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寒門天下

第二卷 乘邊據險 第一百零一章 半年時間 文 / 天天不休

    第一百零一章半年時間

    呂布乞降遭拒,最終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死的窩囊,毫無氣節可言。

    這種名人死多少,郭嘉也不會感到惋惜,反正他從不崇拜呂布這種人,拳頭再大,沒有一個好的頭腦指揮,說到底還是匹夫之勇。[搜索最新更新盡在]

    劉備跟著曹操去了許昌,覲見天子,並且得到了天子劉協認可的皇叔身份。

    劉協讓劉備認祖歸宗,實際上是他在拉攏外援,劉備則是喜出望外地將這個皇叔身份坐實。

    他丟了一個小沛,換來了一個「劉皇叔」。

    郭嘉得知後,對秦宓開玩笑說「劉玄德做了一筆好買賣。」

    在郭嘉眼中,劉備賺大了

    從前,他的皇族身份,是他自己在說,哪怕是劉協真的拿出族譜,誰又能確定劉備就真的是漢室後裔?

    四百年的大漢,有為數眾多的短命皇帝,也有數不清的風流皇帝與王爺,他們才真的是子孫滿堂,數都數不過來,別說隔著十幾輩,就是往上數幾代人,恐怕漢室後裔都多如繁星。

    郭嘉要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人,他若有心招搖撞騙,深入研究一下漢室族譜,也能隨便認個便宜死鬼老爹來作為自己的出身。

    劉備坐實了皇族身份,政治資本就驟然上升不知幾何。

    袁紹如果跟曹操開戰,是犯上作亂。劉備如果打曹操,可以豎起「清君側」的大旗,自他被劉協認同為皇族後裔後,劉備便能名正言順地扛起漢室大旗,他招兵買馬的政治號召力更強。

    從前,劉備的確有民望,但這種聲望無法給他帶來政治地位,一個「劉皇叔」卻能讓他一躍而上,成為天下矚目的焦點。

    曹操在短時之內要消除後顧之憂,張繡呂布或降或死,還有劉表與孫策,這二人曹操想要剿滅,卻也有心無力。

    孫策掃平江東威不可擋,曹操十分忌憚,在過往沒有恩怨的前提下,曹操不希望主動樹敵,拉攏安撫才是上策。

    曹操將目光投向他的屬地之外,卻沒料到在他眼皮底下發生了一件令他措手不及的事情。

    袁術狼狽不堪地逃向河北,路過徐州時,曹操便得知了消息,劉備請纓去剿滅袁術,曹操鬼使神差地答應了。

    結果表明,有利有弊,卻弊大於利。

    袁術死了,不是他殺,而是養尊處優多年的袁公路病死在逃亡的路上,四世三公men楣顯赫的袁家嫡子在悲鳴中走完了人生最後的時光。3∴35686688

    曹操派劉備出去的目的,達到了。

    袁術退出爭霸天下的舞台。

    可劉備卻趁機詐取了徐州城,不能怪徐州守將車胄大意,劉備畢竟是許昌朝廷認可的皇叔,又是曹操批准領軍前來徐州,結果誰也沒料到,曹操剛剛到手的徐州,轉眼又丟了。

    劉備也在襲取徐州城後,公然與曹操決裂。

    明公變成了曹賊。

    或許一向標榜仁義厚道的劉備突然反覆,的確是曹操沒有想到的,但他也嗅到了不尋常的氣息。

    帝黨又掀起了

    o瀾。

    這一回,是衣帶詔。

    恰如郭嘉想要在益州盯緊一個人,就不會有絲毫遺漏,曹操在許昌朝廷的眼線眾多,儘管帝黨一派牽連甚廣,但他還是將董承抓了個現行。

    衣帶中的血昭,牽扯了很多人。

    而最讓曹操怒不可遏的是有劉備,有馬騰。

    客觀的說,曹操的憤怒有理由。

    曹操的確在徐州佈局,劉備丟了小沛,曹操脫不了干係,但,假如曹操真的把劉備當做敵人,恐怕劉備現在已是黃泉路上一縷孤魂。

    但曹操是梟雄,他也有英雄相惜的情結,劉備固然是個常敗將軍,而他以往的所作所為,令人欽佩不已。

    曹操第一次征徐州,劉備帶著可憐的兵馬救援徐州,僅憑這份膽氣,曹操就下不了手殺劉備。

    而關羽張飛這種絕世猛將,曹操不光眼紅,簡直朝思暮想。

    他是一個笑面梟雄,對英雄的敬重,對猛將的偏愛,不比任何人差,而他招降納叛往往能收服許多可遇不可求的猛將,對於關羽和張飛,曹操自然十分喜愛,他甚至聽到關羽說張飛有luan軍叢中取敵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的本領後,當即失色,在衣服內將張飛的名字記下,萬一有一天與張飛戰場相遇,一定不能大意。

    沒有曹操的收留,劉備絕對當不上「劉皇叔」,曹操狠辣一些,劉備已是塚中枯骨,無數人私下建議曹操殺劉備一絕後患,曹操始終沒有下決心,這一念之仁卻換來了這樣一個令曹操憤怒而又心寒的結果。

