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橫行無忌

第一卷 第九十九章 兵發漢城 文 / 打遍天下有敵手

    第九十九章兵發漢城

    驃騎軍的文臣武將們聚在皇極殿裡商討出兵的各項事宜,一直商討到傍晚,眾人也不散會,葉啟先叫太監們準備膳食,大家圍在一起吃喝,吃完之後接著討論。從要派出多少軍隊,需用多少海船,到攻佔漢城之後,怎麼脅迫朝鮮國王答應他們的條款,一一列舉,詳細分析討論,直到確保萬無一失,這才散會!

    葉啟先示意武將們可以回去了,單獨留下範文程,表示有話要談。範文程等大家都散去,這才問道:「大元帥,東征朝鮮的計劃可不妥當之處?」

    葉啟先搖了搖頭,叫範文程坐到自己身邊,道:「現在咱們的地盤太大,我算了算,包括科爾沁在內,北部中原差不多都已落入我軍手中,即使還有幾處地方沒有平定,也不過是時間問題。那麼這就涉及到官員的指派問題,尤其是文官的選拔,你可有什麼好的建議?」

    範文程早知葉啟先會問到這個,是以在葉啟先回京之前就已打好腹稿,聽他現在詢問,回答道:「有兩種途徑,一是開科考,二是內部選拔,選取立有戰功的屬下去擔任地方官員。」

    葉啟先想都不用想,直接便道:「第二條肯定行不通,我的手下我自己還不知道嗎,他們之所以不禍害百姓,一是我軍一直在打仗,他們沒時間去禍害,二來他們根本也沒有治理地方的本事,大批選拔有戰功的屬下去當地方官,這條不用再提!」

    範文程點頭道:「我也明白這個道理,不過咱們軍中這麼多人,還是會有一些能做地方官的人材,大批選拔不必,但挑些比較出眾的人外放還是必要的!」見葉啟先點頭同意,他又道:「就事論事,以眼下的情況看,解決地方官缺乏的最佳途徑就是開科考,但最關鍵的一點我們卻不俱備,就是以誰的名義開科考,如果以大元帥之名開考,那就等於明白告訴世人,我們要立新朝了,就目前看還不適合公開這點!」

    葉啟先嘿了一聲,道:「就算我們不公開,難道別人就不認為了,咱們割據北方已成定局,我敢說我東征朝鮮回來之後,就會有人上表要我稱帝!」

    範文程搖頭道:「認為是認為,公開是公開,有些事大家心知肚明,但就是不說出來,彼此裝糊塗,這樣才最好。如果我們一公開要立新朝,臣敢說南方的王爺們立即就會與張獻忠休戰,轉而鋒頭一齊指向我們,說不定張獻忠也會插上一腳,出兵攻我。所以以臣愚見,還是等南方實力大損之後,咱們再表明態度為上。」

    葉啟先想了片刻,點頭道:「你這是老成謀國,穩妥之計。只是要照你這麼說,我們就沒法開科考了啊,難道要以公主為名,讓她當女皇,好像更是不妥!」

    範文程笑了笑,道:「立女皇那是不可能的,公主一個女人如何登得了基,現在又不是唐朝,大元帥更非李治。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以公主名義開科考是可行的,理由就是北京無主,公主監國,監國監國,公主不過是為了以後要登基的皇帝暫時行令而已,至於以後誰能當上皇帝,咱們不明說,讓別人猜去。南方的王爺們也說不出來啥,畢竟公主是崇禎帝的嫡親血脈,而他們都是旁支!」

    葉啟先抓了一把後腦勺兒,有些猶豫地道:「這理由好像有些牽強啊,對付王爺們好使,可對那些舉子們來講,公主監國這個名義,能讓他們甘心來應試嗎?」

    範文程哼哼了幾聲,道:「大元帥放心,他們會來的,現在我們缺官缺到這種程度,沒準兒空出來的官位比來考試的人都多,那些舉子又不是傻瓜,情知只要不交白卷,十有**都能當上官,他們豈有不來之理,而且在公主監國時出仕,以後立了新朝,論資排輩的時候,這可是值得吹噓的最好資本!文人都一個德性,好名好利,大元帥不必擔心他們會因為是公主監國而不來考試。」

