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快意恩仇

第三卷《浩浩長江》 三百零二、隨棗戰起(1) 文 / 黃帝子孫

    三百零二、隨棗戰起(1)

    日本軍部對已經陷入曠日持久的中日戰爭深感憂慮,認為有必要完全切斷中國獲取外援的渠道,因此命令空軍加大對西北地區的西安蘭州地區的轟炸,與此同時命令空軍對重慶成都等大後方的轟炸,以削弱中國人民的抗戰意志。

    不僅如此,為了達到用武力使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屈服的目的,在東京大本營的命令下,在中國的華北方面軍和華中派遣軍都全面的動員起來。其中又以華中派遣軍最為積極,在發動前面的南昌會戰的同時,又開始積極的策劃長江北岸的戰役。(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隨棗戰役)

    南昌會戰因為黃佳俊的橫插一腳,與歷史上的結果是大不相同,打破了岡村寧次的如意算盤。不但沒有達到佔領南昌的目的,反而還損兵折將。特別是主力第六師團遭到了極大的削弱。

    岡村寧次受到了大本營的嚴厲訓斥,如果不是天皇那個變態對他的信任,可能麻煩就大了。這讓岡村寧次這個一向眼高於頂的以日軍高級將領中儒將之稱的傢伙,感到丟了面子。

    一心想要找回來!

    岡村寧次在1939年3月底回到了武漢,就考慮著如何確保這塊戰略基地,以支撐日軍的出擊。

    他指揮的南昌會戰,就是為了解除東南方向的威脅。

    雖說是鎩羽而歸,但是現在他斷定,長江以南的中國第九戰區,在和他的第十一軍打了一系列苦仗之後,雖然還能夠自保,但已經無力北上威脅武漢。倒是幾個月都沒有經歷較大戰事的李宗仁第五戰區,在長江以北,使他感覺如芒刺在背,牽制了日軍南進長沙的行動。

    他認為,第十一軍在江北的各個師團,如果只是固守佔領地,無所事事,就很可能陷入難以應付的被動局面。

    岡村還有一個想法。武漢會戰結束後,東京大本營在當年底撤消了第二軍戰鬥序列,所屬部隊除一部返回華北方面軍外,籐田進第三師團、荻洲立兵第十三師團和籐江惠輔第十六師團都轉到他的手下。第十一軍原有的四個師團一直在江南不停苦戰,新轉來的三個師團呆在江北空閒著,明顯苦樂不均。

    並且岡村認為,軍隊停滯不動,就好像一潭死水,會生孑孓。沒有作戰目標而一味強調訓練,軍心就會鬆懈。他認為,按照作戰、休整、訓練、作戰的規律做出適當安排,才能維持部隊的戰鬥力。

    也許就是這兩方面的考慮,促使岡村挑起江北的戰端。岡村決定要圍攻第五戰區的主力,至少要將它驅逐到距武漢更遠的地區。

    1939年4月中旬,岡村開始部署隨棗戰役。他命令江北的三個師團,加上騎兵、戰車、炮兵和工兵等部隊,向鍾祥、安陸和浙河一帶集結,把一部分兵力配置在浙河以東,進行牽制攻擊,派主力從安陸和京山附近向漢水左岸地區滾河一線急進,企圖將第五戰區的主力圍殲於棗陽東北地區。

    隨縣棗陽地區,位於湖北與河南邊境,東面有雄偉的大別山,北面有綿延的桐柏山,西邊傍依荊山,南邊靠著長江,中間聳立著大洪山。荊山山勢陡峻,擋住了進入四川的路,大洪山的海拔高度,足以瞰制武漢盆地。在軍事家眼裡,如果佔領了隨縣和棗陽,進攻武漢地區十分方便,守衛四川和陝西的通道也有屏障。如果日軍佔領了這個地區,中國抗戰的大後方就會受到侵略的威脅,而東部和西部抗戰力量的紐帶,就會被日軍砍斷,平漢鐵路也會被日軍打通,後果的嚴重,是顯而易見的。岡村寧次用心的歹毒,從他進攻隨棗地區的舉措,就可以看出來了。

    4月下旬,蔣介石聞知日軍在鄂北集結部隊,立即電令李宗仁準備應戰,並命令第一戰區、第三戰區和第九戰區給予策應。月底,應戰的中**隊編成了新的戰鬥序列:

