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快意恩仇

第二卷 豫北風雲 一百八十三、強強相遇 文 / 黃帝子孫

    一百八十三、強強相遇

    快速縱隊在嚴忠武的指揮下,一接到黃佳俊的命令就用最快的速度向日軍第三十三旅團渡河的地點急進。

    佐佐木少將在得知已經擊潰阻擊的中**隊後,知道中**隊的後援將很快趕到。立即命令加快浮橋的建設速度,並要求空軍進行巡查一旦發現有想這個方向前進的中**隊,立即進行轟炸以延緩其前進速度,為主力部隊的渡河爭取時間。並向華北方面軍司令部要求加大空軍支援的力度,佐佐木在電報中這樣說道:「我強大無敵的皇軍已經擊破了支那軍的阻擊,只要能夠建立穩固的橋頭堡,那麼皇軍就會源源不斷的湧過古宋河,到時與柳河鎮方向的助川支隊合力,就能全面擊潰中國守軍,為土肥原師團提供強有力的支援。甚至可以圍殲聚集在蘭封地區的支那主力。」最後他在電報裡還強調防守古宋河的就是屢屢給皇軍帶來恥辱的新180師,「據信我部當面之敵就是有支那之魂之稱(這是第一次正式稱呼新180師為支那之魂)的新180師,並且是全部主力。只要擊潰這支戰力強悍的支那軍,那麼從內黃到蘭封就沒有什麼可以阻擋皇軍前進腳步的了。」

    佐佐木在得知當面的部隊是新180師時,明顯的愣了一下,但是緊接著就是一陣狂喜:「如果能夠當面擊敗新180師,那麼前面被偷襲和丟失木村支隊的責任就將不值一提。」並且現在看起來這個事情有很大的成功機會,畢竟自己已經搶得了先手,而黃佳俊兩面作戰這是兵家大忌。

    而華北方面軍在得知這個消息後,也是異常的興奮經過推演認為佐佐木旅團有很大的成功機會,當然這需要給以強有力的支援,甚至有激進的參謀甚至提出可以改變作戰計劃,改救援土肥原師團為圍殲新180師,理由是這個黃佳俊和他的新180師已經成了皇軍心裡的一個痛,他們根本沒有一般中**隊那樣對皇軍保有一種天然的敬畏,而是屢屢向皇軍發動主動進攻,並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戰果。這次甚至在沒有動用主力的情況下就擊毀了皇軍的四十幾輛戰車,那麼也再次說明這個黃佳俊一定有從美國帶回來的先進武器,如果不及早加以解決的話,這種武器一旦在中**隊中得到大規模的裝備的話,那麼皇軍在今後的戰鬥中就會失去戰略優勢。

    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面無表情的看著自己的參謀長岡部直三郎中將:「岡部君,你的意見呢?」

    岡部中將死死的盯著地圖,半響才開口說道:「閣下,這毫無疑問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建議。但是,有幾個問題需要解決。」

    寺內壽一大將對自己的這個參謀長是非常滿意的,也樂於傾聽他的意見。一聽岡部中將這樣一說,精神一振:「岡部君,有什麼話就說出來吧。」

    「是,閣下。」岡部中將走到地圖前,「閣下請看,如果我們要圍殲支那新180師的話,至少需要一個完整的甲種師團的步兵。當然,如果是擊潰就用不了那麼多,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我們一時無法馬上調集這麼多的部隊。再說了,這樣做的話,我們就要冒14師團被全軍殲滅的風險。這在皇軍的歷史上是沒有過的,閣下!」岡部中將說完,就閉上了嘴。看著寺內壽一大將。

