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霸王新傳

第六卷 大楚長歌開創盛世 第三十四章 尾隨(四) 文 / 舒嘯

    第三十四章尾隨(四)

    樓煩王這時候也顧不得什麼顏面了,剛才說到崑崙神庇佑下的草原雄鷹是勇猛無敵的,但是他自己卻讓兵士們去抵擋住楚軍,自己則率領一支衛隊向前突圍逃命。

    項羽也看出樓煩王的意圖,忙傳令包抄的軍馬要邊向西移動邊進行包抄合圍,這樣一來,就給樓煩王部衝出間隙的路線給拉長了一些,而為大軍合圍贏得時間。楚軍在包抄過程中,也不忘給匈奴人送一些見面禮——狼牙箭,箭雨飛向匈奴人,使匈奴人不得不放慢了衝出重圍的腳步。

    楚軍費了好大的周章,終於在匈奴人突圍之前,將包圍圈完全合攏。後續跟上的楚軍軍士趕緊抓住時機,將兩軍的結合部以重兵屯圍。包圍圈剛一形成,楚軍士氣大振,而匈奴人則心頭升起不妙的陰雲。樓煩王見勢頭不妙,趕緊讓先頭部隊打個衝鋒,自己則緊隨其後,在數十名勇士的簇擁下,緩緩地向西前進著,看看能不能趁楚軍立足未穩,強行衝出去。

    楚軍見敵人要逃,自然不肯放過這個好容易逮到的獵物。匈奴樓煩王在包圍圈中的事情已經人盡皆知,而且皇帝陛下又下了恩賞的命令,無論擒住或是斬殺了樓煩王的人,都將會有重金賞賜,而且還會封侯,這個巨大的誘惑無疑起到了鼓舞士氣的作用,楚軍戰士無不興奮異常,對妄想突圍而去的匈奴人,是大起殺心,大有絕不放過一個敵人的氣勢。

    樓煩王見硬衝很難衝出去,也隱隱覺得劫數難逃。但他也明白,楚人是絕對不會放過自己的,反正是死路一條了,倒不如捨出命來,與楚軍追兵大殺一陣,於是呼喊道:「草原上的雄鷹們,貪婪的楚人,是不會善罷甘休的,所有企圖歸降的人,可曾有一人生還?戰是死,降亦是死,與楚人拼了。」

    「與楚人拼了。」匈奴人齊聲高呼起來,揮舞著自己手中的鋼刀,猶如野狼一般,叫囂著反向楚軍撲去。匈奴人緊緊地團在一起,也沒有固定的攻擊方向,四下亂殺開來。

    茫茫的草原之上,兩軍混戰在一起,楚軍雖然佔有人數上的優勢,但由於匈奴人緊成一團,所接觸到的楚軍便與匈奴一般多少,一時倒顯示不出優勢來,雙方倒形成了旗鼓相當的局面。就算是項羽也不得不承認,匈奴人的確是驍勇善戰,而且兇惡異常,此刻已是心無雜念,不要命地向楚軍殺去。

    樓煩王也是匈奴人中出了名的嗜殺分子,手中的彎刀更是飽食過無數人的鮮血,此刻似乎到了生命的最後關頭,他便如同魔鬼一般,肆無忌憚地砍殺著周圍人的生命。

    不過剛才他的一聲高呼,已經讓不少楚軍意識到了,這人一定就是匈奴人的樓煩王,方才陛下賞賜封爵的上諭言猶在耳,一場莫大的富貴就擺放在自己的面前,一個由平民直接晉陞為貴族的機會就在那裡向自己招手。無數楚軍心中懷揣著夢想,朝著樓煩王所在的地方既殺過去。

    樓煩王也陡然發現自己竟成為一個香餑餑,不少楚軍眼神中竟是藏著不懷好意的笑看著自己,並且縱馬朝自己所處的地方擠殺過來。他趕緊一揮手,讓自己的衛隊將自己團團圍住,而自己則慢慢地退縮到匈奴兵團的中央處。

    這下楚軍要想殺到他的面前,就得將四周的匈奴兵士全都格殺——而在緊密的兵團四周,楚軍人數上的優勢又無法發揮,匈奴人卻堪堪與楚軍殺了個平手。匈奴人想突圍雖是不太可能,而楚軍想全部格殺盡匈奴兵士,似乎也是個極其艱巨的任務。

    樓煩王心裡還懷中一絲幻想——老上大單于整頓兵馬完畢,白羊王敗退之後,言及楚軍人馬不過兩三萬,大單于在揮兵殺回頭,自己的圍就能解了,這也是自己及所部兵馬能夠突圍的唯一希望。遺憾的是,他只猜對了開頭,卻沒有想到結尾。白羊王一路潰逃,追上了老上大單于。老上大單于震怒之下,嚴問白羊王。

    白羊王在匈奴諸位貴族頭領面前,自然不會說自己膽小怯戰,而是編造謊言,說楚軍十萬之眾,將自己與樓煩王團團圍住,自己帶著所部兵馬率先突圍,而樓煩王貪功不退,導致全軍為楚軍所困。白羊王甚至還大言不慚地說,自己為此還派出三千人的隊伍,去增援樓煩王,但都一去不復返。

