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橫行無忌

第一卷 第一百一十一章 勝利會師 文 / 打遍天下有敵手

    第一百一十一章勝利會師

    有送上門兒來的炮灰不要,那可是太不給人面子了,葉啟先別的優點沒有,就是有這個優點,特喜歡給人面子!見許黎國巴巴的趕來送上五千僕從軍,他哪有不收之理,當既點頭,裝出一副欣喜若狂的表情,道:「許大人,你你……你當真願回我大明故國,為我天朝效力?」

    許黎國見他歡喜,心裡知道這事成了,他不用像那個金熙和被驃騎兵綁著滿天亂掄了!他出國為官,能得到朝鮮朝廷的信任,做到開城副留守這樣的高官,自然是八面玲瓏之人,當即使勁兒擠出眼淚,邊用袖子擦,邊哽咽著說道:「大元帥,下官盼這天,足足盼了五年有餘,自從我離了故國,踏上這異國他鄉之日起,就日日夜夜盼著大明派軍來收復屬國土地,以報那年李倧背叛之恨,今日得見我大明天軍,豈敢不跟到這裡,他猶如一個多年潛伏在敵國的特工人員一般,抱著葉啟先的大腿放聲大哭,終於見著親人啦!

    葉啟先嚥了口唾沫,心想:「這人流了一臉的淚水和鼻涕,不會是想趁機往我身上蹭吧?」滿臉含笑著將許黎國扶起,好言安慰,表示感謝,並再三許諾以後要重用他,這才慢慢止住了許黎國的「忠義之哭」。

    這是第一支願意當僕從軍的朝鮮軍隊,葉啟先自是要擺出樣子來大加讚美,好使以後的朝鮮各道兵馬能主動來投。現在的朝鮮還不是一個民族國家,並沒有什麼民族意識,封建王朝中老百姓只認那個國王是什麼人,只要統治者說他們是哪個國家的,那就是哪個國家的,國名國號隨便改。朝鮮是國名不假,然而大明帝國高麗省,也在老百姓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葉啟先親自握住許黎國的手,與他並騎進入開城。城牆上的朝鮮國旗也被扔了下來,換上了大明帝國的日月旗!

    在開城補充了軍糧馬料,葉啟先並沒耽誤太多的時間,帶領軍隊繼續西去,接著向平壤進發。許黎國的朝鮮僕從軍為驃騎軍開道,走在最前面,可謂逢山開道,遇水搭橋。

    有熟人領路,行軍速度自然加快,不一日便到了平壤城外!待葉啟先望到了平壤的城牆,同時也看到了李巖的勁驍軍。李巖離平壤較近,那宋書傑逃入平壤後,他腳前腳後的也跟著到了,只不過李巖正在掃蕩附近各鄉,大發橫財,並沒有直接攻打城池而已。

    葉啟先大軍開到距城三里之處,安營紮寨,李巖前來相見。一見李巖,葉啟先心裡高興,他當初費那麼大的力氣去拉攏這員大將果然拉對了,這李巖當可算得上他軍隊裡的第一智將,開疆擴土的好幫手。聽斥候說李巖要來,葉啟先親自接出營外。

    李巖騎馬而來,他可沒想到葉啟先會這麼客氣,竟還接出了大營!其實李巖還存了個小心眼,根據以往在大順軍裡的規矩,凡是將軍出戰攻取城池之後,所得財物都要上交,然後由李自成統一分配。這有點原始公社的味道,當然主要原因是那時大順軍太窮,士兵又拖家帶口的,如果不統一分配,保證每個人都有飯吃,那軍隊非散了不可。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明軍出國大搶,搶來的財物都是白來的,再說驃騎軍也不缺什麼,還沒到吃不上飯的地步,所以那些戰利品自然不用全部上交,只需挑出最好的送一批給葉啟先即可。李巖存了這個念頭,見葉啟先到來,他自然要先命令手下把糧食和軍械藏起來一批,省得葉啟先眼紅討要,那時要是不給,可就不好了,但如果要給,他的勁驍軍又太窮,實在是捨不得。

    見葉啟先大踏步向自己走來,李巖忙翻身下馬,單膝跪倒,拱手道:「末將李巖,參見大元帥!」

    葉啟先哈哈大笑,快步上前扶起李巖,說道:「李大哥不必多禮,你我自己兄弟,何需玩這些虛的。以後見面抱個拳就行了,不必多禮!」

    李巖見葉啟先親熱,雖知這是客套,但也還是笑道:「那哪兒成,上下有序,該行的禮數可不能廢了!」他怕葉啟先問起戰利品的事,便來個先發制人,揮手叫過隨行的士兵,捧過他帶來的禮物,對葉啟先道:「大元帥,這次末將奉命進攻朝鮮,一路上倒也得了不少物事,特選了一批最好的晉獻給大元帥,還望大元帥收下!」

    誰知葉啟先連看都不看那些戰利品,拍著李巖的手道:「李大哥太客氣了,這些東西都是兄弟們用命換來的,分給他們便是。我是不稀罕金銀珠寶的,這些東西吃不能吃,喝不能喝,要它們作甚!」