    這也是寺內大將喜歡他的原因,只是向司令官提出自己的意見,但是絕對不加以做出判斷。

    寺內壽一大將陷入了長考。

    當然這個時候,黃佳俊已經顧不上有人已經惦記上他了。他又一次陷入了從軍以來最大的危機中。

    嚴忠武的快速縱隊等車後,用最快的速度向前急進,在離鬼子渡河地點還有五里的地方就遇到了從渡口敗下來的蔣大炮的騎兵連,後面還跟著一個中隊的鬼子騎兵。

    快速縱隊也不答話,立即對著鬼子的騎兵發起了集團衝鋒,很快鬼子的騎兵就敗下陣去。那是當然呢,有四輛裝甲車為前導,後面跟著幾十輛汽車,只有輕武器的騎兵怎麼會是對手。

    就在快速縱隊加速向前的時候,天上鬼子的四架飛機來了,對著快速縱隊的行軍隊列就是一陣狂轟濫炸,打了嚴忠武一個措手不及。

    但是,快速縱隊也不是待宰的羔羊,早就演示過這樣的戰法,就是在行進中怎麼防空。

    在汽車上架設有好幾挺高射機槍,甚至一輛裝甲車上還裝了一門高射炮。既可以防空也可以作為步兵的支援火力,在飛機襲來時,所有的汽車和裝甲車開始加速,冒著飛機的掃射和轟炸繼續向前,汽車上的高射機槍加上快速縱隊超強配置(基本上是一個班至少一挺,更何況這次還得到了加強。)的捷克式輕機槍一時齊發,在車隊的上空織成了一張火網。特別是那幾挺高射機槍很是把鬼子的飛行員嚇了一跳,急忙開始爬升,這樣一來掃射和轟炸的精度就是一個問題了。

    這次鬼子的飛機只造成了三輛汽車被炸毀,死傷了幾十個戰士。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

    得到快速縱隊趕到一個叫小松山的地方時,一個鬼子中隊已經搶先在那裡構築了簡陋的野戰工事為還在大規模渡河的旅團主力提供掩護。

    小松山是一個不高的小山包,只有不到70米左右的高度,但是卻是這一帶最高的地方,死死的扼住了通往渡口的道路。

    小松山上的鬼子中隊長看著前面出現的情景:只見天上的四架飛機高高的盤旋掃射投彈,地上是一股滾滾的煙塵,煙塵裡還噴出條條火舌,追逐著天上的飛機,雖說受到天上的掃射和轟炸,但是這股煙塵還是以不可阻擋的氣勢向這裡狂奔而來。

    這個中隊長狂叫一聲:「準備戰鬥!向旅團長閣下請求作戰指導。」

    就在山上的鬼子們忙著準備的時候,那股煙塵裡衝出了四輛坦克,後面是幾十輛汽車,在距離小山包500米左右的地方停了下來。

    車上的士兵開始不斷的跳下來,根本無視天上的飛機掃射和轟炸,開始佈置起了進攻陣地,車上的高射機槍和捷克式機槍還是追著天上的飛機在射擊。

    那山上的鬼子們目瞪口呆的看著:原來戰還可以這樣打!

    嚴忠武站在進攻部隊的前列,看著眼前的戰士們,大聲的說:「弟兄們,現在的局勢我就不說了。後面師座帶領的主力就要上來了,我們就是要為主力部隊打開一條通路,把這些該死的小鬼子死死的擋在這裡。大家有沒有信心?」

    「有!」

    戰士們發出一陣震天動地的大吼!

    嚴忠武大聲的命令:「防空部隊不動,其他的人跟著我在坦克的掩護下,向鬼子發動最狂暴的進攻!我們快速縱隊的宗旨是什麼?」

    「我們是尖刀!撕開敵人的胸膛!」

    「現在我命令,所有的炮火向敵人的陣地開火,給我打光所有的炮彈!軍官帶隊衝鋒!」

    快速縱隊攜帶的各種口徑的迫擊炮,向著小松山上開始傾瀉炮彈,由於不便於拖曳大炮,所以這次特地加強了100毫米以上的重型迫擊炮。在炮擊過後,四輛坦克開始轟鳴著向前衝擊,步兵分成四個縱隊跟在坦克的後面向小松山發起了第一次進攻。

    這四輛坦克上的火炮和機槍也開始瘋狂的發射,特別是那一門高射炮更是把陣地上的鬼子打的抬不起頭來。

    鬼子中隊長趴在戰壕裡觀察著這支軍隊的進攻,相互之間的配合是十分的嫻熟:坦克在前,步兵在後,炮兵也是跟在後面,炮彈就伴隨著步兵和坦克前進的步伐。

    天上的飛機一看到陣地受到攻擊,立即調轉機頭向進攻部隊飛來,想阻止進攻的步伐。但是,飛機一改變方向,所有的汽車也馬上發動整體的向前移動,高射機槍仍然死死的盯住飛機射擊,看起來就是想為進攻部隊提供防空掩護。

    500米的距離也就是兩三分鐘的時間,坦克就伴隨著步兵趕到了山腳下。坦克停下來開始向山上拚命射擊,後面跟隨迫擊炮和擲彈筒也在山下佈置發射陣地,步兵們在軍官們的帶領下,就吶喊著向陣地撲了上來。

