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快意恩仇

第三卷《浩浩長江》 二百二十一、壽縣阻擊(1) 文 / 黃帝子孫

    二百二十一、壽縣阻擊(1)

    壽縣並不放在中島的眼裡,一個小小的壽縣絕對當不起自己的雷霆一擊。他的目標是霍邱城裡的新180師主力,因此他分兵兩路,主力由自己帶領直下壽縣再向霍邱進攻,他還分出以一個聯隊向西拿下八公山。

    中島帶著一群大小參謀軍官站在那裡看著正在被飛機炸得成了一片火海的壽縣,興致勃勃的介紹道:「壽縣古稱壽春、壽陽、壽州,是楚文化的故鄉,中國豆腐的發祥地,淝水之戰的古戰場。這真是一個讓人心生感慨的地方啊!」

    你還別說這些日軍的高級將領中可是對漢學很是精深的。

    但是壽縣是這樣好攻下的嗎?我們先來看看壽縣縣城的情況,北環淝水,西接壽西湖,只有東南可以直面城牆,城外挖有六十米的外壕,可說是極佳的防禦第一道障礙。

    為了增強防禦的力量,守軍在八公山上修有堅固的防禦工事,並設立的炮兵陣地,可以直接給壽縣縣城的防守提供炮火支援。

    守城向來就忌諱死守,這樣一來城內的守軍和八公山就形成的犄角之勢。

    負責指揮壽縣防禦的是156團第一營營長劉原,要說這個劉原從淶源就加入了新180師,當時就已經是營長了,這麼長的時間過去了還是營長,換成別人的話,可能早就有意見了。但是劉原卻干的歡實得很,用他的話說,就是我和兄弟們的命都是師座救的,救命之恩不說,還讓我當了戰力最為強勁的營長,再說了師座對待我們這些受盡白眼的川軍那更是沒話說,不但有足額的軍餉可拿,受傷殉國的官兵又能得到妥善的安排,你看這一年來,這些弟兄們家裡的情況不是得到完全的改善了嗎?如果不好好的幹好,多殺鬼子那還叫人嗎?本來他是有機會升為副團長的,但是他卻主動推辭了。這也讓他在新180師裡的聲譽非常的好。

    其實說實在的現在你叫劉原去幹一個團長都不一定願意,其他的部隊一個團多少人頂天兩千,而自己的這個營多少人?還不說武器裝備,156團一直就是新180師裡的德械部隊,火力也是最為強大的,劉原現在完全有信心用自己的一個營單挑日軍的一個加強大隊,並保證能取得完勝。

    這次受命防守壽縣,黃佳俊和張傳志給他的任務就是把鬼子拖在這裡三天。

    對於這個任務劉原是非常的信心的,為了加強八公山的防禦,還調給了他兩個保安營,這兩個保安營一個是當地的警察為主組建的,一個是當地的青壯組成。都受過完善的軍事訓練,武器也已經全部換成了從謝家集繳獲的日制裝備,如果從武器這個角度來說的話,甚至還要超過一些正規軍了。打野戰不行,但是依托完整的工事進行防禦是完全沒問題的。再說了,這兩個保安營的軍官可是全部由一營裡抽出的班排長和老兵組成,只要經過一兩仗的鍛煉,就完全是合格的軍人。

    這也是黃佳俊採取的措施,地方的保安團的軍事幹部全部是由相應的團營組建,也就是蘇聯衛國戰爭裡出現的第二部隊。

    劉原把自己的指揮部設在了縣城裡,城裡放置了自己的兩個連加上那個警察組成的保安營,八公山上放置了兩個連和一個保安營,另外把營屬炮兵排的也全部分散放置在八公山上。

    這也是中島今朝吾等日軍軍官這麼托大的原因:戰前就已經得到了消息,防守壽縣的兵力有三個營,其中還有兩個是地方保安營,這不過是才抗上武器的農民罷了。

    天上的四架飛機、加上地上的二十四門火炮對著壽縣縣城進行了長達半個小時的轟擊。四架飛機就飛往八公山進行轟炸,一個大隊的鬼子步兵在坦克的掩護下,從東南方向向壽縣發起了攻擊。

    由於壽縣是以平原為主,因此劉原並沒有在城外佈置兵力。鬼子的各以一個中隊分別在四輛坦克的掩護下,向東門(賓陽門)南門(通淝門)猛撲而來。

    後面分別有一個中隊在集結,準備在一旦攻破城門的話,就立即投入戰鬥,一舉攻進城去。

    就在鬼子的大炮開始延伸後,從掩蔽處就鑽出一部分戰士向城牆上跑去。

    鬼子們的進攻從一開始就遇到了麻煩,什麼麻煩?就是地雷!

