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寒門天下

第二卷 乘邊據險 第九十一章 道不相同 文 / 天天不休

    第九十一章道不相同

    「多謝道長數日來的款待,若他日有緣道長前往中原,我必掃榻相迎。」

    天師宮外,荀彧向左慈話別,他與左慈也是舊識,而且從心底對方外之人極為敬重,左慈顯露出的本領顯然不是招搖撞騙的假道士,的確有那麼一些讓人驚歎叫絕的本事。[搜索最新更新盡在]

    左慈歉然還禮,目送荀彧轉身。

    「子敕你先陪文若下去,我有幾句話與左道長說。」

    郭嘉先讓秦宓離去,荀彧也不多問,他是客人,自覺地沿著階梯下山。

    邁步也朝山下走,郭嘉走得慢,漸漸與荀彧秦宓拉開了距離,階梯兩旁的近衛軍也護著郭嘉緩緩下山。

    「小太公,有什麼話要跟老道說?」

    左慈陪著郭嘉也朝山下走。

    俯視荀彧愈發遙遠的背影,郭嘉話音輕淡地問道「左老道,你看文若的命,是否與當年有變?」

    左慈不止一次說過,郭嘉能夠改變身邊人的命運,戲志才如此,於吉來投奔也如此,哪怕是喬家姐妹等人,在他身邊的人,似乎命運的道路都與出生本應注定的方向有了偏差,而往往這個結局都是向著更好的地步發展。

    左慈與於吉即便算破天命,能夠看穿郭嘉命數無常,卻也永遠不會知道郭嘉埋藏在心底的秘密。

    他的橫空出世,不,應該說是顛覆歷史,蝴蝶效應改變周邊人物的命運是最根本原因。

    如果沒有他,典韋或許命不久矣,戲志才也恐怕早已魂歸九泉,大喬數年後將會成為寡fu,貂蟬,蔡琰,高順……

    郭嘉就像是一個漩渦,將周圍的人全部席捲進去,是命運的一個漏洞,是一個常理難以dong悉的存在。

    左慈朝荀彧遠去的背影遙遙望去,微微搖頭道「荀令君之命,一如當年。」

    郭嘉停下了腳步,眼神極為複雜地俯視而去。

    歷史上荀彧活到了五十歲,這個歲數在平均壽命短的年代裡,絕對算不上短命,勉勉強強稱得上長壽。

    但是郭嘉關心的不是荀彧活了多久,而是荀彧怎麼死的

    如果是壽終正寢,郭嘉會為他感到高興。

    但是,如果是死於非命,那麼郭嘉絕對不會袖手旁觀。

    能殺荀彧的,天下只有一人。首發

    荀彧的伯樂,荀彧效忠一生的主公曹操。

    假如荀彧的命,還是歷史注定的命運,郭嘉一想到這,心luan如麻。

    他從不相信巧合。

    曹操官渡之戰打贏了,坐擁半壁江山,揮軍南下雖在赤壁慘敗,但折損的基本上都是荊州降軍,不但實力還在,並且仍舊擴張了屬地,拿下了荊州北部一片不小的土地。

    那個時候的曹操,絕對不是今天的曹操,更不是孤身刺董時候的曹操。

    人的野心絕不可能與生俱來,一無所有的人有野心也只是小人物的好高騖遠,而逐步向著權力巔峰攀爬的人則會漸漸滋生野心,歷史無數次證明了一件事權力是野心的搖籃。

    十年前的曹操不會想到他能有今天挾天子令諸侯的地位,十年後的曹操也絕對想不到他會面對錦繡江山唾手可得的形勢。

    在權力與實力逐漸高漲的時候,曹操需要更高的地位,需要開創更盛大的家業,當曹操已經是丞相凌駕百官之上又手握兵馬大權,他還想更進一步,還能怎樣呢?

    什麼樣的爵位能滿足曹操?

    不管怎樣,曹操軍政大權集於一身,他已然位極人臣

    再進一步,就是大逆不道。

    荀彧擁漢,便不能坐視曹操邁出那一步

    昔日的「吾之子房」站在了曹操的對立面,同時曹操用庶族壓制士族的做法令士族接二連三地反抗他,他要壓制士族,要繼續把權力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

    荀彧死了,也許歷史沒有交代清楚究竟是不是曹操揮下屠刀,可荀彧的死,對士族是重創,也掃清了曹操更進一步的障礙。

    就在荀彧死後次年。

    曹操封魏公,終於成為了與王莽相提並論的「cao莽」。

    如果荀彧的下場和歷史上一樣,現在的郭嘉能怎麼做?

    語重心長地勸告荀彧嗎?

    沒有發生的事情,而且是十幾年後的事情,郭嘉怎麼開口?

    即便開口,如何看,都顯然是郭嘉居心叵測,現在的荀彧,是曹操最為器重信任的人,曹操在外人看是挾天子令諸侯,在荀彧等忠臣眼中則是奉天子令不臣,曹操是忠勇無畏的代表。

    沒有打贏官渡之戰前,曹操必須要夾起尾巴做人,擊敗袁紹後,曹操就有了底氣耀武揚威。

    郭嘉想勸荀彧離開曹操,根本不可能。

    冒著與曹操翻臉甚至開戰的風險將荀彧留在益州嗎?

