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寒門天下

第二卷 乘邊據險 第五十八章 天定之子 文 / 天天不休

    :小說罓∷

    第五十八章天定之子

    夏侯兄弟領著兩萬老弱殘兵依舊在武關東面營造對峙之勢,隨著時間推移,紮下穩固的防禦措施後,二將開始遵從曹操的軍令,隔三差五騷擾武關,不過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的小戰役,錦帆軍已經被調離,坐鎮武關的嚴顏與龐統損失不大,而曹軍每次攻城要麼損失數百,要麼損失近千,在武關的軍事力量對比,逐漸在兵馬人數上的差距開始縮小。\\[]

    !-

    !-

    首發\\

    淳於瓊接管張頜留下的兵馬,他汲取教訓,開始穩紮穩打,張遼也不再劫營,穩如泰山地防守令淳於瓊寸步難進,每隔三日,淳於瓊便會攻打函谷關,每一次都鎩羽而歸,五萬三千的將士,在一個月內,已經迅速縮減到了三萬不到的數量。

    天下誰也沒想到袁紹和曹操合兵攻打關中,一個月過去了,竟然是如今這個局面。

    郭嘉,似乎在關中安枕無憂啊。

    益州涪陵郡

    自從郭嘉實行科舉取士後,張白騎便搬離了太守府,而是自家興建了一處新的宅邸,他行太守之職也在當年徐和叛亂後被郭嘉撤去。

    畢竟他當年是有過私自擴軍的舉動,這放在別的諸侯帳下,已經是死罪難逃了,而郭嘉不奪他的兵權,只是把他本就有名無實的行太守官職撤去,換了其他從科舉中脫穎而出的官員擔任涪陵太守,同時,郭嘉保留了張白騎的俸祿,原本是一年兩千石,後來郭嘉推行高薪養廉政策,提升到了兩千四百石。

    從實際出發,郭嘉一開始手下能用之人少之又少,文武不分家,武將擔任太守或其他內政型官職,都不為過,可郭嘉科舉取士後能用的人才多了,也就指派新的官員上任地方要職,不光是張白騎,周泰,張燕等人都被撤掉了治理地方的文職,就連漢中太守的職位,郭嘉也在拿下關中後,讓閻圃取代了張遼。

    如果一個武將在地方既有兵權,又有治理地方的權力,軍政之權集於一身,是不易掌控的,郭嘉要分權,既要防範政要結黨營si後擁有兵馬大權,同時也要防範武將在地方養兵自重。

    這是長遠規劃,不是針對誰,打壓誰,在這方面,郭嘉是一視同仁。

    張白騎本是粗野雄壯的漢子,這些年養尊處優變得大腹便便富態橫生,府中鶯鶯燕燕,張白騎實現了古往今來不少男人的夢想之一:妻妾成群。

    「老爺,老爺……」

    妻妾十餘位在府中嬌聲輕喚,張白騎身處huā叢之中,應該是人生得意之時,他卻穿庭過院,愁眉不展。e^看

    享受,人之常情。

    可他總覺得自己現在過得是苦日子。

    他喜歡聽歌觀舞,他喜歡高朋滿座飲酒狂歡,他喜歡錦衣美服珠光寶氣,他喜歡眾美環繞……

    在立足涪陵郡初期,這些,他都擁有。

    他自家就有舞姬歌伎,美酒美食,綾羅綢緞,他一樣不缺一樣不愁。

    可是,時間流逝,風光不再,不是郭嘉給他的待遇降低,而是張白騎府中的收支不平衡,支出巨大,收入只有每年穩定的俸祿。

    他的妻妾越來越多,伺候妻妾的下人越來越多,他的兒女越來越多,他府中要張口吃飯的嘴巴自然也就越來越多。

    如今的他別說揮霍,能夠勉強養活家人已經是不錯。

    以供他私人消遣的歌舞團遣散出府,綾羅綢緞只能換成糧食彌補府中緊缺,擺下酒宴也要精打細算。

    有時,張白騎也會問自己,為什麼人活著活著就變得如此負擔沉重呢?

    財政往往光靠節流是不夠的,張白騎也想過開源,只是益州豪族先前還巴結過他,後來張白騎在郭嘉麾下地位逐漸降低,他的價值,甚至比不上涪陵太守。

    張白騎,只是一個普通將領,他對郭嘉的功勞,算不上豐功偉績,即便是頂天的功勳,也只是在郭嘉心裡,外人眼中,張白騎無足輕重。

    不能怪郭嘉不重用他,而是張白騎在來到涪陵後就逐漸壯志消逝,他在涪陵的享樂,郭嘉每個月都能耳聞,不過郭嘉不在意,他不會抹殺張白騎的功勞,該給張白騎的,郭嘉不會少他一分一毫。

    既然你要安享一生,那就成全你。

    只要劉表不進犯益州,涪陵的兵馬就一直駐紮下去,郭嘉想來,張白騎能有一天壽終正寢,絕對是一個人人羨慕的善終

    想一想太平道中的將領,不算那些無名小卒後來成名成雄,三十六方渠帥中,又有幾個不是死於非命的呢?