    馬騰也參與了衣帶詔事件,曹操沒必要跟馬騰虛與委蛇,事情曝光之後,董承全族被殺,馬騰在他被軟禁之前用各種渠道送信給西涼馬超,信中表明要讓馬超反曹到底。

    曹操也截獲了馬騰的一封書信,他苦笑不已。

    原本,是想借馬騰來要挾馬超,遏制關西的郭嘉。

    現在,卻作繭自縛。

    馬騰一家老少也踏上黃泉。

    馬家前前後後數次被人屠殺,就連韓遂和馬騰不合的時候,也殺過馬騰的家室,而曹操是幾乎讓馬家絕後,馬家只剩下了還在西涼苦苦掙扎的馬超。

    因郭嘉攻伐關中的策略,馬超接替馬騰治理屬地也只擁有著微不足道的實力,所以曹操不怕馬超,尤其是馬超要來中原,首先要經過郭嘉的屬地,一旦兩家在這個問題上出現爭執,就反而會挑起兩家的爭端,所以曹操殺馬騰,毫無忌憚。

    不殺不行。

    在與袁紹決戰前夕,首先就要穩住內部,不能讓帝黨一派趁機惹是生非。

    呂布,袁術,公孫瓚,這三人的死期,兩兩間隔,都是三個月。

    袁紹其實早已將公孫瓚

    i入絕境,但是,公孫瓚就是死不了。

    易京城外,有土塹,土塹之外,還有土塹,足足幾十重

    而易京城又被公孫瓚打造的城高牆厚,城內囤積了數不盡的糧草,公孫瓚在城內打造了一座高達十丈的樓閣,他與家人住在上面,不設樓梯,公文或所需之物,都用繩索吊上去,傳令則有專門訓練出來嗓men高的人喊話。

    就是這樣的絕對防守策略,讓袁紹一籌莫展。

    開赴前線的是顏良和張頜,難為他們是處心積慮絞盡腦汁去yin*公孫瓚出城,可結果是一無所獲。

    田楷,關靖等將領在易京城外被圍,手下有人建議公孫瓚出城去救。

    公孫瓚卻說了一句這樣的話。

    「如果去救了他們,那麼日後被圍的人就不會力戰突圍,所以不能救。」

    有什麼是比棄子更加悲哀的呢?

    張頜與顏良見到這幅情景,計謀沒有成效,於是送了田楷關靖等將領魂歸西天。

    袁紹一日三催,顏良頭皮發麻,他已然束手無策。

    張頜在這個時候冷靜地想出了一個對策。

    袁紹的軍隊不再攻城,公孫瓚見到此情此景,便大言不慚起來「如今群雄並起,明擺著沒人能在我這裡支持一年。袁紹又能把我怎麼樣」

    曾幾何時,有一位梟雄也說過類似的話。

    「若不能君臨天下,便在這裡頤養天年。」

    董卓死了還不到十年的時間,卻有人重蹈覆轍。

    公孫瓚的樓閣,與當年董卓興建的郿塢何其相似。

    呂布固守下邳,最終被手下出賣,而公孫瓚則到死也沒有想出來袁紹的軍隊是如何進入了易京。

    他的高樓被付之一炬。

    張頜的兵馬彷彿天降一般出現在了易京城內。

    實際上不是天降,而是地生。

    袁軍在外面挖了一條地道直通易京,或許,這應該是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地道戰術。

    十死無生之境,公孫瓚似乎想要保留一些尊嚴,不願讓家人受辱便親手了結了他們的性命,然後自己再加了一把火,葬身火海。

    曾幾何時被羌人畏懼一時的白馬將軍就這樣湮沒於歷史之中。

    公孫瓚的敗亡無非就是四個原因,戰線太長,防線太廣,他又沒有足夠的人才與兵力來治理與防禦,被袁紹逐個擊破。其二便是好高騖遠,自以為有了屬地便有了不可一世的資本,他不光任命了青州刺史,連同兗州,豫州,都曾經任命過刺史去上任,不但是主動樹敵,而且樹敵太多。其三,公孫瓚殺了劉虞,失盡人心,劉虞即便與他政見不合,劉虞始終是他的頂頭上司,殺長官等同犯上作亂,誰又會為虎作倀呢?趙雲棄公孫瓚而去,絕對不會是貪生怕死。最後一個原因,劉備從田楷麾下脫離去了徐州,多多少少是讓公孫瓚實力下降,儘管有了劉備在身邊幫他,他也未必能扭轉命運。

    袁紹至此,從真正意義上一統河北,加上他與北面烏桓羌人結好,他南下的後顧之憂,全部解除。

    短短半年時間。

    天下梟雄減少了三個。

    袁術,呂布,公孫瓚。

    曹操本來準備好了一切,現在卻要扭過頭來再打一次徐州。

    而袁紹則已經開始厲兵秣馬,只待囤積夠了糧草輜重便會揮軍南下。

    在這一場決定關東格局的戰役打響之前,不同勢力的目光,卻又一致地投向了關西。

    有個人,決不能忽視。

    他可以改變很多人的命運。

    郭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