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回到唐朝當皇帝

大道小說網 第107章 人性本自私 文 / 七月初三

    第107章人性本自私

    從岑本的府出來,李恪坐車,思緒仍舊迴盪岑本的書房。

    當他自己將甘泉宮的對話跟岑本說完之後,就見岑本的臉色很駭人,似乎像生了什麼大事一樣。

    「先生怎麼了?出什麼大事了?」他問道。

    「殿下,你近是否跟什麼人有過密切的來往?」岑本謹慎的問道。

    「密切來往?」李恪重複道,「沒有啊,本王不曾有過什麼密切的來往,就是去過璐國公府,但這也不算是密切的來往啊!」

    「殿下去的時候璐國公沒有府,等殿下要走的時候是不是現璐國公從軍營裡趕了回來?」岑本繼續問道。

    「先生,本王還沒有告訴你呢,你怎麼知道?」李恪驚道。

    「問題就出這裡,殿下你以後還需要少跟璐國公來往才是。」岑本告誡道,「璐國公自從軍組建就一直軍營不曾回家,為何你到他的府上他就立刻趕了回來呢?難道是偶然嗎?只是為了跟你見面聊天這麼簡單?」

    「先生,本王沒有跟璐國公有過什麼深刻交談,只是談些軍的問題,不涉及什麼私密問題。」李恪回答道。

    「殿下,你們沒有但不代表著別人不這麼想啊!」岑本一臉憂色的說道,「而且這個人還是皇上為信任的人。」

    「你是說有人父皇面前告我跟璐國公……」說到這裡李恪突然不再言語,他終於明白了李世民為什麼他剛到御書房的時候語氣那麼冷淡,明顯對他不滿意。現看來,確實只有這個原因才能令他對自己甚為不滿。一個是軍大將軍,一個是當今皇子,自己到侯府,侯君集就立馬回府,這確實會讓人心有其它的想法。何況是李世民呢,何況侯君集回城第一個見的不是李世民而是自己呢?只是這個告密的人又是誰呢?親信之人?但是以長孫無忌的性格這樣不像他的風格啊,他喜歡的就是一擊必勝。

    李恪想到這裡,思不得其解,抬頭之時正好撞上岑本的目光,見他目光清澈,似乎什麼都明白,就問道,「先生以為告密之人是誰?恪該如何行事?」

    「皇上給你王羲之的真跡就是表明了他的心態,他對殿下的期望很高,同時也希望殿下能夠安心學習武,勤練書法,不用管其它的事情。若不是殿下御書房用孔子論孝一說讓皇上知道你的仁孝,恐怕今天就不是御賜真跡這麼簡單啦。所以,殿下以後做事還要慎重。」岑本淡淡說道。

    李恪車裡想到岑本說這句話的時候的神態就知道李世民這是告誡自己,不是教導自己。告誡和教導的差別很大,李恪明白其的含義。

    「低調做人!」李恪歎道,「自己近確實有點鋒芒畢露了。」

    回到府的李恪開始過上了深居簡出的生活,每天不是習武練劍,躬馬齊射,就是讀書練字,偶爾給研究活字印刷術的工匠們一點提示。期間若依曾來過幾次,李恪也跟她出城踏過青,河邊釣過魚,林看過鳥。而兩人之間的感情也是與日俱增,比朋友勝。

    時間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深秋季節。

    這天是貞觀元年十月十五,李恪一如往常府的後院仰望夜空的明月,癡癡自語:「冰凝,你很好?」

    長孫冰凝自從去年十一二月離開長安之後到今年的十月都沒有音訊,而李恪心裡對她的思念之情也是與日俱增,每到晚上,他想她的時候都會來這裡瞭望夜空,他想從天空找出那個屬於她的星星,可是他怎麼找也找不到。因為,每一天都會生很多事情,何況已經快一年了呢?

