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職場校園 > 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大道小說網 葉廣芩:青木川 文 / 茅盾文學獎

    故事圍繞著三個人展開。離休幹部馮明、他的女兒作家馮小雨和唐史研究學者鍾一山,三個人結伴,翻山越嶺走了不少路,在一個有風的夜晚來到了秦嶺深處的小鎮青木川。

    青木川緊鄰甘肅文縣和四川青川縣,是一個一腳踏三省的地方。1951年馮明在這裡當過土改工作隊隊長,如今作為老幹部的他舊地重遊,緬懷過去的歲月,祭奠昔日在這裡犧牲的戀人林嵐,看望青木川的鄉親,是暮年對自己歷程的一種梳理;作家馮小雨在照顧父親的前提下,對民國時代報紙上刊登的一則消息感興趣,消息說,當年教育督查的夫人,北平女子師院西語系畢業生程立雪跟著丈夫到陝南視察,在這裡被土匪劫持,這個女人從此音信皆無,下落不明,偏僻的青木川卻出了一批會講英語的孩子;歷史學家鍾一山研究楊貴妃東渡之謎,把青木川認作了楊玉環東逃的通路,要在此考證出唐代道路遺留的蛛絲馬跡。

    三個人各有目的。

    青木川在民國期間有個著名人物叫魏富堂,魏富堂是當地民團司令,土匪出身的他,靠種大煙發家,利用大煙的收入他武裝了自己,富裕了青木川一方百姓,但是他卻明文規定,青木川的百姓不許抽大煙,誰抽槍斃誰。在早期一次對意大利教堂的洗劫殺戮中,魏富堂領略了西洋文明的精緻,雪白的桌布、閃亮的刀叉、精緻的圖畫、金髮碧眼的修女。因為不懂洋文,文雅的神父當著他的面打了一個電話,叫來了軍隊,使他幾乎全軍覆滅。儘管險些喪命於「文明」,但是對文明的嚮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崇敬,在草莽出身的魏富堂身上幾乎成了一種情結,他先後娶了幾房太太,都是名門閨秀,為的是改變魏家的基因。魏富堂廣置良田美宅,架橋修路,成了一片地方的土皇帝。

    俘虜了教育督察夫人程立雪,對教育文化的敬重讓魏富堂將這個會說洋文的女教師奉若神明,女教師對大難來時各自飛的自私丈夫亦失去感情,主動提出留在山清水秀的青木川教書育人。夫人變成了女教師,變成了女校長,在女校長的引領下,魏富堂蓋起了在今天也毫不遜色的學校,請的是上海工匠,大禮堂裝飾著巴洛克式浮雕,老師辦公室是兩層小樓,寬敞明亮的教室,這座山村學校成為陝南地區首屈一指的洋學校。學校開辦了英語課,代數、語文請的是名師,付以高薪。全鎮的孩子必須上學,哪個不去關魏富堂老子禁閉,直到答應將孩子送進學校才放出。胡宗南到青木川,魏富堂沒有請戲班子招待,而是從學校叫來幾個山村孩子,用英文給胡宗南背誦詩歌,讓這位軍人在山裡大開了眼界。女校長親自挑選成績優良的農家貧困子弟,到成都讀大學,費用全由魏富堂負擔,使一批孩子走出了大山。全國解放之際,陝南形勢複雜多變,魏富堂寫信給他贊助的學生們寫信,讓他們暫回家鄉,幫他度過這段特殊的日月。出去的學子只有在四川大學讀歷史的許忠德回來了,回來的理由很簡單,知恩圖報。魏富堂委任許忠德為少校參謀主任,一個隨口而出的名分,給許忠德帶來了一生的麻煩,歷次運動,他都成為了「運動員」。至於那些沒回來的,後來成了專家學者,這些人沒有一個人承認自己是「土匪」供給出來的。

    女校長患病,死於解放初期,埋葬在青木川。至死,她與魏富堂的關係清白而簡單,在青木川,在魏富堂眼裡,她是文明與文化的化身,是青木川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魏富堂有外甥叫李樹敏,娶妻劉芳,兩人是國民黨撤退後潛伏下來的特務,他們冒充**,殺害了魏富堂的兩個妻子,大趙和小趙,緊接著襲擊了剛剛住進青木川的土改工作隊,嫁禍於魏富堂,使魏富堂的政治面目變得模糊不清。1951年青木川10里外的廣坪發生過一場反革命武裝暴亂,開膛破肚,很殘忍地殺害了一批武工隊員和鄉幹部,其中有馮明的戀人林嵐。

