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快意恩仇

第三卷《浩浩長江》 三百七十九、大戰來臨(2) 文 / 黃帝子孫

    三百七十九、大戰來臨(2)

    其實在戰前,中國方面對日軍會在長沙方向動手早有估計。在桂南會戰進行到關鍵時候,武漢方向的11軍就開始了大規模的集結,但是由於東北的日蘇衝突呈擴大趨勢,大量的航空兵被東京大本營抽往東北,才沒有發動。

    隨著日蘇衝突的緩和,特別是歐戰的爆發這極大的刺激了日本軍國分子的野心,岡村寧次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歐戰的爆發極大的吸引了歐美強國的注意力,為了全力應對歐洲的威脅,他們在亞洲毫無疑問將會大規模的戰略收縮。這就為皇國最終解決中國事變提供了條件。也為皇國確立自己在世界上霸權提供了契機,但是這裡有一個前提就是強大的皇軍必須要盡快從中國抽出身來,為最後接收歐美在亞洲的利益做好準備。」

    要說岡村寧次這個在日軍中以穩重著稱的將領,無疑是有很強的戰略眼光和戰術水準的。他跟其他狂熱的日軍將領不同,他對中日兩國的優劣有清醒的認識,早在攻下南京的時候,有的日軍高級將領認為中國的抵抗意識已經被完全摧毀,他就向天皇和東京的大本營上了一個局勢分析報告:中國還沒有失去完全的抵抗能力,因為在中國政府手裡還控制有超過兩一百個師的作戰兵力,並且鑒於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兵源幾乎是無限的。而日本卻隨著佔領區的擴大,兵力有不敷使用的情況,畢竟中國太大了。因此為了保持對中國的高壓態勢,應該在武漢這個直接面對中國重兵雲集的地方保持一支強大的戰略力量。再利用優勢的兵力持續不斷的打擊最好是殲滅中國的有生力量,事變有走持久化的趨向。因此,大本營應該放棄速戰速決的軍事戰略,代之以持久戰。並建議大本營調整侵華方針,改用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的的策略。不得不說,這種看法是相當有眼光的。為此岡村寧次積極的支持對汪精衛投降分子的扶持,並對日本能夠策動汪精衛的投降大加讚賞,認為這無疑是一個解決中國問題的一個契機。

    但是日蘇衝突的發生讓岡村寧次倍感惱火,也對關東軍的行動大加指責甚至把矛頭直接指向了大本營的總參謀長板垣征四郎,認為是他的放縱才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隨著日蘇衝突的和緩,支持北進的政府內閣集體下台,而傾向於南下的阿部信行內閣上台認為解決中國事變的時機已到,「決以全力解決中國事件」。然後,再騰出手來去搶奪英、法無暇顧及的遠東殖民地。

    因此,日本東京大本營一面與美、英、法等國進行談判,迫使其在中國問題上做出讓步,一面加快組建汪偽政權的步伐。同時,為了配合從政治上對蔣介石進行誘降的需要,日軍決定對中國的正面戰場發動有限的攻勢作戰。承擔這一任務的便是駐武漢地區的日軍第11軍。

    日本東京大本營準備將打擊中國抗日軍隊作為獻給汪偽傀儡政權的一份厚禮。同時,也將其作為藉以對美、英、法等國進一步施加壓力的一個重要的砝碼。

    為了全面整合在中國的侵華日軍,決定在南京組建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總司令西尾壽造大將,參謀長就是大本營總參謀長板垣征四郎大將(因日蘇衝突被去職,不過還是很受天蝗的寵愛,被派到了中國。)東京大本營明確指示中國派遣軍「如無重大必要不企圖擴大佔領地區」,在作戰形式上「進行小接觸」,只是在「敵人集中兵力來攻擊時,及時予以反擊,消耗其戰鬥力」。但岡村寧次卻有自己的想法。

    佔領武漢後,如何確保這塊戰略基地以便支撐日軍的出擊作戰,一直是岡村寧次考慮的重點。當時,在武漢外圍的中國守軍將近100個師,且對武漢形成了一種包圍態勢。長江以南是陳誠、薛岳指揮的第9戰區,有52個步兵師;長江以北為李宗仁指揮的第5戰區,有34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1個騎兵旅。

    岡村寧次認為,從當時的情況看,中國第9戰區實力較強,但經過與其第11軍的一系列苦戰後,已無力北上威脅武漢。不過,其所轄的鄱陽湖以西、修水以南,在南潯鐵路最南端的江西省省會南昌,卻是水陸交通之要道。若能佔領南昌,就可使長沙正面和側翼完全暴露,為其再與陳誠、薛岳等較量一番開闢通道。另外,南昌是中國空軍的主要基地。武漢會戰時,空襲日本海、陸軍的中國飛機,多是從這裡起飛。武漢會戰結束前,武漢機場的中國飛機也多轉移到了南昌基地。佔領了它,無異於打斷了原本就可憐的中國空軍的一隻翅膀。在長沙以北的第5戰區,雖然實力上沒有第9戰區強,但只要它存在,就是一種牽制,武漢的側背就不安全,就總有一種芒刺在背的感覺。因此,最好能消滅該戰區主力,或至少將其驅逐至距武漢更遠的地區,減少其對武漢的威脅。