    葉啟先心想:「你瞧不起文人,難道你是武夫不成!」嘴上卻道:「那我軍入主北京後的第一場科考就由范先生來主考吧,我這方面也不懂,都由你處理便是!」

    範文程急忙起身行禮,道:「多謝大元帥信任!」他能做這第一場科考的主考官,對於以後的仕途是絕對一等一的有力資本,開國第一文臣之名跑都跑不了,以前還有個李文秀和他爭,現在李文秀要去朝鮮,爭都沒人和他爭了。不過他倒也知道進退,又舉薦了兩人,道:「副主考不如就由程顯章將軍和李有儀將軍擔當吧,他們一個是文人從軍,一個是頗有韜略的武將正好可以擔當此任!」

    葉啟先暗道:「就李有儀那德性還頗有韜略哪,你還真會說話!」他點頭道:「好,就依范先生之言。其實我軍除了他倆之外,也挑不出別人了,可惜李巖去了關外。」

    範文程見他答充,又道:「大元帥,既然程將軍和李將軍要主持大考,那就不能隨大元帥東征了,依臣的意思,京畿的軍隊不如由他們統領吧,臣以後只管行政,不參與軍事了!」

    呃?葉啟先一愣,問道:「范先生是對我有些誤會吧?我絕無疑你之意。」

    範文程忙解釋了一番。他心裡明白,凡開國之君,無不忌憚手握兵權的大將,但對於不掌兵的文臣卻比較寬厚,漢高祖狠得下心殺韓信,卻始終不曾起過加害張良的念頭,朱元璋不管文的武的一起殺,但卻偏偏放過了湯和,不就是因為湯和識趣,早早交出兵權嘛!葉啟先現在好說話,總是:全依范先生。那是他現在沒坐穩江山呢,一旦他稱帝,誰敢保證他不來個秋後算帳?於其日後提心吊膽地活著,不如早早交出兵權,當個純粹的文臣,免得招來殺身之禍!

    這番話範文程不明說,葉啟先卻是明白的,歎了口氣,道:「那也好,范先生只管行政,也可專心為百姓造福,就依你了!」

    範文程見他答應,急忙告辭,道:「那臣明天就與程將軍和李將軍交接京畿軍隊。天色已晚,臣這就告辭了!」說罷,趕緊退步出殿,離開了紫禁城,只留下葉啟先一人發呆!

    葉啟先看著範文程離開的背影,心道:「幹嘛跑得這麼快,怕我反悔啊?」唉了一聲,心想範文程也挺可憐的,既要拚命幹活,又怕功高震主,當真難為他了!

    他離了皇極殿向後宮走去,對隨行太監道:「以後你們也都長個心眼兒,不要讓我的將軍們沒事總往宮裡跑,程將軍要是需要什麼資料的話,把御書房裡的書都搬到武英殿去,不要讓他進後宮!」

    那太監一愣,陪笑著回道:「奴婢們從來也沒讓將軍們進後宮啊,那御書房在內閣的後頭,文淵閣的旁邊啊,比皇極殿還往外呢!」

    葉啟先哦了一聲,他哪知道明朝的御書房在什麼地方,又沒親自去過。不過在太監的面前顯得沒學問,倒有些丟面子,斥道:「你為什麼不早說,竟然勞動本大帥親自過問!」

    那太監一哆嗦,兩腿一軟,跪倒在地,砰砰地磕起響頭,連聲道:「大元帥息怒,饒了小的狗命!」

    葉啟先見他不敢抬頭,躡手躡腳地離開,走出好遠,見那太監還在磕頭求饒,不由得笑道:「這死太監,膽子也太小了些!」他不再理會一個奴婢,快步走向後宮,去找長平公主。

    等來到長平居住的宮殿,見外面站著幾個小太監,他一瞪眼睛,低聲喝道:「不許出聲,誰出聲把誰的嘴撕開!」

    小太監們猛地見他到來,都嚇得不敢作聲,卻又不知該如何是好。又聽葉啟先道:「哪兒涼快滾哪兒去!」小太監們如逢大赦,急忙離開,不敢在葉啟先跟前多待一刻。

    葉啟先做賊般潛入內殿,躲在柱子後面偷瞧,只見殿內紅燭高照,長平坐在一張雕花大桌的後面,手裡拿著筆,正在紙上畫著什麼,旁邊站著幾個宮女,看著長平作畫,一個小宮女道:「要是按公主的畫繡出來,那一定漂亮極了!」

