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霸王新傳

第六卷 大楚長歌開創盛世 第一章 夜宴(一) 文 / 舒嘯

    第一章夜宴(一)

    寒冬臘月,數九寒天,長安城下了整整一夜的雪,天亮的時候,從城頭望去,四下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城裡重重疊疊的屋簷上,也都是佈滿了厚厚的積雪。百姓們和往常一樣,漸漸地湧上了街頭,擺攤的擺攤,閒逛的閒逛,整個長安街面上,一副熱鬧詳和的景像這樣的景象,自從大楚皇帝項羽建都於此之後就開始出現了。

    城樓上兩名站崗的士兵正不停地呵氣來暖暖凍得通紅的手,其中一個鼻子紅撲撲的邊跺著腳邊說:「兄弟,聽說了嗎,皇后娘娘可是昨天可是生了個皇子,陛下要是這麼一高興,沒準又會給咱們加點餉銀了。」

    另一個眼睛細細的士兵年紀看上去不大,他使勁地吸了吸鼻子,咳嗽一聲,說道:「老哥,你說這一次咱們能加多少,和上次一樣?」

    紅鼻子不以為然道:「上次是生了個公主,這次可是皇子,將來繼承咱們大楚皇位的,自然應該比上次要多出一些來。」

    細眼睛笑道:「果真這樣就好了,咱就希望陛下年年生他幾個皇子公主的。」

    紅鼻子壞笑道:「嘿嘿,那還不把陛下忙壞了?」

    細眼睛的不懂,奇怪道:「生皇子公主的是娘娘們,陛下忙活什麼?」

    紅鼻子一臉的神秘,道:「你小子還小,到娶媳婦的時候就會明白了。」

    兩人一邊小聲地談笑著一邊注視著城樓下面的街道,街道上來來往往的百姓們多了起來,城外也漸漸地有人進城來,有三兩成群的商販,也有單行獨往的旅客,帝國的都城在紅日白雪的映襯下,顯得巍峨而繁華。

    長安城的中央,便是大楚的皇宮,經過幾年的休整,項羽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建了宮殿,將皇宮分為南北兩塊,南為未央宮,是君臣朝會的地方,北為長樂宮,是皇帝及後宮嬪妃居住場所。天下一統之後,項羽也不再堅持,挑選了幾名女子充入後宮。每天皇帝都會從長樂宮的某個殿中出來,然後到未央宮的正殿中舉行早朝,與諸大臣商議國事。

    這幾年沒有了戰爭,老百姓也漸漸安定了下來。對於皇宮來說,這幾天好事是連續不斷,皇帝陛下剛剛冊封了兩個貴妃,皇后虞姬更是產下皇子這可是大楚帝國建立以來出現的第一個皇子,將來很有可能繼承皇位的皇子!

    朝中重臣們一大早就聽得了消息,都不約而同地趕到宮中去向皇帝祝賀,但都沒能見著皇帝,宮中侍衛將大臣們拒絕在長樂宮門前,說皇帝陛下有旨,今日不早朝了,待明天朝會時再接見諸大臣,接受諸大臣的朝賀。

    眾人興沖沖而來,卻沒能見到皇帝,不免都有些失望。朝會雖然是免了,但朝廷的日常工作還是要有條不紊地開展,各人很快都回自己的辦公室去忙自己的事去了。辦公室這個名詞是皇帝項羽想出來的,眾人雖然聽著覺得拗口,但辦公地點的名字原本就不是什麼大事,因此也就沒有異議。

    「范丞相,您請留步。」侍衛隊長項勝見眾人轉身離去,忙喚道。

    范平聽項勝叫自己,知道必定有事,忙轉過身來,走近項勝道:「項將軍,有事嗎?」

    項勝輕聲道:「陛下傳丞相入宮,有要事相商。」

    范平點點頭,道:「陛下單獨召見,必有大事,勞煩將軍引路。」

    項勝命人讓開道路,將范平引到宮門口,裡面早有一個小太監恭候著了尋常男人是不允許隨便進入宮廷內部的,尤其是皇帝與嬪妃們居住的長樂宮,更是非詔不得入內。

    「陛下有旨,著丞相大人到永昌殿說話。」小太監細聲細語地道。

    項羽本來不想君臣關係搞得這麼死板,也不想把好端端的男人的男根切掉來做太監,讓這些不男不女的人來伺候自己與皇后等人,但出乎他想像的是,「保守」勢力竟是異常的龐大,更有數十名文臣以死相諫,說皇帝陛下如果不制定這樣的皇家禮儀制度,他們將死在大殿之上。

    看來,縱然是當上皇帝,想輕易地改變古人的思想,也是件難於上青天的事,項羽考慮了半天,自己的江山,尚需要讀書人幫忙管理,再者說,閹割幾個人做太監,沒人會說君王是個暴君,逼死幾個大臣,這個皇帝的名聲,可就不太好了。