    者,武漢會戰結束後,日軍大本營於1938年年底撤銷了第2軍的戰鬥序列,該軍所屬的第3、第13、第16師團轉隸第11軍。自從這幾個師團轉隸過來後,在江北還沒打過什麼仗,如果只是固守已佔領的地域而無所事事,岡村寧次覺得這樣下去不利於維持軍隊本身的戰鬥力,而且很有可能招來難以應付的被動局面。

    出於以上三個方面的考慮,岡村寧次指揮第11軍於1939年春夏之間相繼發動了南昌會戰和襄東會戰(即隨棗會戰)。

    岡村寧次認為,經過這兩次作戰(這兩次會戰由於黃佳俊的出現,與歷史上的情形完全不同,至少南昌沒有被日軍佔領),日軍已經極大的消弱了中**隊的戰鬥力,特別是攻擊南昌雖說沒有佔領,但是卻控制了靖安和奉新地區並擊退第9戰區軍隊的反攻,獲得了武漢安全圈的東南屏障,並打開了通往長沙的通道;同時,給了第5戰區已重創,暫時緩解了江北的後顧之憂。

    但是由於中**隊發動了冬季攻勢作戰,讓11軍疲於奔命,窮於應付,這讓崇尚進攻的岡村寧次大為惱火。他認為如果繼續這樣下去的話,那麼對日軍的軍心和士氣都是一個打擊,必須要發動一次強大的進攻拿下長沙,徹底的掃清中**隊對武漢地區的威脅。因此,在南京派遣軍總司令部一成立的時候,岡村寧次就上交了關於長沙作戰的計劃。只是由於日蘇之間的衝突還沒有完全停下來,東京大本營害怕蘇聯人不依不饒,才遲遲沒有發動。到了1940年一月底的時候,日蘇之間出現了緩和的跡象。這個計劃也就被東京大本營批准執行。

    當時,第11軍可說是兵強馬壯,下轄八個師團又一個獨立旅團,總兵力達23萬多人,外加有艦隊和航空兵部隊。

    實際投入作戰的部隊有第6、第33、第106師團主力及第3師團上村支隊、第13師團奈良支隊、第101師團佐枝支隊,另有陸軍航空兵第3飛行團及海軍一部支援作戰,總兵力10萬多人。岡村寧次將第106師團、佐枝支隊部署於贛北方向;將第33師團部署在鄂南方面;將第6師團、上村支隊和奈良支隊部署於湘北方面,並將其作為攻擊的主要方向。其兵力具體部署情況如下:

    贛北方面:第106師團主力和佐枝支隊,由靖安、奉新地區先向高安地區進攻,消滅該地附近之中國守軍後,轉向北進,主力進攻修水,餘部進攻三都、武寧,以摧毀九嶺地區抗日根據地,策應軍主力向長沙以北進攻。

    鄂南方面:第33師團在通城附近集結,在麥市突破國民黨軍隊的防線,然後向東南方突進,插入渣津後,沿汨羅江上游直插長壽街,向平江地區側後迂迴,然後在獻鍾地區與左側之日軍合攏包圍圈,在平江地區圍殲第9戰區第15集團軍。

    湘北方面:日軍第6師團、上村支隊、奈良支隊這三支部隊準備分三路進攻:右路奈良支隊在桃林以南地區集結,從楊林街突破國民黨軍新牆河防線,急襲梓江鎮,搶渡汨羅江、甕江、向平江左側進攻;中路第6師團在新開塘集結,從新牆鎮突破國民黨軍隊的防線以後,沿粵漢路兩側直插汨羅江南岸,在奈良支隊外面構成對平江地區的第二層包圍圈;左路上村支隊自漢口乘船溯江而上,在臨湘、城陵磯集結,再由洞庭湖南下,在營田登陸,然後向東實施縱深迂迴,首先佔領高橋,截斷平江至長沙的公路,切斷第9戰區主力退路。這樣,上述三路日軍便會在平江左側背甕江、金井、高橋一帶構成三道重疊式堵擊線。

    8月下旬,日軍第11軍各部開始向各自指定的地點集結。

    9月1日,日軍第11軍下達了「呂集作命甲第434號」:

    為了打擊敵軍繼續抗戰的意志,決定在9月中旬以後,開始奇襲攻擊,以期在最短期間內,捕捉敵第9戰區主力部隊,將其殲滅於湘贛北部平江及修水周圍地區。

    9月13日,日軍第11軍的戰鬥指揮所進駐咸寧,岡村寧次正式下達作戰命令。主要內容是:為隱蔽主攻方向,迷惑、牽制中**隊,第106師團於9月15日先開始進攻,由奉新以西突破守軍第1、第19集團軍陣地,進出至其側後,殲滅守軍於高安西北地區;上村支隊於9月23日拂曉在營田登陸;軍主力於9月23日拂曉發起進攻,向汨羅江上游平江地區攻擊前進,以殲滅該地區守軍第15集團軍。主力各部隊的行動為:第6師團由新牆鎮以西向汨水南高地突進;奈良支隊由楊林街以西向浯口、汨水北岸突進;第33師團由通城向麥市、渣津突進。