    葉啟先心想:「原來是在打繡品的紙樣,不知長平畫的是啥?」

    另一個小宮女指著畫說道:「這個人的相貌怎麼模模糊糊的,還躲在床底下,這是誰啊?」

    「一定是個花匠,你沒看到床上都是牡丹花嗎?」又一個小宮女說道。

    長平放下筆,微笑不語,她其實畫的是那日葉啟先逃進她小屋的情景,只是不好意思畫出床上的自己,所以用牡丹花代替,卻不成想讓宮女把葉啟先當成了花匠!

    葉啟先不願再聽宮女們嘰嘰喳喳地討論畫上的男人是誰,他從柱後竄了出來,裝做喝醉酒的樣子,一步三晃地朝長平走去。

    長平公主和宮女們突然見他跑了出來,都被嚇了一跳,宮女們紛紛向他下跪行禮,長平猛地見他,臉上露出喜色,卻見他東倒西歪的,又皺起眉頭。

    只見地走到長平公主的大床前,直接撲了上去,躺成一個大字,也不管人家長平煩不煩他就大聲地打起呼嚕來,在床上翻來滾去,還主動地不用別人勸地脫起衣服來!

    宮女們面面相覷,她們都沒見過這種類似無賴的人,都不知該如何應付。長平公主也沒見過這種人,她硬著頭皮道:「去給大元帥拿熱毛巾來!」宮女們忙照她吩咐去準備熱水毛巾。

    葉啟先在床上忽道:「水,水,給我水……」

    長平公主哦了一聲,轉身從桌上拿起茶杯,見裡面有半杯殘茶,順手潑到地上,又倒了杯新的,親自給他端來。剛走到床邊,葉啟先突然伸出手抱住了長平公主,公主啊的一聲,手裡的茶都撒在了葉啟先的臉上胸上,把葉啟先燙得一咧嘴。長平公主趕忙用袖子給他擦臉,連聲問道:「燙到了哪裡,燙到了哪裡?」

    葉啟先指著臉道:「這裡……」見長平滿臉焦急地給他擦臉,又指了指胸口,道:「這裡……」長平公主不太好意思給他擦胸口,葉啟先就啊啊地叫個不停,長平公主無可奈何,只好給他擦,葉啟先見她這般體貼,心中大喜,又指著肚皮,道:「還有這裡……」

    長平公主小臉通紅,她實在不好意思給他擦肚皮,正想叫過一名宮女,卻被葉啟先一把抱住,一起滾到床上!宮女們見狀,不敢再在殿裡多待,吹熄了殿中紅燭,悄悄退了出去!

    這一晚,葉啟先得償所願,他給長平公主報了國仇家恨,長平公主也不再排斥他,既已成親,便順其自然。男女之事,其中樂趣,不能與外人道哉!

    此後數日,葉啟先身心俱爽,每日在皇極殿處理完公事,就早早回來陪伴公主,新婚夫妻恩愛非常,只看得宮女太監們心中歡喜,都道公主找了個好駙馬。全紫禁城只有少女琳琳一人不快,她想繼續賴在葉啟先身邊,可又不好意思去與長平公主爭夫,她聽到驃騎軍要東征的消息,小小心中便有了主意,紫禁城裡是公主的地盤,可要是她跟著大軍出征,那不就有機會了嗎!

    十數日後,範文程向葉啟先報告,直隸河北共招到新兵五萬二千人,其中一萬人曾在明軍部隊裡服過役,可以立即使用,再加上一萬驃騎老兵,共兩萬人參與入侵朝鮮,天津已經準備好兩百多艘大船用來運送兵馬,糧草淡水俱已準備完畢,隨時可以啟程!

    諸般事宜安排妥當,葉啟先在城頭宣佈朝鮮三十條大罪,並當眾砍了韓銀水,用刺客的人頭祭旗,在一片歡呼聲中,起兵東征,出北京朝陽門,一路東去,在天津衛上船,由海路直撲漢城!

