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民國軍旅之隨波逐流

第一卷 第214章 封鎖與反封鎖 文 / 國產坦克

    第214章封鎖與**

    當中**隊和日軍在華中地區連天血戰的時候,太平洋上也並不太平。

    7月18日,日本第三次近衛內閣成立,決心「不惜對英美一戰」。隨後,日本不顧美國的嚴厲警告,派兵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南部,佔領了該地區8個空軍基地和金蘭灣、西貢兩大軍港,構成了對英美在南洋地區屬地的嚴重威脅。

    面對日本咄咄逼人的戰爭氣焰,美國不得不作出強烈反應。7月26日,羅斯福下令凍結日本在美國的全部資產,同時,在菲律賓成立美國陸軍遠東司令部,由麥克阿瑟擔任司令官。8月1日,美國宣佈對日本實行全面禁運。8月9日至12日,羅斯福總統與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大西洋紐芬蘭的阿金夏灣舉行秘密會晤,並隨後聯合發表了著名的「大西洋憲章」。兩巨頭公開宣佈,不承認法西斯國家用侵略造成的領土變更,並決心解除侵略國家的武裝。

    但是,羅斯福總統和赫爾國務卿對日本仍心存幻想。當時日本雖然已與德、意結成同盟,但在具體利益上也不無分歧。羅斯福和赫爾企圖通過軟硬兼施離間日本與德、意的關係,阻止日本的南進計劃。從1941年4月開始,赫爾便與日本駐美大使野村吉三郎進行秘密談判。不過,由於雙方的要求相距甚遠,一直沒能達成妥協。

    與此同時,下半年,重慶方面的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也就是著名的軍統,當時總部位於重慶郊外的羅家灣19號,從無線電監聽中發現,日本空軍有準備在太平洋地區進行活動的企圖。抗戰爆發以來,軍統電訊處一直監聽日本的無線電通訊,在破譯密碼上有所研究。經最高統帥批准,羅家灣的戴老闆示意軍統美國站站長肖勃將情報轉告美**方。可是,這個友好的表示,卻引起美國將軍們的捧腹大笑。有的還說這是中國人有意挑撥美日關係!

    在此以後,中國政府的駐美武官再次通報情報的時候,都不好意思在正式場合講,只能通過私人關係往上捅。

    長沙,陳長官臨時住處。在總結檢討會議結束以後,陳部長並沒有跟隨最高統帥離開長沙,而是繼續在長沙逗留,公開的名義是與第九戰區協調加強兩戰區之間的協作。

    「仲良,今天找你來,是要告訴你一個消息。我方已經獲得了日軍即將在太平洋有大動作的消息。為了體現盟友之間的關係,我方已經將這個情報送交給了美國方面。但是,美國方面並沒有引起任何的注意。」陳長官一臉憂慮地說道。

    「這很正常。他們那些自以為高人一等的白人,總是認為黃皮膚的人低他們一等,只能聽憑他們的擺佈。他們遲早會吃大虧的。」劉建業對這個消息根本就沒有任何的驚奇。

    「英國人也對我們的情報不以為然。雖然我方與他們進行了多次的協商,但是直到現在他們還是不肯讓我方的軍隊進入緬甸,與他們共同作戰,守衛我們的滇緬路運輸線。」陳長官繼續說道。

    「他們本來就對守住緬甸三心二意。在他們看來,緬甸最大的價值也就是作為印度,這個他們大英帝國的大後方的屏障。況且,緬甸在成為英國殖民地之前,曾經長期是我國的附屬國。在緬甸還有大量的中國僑民。在他們看來最危險的不是日本人入侵,而是我們一旦進入緬甸,就不會輕易再走了。他們英國人總是時刻都表現出一種傲慢自私的態度。」對於二戰裡的英國人,劉建業也沒有多少好感。

    英國在二戰史上有著極不光彩的一頁,那就是綏靖政策。為了自己不捲入戰爭,小柄的利益是可以隨便犧牲的,不管是不是盟國。德軍開進萊茵蘭,英國不反對;德國吞併奧地利,英國不反對;德國要吞併捷克,英國就幫忙搞了個慕尼黑協定;德國侵略波蘭,英國向歐洲提供了4個師的象徵性援助,躲在牢固的馬其諾防線後,「眼看著一個唐吉科德式的英勇的盟國被希特勒消滅了。」更有甚者,英國的張伯倫等人堅信只要繼續實行對日綏靖即可維護英國的利益。1938年5月,英國竟與日本在東京非法簽訂了關於中國海關的協定,將徵收的稅款全部存於日本正金銀行,並任用大批日本人為海關官員,致使日本得以用中國海關稅款套取外匯,向歐美購買戰爭物資,用以侵略中國。同年9月,當中國駐英大使郭泰祺向英國聲明,中國將在國聯第102次行政會議上要求按國聯盟約第17條對日本實施經濟制裁時,英國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竟向郭說:中國政府這樣要求,「於中國自身沒有一點好處,而對國聯卻可能有害」。同時向日本駐英大使吉田茂表示:英國政府不會贊成中國要求國聯制裁日本。1938年末,英國雖然在美國提議下允諾向中國提供少量貸款,但對日本仍持一貫的綏靖政策。1939年7月,英駐日大使克萊琪與日本外務大臣有田八郎代表各方政府在東京簽訂了《有田—克萊琪協定》,其中規定英國在華北限制抗日活動,阻止抗日「嫌疑犯」進入英租界等,並將4名嫌疑犯由英租界引渡給天津偽政府。這實際上是變相地承認了偽政權。為了緩和與日本的緊張關係,居然聽任日本唆使,封鎖中國唯一對外交通線滇緬公路達三個月之久,使中國處於窒息的境地。它做了日寇想做而做不到的事!在中**隊進入緬甸作戰以後,英國人則是在日軍面前一觸即退,潰不成軍,竟然要由他們向來極度蔑視的中**隊來給他們救駕。在前方的中**隊和日軍血戰的時候,英國人連招呼都不打,就直接自己跑路,還順帶捲走了大批美國援助中國抗戰的物資,帶不走也被他們放火焚燒得乾乾淨淨。法國失敗後,英國孤軍作戰,舉起了「正義」的大旗。英國,作為一個殖民地遍佈全世界,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侵略國家,它有什麼資格談「正義」?!像這樣的國家,怎能讓他的盟友感到放心?

