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浩浩長江》 三百零四、血染天南 文 / 黃帝子孫
三百零四、血染天南
「七七」盧溝橋抗戰後,日軍一直覬覦華南,欲佔廣州,切斷英、美援華的交通線。1938年3月,日軍佔領珠江口外的蒲台島、擔桿島和三灶島,6月佔領南澳島,並在島上修建碼頭和機場,做進攻廣州的準備。9月上旬,為配合華中日軍奪取武漢,日本大本營下達組建第21集團軍及進攻廣州的命令,由古莊干郎任集團軍司令官,轄第5、第18、第104師團和第4飛行團等部,共4萬餘人,9月底分別由青島、上海、大連起運,至10月7日在澎湖列島的馬公集結完畢。
由於當時的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上將,帶領第四戰區的主力第四集團軍揮軍北上支援武漢作戰,負責指揮廣州防禦的是第四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12集團軍總司令余漢謀上將,這個12集團軍基本都是由地方保安團升級而來,不管是戰鬥力還是裝備都跟第四集團軍不可同日而語。再加上日軍擁有優勢的海軍和空軍,余漢謀將軍在抵抗了二十幾天後,最後不得不將主力撤至粵北的清遠、橫石、良口至新豐一線。
日軍控制了廣州及附近要地,廣州戰役結束後,日軍實現了切斷中國由華南接受外援的交通線,以及策應武漢作戰的目的。對中國來說,則不僅失去了重要的國際物資補給線,而且影響了全國戰局。
奉命增援武漢戰場的張發奎上將在得知廣州被日軍攻佔後,倍感鬱悶。屢屢向軍委會請求反攻廣州,而軍委會也認為有必要奪回廣州這個戰略要點,在武漢會戰結束後,就積極的籌備反攻作戰。
但是,後來的南昌會戰使這個作戰計劃擱淺,接著第四戰區又被要求支援第九戰區作戰。
南昌會戰的勝利讓中**隊的壓力大減,與此同時也增強了中**隊戰勝日軍的信心。
在隨棗戰役結束後,日軍的攻勢在華中地區基本被遏制,軍委會的目光自然而然的就開始轉向華南戰場。
而這時的華南戰場形勢惡化,日軍第21軍在鞏固了對廣州地區的佔領後,兵鋒直指粵北和桂南,其中又一第五師團為急先鋒。
不僅如此,由於在黃佳俊的建議下,滇緬公路提前一年修建,也就是說在廣州被日軍佔領後,中國獲取英美外援的通道並沒有被完全阻斷。甚至還有超過以前的趨勢,特別是進入1939年以來,中方加大了對滇緬公路的投入,滇緬公路的運量大增,不但是各種軍用物資的大量輸入,更為關鍵的是從英美各國買進的各種工廠設備更是源源不斷的進入。這比單純的買進武器彈藥更為有用。
其實,早在1935年,最高當局就預見到,一旦戰爭爆發,中**隊將不可能守得住東部沿海地區和內地平原地區的城市,最終國民政府必將退守西部。中國政府正是考慮到有可能出現的危機,早就有計劃在西南地區修建一條交通大動脈。只是由於種種原因在抗戰爆發時,這條交通大動脈還只是停留在紙上而沒有付諸實施。
1937年元月,黃佳俊就開始鼓動修建這條大動脈,經過六個月的艱苦奮戰,(比以前提前兩個月,這也是黃佳俊建議國民政府發動南洋的華僑利用各種機械設備投入到公路修建之中,另外就是從國內抽調工兵部隊參加到重點地段的修建。採用多點動工,在連接貫通的方法!)於1938年六月底,經過20萬人的艱苦努力,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矚目的滇緬公路終於通車了。
7月2日,《雲南日報》發表社論,題目是《滇緬公路修完了》。當時,國統區內的幾乎所有報紙都報導了這個極其鼓舞人心的消息,它也震驚了全世界。美國駐華大使在途徑滇緬公路赴重慶後曾說:此次中國政府能於短期內完成此艱巨工程,此種果敢毅力與精神,實令人欽佩。且修築滇緬路,物資條件異常缺乏,第一缺機器,第二純係人力開闢。全靠沿途人民的艱苦耐勞精神,這種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
滇緬公路一修通就成為日軍的心腹之患,日本人就處心積慮地要把滇緬公路切斷。切斷了這條國際交通線,就可以斷絕中國的物資供應,逼使國民政府投降。