    實際投入作戰的部隊有第6、第33、第106師團主力及第3師團上村支隊、第13師團奈良支隊、第101師團佐枝支隊,另有陸軍航空兵第3飛行團及海軍一部支援作戰,總兵力10萬多人。岡村寧次將第106師團、佐枝支隊部署於贛北方向;將第33師團部署在鄂南方面;將第6師團、上村支隊和奈良支隊部署於湘北方面,並將其作為攻擊的主要方向。其兵力具體部署情況如下:

    贛北方面:第106師團主力和佐枝支隊,由靖安、奉新地區先向高安地區進攻,消滅該地附近之中國守軍後,轉向北進,主力進攻修水,餘部進攻三都、武寧,以摧毀九嶺地區抗日根據地,策應軍主力向長沙以北進攻。

    鄂南方面:第33師團在通城附近集結,在麥市突破國民黨軍隊的防線,然後向東南方突進,插入渣津後,沿汨羅江上游直插長壽街,向平江地區側後迂迴,然後在獻鍾地區與左側之日軍合攏包圍圈,在平江地區圍殲第9戰區第15集團軍。

    湘北方面:日軍第6師團、上村支隊、奈良支隊這三支部隊準備分三路進攻:右路奈良支隊在桃林以南地區集結,從楊林街突破國民黨軍新牆河防線,急襲梓江鎮,搶渡汨羅江、甕江、向平江左側進攻;中路第6師團在新開塘集結,從新牆鎮突破國民黨軍隊的防線以後,沿粵漢路兩側直插汨羅江南岸,在奈良支隊外面構成對平江地區的第二層包圍圈;左路上村支隊自漢口乘船溯江而上,在臨湘、城陵磯集結,再由洞庭湖南下,在營田登陸,然後向東實施縱深迂迴,首先佔領高橋,截斷平江至長沙的公路,切斷第9戰區主力退路。這樣,上述三路日軍便會在平江左側背甕江、金井、高橋一帶構成三道重疊式堵擊線。

    1月下旬,日軍第11軍各部開始向各自指定的地點集結。

    2月1日,日軍第11軍下達了「呂集作命甲第434號」:

    為了打擊敵軍繼續抗戰的意志,決定在2月中旬以後,開始奇襲攻擊,以期在最短期間內,捕捉敵第9戰區主力部隊,將其殲滅於湘贛北部平江及修水周圍地區。

    2月13日,日軍第11軍的戰鬥指揮所進駐咸寧,岡村寧次正式下達作戰命令。主要內容是:為隱蔽主攻方向,迷惑、牽制中**隊,第106師團於2月15日先開始進攻,由奉新以西突破守軍第1、第19集團軍陣地,進出至其側後,殲滅守軍於高安西北地區;上村支隊於2月23日拂曉在營田登陸;軍主力於2月23日拂曉發起進攻,向汨羅江上游平江地區攻擊前進,以殲滅該地區守軍第15集團軍。主力各部隊的行動為:第6師團由新牆鎮以西向汨水南高地突進;奈良支隊由楊林街以西向浯口、汨水北岸突進;第33師團由通城向麥市、渣津突進。

    一場大戰就這樣擺在了第九戰區的面前。

    在日軍開始集結之前,大量的情報都已經彙集到了第九戰區以及軍委會的面前。素有老虎仔之稱的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上將(因為南昌作戰已經正式成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可說是期待已久。冬季作戰的時候第九戰區雖說也是頻頻出擊,最遠的甚至打到了九江一線,但是隨後的桂南會戰導致第九戰區的主力被大量的抽調南下,所以他覺得自己有點被綁住了手腳的感覺,隨著桂南會戰的順利結束,被抽調的部隊大量的撤回,底氣就上來了。

    在確定日軍將發動大規模攻擊後,薛岳就向軍委會要求給自己大量的增援,並特別提出這將是關係到今後抗戰的關鍵也將決定冬季攻勢作戰的勝果能不能保住的。並特別要求四十八集團軍參戰。這就是為什麼黃佳俊會在半途接到軍委會急電的原因。

    因為黃佳俊早在半年前就已經指出日軍對長沙的虎視眈眈,建議軍委會和第九戰區一定要加強對南昌和長沙地區的防禦作戰。現在局勢真的再向黃佳俊預料的那樣發展,那麼既然如此黃佳俊被看上也就不足為奇,再說了最高當局這個時候也在國際上全力爭取支持,那麼怎麼能對這樣一次大會戰掉以輕心呢?散佈在各地的精兵強將開始向第九戰區大量的集結。

    黃佳俊在回到重慶的時候顧不上回家,一頭就扎進了軍委會,在聽取了陳部長的局勢說明後,陷入了長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