    鬼子中隊長拔出指揮刀大聲的嚎叫:「殺給給!」那些沒有被摧毀的鬼子機槍和迫擊炮開始射擊,狂暴的子彈把衝在前面的戰士們掃到一片,其他的戰士們紛紛臥倒,就地開始與鬼子對射。

    山下的坦克和迫擊炮等得就是這一個機會,對著暴露出來的鬼子火力點進行轟擊,一個個火力點在這樣的定點打擊下一個個的飛上了天。

    鬼子的火力一頓,嚴忠武站起身來,大聲的吼道:「弟兄們前進!」說完帶頭向山上撲去,官兵們都從地上躍起紛紛跟在後面向鬼子衝去。

    鬼子中隊長看在火力上佔不到便宜,站起來嚎叫道:「殺給給!」鬼子們紛紛從戰壕裡站起來,排著衝鋒隊列向快速縱隊發起了反衝鋒。雙方的炮火都在拚命的進行攔截。

    在衝撞開始前,鬼子們都嚴格的按照步兵操典一個個退出子彈,但是快速縱隊的戰士們就沒有那麼多的講究,紛紛的扣動扳機,把槍裡的子彈發射出去,更何況還配備了不少的衝鋒鎗。很是削去了一層衝在前面的鬼子。

    但是,畢竟距離只有這麼短,終於,兩股勢不可擋的洪流撞在一起。

    嚴忠武挺著一支上了刺刀的步槍,迎著一個鬼子發出一聲大吼:「殺!」手裡的步槍一撩,撥開鬼子刺來的刺刀,向前一送,刺刀遞進了鬼子的胸膛。這個鬼子發出一聲慘叫,就此了賬。嚴忠武看都不看,立即對上了第二個鬼子。

    整個陣地上響起了中日兩種語言發出的嘶吼聲,槍械相撞的聲音,刺刀捅進人體的「撲哧」聲,人臨死時的慘叫聲,以及傷員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的爆炸聲。

    鬼子畢竟是人數少,在四輛坦克轟鳴著衝上來的時候,這一個中隊的鬼子已經所剩無幾了。但是,還沒有來得及喘一口氣的時候,一個大隊的鬼子從渡口趕了過來。

    這是三十三旅團第三十三聯隊第三大隊,大隊長叫山本元中佐。這是一個身經一百戰的傢伙,也是日本軍隊裡的一個異類,沒有上過軍校完全是憑借在與中**隊的戰功升起來的傢伙,生性凶殘,作戰硬朗。這個第三大隊也是日軍裡的一個異類基本都是朝鮮人組成,被稱為韓人大隊。在南京大屠殺裡凶殘更勝日本人,據說就是這個大隊最先開始了在南京城裡的大屠殺。

    在這裡我不得不說一說,我們可能還不知道一些事情:很多人用反日來作為哈韓的心理借口,好像中韓都曾受到日本侵略,這樣我們就有了天然的共同感情,我們就應該更親近韓國,但殊不知就是中國受到侵略一事,更可以看清韓國人的天性。

    南京大屠殺,第一支違反日軍軍令開始強姦中國婦女的日軍部隊恰恰是松井石根15師團中的韓國聯隊(團級單位)。在所有攻佔南京城的日軍部隊中韓國人的比例並不低,最高的甚至高達40%都是韓國人。戰後很多日本人的回憶錄中都提到過韓**人對日本的忠誠。當然這樣的忠誠對於中國人來說就是殘忍!

    一些當時倖存的老南京(當時是收屍隊的)回憶,參與南京大屠殺的日軍當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日本從韓國徵調的韓籍士兵,其殘忍手段一點也不遜於日本兵。現住工人新村的南京汽車集團退休職工王克儉老人(81歲)回憶說:「很多不戴鋼盔的鬼子兵(韓籍士兵,沒鋼盔戴)強姦女人後活活挖出女人的子宮再套在女人頭上,把人活活窒息而死!還起名叫;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媽了個b的,記住這幫雜種。資料參考:《南京大屠殺》

    在朝鮮,為彌補兵員的不足,日本在控制朝鮮以後,推行了一系列諸如「皇民化運動」、「創氏改姓」等奴化朝鮮人的政策。就跟日本在台灣推行的類似政策所產生的後果一樣,朝鮮人中有不少被培植成日本的忠實臣民,他們自願充當日本軍人,充當日本人的炮灰。根據日本防衛廳1973年統計,在約250萬侵華日軍**有朝鮮籍士兵160萬,在偽「滿州國」軍中38萬。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參加了偽滿第六方面軍「討伐隊」。戰後遠東法庭審判時,松井石根說南京大屠殺開始的第一個部隊就是帶頭強姦中國婦女的朝鮮人,並得到證實。戰後受到盟軍戰犯審判的朝鮮戰犯有148人有罪,其中23人執行死刑……甚至在後來的越戰中,道德最敗壞的也是韓國兵。

