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霸王新傳

第六卷 大楚長歌開創盛世 第三十三章 尾隨(三) 文 / 舒嘯

    第三十三章尾隨(三)

    項羽命欒布軍與季布軍合兵一處,集結了騎兵近五萬人,由自己親自率領著,欒、季兩位元帥跟隨著自己,再派出一名將軍帶領著餘下的步軍,跟隨在後面出發。

    從斥候那裡得到消息,匈奴人的潰敗之師已經奔向了紫玉關,紫玉關彭凱正率兵阻攔,但匈奴人為了逃回草原,肯定要不惜血本地攻關。強攻之下,困獸之鬥,小小的紫玉關,絕對難以擋得住如狼似虎的匈奴人的狂攻。所以項羽將騎兵調集出來,命令去掉重裝備,輕騎上陣,務必要搶在匈奴人破關之前趕到,一是為了斬殺老上單于,二來,項羽也不希望看到彭凱這個人才戰死。

    輕騎兵一路疾進,沿途倒是看見不少匈奴人路過的痕跡,再找來幾個居民一打聽,果然有大批匈奴軍馬朝紫玉關而去。項羽命令大軍不得下馬去搶奪戰利品,而是直接開往長城關卡。這一點點輜重裝備,項羽倒還真就沒放在眼裡,他所要想獲得的,是匈奴人的最高首領——老上大單于。這才是最好的戰利品。

    一路上馬不停蹄,還捉住一個負傷不能疾行的匈奴兵士,大概老上大單于為了盡快地逃回草原去,竟下令將負傷的兵士拋棄,以便急速前進。項羽盤問了一下,老上大單于果然在前面,而且隨行的不僅僅有樓煩王這樣的貴族,還有白羊王與左賢王,可以算得上的一網大魚。如此說來,項羽更是勢在必得,傳令三軍,加快腳步。

    終於,在太陽再度升起的時候,項羽的大軍趕到了紫玉關前,兩邊山頂依然是激戰正酣,而前面的關卡之中,只有寥寥的喊殺聲,不時傳來傷員的哀號聲和匈奴人的呵斥聲。

    項羽很快做出判斷,紫玉關已經失守,而關前的兩個屏障上,楚軍卻還在頑強抵抗。至於老上大單于,不用說,一定是破關而出了。項羽抬頭看了看兩邊的山頂,下令道:「季布欒布,你二人分引一軍殺上山去,務必全殲匈奴人,一個不留。」

    季布欒布領命,各自帶著大軍殺上山去。山上奮戰不休的匈奴人也發現了從山下將他們反包圍的楚軍,趕緊想去依靠險峻的地形來進行阻擊,可更高一些的楚軍卻不依不饒,不讓他們從容地去對付攻上老的楚軍。看到同伴趕來援救,已經筋疲力盡的楚軍士卒頓時像充足了電的機器人一樣,又重新恢復了無窮的精力和鬥志。

    雙方鬥志及兵力來了個對調,實力也就此消彼漲,加上匈奴殘餘兵馬一見大單于率領大軍破關之後就一路北去,也沒有派人命令他們北撤,如此一想,人人都是心寒不已,於是很快就潰敗下去。有人高舉著兵器,跪拜在地上,準備投降。但項羽下了死命令,要將匈奴人趕盡殺絕,因此楚軍也都沒客氣,一刀一個,猶如砍瓜切菜一般,很快將殘兵消滅乾淨。

    而項羽本人也沒閒著,率領著輕騎兵直接入了紫玉關,關上還有一些匈奴人在追殺楚軍殘部,見到楚軍大隊入關,嚇得屁滾尿流,連滾帶爬地想逃出關去,都被楚軍的射手一一射殺。其餘的見勢頭不妙,想跪倒在地請降,也被楚軍一一格殺。

    留下一支百人隊,在關內搜尋尚未死亡的楚軍戰士,其餘三萬輕騎隨著項羽一道殺出關去。從兩個傷員口中得知,老上大單于剛出關不到半個時辰,匈奴人長途跋涉,又經歷了一場惡戰,勢必不能久行,倘若趁勢追擊上去,或許還有可能將老上單于擒獲。

    雖說老上單于此時手頭上還有六萬多的兵馬,但當年的彭城之役中,項羽就是率領著三萬輕騎,大破劉邦的聯軍五十六萬,聯軍自相踐踏者不下十萬。項羽之所以能夠取得這麼輝煌的戰果,一是因為出其不意,二是楚軍氣勢恢弘,無人能擋,三是聯軍畏項羽懼楚軍如虎,一聽到項羽親自率領的楚軍精銳趕到,幾乎不敢去做任何有實質性的抵抗,心中便已經繳械投降了,誰還願意做出頭鳥?

