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寒門天下

第二卷 乘邊據險 第二十五章 天下人心 文 / 天天不休

    秋高氣爽,郭嘉在蕭仁蕭義和百名親衛的護送下來到廣漢郡。

    從郭嘉出成都,就有秦家眼線將這個消息傳達回了廣漢郡,而郭嘉到來時,廣漢宗族又一次緊張起來,得知郭嘉只帶了百名親衛而來,稍稍放鬆了些警惕,但還是派人暗中查探郭嘉意欲何為。[搜索最新更新盡在]

    秦家根基實際在綿竹,但郭嘉大軍南下時曾在綿竹休整,秦家也就舉家暫時退避到了鄴縣。

    打聽到了秦宓所住之處,郭嘉在一家門面挺氣派的宅子前下馬,親衛們間隔三步神色警惕地來回注視著周圍觀望的行人。

    光天白日,秦宓家的大門緊緊關閉,郭嘉讓蕭仁前去叩門,結果蕭仁無功而返,秦家不但不開門,連個傳話的下人都不曾派出來打發郭嘉,就好似郭嘉面前這宅子是空的一般。

    圍觀的人群瞧見郭嘉吃了閉門羹,都是露出一副戲謔的神色,看郭嘉如何應對。

    神情始終淡然的郭嘉站在府外門邊,也不再讓人去叩門,就這麼挺立在門邊,閉目養神。

    蕭仁與蕭義沒得到郭嘉命令,不敢妄自行動,只是瞅了瞅府門,暗中生怒:秦家,好大的架子。

    郭嘉不相信秦家人不知道他來,專門跑來秦宓家門前,秦宓也一定知曉郭嘉是來找他的。

    可就算秦宓要見郭嘉,也不能這麼堂而皇之地大開府門將郭嘉請進去,因為要給宗族們一個與郭嘉對立的姿態。

    這裡面的玄機,郭嘉與秦宓應該都是心照不宣的,所以,郭嘉站在府門外等候,不是路人猜測那般故作禮賢下士的謙卑姿態,這只會讓旁人鄙夷,因為郭嘉的身份,還沒到能夠小恩小惠就讓士族望族感激涕零的地步。

    從臨近午時到日落酉時,郭嘉始終紋絲不動,閉目不語,秦家也始終沒有打開過府門,眼看天幕將暗,蕭義上前來對郭嘉說道:「主公,還是回去吧,天黑了。」

    「讓他們都吃東西填飽肚子吧,不用管我。」

    郭嘉說完依舊站在原地,蕭義無奈地走回去,讓親衛們吃些乾糧充飢。

    整整一天一夜,郭嘉都站在秦宓府門外,整宿無眠,這要是訪賢求才的話,誠心足以感動他人了,可郭嘉與秦家是對立兩方,郭嘉這整日靜立在府門外,頂多也就是讓秦家不要得寸進尺罷了。

    翌日清晨,秦宓家的大門終於打開,氣色不佳略有倦意的秦宓含著苦笑伸手對郭嘉說道:「將軍裡面請。」

    下馬威,秦家已經給了,有了這個台階,秦宓便可以與郭嘉光明正大的接觸了。

    舒展舒展筋骨,郭嘉揚起一個微笑,精神煥發,並沒有朝秦宓家中走去,而是同樣也伸手對秦宓說道:「今日我想與子敕在廣漢郡內走一走。」

    郭嘉跨上烈焰駒,蕭仁牽來一匹馬讓秦宓跨騎上後,郭嘉與秦宓並肩策馬,緩緩離去,郭嘉的親衛們緊隨其後。

    出了鄴縣,沿著田野道路向北而去,郭嘉瞧見秦宓氣色不振的模樣,笑問道:「莫非子敕昨夜也未曾歇息?」

    秦宓強打起精神,騎在馬上點頭道:「將軍在府外一宿未眠,這份心意,在下不敢置若罔聞,只好在府中挑燈夜讀。」

    聰明人之間說話就是省事,這場秀要做給秦家看,要做給廣漢宗族們看,秦宓得知郭嘉被拒之門外卻並未離去時,就猜到了郭嘉的意思。

    田野間的農戶們正忙著秋收,這一年並無天災,郭嘉大軍南下時也三令五申不得擾民,不得踐踏農田,所以今年的收成還是很可觀的,算是個豐收年吧。

    「子敕可知我為何拿下成都後便火速派人去招降各郡?」望著那些天亮就下地勞作的農民,郭嘉暗自微歎。

    打起精神後的秦宓隨口說道:「秋收時節,將軍必定是要趕在冬天到來前讓各郡歸附,好讓儲糧充備。」

    這是最根本的原因,郭嘉的命脈在軍隊,軍隊的命脈在軍糧,入主成都後迅速發兵各郡讓益州北部十四郡臣服的原因,除了統治需要,根本還是為了糧食。

    望了望秦宓,郭嘉淡笑道:「今日子敕便隨我看看這廣漢郡秋收的景象,有了豐實的收成,想必這廣漢郡的百姓,也能安安穩穩過冬,期盼來年同樣是個豐收年了。」

    猜不到郭嘉究竟是在打什麼主意,秦宓也不發問,跟著郭嘉在廣漢郡內四處閒逛。

    直到日落時分,轉了一個大圈後又回到了鄴縣外,郭嘉拽住韁繩,面朝疑惑的秦宓輕聲問道:「子敕,這一日下來,你我二人在廣漢郡各縣周邊都逛了一遍,請問,你認為廣漢郡有農戶多少?」