    在城牆外壕溝一側,整整佈置了寬大五一百米的地雷場。賓陽門外鬼子的四輛坦克轟隆轟隆的就闖進了雷區,步兵完全就是以急行軍的速度跟在坦克後面。冒起幾朵絢麗的煙火,一輛坦克甚至被反坦克地雷炸得翻了一個個,步兵也接二連三的踩響了地雷,就算是這些步兵反應靈敏,馬上趴在地上,但是已經無法發起進攻了。因為坦克一看前面有地雷馬上就開始倒車,把那些步兵孤零零的丟在那裡就跑了。

    地雷一響,城牆上響起了零星的槍聲,那些阻擊手、神槍手開始展開了對鬼子的點殺。聽起來槍聲稀疏但是卻是槍槍咬肉。

    第一次攻擊就這樣虎頭蛇尾的結束了。

    在後面的中島看著眼前的這幅畫面,並沒有多加指責自己的部屬。而是命令炮兵加大對城牆上的壓制,工兵立即上前排雷,為進攻部隊開闢一條路出來。

    於是出現了這樣的一幕:鬼子的大炮開始對著發現地雷的地方進行射擊,一些鬼子工兵趴在地上匍匐著向前爬去,用探雷器開始尋找地雷。

    城牆上,阻擊手紛紛在掩蔽處舉槍瞄準那些正在排雷的工兵。「啪!」一聲清脆的槍聲,一個工兵頭上冒起一股血霧,就不動了。這樣的槍聲七零八落的響起,每響一槍就有一個工兵倒下。

    當然,鬼子也對城牆上進行還擊,但是這些阻擊手都是決不再一個地方開兩槍,又有城牆上的垛口和沙袋作為掩護,效果就可想而知。

    很快的鬼子就受不了了,只好暫時停止了排雷。

    八公山,位於淮河南岸,綿延30餘公里,峰巒數一百,距壽縣城北2.5公里,故當地稱之為北山。又因南臨淝水,北瀕淮河,峰巒錯峙,向為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發生於此,有「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典故流傳於世。

    劉原的副營長柳二光為八公山防守總指揮,山上早在前一個月就被修築了完整的火力點,依托山勢,要麼是利用原有的山洞加以改造而來,要麼就是利用山上的原木和山石修成加有頂蓋的半窩式地堡,前面的射界全部都做了處理,這些工事層層疊疊又可以互相支援,在敵人的進攻道路上又滿佈地雷。據守火力點的兵力以班排為單位,每個火力點設有機槍一挺,阻擊手一名,在山頂有設置迫擊炮陣地可以對山下的陣地進行直接的支援。

    還有大量活動阻擊手(主要是一些受過初級阻擊訓練的槍法較好的老兵組成,)掩藏在山林之間對鬼子的軍官重機槍射手進行阻殺。

    因此,第二十聯隊在聯隊長南部襄祥大佐的指揮下向八公山的進攻可算是吃了大虧。受地形限制又無法在一個方向投入過多的兵力,先是還沒接戰就踩響了埋設隱秘的地雷,這些地雷有的純粹就是用手榴彈佈置成的詭雷,草叢裡,可能被用來作為掩蔽的石頭旁邊,路邊的大樹下到處都是。越往上這種東西越多,防不勝防。

    最為可惡的就是那些阻擊手,他們並不是一槍致命,往往就是往鬼子的下半身招呼,這也是柳二光專門吩咐的打死一個鬼子並不划算,但是打傷一個就不同了,一個傷員需要兩個人照顧不是!

    最滑稽的是在一個山口,一個火力點只有三名戰士,卻不知道從哪裡弄來了一門也不知道是什麼年代的銅炮,裝上黑火藥和無數的鐵砂鐵釘,一個小隊的鬼子向上攻擊的時候,就點燃了這門銅炮,這下打擊的面就增加了,雖說沒打死多少,但是光是受傷的就超過了這個小隊的半數,緊接著又是無數的手榴彈,就三個人把一個小隊給完全打殘囉。在鬼子的報復到來之前,這個小組施施然的離開。

    不過,這個南部大佐也不是傻瓜,立馬改變戰術,用小部隊對小部隊的方法展開爭奪。一時之間,在整個八公山上到處都是槍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