    李恪深居簡出的這幾個月裡,大唐生了很多事情。

    先是貞觀元年八月,長孫皇后懷孕,讓李世民高興不已。李恪知道長孫皇后所懷的這個孩子就是李治,也是大唐未來的皇帝。李世民為此還大宴群臣,由此可以看出李世民對這個還沒有出生的孩子的期望。

    第二件事情就是,幽州都督王君廓謀反被殺。王君廓幽州驕橫,做事多有不法,貞觀元年七月,李世民征他入朝。王君廓懷疑長史李玄道告他不法,君廓便策謀逃跑,半途還殺死驛吏,但將要逃到突厥時,途還是被人殺死。

    第三件事情就是,嶺南酋長馮盎遣子入朝。嶺南酋長馮盎與談殿等人連年攻戰,久未入朝。諸州多次奏稱馮盎謀反。李世民命將軍藺暮等江、嶺數十州兵前去討伐。魏征認為馮盎並無反狀,勸李世民派使臣先去安撫,李世民於是罷兵。貞觀元年十月,特派員外散騎侍郎李公掩持節前往慰諭。馮盎派子智戴隨使者入朝。李世民非常高興,稱:「魏征令我一介之使,而嶺表遂安,勝十萬之師。」賞賜魏征五匹絹。

    這些事情李恪都知道,所以,他不是很意,他意的是突厥。因為,據歷史記載,今年突厥會受到嚴重的重創,而終受害的卻是大唐。因為,回紇會大敗頡利可汗。

    東突厥強大時,敕勒各部散漠北,有薛延陀、回紇、都播、骨利干、多濫葛、同羅、僕固、拔野古、思結、渾、斛薛、結、阿跌、契苾、白霄等十五部,各部風俗大體上與突厥相同。西突厥曷薩那可汗勢力強大,敕勒各部臣屬於他。曷薩那對他們徵稅無,各部怨聲四起。曷薩那殺死各部渠帥一多,敕勒各部先後叛走,推舉契苾哥愣為易勿真莫賀可汗,居住貪於山北。又推薛延陀乙失缽為也至小可汗,居住燕末山北。

    西突厥射匱可汗兵勢再強大時,二部又去掉可汗稱號向他稱臣。而居住郁督軍山的回紇等部本隸屬於東突厥頡利可汗,西突厥統葉護可汗時,力量削弱,乙失缽的孫子又帥部落七萬多家向東臣服頡利可汗。不久,頡利政治混亂,薛延陀與回紇、拔野古等部相繼叛離。頡利派他哥哥的兒子欲谷設帶十萬騎兵前去征討,回紇酋長菩薩帶五千騎兵與欲谷設戰於馬鬣山,回紇大敗欲谷設,菩薩追擊欲谷設到天山,俘獲了欲谷設的大部分兵馬,回紇的勢力因此大振。

    薛延陀也攻破頡利的四設。頡利的勢力衰弱,天又降幾尺深的大雪,姓飢餓,頡利可汗害怕唐朝乘機進攻,帶兵潛居朔州。

    想到這裡,李恪不由的心急如焚,因為如今已經是十月旬,離頡利可汗大敗的日子不遠了。如果頡利真的戰敗,然後乘機再侵入朔州的話,那遭殃的還是朔州姓啊。可是,自己心急又有什麼用呢?李世民的告誡他還沒有忘記,如今又是涉及到軍國大事,如果事情真按照他說的生了,那麼李世民會怎麼看他?如果再有那個人背後推波助瀾,自己的處境豈不是加艱難?

    想到此處,他不由的一歎,「興,姓苦;亡,還是姓苦啊!今天我就為了自己而自私一回!朔州的姓,是我李恪對不起你們啊!如果,有朝一日,我李恪能為你們做點什麼的時候,我一定會義不容辭!」

    此刻的李恪月光下顯得是那麼孤單而又淒涼,就連天空的滿月也無法排解他心的憂愁。因為他思念遠方的她,他也深深的自責自己一己私利而不顧朔州姓而感到可恥!

    人性本自私,今天終於輪到自己自私一回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