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1911中亞之王

大道小說網 第六十七章 黃金十年 文 / 去病將軍

    大繁榮!這是世界各國對西北的一致評價!

    在20世紀20年代,大繁榮並不稀奇,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國家迎來了一次經濟繁榮,蘇維埃俄國也得到一次大發展的機會,但和西北相比,他們的成績顯得微不足道。

    西北這次經濟繁榮主要表現為工業生產的膨脹。汽車工業、鋼鐵工業、電力工業、石化工業和建築業的生產都出現高漲局面。

    20年代是西北汽車工業大發展的時期,作為一個面積龐大的「國家」,西北更需要大量的汽車。為此,劉先俊親自參與涉及,和技術人員吃住在一起,成功設計出一款簡單實用的越野車型。這款以劉先俊名字命名的「先俊」越野車以其實用很快成了西北的最愛。載重汽車也發展很快,這種汽車對鐵路網欠發達的西北特別有用,是對鐵路運輸極好的補充。在短短幾年內,西北生產了各類車輛近百萬輛,大大促進了經濟流通。

    汽車的增長反過來提高了對道路的要求,西北各地開始因地制宜修建簡易公路、瀝青公路等,到1930年,基本形成了總長度達10萬公里的完整的公路網。

    鐵路建設更是成果喜人,以迪化、蘭州為中心,西北先後修建了迪化到伊犁、、迪化到和田、哈密到蘭州、西寧到蘭州、包頭到蘭州的鐵路,初步實現了整個西北的大鐵路網建設。

    鋼鐵產業突起。隨著汽車業、交通業和軍事工業的強烈需要,鋼鐵成為最重要的原材料。隨著包頭鋼鐵廠的建成,這個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有白雲鄂博充分的鐵礦石供應和新採用的連續軋鋼機,出鋼效率提高40至50倍。1925年包鋼年鋼產量達到300萬噸,整個西北產量350萬噸,雖然遠遠落後於同期美國的5700萬噸,但也成為當時全世界最大的鋼鐵廠之一

    電力行業發展迅速,20年代的西北已經和美國同步,電冰箱、洗衣機、吸塵器、電話等開始進入富人家庭,收音機已普及於尋常百姓家,城市處處都有路燈,電器的普及和工廠動力設備的電氣化使電力需求大大增加,電力工業的產值三年內增長十倍以上。得益於西北充足的煤炭資源,以煤發電,西北的電力發電沒有壓力。

    石油產業異軍突起。隨著汽車的廣泛應用,包括坦克、軍艦、飛機也逐步使用石油,石油的重要性日益重要。新疆有著豐富的石油儲備,出於戰略考慮,劉先俊僅開發了克拉瑪依油田和玉門油田,留下塔里木油田和青海油田沒有動。開發的兩個油田每年產量達到1000萬噸,已經足夠保證西北的用油要求。至於出售,考慮到交通問題和西北沒有港口,運費太高,劉先俊暫時放棄了這個想法。

    促使20年代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還有救是技術革命刺激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新機器的使用和技術管理方面的進步,使美國從1923年到1929年期間,製造業中每個工人的每個工時的產量提到了32%。1919年至1929年,整個工業生產率提高40%,農業提高26%。許多工業進行了技術改造。以「泰羅制」為代表的裝配線技術在汽車製造、造船飛機引擎及軍火等部門廣泛採用。

    在重工業發展的同時,農業和輕工業也沒有放鬆。相反,重工業的發展帶動和促進了其他產業的共同發展。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農業機械的大量應用。尤其是在新收回的外東北,大量肥沃的土地被成片開發,新開發土地實現了機械化耕作和收割。大量由民營企業生產的拖拉機和農用車,也大大增強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到1925年底,拖拉機的年產量為35000輛,而農用車的年產量則達到了5萬輛。外東北已經取代號稱「塞外江南」的寧夏,成了西北的新糧倉。

    除了糧食產量穩步增長,其他農業也取得長足的進步,新疆及中亞的棉花、蒙古和哈薩克的牛羊、外東北的林木,吐魯番的瓜果

    自1912年來,西北一直忙於收復國土,後來又把主要精力放在輕工業和商業上,所以無暇顧及陳舊生產設備的更新,生產技術比較落後。干涉蘇俄戰爭結束後,西北靠奪取的俄國沙皇的500噸黃金,在劉先俊的親自指導下,又突破了一系列新技術的,出現了一個更新生產設備、擴大生產規模以及採用新技術的熱潮。與此同時,西北還大力推行「工業生產合理化運動」。當時,運動最有代表意義的就是引自美國泰羅制和福特製。早在19世紀80至90年代,年輕的工程師弗雷德裡克·w·泰羅就著手研究工廠的科學管理,並發展成為一種理論。在這個理論成熟後的20世紀20年代初期,工商企業中幾乎每一個部門都程度不同地接受了科學管理。所謂福特製,即採用裝配線作業或流水線作業技術。這種技術先是在福特汽車公司採用,由於能大大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所以在20年代初期,被應用於許多工業部門。

    為了盡快實現工業化進程,劉先俊採用了一種被稱為「計劃的市場經濟」的經濟制度,將全國的人力、物力、財力集中起來使用,首要發展的是以軍事工業、裝備工業、能源工業等為主的重工業,使西北幾乎所有重工業均掌握在國營企業手中,民營資本則幾乎全部進入輕工業和商業中。由於政府強有力的經濟政策,使西北工業在第二個和第三個三年計劃期間成爆炸式的增長。

    由於十月革命後大量俄國工程師和技工的湧入以及在德國、美國聘請了大量技術人員,西北工業部門科學研究工作得到加強,推動了新技術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展,實現了一次工業技術革命和工業管理革命,大多數工業企業由擁有極強專業技能的經理來管理。直接採用了新式工業,使中國工業在一個很高的——上實現了跳躍式發展。從1921年到1924年,第二個三年計劃期間,中國的工業生產率提高了50%,農業提高了20%,流水線生產模式已經佔整個工業的70%。到1930年,西北已分別形成了以迪化為中心和蘭州、西寧、包頭為中心的兩大世界級工業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