    如今匈奴人一來見識了楚軍的剽悍與其高昂的鬥志,二來已如喪家之犬,如果與項羽軍接觸,哪裡還敢去拚命抵抗。到了草原就是到了匈奴人的家,他們還不四散逃竄,利用地形的熟悉,找個地方避避?與之相反,楚軍「客場」作戰,必定是團結在一起,不敢走散,所以戰鬥力往往會提升一個檔次。

    此消彼漲,項羽覺得能夠以三萬輕騎去與老上單于的兩倍兵力來個你死我活的較量。這可不是在四原城的時候了,在四原城,匈奴人是打「客場」。又處於優勢,故戰鬥力極其高昂,但雙方掉了個位置之後,他們已經沒有能力再與楚軍對戰了。

    老上大單于一回到草原,便將防禦楚軍追擊的任務交給了樓煩王與白羊王,兩人分領本部軍一萬分成兩塊,樓煩王在左,白羊王在右,一旦楚軍殺來,立即包抄過去,對其實行打擊。樓煩王認為,楚軍即便趕來,也只是象徵性的,倘若他與白羊王能夠全殲楚軍,就起到了反敗為勝的作用,那麼,能夠獲得的賞賜,也將會更多。

    而他們以為,回到了草原,匈奴兵士們的心就安定了下來,不再像在紫玉關南時一樣,惶恐不安,心都提到嗓子眼。沒有了心理負擔的他的兵士們,一定能夠給楚人一個不大不小的教訓,讓楚人知道,能夠打硬仗的,還是草原上的英雄們。

    在草原之上,沒有什麼地方可以隱蔽,項羽早早地就望見了匈奴人列成了兩陣,知道是專門等待著自己的。但項羽也不畏懼,冷哼一聲,將手中的大戟舉起,喝道:「三軍兒郎,快馬加鞭,不等匈奴兩軍會合,將其沖為兩段,一一合圍殲滅。」

    匈奴人的意圖不錯,將軍隊分成兩片,等敵人一來,就包抄過去,將其包圍,然後在鯨吞蠶食,將敵人消滅乾淨。但在項羽看來,匈奴人就彷彿張開了兩隻大拳頭,而將最薄弱的胸膛暴露在自己面前。解放戰爭時的老蔣,就是東面進攻山東,西邊進攻陝西,而將中原地帶暴露出來。英明領袖毛主席一眼就看穿了老蔣的把戲,將敵人比為「啞鈴」,從而果斷地派遣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上演出一幕軍事史上的神奇篇章。

    如今這樣式,自然無法與全國戰爭相比,但就像是解放戰爭的縮編版本,對付敵人的方法,卻是有共同之處。楚軍輕騎兵聽到命令,也顧不上遠來疲勞,只覺得辛苦了一天一夜,終於看見獵物了,又怎麼能不眼睛發亮,鬥志昂揚?

    白羊王見楚軍根本就不像樓煩王所說的那樣,是小股部隊,而是密密麻麻的大軍,看上去足足比他們兩人的隊伍還要多上一些,當下也來不及派人去痛罵一下樓煩王,而是率領自己的大軍悄悄地往後撤了些。白羊王對老上單于將自己作為斷後部隊是非常有意見的,這大單于明擺著是要借楚人的手削弱自己的力量。但樓煩王吹噓說,楚人不敢遠來,縱然來襲,也是象徵性的。因此白羊王才留了下來。

    但楚軍的強盛,大大出乎白羊王的意料。他見樓煩王已經按照計劃率軍包抄上去,便也派出一支三千人的隊伍,包抄上去,免得以後被樓煩王在老上單于面前打小報告。

    但是白羊王顯然多慮了。樓煩王見楚軍也乖乖地鑽進他與白羊王組成的口袋,正在高興間,楚軍一部突然直接向北而去,並不與其接戰。樓煩王暗暗吃驚,手搭涼棚,遠遠望去,只見這支楚軍已經繞道殺了過來,將自己的隊伍來了個反包圍。

    樓煩王一驚非小,再回頭看看白羊王部,白羊王的先頭部隊(那三千人馬)也被楚軍反包圍成功,而白羊王的大隊人馬見情況不妙,乾脆捨棄了自己的人馬和樓煩王的人馬,率領著他那幾千人馬,掉頭北逃了。