    邁著沉重的步伐,張白騎面無表情地孤身來到府中後院,走進一處偏僻的房間,張白騎推開角落的一處暗men,邁步進入昏暗的密室之中。

    密室,古時候在大戶人家中司空見慣。

    地主藏錢,政客藏機密等等,甚至很多大戶人家在府邸中修建地下室,各種機關暗道層出不窮,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張白騎走入密室之中,點燃牆邊的蠟燭,而後在一張矮桌前跪坐下來,矮桌上放著一個錦盒,張白騎動作輕柔地將錦盒打開,望著錦盒內的聖旨,張白騎神色陰晴不定。

    聖旨

    張白騎一輩子,哪怕是他祖宗數代,恐怕都想不到有一天會接到聖旨

    平民老百姓根本不可能單獨受到皇帝的聖旨,而張白騎做夢,也想不到,他有一天可以拿起天子才有資格下達的聖旨。

    聖旨的內容,張白騎早已知曉,他此時此刻,伸手輕輕撫在聖旨之上,心中做著激烈掙扎。

    背叛嗎?

    背叛嗎?

    背叛嗎?

    大漢天子要他協助袁紹曹操攻打郭嘉。

    事成之後,封他為漢平侯,世襲罔替。

    自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後,爵位世襲是每一代比前代都要削弱一級,這是帝王心術,制衡和打壓勢大諸侯的手段。

    世襲罔替不同於世襲,世襲罔替則是下一代完完全全繼承先輩爵位,而不受削弱。

    在當下有爵位的諸侯不少,可已經沒有了世襲的規矩,比如烏程侯孫堅戰死,他的爵位孫策就繼承不了,後來割據江東,以及孫權繼位後,上一代的爵位,能不能繼承,都要看曹操的臉色,曹操挾天子令諸侯,把爵位給他,才是他的。

    其實張白騎並不在乎是世襲罔替還是世襲,他更在乎的是爵位的高低,漢平侯,是指漢平縣,這是縣侯,雖說封侯不是把土地和人口封給張白騎,卻擁有了漢平縣的經濟大權,這份收入,是太守的俸祿難以相比的。

    有了這份對張白騎而言天大的收入,他眼下的苦境將會扭轉。

    而且,張白騎面對聖旨,那是發自心底的敬畏。

    從前,他是太平道將領,是反賊,他的後代,也將被冠以賊名。

    成王敗寇。

    郭嘉勝了,才是王。

    郭嘉敗了,就是賊

    張白騎也想給子孫一個清白的出身,一個高貴的出身,而不是過街老鼠。

    天下三大諸侯在關中會戰,舉世聚焦

    公孫瓚一定希望袁紹被打敗,最好全軍覆沒,連同袁紹本人也葬在關中。

    呂布和劉備多半希望曹操也葬身關中。

    至於劉表嘛,恐怕既不希望郭嘉敗,也不希望袁紹曹操敗,最好三方糾纏hun戰,打它個天昏地暗,打它個曠日持久,要是能打一萬年,就最好不過了。

    孫策袁術對這場仗的態度應該與劉表相同,他們都需要時間休養和強大自身,關中大戰,最好不要速戰速決。

    張白騎的手開始顫抖,艱難地嚥了嚥唾沫。

    一個抉擇定生死

    猛然合上了錦盒的蓋子,張白騎長長呼出口氣,如釋重負。

    袁紹和曹操的兵馬打不進關中,他不敢反啊

    聖旨中說劉表會率軍支援,可劉表在荊州一點兒動靜都沒有,張白騎就一萬兵馬,拿什麼反?

    漢平侯,觸手可及,卻又如同遠在天邊。

    這份聖旨是曹操早在開戰之前便命人秘密送至張白騎府中。

    曹操拿捏精準地給張白騎一個縣侯作為誘餌,要知道曹操迎天子到許都後安撫袁紹,也只是封了袁紹一個亭侯。

    當然,曹操還可以封張白騎一個公,一個王,但是那太假了,張白騎知道自己有幾分幾兩,讓他當個侯爺,收入多一點,地位高一些,這都合情合理,要是封公封王,張白騎直接就把聖旨燒了去。

    張白騎面色如常地離開密室,返回院中和妻妾尋歡作樂。

    他有反心。

    因為背叛的籌碼,曹操已經給足。

    可是,背叛也要有把握才行,不然偷ji不成蝕把米,功敗垂成的話,新主不悅,舊主反目,那不就是自討苦吃嗎?

    張白騎要坐觀關中戰況發展再說,至少現在給他一萬個膽子,他都不敢造反,畢竟現在郭嘉可是以弱制強,牢牢佔據上風。

    張白騎在益州東部涪陵郡緊張地觀望局勢發展,遠在揚州九江的袁術也一日三問,迫切地想要把關中戰況瞭解清楚。

    在壽chun大興土木建造了宮殿的袁術負手立於階梯之上,俯視城中景況。

    仰起頭望向蔚藍的天空,袁術也已年過四旬,張口輕聲喃喃自語。

    「得傳國yu璽者,應是天之子。帝位,帝位,帝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