    低頭思索一陣後,秦宓根據自己猜測不確定地說道:「應該至少六七萬吧。」

    郭嘉故作驚奇地說道:「那就奇怪了,廣漢太守報給成都的戶口中,我粗略算了一下,廣漢只有六萬餘戶,農戶不足四萬,可為何你會得出六七萬的答案?」

    六七萬還是秦宓沒敢大膽猜測,他現在也終於明白郭嘉見他是什麼意思了。

    露出一抹苦澀的笑容,秦宓搖頭不語。

    全天下哪個有權勢的豪族不是私藏農戶,隱瞞不報便是為了自家的利益,別說廣漢郡了,各地郡國皆如此。

    收起故意裝出的驚奇狀,郭嘉又問了秦宓一個問題。

    「子敕,漢室傾頹,世道淪喪,依你之見,緣何?」

    這個問題,秦宓倒是能夠正色地回答了。

    「先帝昏聵,朝綱**,奸臣弄權,荼毒天下。而如今天子年幼,國賊董卓竊據龍庭,倒行逆施,蒼生蒙難,禍亂不休,中原戰火連天,人心喪亂,世道不安。」

    秦宓倒真是敢說實話,對漢靈帝大不敬的話也能張口吐出,郭嘉很欣慰,至少秦宓沒有敷衍他。

    扭頭望著秦宓,郭嘉目光灼灼地凝視他,問:「子敕心中,我也是亂賊嗎?」

    秦宓聞言,苦笑不已,垂首低聲道:「就事而論,將軍攻佔益州與民秋毫無犯,軍紀嚴明令人敬佩,沒有妄動刀兵大開殺戮,也無驕奢**橫徵暴斂之舉,將軍對天下諸侯來說,的確是亂賊,可對益州百姓來說,將軍暫時的所作所為,要遠比卻檢劉焉強上百倍了。」

    這番評論十分中肯,對天下諸侯,也就是對漢室吧,郭嘉是逆賊,但對百姓而言,郭嘉暫時還算一個好的統治者。

    有了秦宓這番話,郭嘉也就可以繼續將話題進行下去了。

    「子敕,先前那個問題,你的回答或許天下士子都會說出同樣的一番話,帝王昏庸,朝臣奸佞,上樑不正下樑歪嘛,可我想問,天子高居廟堂之上,又怎會得知各地百姓過的好不好?天子想要讓百姓安居樂業,又該讓誰去做?在我眼中,真正能夠讓天下大亂的,董卓還不夠資格,但是各地的豪族,卻足以讓江山紛亂不止。」

    秦宓露出凝重之色,眼神詢問地望著郭嘉,示意郭嘉繼續說下去。

    遙望那些在田間從早忙到晚的農戶,郭嘉淡淡道:「五口之家,服役者不下二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給徭役,春不得避風塵,夏不得避暑熱,秋不得避陰雨,冬不得避寒凍,四時之間,勤苦如此,尚復被水旱之災,橫徵暴斂,長此以往,百姓只得變賣家產田地,甚者賣身為奴。往昔,農分三等,上農資累巨萬,次農自足產業,不仰給於人,下農無寸土一掾,全仰給於人。到了今時今日,子敕,你能否告訴我,還有多少百姓是上農?是次農?」

    秦宓面露掙扎之色,他答不上來,擁有良田萬頃的豪族,慾壑難填,總會想法設法將百姓手中的田地併入自己囊中,被迫走投無路的百姓也只能成為豪族的勞力,命運完全被掌握在了豪族手中。

    郭嘉策馬來到秦宓身邊,伸手握住他的小臂,面色沉痛地說道:「百姓大多目不識丁,他們不懂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他們也不在乎誰是天子,誰是國之棟樑,誰又是禍國亂賊,黃巾之亂,八州之地皆有響應張角的義軍,前前後後不下百萬百姓揭竿而起,難道這百萬之眾都知道他們該推翻誰嗎?他們真就瞭解廟堂之上的天子做過什麼嗎?他們真就深刻明白朝堂上誰是利於國者,誰是害於國者嗎?子敕,你可以將我視為一個野心家,一個想要竊國篡名的逆賊,但是,我郭嘉要崛起,要君臨天下,我就要收攏人心,江山再大,大不過人心,士族豪族再強,強不過天下萬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你比我明白,我郭嘉就是要收攏天下民心,而不是迎合士族望族壓迫百姓。」

    秦宓咬著牙齒難以抑制地顫抖起來,郭嘉握著他胳膊的手讓他倍感沉重。

    天下,是百姓的天下。

    人心,是萬民的人心。

    望向郭嘉,秦宓掙扎不已。

    倘若維護家族利益,豈不是在變相地壓迫百姓嗎?聖賢書,讀來又有何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