    右集團軍司令張自忠,兵力包括張自忠兼任總司令的第三十三集團軍,轄張自忠自己的第五十九軍、馮治安的第七十七軍和曹福林的第五十五軍;王贊緒的第二十九集團軍,轄廖震的第四十四軍和許紹宗的第六十七軍;江防軍,轄楊漢域的第二十軍、蕭之楚的第二十六軍和若干守備部隊。右集團軍擔任沔陽和宜城之間漢水兩岸及大洪山西麓陣地的守備任務,防禦要點在漢宜公路方面。重慶軍委會及戰區直接指揮江防作戰。

    左集團軍司令李品仙,兵力包括李品仙自己的第十一集團軍,轄第三十九軍和第八十四軍;第二十二集團軍,轄劉和鼎的第四十一軍、陳鼎勳的第四十五軍和劉汝明的第六十八軍。左集團軍擔任大洪山外翼經隨縣縣城至信陽外圍間的守備任務,重點放在襄陽至花園的公路方面。

    大別山游擊兵團,兵力為廖磊的第二十一集團軍,轄張淦的第七軍、張義純的第四十八軍和豫鄂皖邊區各游擊部隊。任務是以大別山為根據地,向湖北中部及安徽中部游擊,相機攻擊武勝關以南地區,以策應主力方面的作戰。

    機動兵團,兵力為湯恩伯的第三十一集團軍,轄湯恩伯的第十三軍和王仲廉的第八十五軍。任務是在棗陽東南地區支援左集團軍的作戰。

    此外,還有部分炮兵和騎兵部隊。

    這樣,準備參加隨棗會戰的中**隊共有六個集團軍,近二十個軍,總指揮是李宗仁。

    與此同時,第九戰區的部隊也接到了命令準備隨時增援江北的第五戰區。

    第九戰區各部也在南昌地區積極的調動做出一副隨時要攻擊九江日軍的架勢。

    黃佳俊在接到軍委會的命令後,並沒有多大的反應:「笑話!有張藎忱大哥在,還有小鬼子的好?」

    所以,並沒有過多的擔心江北,只是命令部隊加大訓練,隨時準備投入到戰場上去。

    因為,就在岡村寧次準備在江北大動干戈的時候,從華南傳回消息:佔領廣州的日軍第21軍再次得到增援,東京大本營從國內組建了三十五師團,由大名鼎鼎的山下奉文中將任師團長,在台灣也組建了一個混成旅團,裝船運到了海南。那麼由此一來,21軍就擁有了四個師團又兩個旅團近十五萬大軍。並得到了海軍的大力支持。

    華南局勢一片緊張!

    第四戰區由於前期為了支持華中作戰,各有力之部隊被抽調一空,各地只剩下一些由地方保安團升級編成的一些爛部隊。在桂林擔任行營主任的白長官,面對的卻是無兵可用的境地,他一天一封電報要求軍委會給他派出主力部隊南下支撐戰局。

    黃佳俊知道自己的目標是南下!而不是北上!

    日軍投入進攻的兵力不足四個師團。岡村說:「這次作戰的實際情況是敵人的素質遠不如我軍,然而其兵力卻比我軍多十幾倍。此種情況下,為完成作戰任務,必須大膽採取重點使用兵力的戰術,即實行分進合擊、錐形突貫的方法。」

    為了向改屬第十一軍不久的三個師團貫徹作戰設想,岡村屢次會見新近隸屬自己部下的幾名將軍,還親自遍訪第一線各部隊司令官,互相溝通思想。各師團長也積極體會他的意圖,彼此緊密聯繫。通過會見走訪,岡村掌握了各主攻師團師團長的性格與特長。第十六師團的籐江「學識淵博」;第十三師團的荻洲作戰凶悍;第三師團的籐田是岡村的同學,對岡村言聽計從。

    岡村對他認為不稱職的指揮官,在開戰前毫不含糊地做了調整。他請求華中派遣軍調走了幾名旅團長和聯隊長。

    從4月中旬開始,日軍在武漢的各後勤倉庫,日夜搶運海軍通過長江送來的物資,把槍炮彈藥、毒氣罐、藥品、罐頭和軍毯等,下發到各攻擊師團。

    中國第五戰區在李宗仁的督催下,動員大批民夫,肩挑手推,將從四川和陝西調撥過來的糧彈運到各部隊,還在戰區各隱蔽地點搭建了大量臨時醫院,以收容救治預計開戰後會產生的大批傷員。

    雙方部署、準備就緒,只等攻防狼煙再起。4月末,日本華中派遣軍新任司令官山田乙三批准了岡村的作戰方案,隨即,岡村向江北各師團下達了攻擊命令。

    這個隨棗戰役是我的偶像——張自忠將軍指揮的,所以我還是把它寫下來為好!向張將軍致敬!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