    在一次追繳中劉芳被解放軍擊斃,李樹敏被抓捕。

    1952年春天,魏富堂和李樹敏作為土匪惡霸被政府鎮壓,具體執行者是馮明。在土改工作隊帶領下,青木川人分田分地分房產,貧困得住山洞的劉小豬分了五畝水田,三間大瓦房,他懷疑自己是在做夢,他甚至為工作隊長馮明立了牌位……

    21世紀,馮明再進青木川,當年的血雨腥風以被社會主義新農村替代,遍尋昔日貧協的骨幹,已經所剩無幾。當年的貧協骨幹青女,曾是他的房東,今天他仍舊住在青女家,青女依然是他的房東,然而此房東已非彼房東,在鎮上住著兩層小樓的青女似乎已失去當年的銳氣,終日婆婆媽媽,專心跟著小孫女周旋。馮明去看望當年的文書魏元林,魏元林對土改的記憶喪失多多,所惦記的就是兒子什麼時候給他買輛摩托車,80歲的他要騎著摩托滿世界轉。見到革命烈士老萬的遺孀,遺孀咬著酸蘿蔔,提出的是待遇和補償問題;去看當年的生產委員趙大慶,趙大慶穿著城裡支援下鄉的名牌舊衣裳,家徒四壁地跟馮明追憶舊日理想,興致勃勃地談論將魏富堂戲箱子裡的戲裝分了他,他媳婦穿著蟒袍到河邊洗衣裳。趙大慶的孫子光著脊樑在院裡做作業,天氣涼涼,小孩子跟爺爺不一樣,拒絕穿那些城裡人丟給鄉下人的爛衣裳,嫌丟人。馮明很有些失落,讓他不能接受的是至今鎮上還有些人將魏富堂稱為「魏老爺」……馮明把去林嵐的墓地放在了最後,那是他心裡最軟弱的地方,幾十年了,一想到那場刻骨銘心的愛便想到林嵐的墓地,青山綠水,竹林掩映,那是他親自為愛人選擇的青木川最美的地方。誰知,50年後,因為燒磚,愛人的墓地機器轟鳴,塵土飛揚,早已面目皆非。他親自書寫的墓碑,羞怯怯地站立在水溝旁,碑石細小,字跡淡薄,幾乎無法辨認。馮明跳進水溝,彎下身子,將墓碑緊緊抱在懷裡……當年的雇農劉小豬找他來反映問題,鎮上要開發旅遊,魏富堂走出國門的大女兒要回家鄉探望,政府讓他搬出土改時分得的大屋,另行安排住處。住慣了大宅的劉小豬絕不答應搬出,他請求馮明跟他一起「保衛土改的勝利果實」。這一切,使這位老幹部陷入空前的迷茫之中,他覺得,走過的路好像變得有些模糊,青木川的人似乎有些健忘……革命先烈的一腔熱血拋灑在這片土地上,幻化成了一片片樹林,由紅變綠。

    馮小雨探尋程立雪的下落,她懷疑至今仍舊活在老舊宅院的魏富堂最後一個太太就是當年的程立雪,所謂的女校長病故全是障眼法,那是程立雪知道魏富堂不妙的結局,為自己設計的一個脫身之計。最終,在許忠德的指點下,她找到了女校長的墓,一個小小的土堆,讓她吃驚的是土堆旁邊埋葬者另一個女人——劉芳,程立雪的親妹妹。

    鍾一山在老林裡終於找到了蜀道的遺跡,找到了唐代公主唐安的墓塚,儘管不是楊貴妃,於他的唐史研究也是一大突破。一條隱隱約約的古道,是金牛道的一個分支。

    青木川的金溪河上,魏富堂當年修造的帶廊柱的風雨橋,今天已經變做了水泥的飛鳳橋,飛鳳橋上趕集的人來自四川,來自甘肅,熙熙攘攘,熱熱鬧鬧。學校巴洛克的大禮堂還在,在陝南仍舊是首屈一指,學生們在裡面舉行了一屆又一屆畢業典禮,朗誦過一首又一首英文詩歌。許忠德在小鎮上操持著一個小賣部,買賣當中,偶爾露出一兩個英文單詞,引得外來的顧客露出驚異的眼神,免不了問一句「什麼出身?」

    馮明自青木川回去以後不久去世,變做一捧灰,裝在小匣子裡,擠擠挨挨的站在牆上眾多匣子中間;林嵐的墓地政府撥款修建,革命烈士,巨石金字,蒼松翠柏,被闢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魏富堂老宅的後牆外頭有魏富堂的墓,新刻了碑文,是許忠德與政府和魏的大女兒一塊兒商定的,內中稱魏富堂為「開明士紳」。

    一撥又一撥的遊人來到了這裡。

    Lvsexs(;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