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寒門天下

第二卷 乘邊據險 第一百章 風起雲湧 文 / 天天不休

    第一百章風起雲湧

    來到漢中巡視水軍大營的郭嘉排場十足,但實際上這裡沒什麼可巡視的,水寨與戰船的打造正如火如荼,水軍人員的選拔也在有條有序地進行著。~~

    !-

    站在江邊,郭嘉遙望江水遠方霧氣昭昭的景致,身後站著一干文武,有吳懿,有閻圃等,而甘寧則站在了郭嘉的身邊,並被郭嘉親切地握住胳膊。[搜索最新更新盡在]

    「興霸,想當年你我在臨江初識,到了今日,一晃十多年啊。」

    郭嘉不勝唏噓。

    甘寧同樣感慨萬千,如果十幾年前有人告訴他你會是天下聞名的軍中大將。他絕不相信,而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他見證了郭嘉的崛起,同樣也實現了自我的人生抱負。

    地位的攀升,身份的轉變,甘寧卻不想將前進的腳步停下。

    「是啊,十幾年間,天下局勢數逢巨變,從漢室崩頹董卓禍亂京師,到今日曹賊挾天子令諸侯,往後局勢會如何發展,還真讓人不敢妄自揣測。」

    郭嘉微微一笑,扭過頭來對甘寧說道「今後的形勢,就是諸侯越來越少,活到最後的人,就是新的天子。」

    面對甘寧,郭嘉可以口無遮攔,這是推心置腹,他不需要在甘寧面前把匡扶漢室的口號掛在嘴邊。

    從董卓竊據龍庭,關東聯軍十八鎮諸侯伐董,到李傕郭汜反攻長安,而後再放眼今日,群雄並起的時代即將過去,hunluan的軍閥割據會即將進入一個清晰的時局中,以前,盤踞各地大大小小有超過三十個諸侯,現在,已經只有十幾人而已。

    河北的袁紹,公孫瓚,遼東的公孫氏。

    中原的曹操,呂布,劉備。

    荊州劉表,江東孫策,淮南袁術。

    西北的韓遂,馬超。

    再加上虎踞關西的郭嘉。

    以往hunluan的格局逐漸清晰,諸侯互相吞併征伐,強大的諸侯屬地不斷擴大,弱小的諸侯不斷被兼併滅亡。

    關西的格局在郭嘉取得關中會戰大捷之後便已經確立,韓遂馬超沒有膽量挑釁郭嘉,在關西,郭嘉已然是無冕之王。e^看

    而關東的格局,很快將會迎來一場決定性的戰役。

    冷風驟起,江水

    o瀾大作,站在江邊迎風而立的郭嘉望著略顯昏沉的天空。

    「風起雲湧,明火紅官渡時,便是我席捲中原的天賜良機」

    一個月後,曹操初征張繡,張繡舉城投降卻最終無法忍受曹操拉攏胡車兒等部下以及叔嬸遭辱,曹洪以及曹操長子曹昂賠上性命換曹操逃出生天。

    次年春天,曹操二次出征討伐張繡,曹操兵臨宛城卻忽然撤軍,張繡追擊,慘敗而歸,曹操趁機殺了個回馬槍,張繡被迫投降,張繡作為割據宛城的軍閥退出歷史舞台。

    袁術稱帝后驕奢yinyu,不光淮南的百姓,就連袁術的軍隊都要以樹皮草根為食。

    追根究底,袁術稱帝是因野心,同時也因迷信所致,當下民間盛傳「代漢者,當塗高」,袁術宣稱袁家祖先是春秋戰國時代轅濤塗,應了一個「塗」字。他自己名術,號公路,也均與「塗」字相通,漢朝屬火德,因此官服尚紅,帝都洛陽的洛字也避忌水字旁的洛。而轅濤塗恰好是大舜的後代,大舜是土德,五行上來理解,火生土,因此袁術作為土德的後代,取漢代之是理所當然的。

    不管袁術是因野心而選擇了用迷信來助漲底氣,還是因迷信而滋生了野心,他短暫的帝王生涯在曹操平定張繡後便宣告終結。

    曹操不需要傾巢而出去對付袁術,袁術的勢力不攻自破的因素佔據了主導因素,以袁術的才能,不足以治國平天下,哪怕是一方屬地,他都很難長期經營下去,撤離南陽就是最好的例證,淮南相繼南陽之後被他搾乾,大興土木,廣設百官,一樣一樣都要耗費天文數字的錢糧,他的軍隊軍心渙散,是因袁術治下百姓怨聲載道,軍隊將士也有家人,他們的家人活不下去,他們當兵自然就失去了動力與方向。

    得人心者得天下聽起來只是一句口號,卻有著非常客觀的道理,正規軍不是土匪惡霸,沒有人會為了朝不保夕的日子而加入軍隊,安置不了民生,軍隊的凝聚力就可想而知會低的可憐。

