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寒門天下

第二卷 乘邊據險 第九十章 辯才無雙 文 / 天天不休

    第九十章辯才無雙

    庭院曲徑通幽,秦宓穿庭過院,踏過蔥鬱樹林旁的小道,遠遠地便聽到了郭嘉戲志才以及荀彧爽朗的笑聲。

    他心中本應疑惑不解,郭嘉與荀彧,戲志才與荀彧,在各自不同的陣營環境下,禮尚往來或許也應點到即止,如眼前這般開懷大笑談天說地,似乎已然忘卻了各自的身份。[搜索最新更新盡在]

    可秦宓又轉瞬釋然,他的主公,本就是一個行事出人意表的另類,能夠與荀彧有這樣的外人無法理解的羈絆,算是符合郭嘉一貫的風格吧。

    秦宓來到涼亭外,給三人行了一禮後默不作聲,他的出現,已經足以說明來意,不需多費chun舌。

    郭嘉該回成都了。

    在峨眉山逗留了三日,如果是以往,成都有戲志才坐鎮,秦宓自然不會來打擾郭嘉的雅興,但現在成都顯然需要郭嘉去壓陣,堆積的公務要事必須盡快處理,拖延不得。

    相談甚歡的三人意猶未盡,不過郭嘉還是歎道「文若,與你久別重逢,還未盡興敘舊卻又要道別,唉,這luan世……」

    荀彧洒然一笑,望著郭嘉感傷的表情,意有所指地道「誒,奉孝此言差矣,若沒有這luan世,你我三人恐怕會碌碌一生,無疾而終。正因生逢luan世,恰在非常之時,應運而生數不盡的非常之人,盛世雖好,卻多盲從附會之人,luan世雖險,卻有明主需能才之真知灼見,人生在世,能一展所長,沒有落個懷才不遇鬱鬱而終的下場,這是我輩之幸。」

    戲志才頻頻點頭,坦然道「文若所言甚合我心,luan世出英雄,天下大亂,苦的是百姓,我輩若有所長,自當挺身而出兼濟天下,可惜我這身子骨,想要手提三尺青鋒創絕世功勳是癡人說夢了。」

    荀彧微笑著搖了搖頭,道「志才何必妄自菲薄,術業有專攻,自古文武相合方能平luan治天下,奉孝今日成就,其中恐怕有不少不為人知的功勞都是你的。」

    當著郭嘉的面,荀彧也不避忌。

    反正郭嘉不在意,這些都是實話,他們三人聊天從不遮掩,哪怕是從前郭嘉少時當著荀彧的面諷刺士族尸位素餐,也絲毫不在意荀彧聽了會有怎樣的想法,聰明人不會自己對號入座,他們都有自知之明。

    「時候不早了,志才,我與文若這就離去,你好好在天師宮休養,什麼時候左慈告訴我你身體無恙了,我再打開成都的men迎接你。」

    這個問題沒得商量,郭嘉寧願自己身體力行多分擔一些戲志才原本的工作,也不希望戲志才在身體還未完全康復的情況下回成都。

    「若我沒記錯,這位是秦子敕吧?」

    荀彧臨別前將目光投向了秦宓。

    秦宓自小在益州便很有才名,荀彧偶有耳聞卻不曾與他謀面。

    在郭嘉府中的宴會上,荀彧與秦宓有過照面,僅僅是蜻蜓點水般的打個招呼,來峨眉山的路上,郭嘉與荀彧同乘一輛馬車,秦宓則與曹洪在另一輛馬車上。

    現在,荀彧倒是對秦宓感興趣起來。

    秦宓,相貌溫雅,氣質超逸。

    他這樣的人哪怕走進了人山人海的人群中,也無法掩蓋其出眾的光芒。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荀彧對益州文武都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恰如他投靠曹操給中原士族豎立了榜樣,秦宓投靠郭嘉也給益州士族開了先河,雖則曹操用權謀壓制士族,卻也有著為數眾多的士子基數,而郭嘉則奉行法治,曹操不拘一格用人,郭嘉用科舉建立了一個選才體系,作用上,荀彧自然要比秦宓更加重要。

    益州的情報,荀彧是時刻關注,甚至優先於中原周邊諸侯的動向。

    這裡面是有一些私人情感,他想知道郭嘉的一舉一動。

    益州此前有過叛亂,張白騎之前,有徐和,那一次叛亂,讓益州士族與豪族元氣大傷,之後便一蹶不振,被郭嘉逐步掃清,而這裡面,秦宓的家人是參與了叛亂,甚至是主謀,這些情報不用任何艱難的手段便能得到,整個益州官場,都瞭如指掌,而郭嘉在面對那一次叛亂時的優柔,很多年過去以後,荀彧有一個猜測,也許郭嘉只是為了得到秦宓的投效。

    秦宓不見得能在中原有什麼名氣,可在益州,士林之中的確名氣斐然,因他投效而帶來益州年青一代繼而向郭嘉妥協低頭,最終同化入了郭嘉所屬政治集團之中,這是秦宓的價值,但荀彧很想知道秦宓究竟在郭嘉眼中,他個人是處於怎樣的地位。

