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民國軍旅之隨波逐流

第一卷 第161章 四川整訓(一) 文 / 國產坦克

    第161章四川整訓(一)

    「游是走,擊是打,游而不擊是逃跑主義,擊而不游是拚命主義,游擊戰的精髓是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敵疲我打,敵逃我追。遵循合理選擇作戰地點,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選擇作戰時機,戰鬥結束迅速撤退五項基本原則的作戰方式,叫做游擊戰。」劉建業站在講台前,向台下的各位新20軍的團以上軍官們宣講戰術理論。

    「游擊戰是非正規作戰。以襲擊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動性、靈活性、主動性、進攻性和速決性,並能廣泛動員群眾投入戰爭。游擊戰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公元前512年的吳楚之戰中,就有游擊性質的作戰行動。相傳為黃帝風後撰寫的《握奇經》認為:「遊軍之形,乍動乍靜,避實擊虛,視贏撓盛,結陳趨地,斷繞四經。』對游擊部隊的作戰行動,作了生動的描述。撇開政治立場的角度,在抗戰之前的十年內戰裡,我們**就吃了紅軍這方面很大的虧。諸位都或多或少甚至是親身的體驗過在江西和其他的赤色地區,我們**幾乎是被紅軍到處牽著鼻子走,結果,各部隊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以至於被紅軍抓住鎊部隊之間缺乏聯繫的弱點,在內線作戰中於局部地區集中優勢兵力,一一擊破。」劉建業一邊說,一邊看著台下的各位軍官們。

    「他們不敢和我們堂堂正正的正面作戰,只能採取這種偷雞摸狗的戰術。這不是什麼君子所為。」一名軍官站起身來說道。

    「就是這樣,他們採用的這種戰術根本就是上不得檯面的東西。」這種意見顯然得到了不少台下軍官的贊同。

    「不管使用的什麼戰術,只要是能最大限度發揮自己一方的特長,限制對方的長處,以己之長擊彼之短,能在戰場上面取得勝利,達到戰術目的,那就是好戰術。戰場上面不會因為你講究什麼騎士風度,就會讓你取勝。如果你能打贏,那你就是勝利者,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而失敗者總是失意的。這一點,我希望大家能夠明白。戰場之上首先應該追求勝利,至於其他的那些,可以在你取得勝利以後,再以勝利者的姿態擺出來。否則,一切都是毫無意義的廢話。」劉建業對這種論調予以毫不留情的批駁。

    「難道要我們堂堂的野戰軍,去學他們打游擊作戰?」又一個軍官提問道。

    「游擊戰本身是一種非正規的作戰,但是,游擊戰運用得好就可以有力地配合正規戰。設想,如果敵人在於我們正面作戰的同時,在他們的佔領區域和運輸補給線上,大量出現游擊作戰人員,對他們的通信線路,運輸線路和交通線進行大範圍的破襲,敵人是不是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不說別的,為了穩定後方,敵人就不得不從前線抽調出部分的兵力來穩定後方,這樣也就可以減輕正面戰場上承受的壓力。」劉建業說道。

    「還可以破壞敵人的後勤,使其糧食彈藥供應吃緊,打擊對方的士氣。」一名軍官若有所悟地說道。

    「對,說得很對,游擊戰如果運用得好,可以有效的破壞敵人對佔領區的控制,使其不能實現其以戰養戰的目的,這樣,也就不得不時期消耗更多的戰爭資源以維持其戰爭機器的運轉,還可以破壞敵人正面戰場上大規模軍事行動的順利進行。」劉建業說道。

    「既然游擊戰這樣有效,那我們為什麼還需要在正面作戰呢?」有人提出這樣的疑惑。

    「游擊戰本身是無法替代正面作戰的,它只能是與正面作戰相互結合,相互協調,配合作戰的。單純的游擊作戰,是很難達到取得戰爭勝利的目的的。這就涉及到游擊戰的原則了。」劉建業對此做出解釋。

    「軍座就給我們講講游擊戰的作戰原則。」楊參謀長說道。

    「我在向百里先生學習時候,曾經在他的教導下對游擊戰進行過一番的研究。我根據**與紅軍的交戰歷史,總結出以下七條原則。

    1.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是游擊戰的基本原則;

    2.以襲擊為主的進攻,是游擊戰的基本作戰形式;

    3.穩固的根據地,是游擊戰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依托;

    4.在一定條件下,游擊戰可以作為某個戰略階段的主要作戰形式;

    5.戰略上的集中指揮與戰役戰鬥上的分散指揮相結合,是游擊戰的指揮原則;

