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職場校園 > 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大道小說網 查 舜:月亮是夜晚的一點明白 文 / 茅盾文學獎

    這是一部尋覓青春詩情的小說,同時這也是一部因了歲月的磨練、淘洗而生發作者的人生感悟的小說。簡言之,這是一部借一個尋常的青春成長和家庭婚戀故事,書寫時代風貌和回族人民特殊的生存歷史、文化傳承和精神性格的作品。

    小說分現實和回憶兩條線索進行,現實線索所敘述的故事主要發生於上個世紀的50年代至80年代。小說主人公丁玉清是一個伴隨著共和國的成長而成長的當代青年。由於他的姥爺李哈吉曾經是一位中文、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幾種文字都很精通並嘔心瀝血翻譯經典和著書立說的大阿訇,他的父親丁祥解放前曾經有過一段短暫的致富史,土改時其家庭成分便被劃定為「富裕中農」,在把宗教和致富看作是反動與罪惡的年代裡,這樣雙重的政治標籤不僅給丁祥帶來不幸,更為丁玉清的人生成長之路帶來了難以抗拒的各種阻礙和濃重的心靈陰影。

    像那個時代所有的中國農民一樣,丁氏父子要在物質生存上遭受通常的饑饉、困厄、匱乏、災難,比一般農民更多一重憂患的是,丁祥和丁玉清還要在政治上遭受格外的歧視。然而,丁玉清卻是一個寧折不彎,決不向命運低頭的人!民族曾經遭受的深重苦難賦予他抵抗不公平命運的血性,對國家和民族前途的傾心關注培養了他沉潛深思的品格。於是,在政治並不清明,生活頗多磨難的歲月裡,他由一個倔強的回族少年逐漸成長為一個性格沉穩堅定有為的青年。而他的人生命運的轉機恰恰出現於國家命運出現重大轉機的80年代。所有的新思想、新觀念都爭先恐後地要在青年人中間尋找自己的知音。大學校園成為思想和生活新潮流的集散地,而許多經歷過歲月磨難和底層生活的大學生們,在新的校園裡卻經受著此前少有的精神撕扯和情感熬煎。

    丁玉清少年時的經歷及當時梨花灣人經歷的磨難,事實上不僅僅是個人的苦難和一個村子人的磨難。它們往往與民族關係密切相關。丁玉清在大學裡遭遇的歧視、得到的支持與幫助不僅僅是他個人的經歷,在更大程度上,也是一個民族與其它民族相遇的經歷。然而,書寫個人命運與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息息相關,只能說是《月亮是夜晚的一點明白》這部長篇小說的題旨之一。如果作品僅僅停留於這樣一個題旨層面,那麼它的文學價值是要被大打折扣的。作為一部敘事體的長篇小說,《月亮是夜晚的一點明白》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以一種真實而纖細的筆墨,生動再現了時代交替年代裡生命律動當中的複雜難言形態。

    大阿訇李哈吉雖然只是引子中出現的人物,但在作者的筆下卻成為了精神的象徵。這種精神的象徵一點一滴地滲入到丁玉清的生活之中。大阿訇的精神和智慧,通過善良的父輩們,傳遞給了丁玉清,使他在成長之路上能夠戰勝困難。描寫丁家人物坎坷命運中的一些筆墨,紮實、深切而又紛擾人心。這恰恰是檢驗一個作家有無閱歷底蘊、思索智慧和藝術功力,能否在作品中避免概念遊戲和增加審美成色與思想魅力的重要課題。若從遠景上說,歷史基因的考證,往往也要從這裡著手和獲益。而當生命的原始底色無遮攔地呈現和真實裸露之時,《月亮是夜晚的一點明白》所給出的答案是,回歸家庭本位。因為家是最能遮擋人生風雨的靜謐的港灣。只有在那裡,我們才可能感受人間最自然而又最深刻的撫慰、柔情、甜蜜和溫馨,從而深切體會莊嚴的責任感和創造新生命的快樂

    處理這種正常的現實情感關係,並且刻寫出足夠的深度,也許需要的是更為廣闊的觀照視野,更為深刻的對社會和對人性的洞察力。此時,誠實的文學品格將直接決定書寫的質量。從表面上看,小說很容易被人理解為是一個世俗的「多角戀」的故事。然而,與當前絕大多數事涉男歡女愛的作品題旨有異的是,恰恰提出的是,男女戀情當中的道德操守問題和維護家庭價值的問題。在被逼迫的無奈之中,丁玉清與不識字的納素娟結為貧賤夫妻,當人生命運出現轉機,丁玉清又與初戀女友李芬舊情重燃(另外兩位開放女性董果和秀春的分別涉入愈發加大了感情漩渦的力度)。

    小說的故事主幹是一個九曲連環般的愛情故事。描寫了丁玉清在幾個女人之間的情感糾纏,但是,並不涉及變態的**。即使自己的民族曾有過漫長的一夫多妻的婚姻文化傳統,就像小說中所描寫的大鬍子姑爺與大姑奶奶和小姑奶奶幾乎是一輩子和睦相處的這類迷人生活情景,已經滲入到了主人公丁玉清乃至此前的一代代人的血液與意識,但作者卻正是迎著這種難度而上,來刻寫矛盾的複雜性、現實生活的嚴峻性和人物成長環境的獨特性的,道德的堅守和家庭的維護始終是創作者堅持不變的創作信念。兩情相悅因為有了道德和倫理的約束而成為真正的充滿芬芳的人類正常的情感生活。通過丁玉清的看似並不圓滿卻美麗素潔的愛情,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回族的民族精神內涵。