    南京大屠殺就是松井石根率領的一群高麗棒子干的。朝鮮師團是日本關東軍的急先鋒,侵華主力部隊,南京大屠殺一開始就是由朝鮮師團的人挑起的,在日軍攻佔南京那一天,漢城舉國狂歡……

    在南京大屠殺的時候有5支日軍因為『作戰勇敢『受到日本國王的獎勵.其中一個就是完全由3萬朝鮮人組成的『鮮人部隊『.

    這個山本中佐帶著這支基本有朝鮮人組成的「鮮人大隊」,可說是侵華的急先鋒,手上染滿了中國人民的鮮血!

    山本大隊到達後,並沒有立即投入戰鬥,而是在山下完成了集結。這就是他狡猾的地方,他知道如果不等主力到達就急急忙忙的投入進去,只是也打成一個爛仗。

    他選擇了在中**隊就要取得勝利的時候開始發動。山本中佐拔出指揮刀用力的向前劈去,根本不管上面還有一些殘餘的日軍官兵,山本大隊直屬的大炮和重型迫擊炮開始了射擊,對敵我雙方進行無差別打擊。

    雖然嚴忠武等人對日本人的援兵早就了心理上的準備,但是誰也沒有料到日本的攻擊會來得如此的狂野兇猛。並且就在剛剛經歷一場苦戰的時候來臨。當時,就把快速縱隊暴露在山頭上的官兵打倒很多,嚴忠武如果不是衛士反應的快,也就被鬼子的炮彈給打到了。衝上來的裝甲車也有一輛的頂蓋被一枚重型迫擊炮的炮彈擊中起火,發生了劇烈的爆炸。其他三輛戰車急忙倒退,向山下退去,以躲避鬼子的炮擊。

    嚴忠武推開壓在自己身上的衛士,發現他已經犧牲了,嚴忠武吐出嘴裡的泥土,狠狠的盯著山下正在步步推進的鬼子。

    山木中佐這次以兩個步兵中隊在大隊直屬炮兵中隊的瘋狂炮擊的掩護下向前端著明顯顯的刺刀分成幾個小型方陣氣勢洶洶向小松山撲了上來。

    中**隊的炮兵反應也不慢,就在鬼子的大炮開始射擊後不到三分鐘,各種炮火也開始向鬼子的方向開始轟擊,一時之間,雙方的炮火打得那叫一個激烈。、

    這個小松山上本來就只有鬼子臨時修築的野戰工事,剛開始就被中**隊的大炮給翻了一遍。現在官兵們被鬼子的炮火死死的壓在了山頭上動彈不得。

    嚴忠武這個時候那叫一個鬱悶,剛剛才打得順手,誰想一下就被鬼子給算計了一把。看著鬼子在步步逼近,將士們也開始利用各種障礙用輕重機槍向鬼子進行射擊。

    山木大隊只有四個步兵中隊,一下子在主要方向就投入的重兵力的一半,三百多名鬼子向前不計傷亡的進行突擊,中**隊的輕重機槍和迫擊炮一片一片的掃倒炸飛小鬼子,但是日本人還是不計代價的向前步步緊逼。

    山木的打算十分簡單,他就是要用兩個步兵中隊的兵力在飛機的配合下正面進攻,他相信以這兩個步兵中隊的戰鬥力又有大隊炮兵的全面配合,就是不能夠完全擊垮當面的中**隊,也可以讓中**隊傷亡慘重,在利用最後的兩個中隊進行總攻,這樣的話,他不相信中**隊還能抗的住。

    山木大隊只有四個步兵中隊,一下子在主要方向就投入的重兵力的一半,三百多名鬼子向前莊莊口不計傷亡的進行突擊,中**隊的輕重機槍和迫擊炮一片一片的掃倒炸飛小鬼子,但是日本人還是不計代價的向前步步緊逼.

    事實上日本人對兵法的理解和運用實在是很一般,但是這一招確實很管用,戰爭初期的日本鬼子的戰鬥力可是不能等同於抗戰後期的從日本國內征來的壯丁,不但士兵都是一些職業軍人,大隊長以下的基層軍官們多是一些軍事素質很強又具的強烈的獻身精神的戰爭狂勢分子,這一放開手腳拼起來快速縱隊馬上就感到了強大的壓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