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快意恩仇

第二卷 豫北風雲 一百二十一、慘烈血戰 文 / 黃帝子孫

    一百二十一、慘烈血戰

    黃佳俊得到李長官的允許後,立即一個人的名義向第一戰區程長官發出了一封電報:頌公勳鑒,小子無狀,不勝揣測!現在徐州,無兵無卒,空見日寇橫行於津浦,想盡一餘力,卻束手無策。望頌公支持!津浦穩則中原安!切盼切盼!

    又給錢三河去了一封電報:三河,我現在孤家寡人,給我派不少於一個團的兵力準備向徐州進發!

    其實黃佳俊也明白新180師並沒有恢復元氣,不過既然來了,就不能幹看著不是?給錢三河發完電報,他知道錢三河一定會解決這個問題的。也就不再關心這事。

    而是立即趕到狼牙休息的地方——徐州大飯店。徐州大飯店是當時徐州最豪華的地方之一,這裡一切都是法國式的。這個時代的徐州人,在歐洲的幾種風格的建築中對法式建築有點情有獨鍾。這也許是因為,比起德式和英式的建築來說,英式建築雖說在外面上能給人以堅固穩定的感覺,但同時又讓人想起了英國人的保守與拘謹;法式建築體現出來的風格,更加熱情開放自由一些吧。

    走進徐州大飯店那富麗堂皇的大廳,黃佳俊如在夢中,從屍山血海戰場上下來,雖說以前也看過比這還要豪華的飯店,可是在這個烽火連天的時期走進這裡依然給黃佳俊以一種不真實的感覺。

    這次第五戰區可是大手筆啊!把整個大飯店都包了下來,讓狼牙入住,甚至連警衛都是由憲兵把守。

    黃佳俊一進大廳,守在樓口的狼牙就已經發現了。一聲呼哨,就聽見樓上轟隆轟隆的聲音響起,三分的時間,三十四個狼牙已經全副武裝整整齊齊的站在大廳裡。整隊報數!一氣呵成!

    那些憲兵在哪裡看的目瞪口呆,這都是些什麼人啊?

    李雲生大聲報告:「報告長官!應到35人,實到34人。請指示!」

    黃佳俊點點頭,上前一步,緩緩的看著每一個熟悉的人。「弟兄們!讓我們為先走一步的兄弟默哀!」

    說完,取下帽子,低下頭,默哀!

    「弟兄們!休息夠了吧?那我們就又開始殺鬼子了!」黃佳俊嚴肅的看著這些生死與共的好兄弟!「我們的信念就是——」

    「不放棄!不拋棄!」

    「我們的信念是——」

    「殺鬼子!」

    「我們現在的任務就是用最短的時間拉起一支隊伍!兵員就是在徐州城裡的散兵!有多少算多少!徐州的警察和憲兵將幫助我們完成!當然也包括你們瞧上眼的兵!明白嗎?」黃佳俊大聲的命令道。

    於是在徐州城天剛亮就上演了一幕好戲,那些在大街上遊蕩的散兵,被憲兵和警察加上一群如狼似虎的兵一個個的拖上了汽車……徐州好一陣雞飛狗跳!

    15日拂曉,瀨谷支隊在三十餘架飛機的掩護下全面向籐縣的各個陣地發起了狂攻。

    水原少將為了一洗昨天的恥辱,率先由石牆向王士俊的124師佈置在大小山、季寨的深井陣地發起攻擊。在飛機坦克的支援下鬼子向守衛在深井的一二四師三七○旅進攻。

    而370旅名為一旅,實有戰鬥兵力不足一個團,佈防不久,工事簡陋,苦力支撐,死傷慘重,形勢危急。王銘章聞訊急調承擔城防任務的一二四師三七二旅,馳赴深井以南的池頭集支援三七○旅,經過激戰,才勉力打退日軍進攻。

    福榮真平大佐指揮的3000餘人自香城出發,在飛機大炮的支援下不顧一切由龍山、普陽山之間向界河突進,一路上守軍無法阻擋,於上午十時攻到龍山與陳離的124師激戰。

    在兩翼打響之後,瀨谷少將親自指揮的3000餘鬼子向主陣地界河的黃家山陣地氣勢洶洶的直撲而來,堅守黃家山陣地的一個營只堅持了一個小時,就大部傷亡,陣地迅即失守。瀨谷大喜立即揮軍向界河主陣地殺來,不意45軍主力拚命抵抗,又兼得到了重武器支援,瀨谷一直到15日天黑也沒有拿下。

