了老太太好一通數落,自己也深深地懊悔。好在今日兒子平安歸來,但看著又黑又瘦的,心裡仍舊是疼得很。

    幾個人一陣感慨之餘,一邊坐著說著閒話,一邊等著林南回來。只是今日的話題,卻無一例外地,都集中在了林南身上。過不多時,門口人影一閃,卻是林南沐浴已畢,重新回到了後宅。

    只略略一搭眼,屋子裡的幾個人便是眼前一亮。

    重新沐浴,換過衣裳的林南,此時不但與方才相比煥然一新,便是與半年前的他相比,也宛如換了一個人一般。烏黑的頭髮洗過之後被丫鬟仔細地梳過,不但柔順異常,而且重新煥出了油光。眉眼臉面雖然黑瘦,卻依舊透出幾分清秀,但更多的則是清晰可辨的沉穩和幹練,這一點在半年多沒有見到他的林府長輩們眼中,體會得更加明顯。這是只有經歷過大事,經過一些充分的歷練之後,才會有的一股靜氣。如此氣質大多會出現在宦海沉浮多年的官員或者歷經生死的將領身上,而青蔥年紀的人身上,卻往往很少見。而現如今,林南只是往屋中靜靜地一站,便讓人感覺到了與往日有了很大的不同。

    老太太趙氏和周氏、陳氏互相對視了一眼之後,悄然歎了一口氣,眼圈又有些濕潤。眼睛雖然看的是孫子,卻依稀又像看到了故去的丈夫和兒子。那烏黑的眉眼、挺拔的鼻樑、不時緊抿的唇角和靜立在那卻無比灑脫的安然……活脫脫就是少年時候的林侍郎麼!老太太看到的是林侍郎的影子,而在陳氏的眼中,看到的則不僅是兒子的成長,還有故去的林武的影子。兩相比較,幾個人不約而同地又是一陣唏噓。林南只是換了一身衣服,重新回到後宅,卻又惹出了一場眼淚。

    幾個長輩女人唏噓之餘,卻也重新認識到了一件事:這孩子,長大了。這感覺不像是以前的那種看著身邊的孩子日漸成長而湧起的喜悅之情,而是發自內心的真正意識到,眼前的林南是一個成年人了。以前的那個年少沉穩的孩子,或許還有一些偶爾不經意流露出的少年心性,但是如今站在眼前的這個人,卻已經不再是在大人遮護下的少爺,而是能夠為這個家族,阻擋風雨的人了。

    雖然她們的口中並沒有說出來,但言談和舉止,卻讓林南分明感覺到了與往常的不同。連周圍侍立的幾個在府中頗有幾分地位的大丫鬟,看待林南的眼神中,也莫名地多了幾分恭敬。

    大丫鬟紅玉親手端來新沏好的茶水,林南挨著老太太和母親坐下,寒暄了幾句之後,便開始講起了在南方之後的所見所為。

    從第一次南行救起喬老漢說起,到第二次南行報喜,卻遇到父親沉痾病榻,而扶柩回京之後,卻在艾草和喬老漢口中突然聽說了連心海棠這個栽種的花草……再到後來瞞著祖母,取得了大伯的首肯之後,三次南行,在長江邊上遇險,為救周全夫婦而殺掉飛翎衛小旗葛三……

    再到後來在襄陽城中潛伏,暗中查訪漢南布政使司,卻發現院中原本栽種的植被和花草,竟在短期內被人徹底地換了一茬……隨著張員外、婁師爺的敗露,王參政、李參議等一系列布政使司的官吏被牽連而出,事件最後的矛頭指向——吳王,也終於浮出了水面。當時的無助和彷徨,雖然林南此刻的敘述中沒有刻意地渲染,但聽在眾人耳朵裡,卻依然能夠想到那時的情形。

    而水患的爆發和吳王叛亂的開始,讓事情又有了新的進展。雖然此刻林南安然在座,但聽著他侃侃而談鋪天蓋地的水患、幾經爭奪、充滿血腥氣的襄陽城戰,屋子裡的幾個長輩仍舊不由得心生寒意。儘管其中林南有意地淡化了戰場上的情形,可女人們心裡頭湧起的後怕和慶幸,比她們親身經歷一場血腥的戰事還要強烈得多。聽到後來襄陽城終於守住,眾人緊繃著的心神終於鬆了一口氣,但隨之而來又聽到林南和張忠以僅五十餘人的斥候,就要追擊近千人的淮王叛軍,哪怕明知道現在林南已然安全返回,幾顆心卻仍舊不可避免地再一次提了起來……

    斷斷續續的敘述,不時被打斷插幾句問話,很快一個時辰便過去了。等到林南將南行的事情大體敘述完畢,長輩們問得差不多了的時候,看看日頭,已經堪堪西斜。老太太趙氏連忙吩咐廚房開始整治飯菜,一家人好好地在一起聚一聚。

    聽了一下午的故事,儘管林南刻意將其中一些情節刪減、隱瞞了下來,但老於世故的趙氏和周氏等長輩,卻仍然有了自己的看法。到了此刻,對於林南私自離家、孤身南行的事情,老太太趙氏再也不想追究了。身為人子,能在這件事上做到這個地步,在趙氏看來,林家二房這個孫子,不愧是林家的後人,林侍郎的骨血!哪怕最後並沒有親手報了殺父之仇,但仇人畢竟因他而死,這其中有自己的一份力量,這就夠了。在這個時代,以自家的地位和身份,敢和一個皇家的王爺叫板,這份膽氣和心機,是尋常人能有的麼?何況現下的吳王,也已經死去多日了。看看現在的淮王和越王,哪個是掉了腦袋的?

    晚上的家宴,人數不多,還是白日間的幾個人,晚輩之中,除了林南之外,就只多了一個大房的表妹雪宜。由於林武去世沒多久,按照建朝官制,林南和林跖都應該還在丁憂期內,期限未滿,是不可以宴飲行樂的。雖然之前林南可以私自離家南行,但現在畢竟回來了,事情了結之後,為了避諱人言,不給有心人留下把柄,依然還得小心行事。出於這方面的考慮,老太太不但給府中的下人下了封口令,連晚上的宴飲也沒有通知四爺林德和林福、林壽等人。而林南同樣也沒有在府中多呆,回來的第二天,便悄悄地乘坐一輛馬車來到了西郊,繼續在此丁憂。

    但在離開的前一刻,林南忽然向祖母趙氏提出了一個要求。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