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回到唐朝當皇帝

大道小說網 第14章 朕要懲罰你 文 / 七月初三

    第14章朕要懲罰你

    李恪李世民問他如何對待突厥問題的時候就知道會有如此一問,便不緊不慢的說道:「啟稟父皇,今天所說,確實是兒臣所想,並非有他人指使。」

    李世民知道李恪不會欺騙他,所以,雖然臉上沒有表現出來,內心卻震撼不已。如此慎密的決策然是出於一個孩子之口,多的是作為父親對兒子能取得如此的成就而感到欣慰。

    他笑道:「未曾想到經此一役,你倒是思想開闊了許多,有這般的見解,父皇感到高興。」

    李恪看到李世民不斷變化的表情,一顆心高懸著,如今聽到這句話,一顆心終於落地。但就此時,李世民又道:「聽說昨天你偷偷出宮,長安城又闖禍了?」

    李世民如此一問,李恪頓時感覺全身冰冷,立馬道:「父皇,兒臣只是想去看看岑先生,還有一起玩到大的哲威他們。至於,至於酒樓那件事情,不是兒臣刻意為之。」

    李世民今天心情好,所以,沒有想過過多的責備李恪,只是道:「你一個堂堂的王爺,跟市井無賴打架鬥毆成何體統。不過此事也不能怪你,只是,事後你對劉夢龍的處置有些不當,不該濫用私刑。」

    「兒臣知錯了,還請父皇責罰。」李恪急忙認錯。

    「懲罰是必須的。」李世民道:「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你也不例外,不過那劉夢龍也只是一個市井無賴,你對他嚴懲就是幫了長安城的姓,朕就從輕處罰你。」

    李恪聽到李世民說要責罰自己,心裡一陣冰涼,已經做出你說什麼就什的態,但就這是卻聽李世民道:「朕懲罰你府禁足一個月,抄千遍《蘭亭序》,你可滿意?」

    「滿意,滿意。」李恪欣喜道:「多謝父皇。」

    看到眼前兒子的表現,李世民心也是一陣好笑。

    而後,李恪又把岑本做自己老師的事情告訴了李世民。

    李世民對於兒子開始學之事很驚訝,便問道:「你何時對學之事如此上心?」

    李恪知道李世民會有此一問,便道:「父皇,這是兒臣經過刺殺受驚後的領悟,覺得不能整天打打殺殺,學習知識也是一件好事。」

    李世民聽後,甚為滿意,心高興兒子能有這樣的情趣,便道:「既然如此,朕答應你了。」

    李恪聽高興的道:「兒臣,多謝父皇。」

    李世民因為政務繁忙,還有很多奏章要他批復就沒有根李恪多說。勉勵了他一番之後讓他退了出來。

    李恪也不便多打擾他,臨走說了幾句:父皇要注意身體,不要太過勞累的話,便退出了兩儀殿。李世民雖然忙於政務,沒有跟李恪說太多的話。但他能感受到李恪對他的關心,這讓他心裡對李恪又多了一份愛意。

    出了兩儀殿,李恪心情大好。因為,他今天又有了不少的收穫。老遠就看見不遠處的小寶子,小寶子見到李恪,快步跑過來對李恪道:「殿下現是否要回府?劉老剛才說他府裡陪你練劍。」

    李恪心裡想著學武的事情,便帶著小寶子急急忙忙朝自己的府邸而去。

    看著李恪走遠的背影,李世民心裡的煩惱一掃而光,開始思考近大臣們討論的冊立太子的事情。通過他對李恪的考教,可以看出他治武功方面有很強的天賦,對於如何治理國家也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把姓放第一位,是李世民認為一個帝王,一個國家統治者必須牢記的定律。而李恪能減免賦稅,降低封地標準,減輕姓負擔真實體現了他的愛民之心。通過以往的歷史,李世民深深知道,只有姓富強,人民生活安定了,國家才能夠繁榮昌盛。

    然而,古今帝王能懂這個道理的有幾個呢?所以,他覺得李恪身上所具有的大有點就是懂得姓和君王孰重孰輕的道理。想到這裡,李世民開始有點煩惱,自古長幼有序,嫡庶有別,李恪始終不是嫡子,立他為太子會遭到很多人的反對。

    並且,他的身份還還有些尷尬,隋煬帝外孫的身份令他不可能得到跟他一起征討天下,打下大唐江山的眾人的支持。雖然,有部分群臣建議立他為太子。但是,立李恪為太子不是他和部分人所能決定的。立儲關係到方方面面的利益,雖然是自己的家事,但也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這就是帝王,這就是皇帝,自己的家事就是天下事,自己的一舉一動影響著整個大唐,影響著他身邊的任何一個人。

    反而以長孫無忌為的眾人都建議立嫡長子李承乾為太子。只是,李承乾的性格和才能他清楚,雖說不上優秀,但也不算很差,若跟李恪比起來,就有點相形見絀了。

    李恪已經能想到,他和李世民的一番對話會讓李世民加關注他,同時會讓長孫無忌對他越戒心。只是,他沒有想到,他的一番回答還讓李世民有了立他為儲的想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