    「該死的懦夫!」樓煩王眼睛瞪得像是要吃人,惡狠狠地罵著逃逸而去的白羊王。

    「殺!」楚軍已經開始發起了衝鋒,如同一群野狼一樣,向著匈奴人殺了過來。

    樓煩王也清楚,惱怒於事無補,只得指揮自己的人馬,緊緊團縮到一起,開始向西突圍。西面的楚軍兩軍的結合部,比其他地方要稍微薄弱些,因此也就成為突圍的最佳地段。

    「草原上的雄鷹們,崑崙神庇佑的驕子們,為了草原上的榮光,拿出你們勇猛無敵的鬥志,只要衝出一條道來,咱們就能回到自己的家園去,殺啊!」樓煩王緊張時刻,動員令也下得不倫不類。前半段似乎要隊伍發起衝鋒殺敗懦弱無能的敵人,後半段卻是要自己的人馬殺出一條血路,逃回家園中去。

    不管如何,匈奴人總算明白了主帥的意圖,那就是從西面的間隙中殺出一條道來,在夾縫中求得生存。危難之際,人的求生**特別強烈,因此樓煩王的命令一下,匈奴的這些人馬立即找對了方向,一窩蜂地向西殺去。

    至於白羊王的三千人馬,遠遠地望見樓煩王的人馬殺向西去,也想湊到一處,來保全自己,因此也揮軍向西殺去——不過他們可沒能往西走多遠,因為密密麻麻的楚軍已經攔截住他們的去路,一萬多的楚軍被留了下來,專門對付這三千匈奴兵士。四周都是敵軍,而且援軍已無希望,死亡的恐懼漸漸爬上每個匈奴兵士的心頭。

    接下來這裡發生的,就是血腥的屠殺,三千喪失鬥志的匈奴人,在冷酷無情的楚軍面前,很快地喪失了自己的性命,將滿身軀的鮮血,灑向了生他們養他們的這片草原。

    樓煩王的人馬卻並不慌張,一路向西殺去,哪怕背後的楚軍正在踢他們的屁股,也絕對不能回頭,一旦遲疑,楚軍之間的縫隙將會消失,一旦楚軍之間的縫隙消失,他們將再無生還之理。樓煩王心裡還在咒罵著懦弱的白羊王,要不是這混蛋膽子小,憑藉著兩人的兩萬多兵馬,足以與楚軍相抗衡,那時候,誰勝誰敗還尚未可知。

    「啟稟陛下,方才有人捉住一個俘虜,說前面是匈奴樓煩王所部,而逃逸的是匈奴白羊王所部,白羊王部前來試探的三千人馬,已被我軍全部殲滅。」一名偏將策馬前來報道。

    項羽一聽到「樓煩王」三字,就立即想起四原城內死傷纍纍的百姓,就想到了被他屠殺的幾座城池,眼中頓時冒出火來,大戟一舉,高喝道:「擒住樓煩王者,賞賜百金,封關內侯;斬殺樓煩王者,賞賜百金,封亭侯。」

    又一次聽到賞賜與許爵,楚軍更是人人向前,只朝著匈奴軍中頭領模樣地人殺去。

    項羽也不顧副將的勸阻,親自跨馬持戟追擊過去。接連斬殺了幾名匈奴兵士,接近了一名匈奴頭領,項羽催動戰馬,大戟往前一探,月牙鉤住那人的衣帶。那人感覺不妙,用手來拉,項羽冷笑一聲,大戟一抖,向上一翻,將那人的手掌削斷。

    「啊!」那個頭領吃痛,哀號著看著自己汩汩冒著血泡的手腕。

    趁著他哀號愣神的片刻,項羽已經催馬趕到面前,大戟往他脖子處一放,厲聲喝問道:「快說,樓煩王何在?」

    那人看項羽這架勢,知道自己如果稍有遲疑,將人頭落地,於是趕忙回道:「樓煩,樓煩王,就是,頭頂五色羽毛的那個。」

    項羽抬頭一看,果然有一個,頭頂著五色的羽毛,而其餘人等,或是頂白色,或是頂著黑色。項羽料想此人說得不錯,也不應話,大戟一斷,將其挑落下馬。

    頭頂著五色羽毛的那人,正被一群人簇擁著向西而逃。項羽也不多話,催馬追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