    不過對於古人的許多觀點,項羽還是不能贊同,比如冊封功臣時,不少將領要求到自己的封國去,熟悉歷史的項羽知道,封建制是國家安全的隱患,或許自己在位時還沒有人敢起兵反叛,一旦自己過世,留給兒子的將是一個不可收拾的攤子。

    人真是個奇怪的動物,原本來到古代,他只想替大英雄項羽爭一口氣,不讓流氓一樣的劉邦小人得志,但一旦坐了江山之後,才發現根本沒有自己想像得那麼簡單,打下江山,這才是萬里長征走完第一步,接下來要做的事多著呢,要讓凋敝的經濟振興起來,要讓流民安定下來,要讓那些妄想做地方王的傢伙乖乖地交出領地,以便建立子孫帝王萬世之業

    總算有了兒子,帝國後繼有人,項羽驚喜若狂,可還沒高興兩個時辰,就傳來了一個不好的消息:滅南越後被改封為齊王的韓信,進出都是擁甲數萬,聲勢浩大,而且置朝廷罷兵休養生息的政令於不顧,在齊地四下招募壯丁,成天沒事幹就在搞演習。

    雖說自己讀歷史書時看不起劉邦藉機除掉韓信,但接到這樣的消息,多少還是令項羽心生不快和不安。為了盡快地恢復社會的安定,他已經連續下了幾道命令,朝廷設立八大軍區,保留一些兵員,讓大量的士兵解甲歸田去搞生產,但是韓信偏偏不聽,非但沒有遣散部分士兵,相反地,竟在齊地招兵買馬,倘若他真有反心,以他的能耐和齊民的剽悍,恐怕還真難以對付。

    原來坐的位置不同,對同樣的事情也會有不同的看法,歷史上劉邦的擔心,還真不無道理,凡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得將這樣不和諧的苗頭撲滅在萌芽狀態,也正好乘此機會,將諸侯王的兵馬繳械了。

    事關重大,項羽也不敢托大,因此讓人將范平找來商議商議。國家安定之後,大封群臣,惟獨范平一人推辭不肯受,後來經不住項羽的嚴令,只受了個掛名的會稽侯,會稽郡依然屬朝廷所管轄。自從亞父范增過世之後,項羽最信任的就屬范平了。

    「陛下,」范平聽項羽說了自己的想法之後,不由得皺緊了眉頭道,「此事事關重大,一旦收回封地,臣恐諸侯必然不服,中原將難免再起刀兵。」

    項羽所擔心的也正是這個,國家經過多年的戰亂,再也經受不起戰爭的摧殘了,倘若朝廷與諸侯之間又大戰一場,無論勝敗如何,中原恐怕都沒有氣力再與匈奴人對抗了。雖說冒頓已死,匈奴各部族之間互相征戰,但一旦匈奴人再次團結到某個首領旗下,他們很快就會變成一群令人毛骨悚然的狼。對於狼群,時刻都不能掉以輕心,儘管朝廷暫時還沒有實力勞師遠征,但對於邊境上的一舉一動,項羽還是瞭若指掌。

    「朕正是憂慮此事,國家疲憊,百姓剛剛過上幾年安寧日子,可萬萬不能再啟戰端。」項羽踱了幾步,打破沉寂。

    對於諸侯王,項羽知道可以採用「推恩令」,但是「推恩令」要見成效,需要好幾十年的時間,太過漫長,他不準備採用。

    范平思付片刻道:「陛下所擔憂者,乃諸侯手中之兵,倘若能收諸侯之兵,縱然讓其享有封地,也不足為慮了。」

    項羽點點頭,諸侯王漸漸地有向朝廷叫板的跡象,無非是他手下的精兵良將給他壯的膽,如果將他們手中的兵權統統收繳,諸侯們就成了沒牙的老虎,就算想發威,也不能掀起多大的風浪,到時候朝廷只需要伸出一隻手指頭,就能將鬧事的傢伙碾死。

    收繳兵權歷來都是件極為敏感而棘手的事,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兵變,造成混亂。歷史上這樣的前車之鑒實在是太多了。不過也有成功的例子,比如劉邦偽游雲夢,比如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想到杯酒釋兵權,項羽眼前一亮,既不用背上殺功臣的罵名,又能安穩地奪下諸侯的兵權,這簡直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嘿嘿,趙匡胤老弟,哥哥對不住你了,你的專利,即將屬於項羽了。

    「丞相看此舉如何?」項羽將自己的構想簡單說了一遍,又向范平咨詢道。

    范平驚道:「陛下,真乃神人也,杯酒釋兵權,自古以來未有,況諸侯起兵從陛下滅秦亡漢,所求者不過富貴而已,今陛下允其富貴而收其兵權,想來應當無有不從。」

    項羽笑道:「朕就以皇子降世為由,召諸侯入朝,屆時大宴諸侯,杯酒釋兵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