    「荀令君難道也聽過在下之名?」

    秦宓只是很客氣地反問一句而已,王佐之才的荀彧很耀眼,無論是現在的官職還是在曹操手下的能力,都讓人不得不敬佩,可秦宓自然不會在荀彧面前折腰低眉,郭嘉與荀彧友好,那是私情,秦宓與荀彧甚至算不上認識,他們之間只有陣營的對立。

    心思玲瓏的荀彧聽出了秦宓話中的淡漠,搖搖頭不想再說什麼,年齡上,他可比秦宓長不少,沒必要跟小輩爭名奪利一般斤斤計較,何況他一向作風謙和,從不盛氣凌人。

    郭嘉露出玩味的笑容,荀彧當著他的面提到了秦宓的名字,顯然是對秦宓有了好奇之心,察言觀色自有一套的郭嘉對荀彧太瞭解了,既然荀彧有興致,郭嘉自然如他所願。

    咳咳。

    輕聲咳嗽兩聲,郭嘉面帶笑意地朝秦宓說道「子敕,我問你幾個問題。」

    秦宓一頭霧水,他與郭嘉雖然私下裡也會時常喝酒談天,卻從未見過郭嘉現在臉上這種似乎有什麼陰謀詭計的笑容。

    你是人主,你直接開口問就行了啊。

    秦宓一邊心中揣摩一邊小心翼翼地說道「主公請問。」

    郭嘉忍住笑,再一次咳嗽兩聲清清嗓子。

    荀彧和戲志才四目相對,這個場景似曾相識,曾幾何時,郭嘉捉nong穎川那些自詡才俊的世家子弟的時候,不就是這般裝模作樣讓人如臨大敵般的嗎?

    秦宓,有難了。

    兩人好奇地關注郭嘉,他們也想不出郭嘉會如何作難秦宓,也許只是善意的玩笑吧。

    「子敕,我問你,天有頭乎?」

    秦宓緊張兮兮地看著郭嘉,沒想到卻聽到這麼一個問題,他微微蹙眉,鬧不清楚郭嘉為何要問這麼一個刁鑽的問題。

    一旁的荀彧與戲志才也露出思索狀,二人相視搖頭,似乎在歎服郭嘉刁難的人手段。

    就在二人以為秦宓會很尷尬時,沒想到秦宓愁眉舒展,淡淡道「有頭。」

    郭嘉緊接著問「頭在何方?」

    秦宓對答道「在西。《詩》雲乃眷西顧。以此推之,頭在西方。」

    這個答案讓戲志才與荀彧瞠目結舌,沒想到秦宓竟能有理有據地給出一個答案,反觀郭嘉此刻並沒有洩氣的樣子,好像笑意更濃。

    「子敕,我再問你,天有耳乎?」

    嗯?

    秦宓算是猜到了郭嘉的用意,似乎是在考較自己才學,又好像是故意將這一切做給荀彧看似的。

    不管目的何在,秦宓都要配合郭嘉。

    戲志才與荀彧目光鎖定秦宓,隱含期待,這種冷men而又刁鑽的問題,他二人是絕對想不到答案,只能寄望秦宓能殺一殺郭嘉的銳氣。

    「天處高而聽卑。《詩》云『鶴鳴九皋,聲聞於天。』無耳何能聽?」

    秦宓說完後望向郭嘉,眼神似乎在說主公,別再問了……

    可是郭嘉對他無奈的目光毫不所覺,繼續問「天有足乎?」

    秦宓無聲一歎,思維飛快運轉,也許是郭嘉問得快,問的急,他便也想得快,一問一答,反倒沒有了空隙。

    「有足。《詩》云『天步艱難。』無足何能走?」

    「天有姓乎?」

    「姓劉。」

    這兩個字說完,秦宓忽然心裡一緊,他是聰明人,儘管郭嘉是漢臣,但郭嘉做的很多事都是推翻了漢室的根基,廢孝廉興科舉,又重開百家,如果郭嘉能掃平天下,這個天的姓,似乎要變……不過現在,他必須這麼說,哪怕郭嘉希望聽到天姓郭,他也要說姓劉。

    「何以知之?」

    郭嘉似笑非笑,話音輕了些。

    秦宓沉默了一陣後,低聲道「天子姓劉,以故知之。」

    ……

    「好好一個才思敏捷博學睿智的秦子敕」

    荀彧喜形於色,對秦宓對答如流的表現拍案叫絕

    戲志才也開懷大笑道「子敕啊子敕,你今天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了,主公這麼刁鑽的問題你都能答上來,這天下,若論辯才,你必當之無愧乃舉世第一。」

    秦宓汗顏,連連謙稱不敢當。

    荀彧見識了秦宓的才學,扭過頭來望著郭嘉說道「奉孝真是慧眼識珠。」

    郭嘉聳聳肩,不以為意。

    這幾個問題,要是問不熟悉的人,多半會被認為是刻意刁難,反正郭嘉確信秦宓能答上來,歷史上張溫就這樣與秦宓ji辯而啞口無言,要是郭嘉問張松,問彭羕,對方肯定答不上來。

    郭嘉不再問下去,秦宓鬆了口氣,手抬起來想要抹一把冷汗,卻又收了回去。

    陪在郭嘉與荀彧身邊一同話別戲志才,他們該踏上歸途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