    另一股日軍三千人由十聯隊聯隊長赤柴八重藏大佐率領,在福榮大佐包圍龍山後,才出發直接繞過龍山直撲滕縣,意圖實施掏心戰術,讓籐縣各個陣地群龍無首。

    這實在是出乎王銘章的意料,才急忙調動364旅727團匆忙於洪疃、高廟佈防意圖遏制鬼子的進攻。而完全忘記了戰區電報裡要求364旅部隊一定要留駐城內完善巷戰工事的命令。

    雙方戰至15日中午,籐縣各處守軍全面告急。

    下午,日軍進攻越來越猛,深井方向最先失守,這樣一來龍山陣地被完全孤立,124師在龍山上苦苦支撐。

    界河正面陣地遭到鬼子飛機的狂轟濫炸,20餘架飛機在陣地上空,盤旋掃射。但45軍依托堅固陣地頑強抵抗,日軍並沒有取得突破。

    下午五時許,瀨谷以一部兵力3000餘兵力繼續攻擊界河,使其無法回援城區。而以主力盡八千於眾繞過界河由龍山東側向滕縣城迂迴,企圖撇開四十五軍正面陣地,直接攻擊戰略要點滕縣城,迫使四十五軍正面陣地不戰自棄。

    這一路鬼子在飛機坦克的掩護下,很快就攻到滕縣城東北的龍陽店、馮河一帶,縣城危急!

    任何人都沒有想到瀨谷支隊的這次攻擊會如此犀利。

    而此時由於372旅被調出,籐縣縣城內的兵力十分薄弱。加上先前留在城內的122師336旅王文振團戰鬥兵力也不足3000人。特別是372旅被調出使王銘章大為後悔。這樣完全是添油戰術不但不起多大作用,反而把有生力量消耗在無謂的方向。

    他現在明白了戰區為什麼一定要自己在城內一定要保留強有力的部隊了。就是已經預見到外圍無法擋住鬼子的進攻啊!

    王銘章也不耽誤,馬上下令三六六旅火速回援縣城,364旅727團立即炸掉鐵路大橋放棄原有陣地回防城區,而不是像歷史上那樣留1個營防守北沙河,1個營防守城西洪町,其餘撤入城內,結果被鬼子隔斷在城外。又向臨城的孫總司令發電求援,而孫總身邊也無部隊可調,只好把留在臨城擔任警衛任務的第41軍特務營派往滕縣。

    這樣一來城內守軍增加到約四千餘人,364旅727團團長張宣武被任命為城防司令,統一部署守城。城防指揮部設在東門裡路北一家山貨店內,一二二師師部駐西門外電燈廠內,一二四、一二七兩個師部同駐城內張錦湖宅內。

    孫總也馬上向戰區發出求援電報。電報一到,讓戰區長官部大吃一驚,鬼子的進攻也太快了一點。

    而接到情報表示磯谷師團主力近三萬人也在濟寧開始集結有向籐縣進發的跡象。

    這個情況讓李長官憂心忡忡,是繼續與鬼子在籐縣決戰還是讓22集團軍放棄籐縣運動到外圍?

    由於湯軍團已經運動到位,所以李長官還是決定在籐縣與磯谷決戰。李長官認為只要王銘章師長能在籐縣城內堅持下來,而湯軍團又能及時到位並發起攻擊,是完全可以與磯谷決戰與籐縣、臨城一線的。

    因此李長官在15日中午,給湯恩伯去電:「鐵道正面敵已突破界河陣地,進入二十里鋪附近」,速令第4師「先頭一部開往滕縣附近,增加第22集團軍正面之抗戰」,同時要求第85軍「主力集結臨城東北地區待機出擊」。

    而這時的籐縣縣城已是進入了緊張的佈防階段,由於王銘章對這麼快就要面對日軍攻城準備不足,對黃佳俊的提醒也缺乏重視。所以城內的工事修建的極不完善,由兼城內部隊不多,卻番號不少,計有三個師部(122師、124師、127師)三個旅部(364旅、336旅、366旅)形成了建制混亂的局面。

    364旅727團團長張宣武被任命為城防司令後,立即開始按照兵力的多寡嚴格劃分防區,並要求在每個防區都要以民房為依托,構築合適的巷戰工事;每一個防區的守軍在沒有得到命令之前一律不得撤退,否則以違抗軍令的罪名,格殺勿論!