    出征的時間都是算好的,葉啟先估計自己的軍隊在到達漢城之前,李巖的軍隊應該正好到達鴨綠江,不用當真過江作戰,只需擺出要過江的架勢,就會把朝鮮國王嚇得屁滾尿流,定會派兵去抵擋李巖的入侵,而這時他卻趕到了漢城,趁其空虛一戰而下,直接俘虜國王,大掠其國!

    東征艦隊在海上行了數日,出了渤海海峽,進入黃海,一路風平浪靜,沒遇上什麼大的風暴,按原計劃很快就可達到朝鮮,大軍將在仁川登陸,仁川離漢城不過才六十里,驃騎軍只要能順利登陸,漢城便暴露在他們的眼皮子底下!

    這一日,風和日麗,葉啟先背靠大椅,坐在旗艦船頭,閉目養神,想著宮中的嬌妻,想到情濃處,忍不住面露笑容。正美滋滋間,忽聽船後有人吵嚷。他被人打擾,心中不快,回頭問道:「什麼事?大驚小怪地吵吵什麼?」

    一名校尉跑來報告:「我們發現琳琳小姐在船上!」

    啊,什麼?葉啟先一愣,從大椅上站起,罵道:「你們都是幹什麼吃的啊,船上混上來個女人,到現在才發現!」

    校尉臉上倒不如何驚訝,顯是早知道這件事,只是現在才說出來,十有**是琳琳囑咐的,艦隊已經走到這裡,已經沒法兒再派小船趕琳琳回國了!

    琳琳嘟著嘴從後面走過來,見葉啟先兩眼瞪得比牛眼還大,她道:「見到我你很高興吧,快別笑了,快把嘴閉上,海上風大,你舌頭會著涼的!」

    葉啟先氣道:「我這樣子是在笑嗎?你沒事跑這兒來幹嘛呀?說,你買通了哪個軍官,老子要把他扔海裡去!」

    琳琳假裝沒聽見他的話,她奔到船頭,站立在風中,雙臂張開,深吸了一口帶著海水味的空氣,慢慢地說道:「我,是海的女兒,我,熱愛大海!啊,風你吹動我的秀髮,把我帶到大海的彼岸……」

    「行了行了,打住打住,別在這兒念詩了!」葉啟先忙阻止她,說道:「你這個姿勢太不吉利,這船可不是泰坦尼克,你再念詩容易把它念沉了!」他走上前去,拉住琳琳,趕她回艙裡去。

    正在兩人拉拉扯扯的當兒,桅桿上負責瞭望的士兵叫道:「大元帥,東面發現一艘西洋船。」

    葉啟先啊了一聲,放開琳琳,向東面望去,果然遠遠看到一片白色風帆,有些像歐洲人的海船。

    那士兵又叫道:「那艘船也發現我們了,他們調頭了!」

    葉啟先立即道:「追上去,先打一頓,有啥事等打完了再說!」

    士兵打出旗語,兩艘戰船脫離編隊,向那艘海船追去。葉啟先爬上瞭望塔,舉著望遠鏡看去,只見逃跑的那艘船行得不快,似乎船上裝滿了貨物一般。見有軍艦來襲,那船上放了一炮,卻沒見水花,想必是空炮,用意是在告訴驃騎軍,不要追趕,他們也不是好欺負的!

    可驃騎軍是幹嘛的,哪能受得了別人的威脅,對方只放了一記空炮,他們立即還了十幾響,而且都是裝了炮彈的!那船被擊中桅桿,著起火來,船上的西洋人無法,只好撤下風帆,風帆撤下,船自然也就無法再逃了,在原地打轉,不多時就被驃騎軍的戰艦追上!

    葉啟先放下望遠鏡,對下面的兵將道:「抓住了,不過看來不是艘軍艦,頂多算是條武裝商船!」

    驃騎軍的軍艦勾住西洋船,搭上跳板衝了過去,船上的人不敢和大明正規軍廝殺,乖乖地投降!不多時一條小船向葉啟先的旗艦劃來,船上一名士兵離得老遠就開始大叫:「大元帥,這次發大財了,這船是從島國做生意回來的,船上都是一箱箱的金銀,還有一百多個僕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