    李巖一愣,心想:「話可不能這麼說,金銀是不能當飯吃,卻可以買來米面,怎能說是沒用呢!」他以為是葉啟先客氣,或者是嫌少,正要解釋幾句,卻又聽葉啟先低聲說道:「我只對土地感興趣,金銀倒是無所謂。以後李大哥再有斬獲,可自行留下,要不賞給兄弟們也成,總之是不用給我的!」

    葉啟先深知大航海時代初起時,出海對於普通人來講是何等的危險,可即使再危險,卻也止不住歐洲人向海外擴張的腳步。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每次出海,只要能活著回來,就能得到大批的財富。在利益的驅動下,那些想發財的人能不豁出命的出海嗎?新航道是怎麼發現的,不就是靠的這種冒險求財的精神,才一條條的開闢出來的嗎?只要讓士兵,甚至普通老百姓都明白出國就能發大財這個道理,那向海外擴張,還怕少了急先鋒不成!那時都不用葉啟先賣力氣地去發展科技,老百姓自己就能造出超級海船,發明出殺傷力巨大的武器。這個年代,大明的科技仍然領先世界,他就不信日不落帝國這個名頭,還能落到一個小小的英國頭上去!

    李巖卻不明白這些,他見葉啟先不要戰利品,不似作偽,又說出他只要土地的話來,心知這是快要稱帝了,沒想到自己有幸做了大順朝的開國元勳,又有幸能做一個還沒確定下國號的新朝的元勳,這輩子倒也真沒白活!李巖這人倒也豪爽,既然知道了葉啟先的真正想法,也就不再客氣,拱手相謝,戰利品從自以後也就不再上交了。

    兩人攜手進了葉啟先的中軍大帳。落座之後,李巖笑道:「大元帥,我剛才剛進大營時發現西北一角似乎有朝鮮兵走動,看樣子不似俘虜,莫非是大元帥收編的漢城守軍?」

    葉啟先搖頭道:「不是漢城的,是開城的。漢城的朝鮮兵都被我裝船運回國去了,咱們大明現在最缺少的就是人力,田地荒蕪,需人耕作,別的都可以先緩一緩,惟獨這糧食的問題可緩不得,所以先讓他們服服勞役,也算是替他們當年的背信棄義做補償了!」

    李巖點頭道:「大元帥英明,其實末將也是這麼想的。現下咱們大明不僅北方缺人,關外一地因戰亂也損失了不少的人口,所以我攻佔了鹹鏡道後並未殺俘,把人口都集中到了鹹興府,鹹興府離咱們的遼東不遠,待咱們回師時可將這些人帶回去,直接安置在遼東。大元帥你看如何?」

    聽李巖這麼說,葉啟先很感興趣地道:「你把人都集中到了一城之內,要是他們造反可怎麼辦?我想漢城的事你也該聽說了,就是因為當地百姓暴動,所以我才……我才允許他們『自殺』謝罪!你抓了那許多百姓,他們就沒造反的意圖嗎?」

    李巖笑著搖了搖頭,他不看葉啟先,把目光垂到地上,說道:「大元帥做事乾淨利落,末將佩服。一件事有多種做法,末將做事的手段照大元帥相差甚遠,選用的是一個笨法子,頗費時間,但所幸效果還不錯!」他不好意思公開指責葉啟先成批殺害俘虜的事,只能先捧完,然後再說事。

    葉啟先才不會不好意思呢,連連追問。李巖這才把他發明的四步掠奪法說了出來。

    大帳之中,除了李巖之外,尚有好幾十個武將,聽李巖說完之後,都默不作聲,葉啟先也是瞠目結舌,過了好半天眾人才齊聲叫好,都道李將軍好手段。

    葉啟先笑道:「看來不是李大哥照我相差甚遠,而是我照李大哥才差得遠呢!」他拍了拍手,歎道:「可惜李文秀沒在這裡,要不然他定會高興聽到這種方法。他以後要擔任朝鮮總督,正需要這種溫和一些的方法來治理當地百姓!」

    眾人紛紛點頭稱是。

    又說了些戰況,李巖忽道:「大元帥,末將以為大批殺傷朝鮮百姓,雖可震懾一時,但卻非長久之計,要想把此地劃入我國版圖,光靠殺人可不行啊!」

    葉啟先沉默良久,這才道:「需要融合才行,只是太需要時間。不知李大哥有什麼好主意,不妨說來聽聽!」

    李巖站起身,走到帳口,一指遠處的平壤,道:「朝鮮國最後的軍隊都集中在這座城中,城中除了本地百姓之外,加上潰兵和難民,不算婦女,光算壯丁怕不得就有五十萬人以上,如果能把這些人都充入進我大明,想必明年的土地耕作問題便可迎刃而解!所以末將認為如能保住這些勞力那是最好。我有一計,說起來也不難,卻可達到此目地,大元帥可願聽否?」

    丁四方一拍大腿,急:「唉,咱們坐在這裡,不就是要聽李將軍說主意呢嗎,你就別賣關子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