    這的確可行,至少確保了荀彧不會死在曹操的手上。

    但是這樣的結局對荀彧沒有任何區別,儈子手卻變成了郭嘉。

    失去了理想,失去了奮鬥目標,荀彧會生不如死,甚至比懷才不遇還要憤慨。

    有一種人,是為了理想而活。

    郭嘉不敢說自己是,但他會朝著理想去奮鬥,而荀彧一生,都在追逐著夢想。

    如果郭嘉強迫荀彧留在益州,他這是在踐踏荀彧的尊嚴與理想,他們的友情將蕩然無存,荀彧或許會活很久,但只會是一具行屍走

    ou。

    好死不如賴活著始終是小人物狹隘的想法,郭嘉就有過隱匿山林終老一生的想法,他也承認自己有很多小人物的想法,可荀彧卻絕不是一個小人物,他定然有著捨生取義的剛烈執念,因此,他在曹操封魏公前一年死了,不管是他殺還是病故,荀彧那時,必定已經心灰意冷,對於一個有著夢想的人來說,沒有什麼比夢碎的打擊更加沉重。

    「唉……」

    郭嘉發出了一聲讓左慈始終猜不透的長歎。

    他不想承認,卻又不得不承認。

    他和荀彧,是真的道不同啊。

    有時候能預知未來的事情也是沉重的心理負擔。

    外人眼中整天笑呵呵的郭嘉也有很多心事,荀彧便是一件。

    阻止曹操殺荀彧,或者說遏制曹操的野心,對郭嘉而言,不是一個解不開的難題。

    只要阻止曹操侵吞河北,打壓曹操的強盛,曹操縱然還有野心,卻也不敢真的給自己封公封王,曹操是聰明的梟雄,在沒有實力之前,他是不會樹敵天下,更不會自己把天子這面旗號丟掉。

    但是曹操敗亡,對荀彧而言,同樣是理想的破滅。

    郭嘉想了很久,最終只得出了一個結論。

    原來他不是在和袁紹,不是在和曹操,不是在和劉表等等諸侯博弈,他真正的敵人,真正要消滅的,是漢室。

    名為漢臣,實為漢賊。

    天下哪個諸侯不是呢?

    只不過曹操強大到了能撕破臉把賊的名頭坐實,而其他諸侯在沒有那個實力之前,只能表面上遵從漢室,也有狂妄自大不自量力的,比如袁術,可下場會如何?至少現在已經是四面楚歌。

    如果曹操沒有

    i死荀彧,總有強大的諸侯一步一步走上把漢室取而代之的道路,那樣的結局,一樣會讓荀彧心死如燈滅。

    也許,有一天,這個人,會是郭嘉。

    「扶漢者必為其陪葬啊……」

    郭嘉仰面望天,極為複雜地說出這樣一句話。

    假如荀彧能力挽狂瀾,假如曹操能真的做一個英雄,他們必定名垂青史,受千秋萬代的後世人所敬。

    郭嘉別的不敢肯定,但有一點十分肯定曹操有實力篡取江山時,不會猶豫。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心事越想越重,心結越解不開越luan,到頭來連郭嘉自己都有一股無名怒火。

    「我不是神,這也不是fei皂劇,大團圓的結局人人都喜歡,可我連自己的命運會走到哪裡都不知道,又怎麼能操控別人,做旁人的人生編劇?」

    低頭喃喃自語的郭嘉如釋重負。

    不想了。

    事情其實很簡單,只是他一直不願面對而已。

    道不同不相為謀,諸侯爭霸本就是成王敗寇順昌逆亡,既然理想是衝突對立的,郭嘉不能犧牲自己,自然也就沒有餘地對別人寬容。

    下到山來,荀彧已在馬車旁等候,待郭嘉到來一同鑽進馬車。

    晃晃悠悠地坐在車廂中,郭嘉輕聲道「文若,不如在成都再待些日子,我與喬家姐妹的婚事就在下月初十,你若在場,她們也會高興的。」

    其實郭嘉是希望能與荀彧多相聚些日子,上一次洛陽一別,便是整整十年,今日分道揚鑣,此生的再聚首,恐怕誰也保證不了在何時,甚至有沒有都會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荀彧面色淡然,輕聲道「既如此,我便提前恭賀奉孝了,願你與喬氏姐妹白頭偕老,子孫滿堂。」

    郭嘉閉上眼睛輕輕點頭。

    成都離不開郭嘉,少了戲志才,整個益州都要手忙腳亂一些時日。

    曹操那裡缺了荀彧,也必然會諸事不順。

    在成都城外,郭嘉在城門口目送荀彧的馬車離去,曹洪單騎護衛在馬車旁,直至沒入天邊,郭嘉仍舊站在原地。

    「主公,時候不早,該……」

    秦宓本是提醒郭嘉天色已晚,卻在郭嘉身旁猛然發現郭嘉潸然淚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