    這部長篇新作從總體風格上來說,是一部帶有濃厚的抒情氣質的長篇小說。小說中似乎包含著真誠的生命的付出,讓人感受到一種當下文壇中罕見的生命的激情。這不僅僅體現在作者對小說女主人公納素娟的詩意描寫上,更體現為貫穿全書的主要敘事基調是清新明朗的。這當然與小說所講述的青春往事有關(初戀情懷總是美麗的),更與小說所涉及的上個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的時代氣氛和社會精神面貌有關。因為是帶著無法忘卻的理想和激情,也因為是書寫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故事,所以其清新明朗的基調成為貫穿全書的動人的調子,即便是主人公的情感在屢屢經受少有的苦難之時,因了由青春的情感和韻律相伴,這種動人的基調非但沒有改變,而且更具有了些許淒婉的蘊涵和性質。丁玉清這個人物在新****中是很少見的,他的人生經歷,是許許多多受到多樣文化衝撞的穆斯林青年的代表,遭遇了種種困難和艱辛,經受了心靈磨礪,但最終實現了自我的超越。作者塑造丁玉清這個人物是滿懷激情的,丁玉清對愛情、人生的體味體現的是作者對生命的思考。

    由於另外一條自唐代開始經宋、元、明、清、民國至解放以來的敘事線索,即杜家商隊故事及其懷念情結的自然融入,使小說在抒情氣質之外,平添了悠長的歷史回聲和某種俯瞰、穿越和沉思的品質。杜家商隊的故事,暗示著這個民族曾經擁有的不畏艱難、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而這些也為作品具有大胸襟、大氣派和宏大主題提供了條件和可能。在這部作品中,這樣的探索還有許多,作者的這種理性觀照和探索體現了一個人文知識分子的情懷。這種探索精神也還表現在對作品的駕馭上,比如採用歷史和現實對位交叉敘述的結構,使現實生活和歷史內容的有機結合與適度映襯,乃至就連作品中穿插的大量的真切感人、音樂感很強的歌詞,也成為了這部作品的一個亮點,這些歌詞富於西部的風韻,特別是一些情歌熾烈、樸素、純真、生動,既有西部山野的原始美,又有經過提煉的精純和雋永。它們非但起著情節過渡、舒緩節奏、增顏添色的作用,更重要的,十分有助於雕塑丁玉清的文學性格。這些歌詞,之所以與整部作品水**融在一起,不可分割而又毫無借助痕跡與死搬硬套之感,原因是全部出自於作者本人之手。

    再者,這部小說對於特殊年代裡西部風土人情和民族生活的狀繪也是新鮮而獨特的。丁祥老人在兒子新婚之日被戲耍,是特殊年代裡西部人生活當中的近似於「窮歡樂」的一種獨特風景。為剛剛出生的孩子「穿沙褲」,更是產生於西部貧困邊鄙之鄉的「窮人的風情」。尤其是丁玉清為了相親而走遍村子借穿戴,小說中這種讓人揪心的細節還有很多,讀後叫人無法忘懷。類似這般像是專門從生活底層開掘、打撈並提煉出來的感人細節,不但為敘寫主要人物的生活方式、生存環境和生活閱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增加了可讀性和審美耐力。同時,也還使作品所描寫的主人公周圍的眾多人物,比如大鬍子姑爺、丁祥老人、李哈吉大阿訇,王智齋、吳成章、費兆仁、馬二羔、撒懿德和齊黎彬等人物的性格和品行在差異和對比中,實現了各自的豐滿感和多寓性。

    小說中豐富的回族風俗風情、婚喪嫁娶、四時八節,甚至神秘的原生態文化等等,可稱集回族文化之大成,不僅使作品色彩斑斕,重要的是這些獨特的民族文化,提供了孕育丁玉清的文化母體,是主人公最初的文化源頭。這些都得益於作者在本民族的文化語境中長大,舉凡回族的生活習俗、心理素質、文化氛圍和塞上風情都滲透在他的靈魂之中。人物的一言一語、一招一式,無不呈現出明顯的回族特徵和西北高原色彩,這些特徵和色彩都是從字裡行間自然流露出來的,毫無附加之感和斧鑿之痕。這些也說明,一個地方的風物人情,常常聯繫著社會風雲的聚散與變幻。而風物人情的變化,既指示著時代的變遷,也會引發人們內心深處一種複雜的情感。在那些即將和已經消逝的古老的風物人情當中,該深藏著多少民族在特殊年代裡的生存故事和心靈的飢渴與嚮往!

    作品中的梨花灣,雪一樣飄飛的梨花和空明澄澈的月光,是完全屬於作者的故鄉和親人們的。它們是現實的存在,更是一個審美的世界。作品所寫的主要內容雖屬少數民族範疇,卻看不到「邊緣意識」和「邊緣文化心態」,而是以主人翁的精神、赤子般的情懷,強調著多民族大家庭的多彩性,向心力的可貴性,並強烈呼喚著「人類意識、未來意識和科學意識」。這本書是作者對青春韶華的深情懷念,同時,也是一個經歷過生活的磨礪從而穿越了歲月煙雲的智者對過往年代的認真梳理和獨特品味。作者帶著生活世界的生動信息和豐富能量,依靠廣闊的生活世界的力量,依靠著他的故鄉和親人的情感的支持,從他們的人生經歷當中汲取永遠青蔥的生活的力量,從故鄉的社會變遷和親人們的生死歌哭、悲歡離合之中昇華出對一個民族命運的深長思索。

    Lvsexs(;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