    又把搶來的那門150毫米的榴彈炮佈置於有堅固防禦的張錦湖宅內,(這座宅子由巨石壘成,還修有碉堡),其他的幾門山炮和野炮也分散到城內各處,以免被鬼子的優勢炮火一次性毀滅。

    張宣武又把部隊進行了詳細的分配:城前退回的第398旅的1個營防守東關,令第727團1個營防守東、北面城牆,令由臨城趕來的第41軍特務營防守西、南城牆;其餘為預備隊,控制於東門內。

    張宣武本來準備的是按照在新180師學到的那樣先於鬼子在城垣爭奪,一旦城垣被突破,就與鬼子周旋與城內大打巷戰。

    而這種想法遭到了幾乎一致的反對,理由就是:一旦部隊失去控制恐怕會崩潰!

    張宣武的想法未能得已實施!

    瀨谷支隊進至滕縣附近時將部隊區分為兩隊。其支隊主力進攻滕縣,第63聯隊配屬一部炮兵及坦克,由辛莊、中頂山迂迴至滕縣以南,切斷滕縣中**隊的退路,並向臨城攻擊前進。可以看出,瀨谷這時已經把籐縣看成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了,眼光已經瞄準了臨城。

    3月16日黎明,日軍八千餘向界河主陣地全線發起進攻。

    上午7時50分,馮河、龍陽店方面的日軍開始向守備城東關的警戒部隊進犯。

    8時許,日軍集中10餘門山炮向東關、城內和西關火車站猛烈轟擊。與此同時,12架敵機飛臨縣城上空,瘋狂地轟炸、掃射。

    10時半,日軍突然集中炮火猛烈轟擊東關南半部寨牆,寨牆被炸開了一二十米寬的缺口。日軍在數十挺輕、重機槍的掩護下,竄入缺口外的壕溝內,伏伺缺口兩側。

    嚴陣以待的守軍集中六七十人將二三百枚手榴彈投入敵群,日軍紛紛倒斃,逃還者不足10人。

    後又以同樣方式進行第二、第三次進攻,均以失敗告終。於是,日軍暫時停止進攻。

    守備東關的41軍特務營(營長嚴翊)傷亡近一百人,城防司令張宣武立即將預備隊第七二七團第十二連由城內調赴東關歸嚴營長指揮。

    下午2時許,日軍向東關土寨的東北角發起猛烈攻擊。守軍在嚴營長的指揮下,連續5次打退敵人的進攻,日軍每次進攻都遺下三五十具屍體。

    下午5時許,日軍發動了第六次攻勢,各種火炮增加到30餘門,集中轟擊東寨門,並以部分炮火向東關、城內和火車站施以縱深遮斷射擊,企圖阻止守軍增援,另有每批10餘架飛機在上空助戰。日軍步兵在其強大火力掩護下,一次三個小隊,每小隊相距約一百米,前後重疊形成梯形向東寨門衝鋒,最前的一小隊日軍被守軍的手榴彈消滅得所剩無幾,守兵亦傷亡慘重。嚴營長急將吳贊誠連補上。立足未穩,日軍的第二梯隊又衝上來,雙方展開肉搏戰。日軍一小隊全部被殲,而吳連亦陣亡100餘人。

    何經緯連正由城內奔赴東關增援之際,日軍第三梯隊蜂擁而上,雖經東寨牆南、北兩頭的部隊堵擊,但仍突入寨內40餘人。

    時已入暮,日軍不慣夜戰,雙方相距數十步,形成對峙局面。

    6時後,嚴營長組織何經緯和張進如連兩次發起反擊,終將突入的日軍全部消滅。守軍亦傷亡慘重。苦戰竟日的嚴營長在最後一擊的督戰中,身負重傷。

    晚8時後,槍炮聲漸趨沉寂。

    16日上午,在日軍進攻東關的同時,界河一線的正面日軍,愈益加強攻勢。

    四十五軍經3天浴血奮戰,傷亡過半;同時與滕縣的交通、通訊全被截斷,指揮失靈。因此,中午以後,四十五軍的正面陣地逐次破日軍突破。

    守衛在深井、池頭集的呂康、曾(更+生)元兩個旅,在與日軍拚搏一天後,退守大塢、小塢一帶。

    傍晚,四十一軍所屬兩個多團的兵力,放棄滕縣外圍陣地,撤到城內佈防。各部隊分區、分段防守,徹夜整修工事。

    夜間,日軍師團長礬谷廉介調集第十師團和一○六師團的一個旅團,共3萬餘人的兵力,對滕縣城東、南、北三面實施包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