    老上大單于看著白羊王灰頭土臉的樣子,也相信了他的話語,心中雖然不捨得樓煩王這樣的猛將,但讓他拖延住楚軍的腳步,就為自己的安全脫險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因此下令全軍加速前進,返回王庭。

    樓煩王的一絲幻想隨著之間的推薦,有如肥皂泡一樣,起先光彩條條,鮮艷無比,但越到後來,越是蒼白單薄,最後「砰」地一下,肥皂泡化為一灘肥皂水,跌落到地面上。

    項羽見楚軍傷亡不小,自是惱怒無比,但此時在茫茫的草原之上,兩軍混戰,纏鬥在一起,想撤出戰鬥幾乎都不可能。而匈奴人的頑強,也大大出乎項羽的預料。他沒想到被包圍住的又是潰敗之軍的匈奴樓煩王部,戰鬥力竟是如此之強。也難怪樓煩王所部竟能夠在大楚境內來去自如,忽東忽西地屠殺了幾座城池!

    不過越是強大的敵人,項羽就越要將其消滅。在他的字典裡,還沒有攻不破的關城,還沒有打不垮的敵軍,還沒有能夠戰勝自己的對手。項羽也明白,在草原上的野戰,較量的是雙方的鬥志及勇猛,所謂的狹路相逢勇者勝,在茫茫草原上也是如此。

    項羽本人一開始還能夠衝殺在前,但追殺了十來名匈奴人之後,副將們就趕緊派出兩百多人的隊伍,將項羽團團保護在中央。皇帝陛下的身家性命,比什麼都來得重要,倘若皇帝陛下在戰鬥中被流矢所中或被亂軍所傷,那麼他們作為副將,罪責絕對難逃,因此也不顧項羽痛罵,命人將皇帝圍繞起來。

    這樣一來,項羽親臨戰陣殺敵人的願望就落空了,他雖然急得罵那幾名副將的娘,但那兩百軍士可不給皇帝面子。在軍隊中,將軍的話就是軍令,而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這句話是項羽建立新軍時,教育給元帥將軍們的,並且要他們將這個觀點貫徹下去,成為新兵條例的一條重要條例。

    不過,項羽雖然無法加入到撕殺的行列中,卻能清醒地看清楚當前的形勢。匈奴人像螞蟻團一般,圍在一起,密密麻麻的。一旦有人被楚軍所殺,立即就會有人從裡面填補上這個空缺,絕對不會有讓楚軍敲開間隙的時間。

    如同核桃一樣的堅固「堡壘」,不,比核桃還要頑固,核桃只要敲隨一點,就能將其輕易地全部打碎,而匈奴人的兵團不一樣,大開一點,它自己竟會立即生長出來,將破損了的地方重新彌合。如此強勁而幾乎無懈可擊的戰法,的確有著頑強的生命力。

    圍繞在這顆堅硬的「核桃」周圍,以人力於其拚殺,簡直就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楚軍人數雖然佔據極大的優勢,但野戰下來,縱然能夠全殲敵人,到頭來自己也會損失慘重。對於要保存革命有生力量的楚軍來說,這樣的打法,實在是個虧本的生意。

    打仗,要靠武力,更多的時候,還得靠智慧。何況項羽很是心疼自己的這些軍士,他們可都是帝國的堅強柱石,真正的萬里長城,日後將匈奴人趕出草原,趕往西方世界,還要靠他們,可不能每打一仗就死傷這麼多的軍士——項羽可不做賠本的買賣。

    「命令後軍先撤,待後軍撤退五百步後,再命前軍後撤五百步,前軍後撤時間,後軍取出弓箭。」項羽找來幾名副將,下令道。

    幾名副將見楚軍死傷也比較慘重,正想前來請命,要親自上陣去大殺一陣,不想卻得到了皇帝陛下的這個旨意。雖然有些不樂意,但還是嚴格地按照項羽的命令去做了。違抗聖旨,這個罪名可不小,他們小小的副將,哪裡敢去違抗項羽的意思?

    楚軍雖是見到樓煩王而兩眼放光,但軍令如山,倒也沒有一個人敢於冒犯,於是楚軍漸漸後撤——但還是將匈奴人包圍著,只不過這個包圍圈大了許多。衝殺在前面的楚軍也依令漸漸後撤,捨棄了就在眼前的巨大利益,漸漸地退到了最外圍——為彎弓搭箭的軍士們讓出道來。

    這樣一來,匈奴人倒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楚軍突然散去,卻又圍了個大圈,以弓手對準了自己。匈奴人的兵士依然是團成一團,密密麻麻的,在野戰之中,緊密團結在一起的匈奴兵陣猶如一隻刺蝟一樣,讓人難以對付,但是當楚軍一旦撤圍,並以弓箭相伺候的時候,匈奴人這才發現,他們已經成了楚軍黝黑的箭頭下,惴惴不安的獵物。

    成為獵物的滋味可不好受,樓煩王一見事態對自己極為不妙,於是橫下一條心來,高聲喝道:「繼續向西,衝!」

    匈奴兵士們也都明白,面對弓箭手,唯一的出路就是衝鋒,可能會有人倒在衝鋒的路上,但是一動不動地只能便宜了楚軍,給他們以瞄準的機會。而衝鋒起來,這幾百步的距離,楚軍至多可以射三波的箭。只要能在三撥箭雨之後衝到他們面前,弓箭手就只能引頸待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