在日軍的情報部門向大本營提交的一份分析報告中這樣寫道:「滇緬公路從修通之日起就取代了中國西北公路成為中方輸入物資最重要的通道。每天通過滇緬公路和滇越鐵路輸入的物資達四千餘噸。還不計算從這裡運進的各種生產設備。這些物資包括供應了中方幾一百萬軍隊的武器裝備,維持經濟運轉所需要的各種物資;無數內遷到大後方的人們所需要的基本消費品,總之,當時維持整個抗戰所需要的、中國不能生產所有物資,都依賴這條生命線運進大後方。」最後,這個情報分析得出一個結論:「這些物資讓數以萬計的皇軍勇士被打死,也是支撐中國政府繼續抵抗皇軍的依靠!如果能夠切斷這條公路那麼中國政府就失去了抵抗的物資基礎和勇氣。」
為此,日軍還專門成立了「滇緬路封鎖委員會」。(這個委員會在原來的歷史上成立於1940年日軍攻佔越南之後。)
東京的大本營授權這個委員會可以動用一切力量外交、軍事等手段務必切斷滇緬公路,特別是對英國人施壓。當然這個時候的英國還沒把日本人放在眼裡,也就不了了之。
在外交手段是去作用後,那麼軍事打擊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在1938年初,日軍大本營決定加強第21軍,除原有的第五師團,第十八師團和104師團外,另外就是在國內組建的第三十五師團以及在台灣組建的一個混成旅團統統劃歸第21軍。
安籐利吉中將在得到兵力支援後,躊躇滿志,一心要在華南建立一番功勳,好讓自己早日踏入大將的行列。
三月初,山下奉文就帶著三十五師團在海南登陸,開始進行適應性訓練,重點是山地作戰以及熱帶雨林中的作戰。
在廣州的第五師團和第十八師團以及104師團也是積極的準備,補充作戰物資,準備發動桂南作戰。
本來中國方面也是對日軍的動向早有準備,為了統一指揮在華南的軍隊,軍委會授權白長官這個桂林行營主任統一指揮。
但是,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白長官坐鎮桂林,開始排兵佈陣,又把第四集團軍從華中調回,同時極力要求軍委會再派出主力部隊支援,這就是第四十八集團軍南下的原因。本來按照白長官的計劃是搶先在廣州動手,以減輕桂南的壓力,但是天不從人願,再加上隨棗戰役的爆發使各部隊的調動被延誤。
在隨棗戰役一結束,在中國其他方向的日軍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基本停止,安籐利吉認為發動桂南作戰的時機已經成熟。
東京大本營也認為有必要在華南中**隊比較虛弱的情況一舉拿下,也就同意了安籐利吉中將的請求,並從中國派遣軍裡把飛行第59戰隊(戰鬥)、飛行第90戰隊(輕轟炸)組成的第三聯合航空隊進駐廣州,並命令中國方面艦隊給以密切配合。
為了能夠更好的完成此次作戰,安籐利吉中將可算是費盡心思。他多次組織軍司令部以及各個師團長進行高級參謀演習,軍棋推演力求一股而下。
最後決定第21軍兵分兩路:一路由三十五師團和台灣混成旅團在海軍第二派遣支艦隊和第三聯合航空隊的支援下在欽州灣登陸,攻佔桂南,封閉中越邊境;另一路由第五師團從惠州出發向粵北進攻,與桂南部隊合圍中**隊。
中國第四戰區第16集團軍總司令夏威中將將所部部署於廣東防城(今屬廣西)、陽江及廣西貴縣、南寧間廣大地區,企圖利用郁江以南地區既設陣地逐次抵抗消耗日軍;爾後,相機轉入反攻。這個計劃看起來是那麼回事,不過由於兵力過少又要負責整個桂南的防禦,防線實在是有點薄弱。又沒有得力的預備隊填補防線,完全就是單線防禦,根本沒有防禦縱深。
5月16日,山下奉文中將指揮的三十五師團台灣混成旅團在海南裝船直取欽州。
在欽州龍門港,日軍海軍的重炮加上天上的成群的飛機,炮彈像狂風暴雨一樣落在守軍新編19師的陣地上。
山下奉文站在軍艦上用望遠鏡觀察著龍門港的情形,輕蔑的一笑:「這樣的陣地,完全是牛刀殺雞!」
果然,日軍一登陸就突破了守軍新編19師的一線陣地,於當日下午就佔領龍門港全島。
山下奉文是一個信奉進攻的日軍將領,攻下龍門港後,為後續部隊取得登陸場,就兵分兩路一路由第三十五旅團長飯田泰次郎少將指揮向防城一線進攻,自己率領主力向南寧進攻。
而中國在桂南的軍隊一觸即潰,僅僅七天就兵臨南寧城下。
這就是黃佳俊接到電報時,南寧已被日軍攻下,兩路日軍已經會師與南寧城。
同時的父親過六十大壽,所以晚了一點。另外就是歷史已經改變,所以後面的戰爭描寫就有點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