    曹操的大軍一到,袁術的軍隊便一潰千里,曾幾何時風光無限的袁公路,十幾年的基業就這樣土崩瓦解,不復存在。

    從壽chun奔逃而出,袁術的軍隊越來越少,追隨他亡命的將士也死死傷傷。

    袁術即將退出歷史舞台,而在徐州,同樣風

    o再起,不管是不是存著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想法,反覆無常的呂布將矛頭對準了小沛的劉備,劉備實力不濟,兵馬少得可憐,哪怕他有關張熊虎將,也終究擋不住呂布數萬的軍隊。

    小沛淪陷,劉備再一次喪家失所,這一次,他寄人籬下在了曹操這裡。

    袁術苟延殘喘,實在是不想再逃亡下去,於是寫信給袁紹,希望兄弟和解,並且將他這個有名無實的皇帝寶座讓給袁紹,袁家二子,總要有一人君臨天下,才不算辜負了祖上四世三公的苦心經營。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袁術走投無路之下最終還是向親兄弟求救,袁紹動了惻隱之心,顧念手足之情,答應了袁術,同時袁術有一句話的確說到了他的心坎裡。

    袁家,必須有人問鼎江山

    袁術稱帝后,袁紹其實早有了稱帝的心思,既然天下已經有了兩個皇帝,再多他一個,只會加速漢室的覆亡,他自關中慘敗返回河北後,又拉起了七十萬的大軍,憑兵馬數量,他儼然天下第一,他稱帝,誰敢來伐?

    平常的時候,袁紹還是一個開明的君主,他想稱帝,便要試探試探手下的反應,於是讓手下一個官員在議事的時候建議袁紹稱帝,結果,謀士一致反對,就連許攸郭圖都沒有附和稱帝的提議,眾怒難犯,袁紹只好拿那位他指使的官員開刀,堵住悠悠眾口,表明立場。

    掃平了張繡,曹操還要解除東面的隱患,徐州的局,曹操一直在暗中謀劃,不管是之前驅虎吞狼給了呂布可趁之機,還是現在作為暗棋的陳圭父子,這一切都有曹操的影子在裡面。

    陳圭父子是徐州士族的代表人物之一,徐州內的士族豪族在陶謙在任時便飽受壓迫,糜竺選擇了劉備作為投靠者,撇開劉備或許有英雄氣概能讓人敬仰敬佩,實際上糜竺投靠劉備,和甄家投靠郭嘉,十分相似。

    可以設想到的是,徐州淪陷,不管是曹操還是袁術攻佔了徐州,家財萬貫的糜竺肯定不能置身事外,他的家業必定會被巧取豪奪,因此,與其被人掠奪,不如作為一份籌碼饋贈給其他值得信賴的梟雄,劉備被呂布奪徐州時,落魄無依,糜竺散盡家財,送錢送糧還送兵馬,這樣雪中送炭無疑能夠在劉備心中留下很重的份量。

    而同在徐州城內有著不俗地位的陳圭父子卻沒有選擇投靠誰。

    他們瞧不起劉備,糜家是商賈世家,士農工商,糜家家業再大,出身卻讓人很難高看,陳家是士族,又怎會陪著敗仗打了一籮筐的劉備亡命?

    這父子倆瞄準機會暗中投靠了曹操,這個機會恰如歷史上賈詡建議張繡投降曹操的理由一樣,袁強曹弱,兩家大戰在即,此時投靠曹操絕不是錦上添花

    先前陳家父子的顧忌所在是徐州和曹操有著殺父之仇,兇手是誰早已不重要,那時他們只能靜觀其變,呂布是猛將,卻不是文治武功的雄主,徐州在他治下,日漸衰落,陳家沒有遭受重創,陳珪已老,陳登卻還年輕,他的青春年華不能荒廢在這徐州之中,因此父子二人暗中投曹,作為曹操在徐州的棋子,一方面挑撥呂布與劉備,一方面離間呂布和陳宮。

    在正式舉兵攻伐徐州前,曹操曾寫信給呂布,勸呂布投降,呂布有時狂妄自大,卻也不敢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別說他在郭嘉手下吃過敗仗,之前,他也被孫堅打敗,之後,他被李傕郭汜

    i得落荒而逃,最重要的是,呂布和曹操有過交手,呂布襲取兗州時,曹操的處境甚至比今天面對袁紹還要岌岌可危,但最終,呂布沒有吞下兗州,反而又一次走上了逃亡的旅程。

    呂布的心裡,可想而知是對曹操有著懼怕心理。

    他想投降,但是陳宮極力反對,呂布不得已,硬著頭皮與曹操開戰,雙方在徐州交鋒數回,呂布一路敗退,最終被圍困在了下邳城。

    呂布此人,個人驍勇當之無愧天下第一,但他其他方面的才能就上不了檯面,在他被圍困的時候,連他的手下都選擇了出賣他,由此可見,呂布治軍的才能,簡直不堪入目。

    白men樓下,呂布被曹操生擒,相比陳宮大義赴死的面不改色,呂布卻再一次說出了乞降的話。

    人中呂布?他算什麼英雄?

    曹操本想收下呂布這員猛將,可劉備一句「明公難道忘記了董卓與丁原的下場了嗎?」

    曹操當即下令將呂布斬首。

    可是,望著呂布的人頭。

    曹操卻絲毫沒有喜悅的心情。

    他恍然想到郭嘉能放呂布,我為何不能收呂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