    6.游擊戰要向正規戰發展。

    7.游擊戰因兵力少而突擊力弱,很難獨立地解決整個戰爭問題,只有積極創造條件,使游擊隊發展成正規軍,使正規戰與游擊戰緊密配合,才能加快戰爭勝利的進程。」劉建業說道。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江西的紅軍的確就是這樣和我軍作戰的。我軍每次都試圖尋找紅軍的主力部隊進行主力之間的交戰,以發揚我軍在火力上的優勢,達到殲滅敵人的目的。但是紅軍總是在山溝裡鑽來鑽去,也帶著我軍的部隊在山溝裡跑,最後跑得我軍只能疲於奔命。等到我軍被對手引得與其他部隊之間距離拉大,官兵疲憊不堪的時候,對手卻不知道是從什麼地方鑽出來的,一下子冒出許多的兵力,對我軍展開圍攻,使我軍難以招架。這十六個字,真的是讓我軍吃夠了苦頭。」一名軍官說道,顯然,他是在對蘇區的清剿行動裡吃過這方面的苦頭的。

    「游擊戰術對部隊最主要的要求就是快速。部隊的運動,部署以及戰鬥都必須要求快速。只有快速才能強在敵人反應過來之前,解決戰鬥,快速撤離,使敵人無法捕捉到我方的主力。同時,還要注意選擇合適的預定戰場,通過我方的主動行動誘使敵人在我方所設定的戰場與我軍進行交戰。只要做到這些,敵人是很難應對的。凡是侵略者,都怕懼游擊戰的,它要速戰速決,它挾持優越的武器,最希望陣地戰,它想從決戰擊潰對方的主力。開展游擊作戰,就可以使敵人的這種企圖難以實現。」劉建業繼續說道。

    「游擊戰就沒有辦法克制嗎?」有軍官問道。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戰術是無法克制的,包括游擊戰在內。在敵強我弱和具有廣闊的迴旋空間的情況下,慎打硬碰硬的殲滅戰和陣地戰,要更多地採用靈活機動的游擊戰,才能慢慢把敵人變得虛弱。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游擊戰能否順利開展,就要看是否存在足夠的群眾基礎。游擊戰的真諦,從政治上講,就是依靠人民進行遊擊的,如果離開了人民的支持,你便無法游擊;因為開展游擊作戰的力量相對於他的對手來說經常是處於弱勢地位,所以,他就需要能夠得到游擊區域的老百姓的支持。只有得到老百姓的支持,才能順利地得到糧食物資等補給,以及兵員的補充。這方面是至關重要的。游擊作戰通常是難以得到外界補充的,要向長期持久地堅持有效的游擊戰,就必須的就地獲取補給。補給除了從敵人的手裡繳獲以外,就只有依靠從當地的老百姓那裡獲得。但是如果不能獲得老百姓的支持,那麼游擊作戰的力量就會寸步難行,無法生存。」劉建業說道。

    「那也就是說,只有獲得百姓的支持和擁護,才能有效地開展游擊作戰?」

    「確實如此。如果不能獲得百姓的支持,那麼開展游擊作戰,只能是死路一條。」劉建業直截了當的斷言。

    「那為什麼我們**和北方的八路軍都開展游擊戰,他們就打的轟轟烈烈,我們**就收效不大呢?」

    「還是那句話,游擊作戰要想順利開展,必須要有群眾基礎,獲得老百姓的支持。如果老百姓支持你打游擊作戰,而自身的生活反而更差了,那麼很難說他還可能繼續支持你了。北方的八路軍在他們所控制的敵後根據地,開展減租減息的活動,有效的減輕了當地的老百姓的負擔,使他們能夠改善生活狀態,那麼老百姓自然是會支持他們。而我們**在這方面做得就差得多了。只有得到老百姓的支持,才能使我們的眼線遍佈各處,密切關注著敵軍的一舉一動。只要敵軍的小鄙力量出動,我們就可以預先設伏,從後方、側面進行火力突襲,在敵人的支援部隊趕到前迅速撤出戰鬥,並乘敵稍有懈怠再次伏擊其援軍。」劉建業在這裡可不敢說得更多,不然,是會被認為有赤色嫌疑的。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在政治上失敗了,軍事上就很難取得勝利。克勞塞韋茨說的話大概就是這個道理。」楊參謀長若有所思地說。

    「所以,軍人不能絲毫不關心政治,當然,軍人最好也不要過分陷入政治。」劉建業在這個地方也就只能說到這裡了。

    「兵力少的話,可以打游擊作戰,那麼兵力多了以後,又應該怎麼變化呢?」有人問到。

    「那就首選運動戰。不過,今天的時間到了,明天再說。下課。」劉建業看了一下手錶說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