    「軍委會也很清楚這一點。對於英國人來說,緬甸只是一塊雞肋,但是,對於我們來說,滇緬路卻是我們的生命線。我們是不能不救。」陳長官長歎一聲。

    劉建業很清楚,陳長官說的一點都不錯,也許對於那些高傲的約翰牛來說,緬甸只是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但是,對於中國來說,從緬甸仰光港知道中國雲南昆明的滇緬公路,卻是維繫抗戰,從外界獲得必需戰略物資的唯一陸上通道。因為蘇俄陷入與德國的艱苦戰爭,對中國來說,唯一可靠的對外通道就只剩下這條滇緬公路了。大量中國必須的武器裝備和彈藥,都必須通過這條公路運進中國,再轉發到各戰區。

    「辭公,卑職認為,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我們都必須要從現在開始就在雲南和緬甸的邊界地區集結部隊,進行相應的叢林訓練,同時還要對日軍的叢林戰術進行研究。我軍部隊長期以來都是以大兵團作戰為指導方針的,叢林戰則與此有著近乎完全不同的作戰特點。如果我軍不對此進行深入地研究,我軍在緬甸的作戰前景不容樂觀。最關鍵的一點,要進入緬甸的部隊,首先是要精銳,同時數量還不能少,數量太少根本無濟於事。」劉建業說出了自己的觀點。

    「這個事情,軍委會已經有了安排。一等和英國人的協定達成,馬上就會成立遠征部隊的司令部。所屬部隊也已經選擇好了,首批的部隊是第五軍、第六軍,你的部隊和第66軍將作為第二批入緬的部隊。」陳長官說道。

    「卑職一定竭誠努力。不過,我還是認為,入緬的部隊絕對不能少。日軍一旦發動東南亞戰事,其陸上力量的主力必然會指向滇緬公路。我們的兵力要是少了,是沒有辦法擋住日本人的。」劉建業說道。

    「你的意見,我會轉達的。你回去以後,要做好準備。調動的命令隨時可能下達。」

    「卑職明白。卑職回去以後,立刻就著手準備。」

    「這次作戰,將是數十年以來我**隊第一次出國作戰,一定要打好,這樣才能在世界面前重新振作我們中**隊的形象,堅定友邦對我們的支持。你明白嗎?」

    「卑職清楚。自甲午戰敗以來,中**隊在世人的眼裡已經只剩下**不堪一用的形象。這次作戰,正是讓世界正視我們的大好時機。無論如何,卑職定當竭誠努力,報效國家。」劉建業回應道。

    「好,你明白就好。記住我說的話。」

    和對內地的航空作戰沿海封鎖作戰和對內地的航空作戰,是戰略相持階段日軍侵華戰爭的重要手段和組成部分。沿海封鎖作戰即攻佔中國東南沿海的大小佰口,切斷中國與海外的所有進出通道,阻止一切援華抗戰物資進入中國。這實際上是一種經濟封鎖戰,意在以武力封閉中國,使中國因得不到海外援助而削弱甚至喪失持久抗戰的能力。對內地的航空作戰,是對中國西南、西北大後方的政治、軍事、經濟、交通等重要目標進行大規模的、持續的戰略性轟炸,造成深度破壞,並在心理上造成一種威懾力,影響中國的士氣和信心。日軍統帥部對此寄予很大希望,企圖以對其佔領區(即敵後戰場)的「治安戰」(即反覆殘酷的掃蕩)、對正面戰場的進攻戰、對沿海的封鎖戰和對大後方的航空戰,全方位施加強大的軍事壓力,再結合政治謀略和外交謀略,摧毀中國繼續抗戰的意志和能力,達到征服中國的目的。

    日軍從侵華戰爭開始就把對中國沿海港口的佔領和封鎖作為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1937年7月佔領塘沽,同年11月佔領上海,1938年1月佔領青島,同年5月佔領廈門,同年10月佔領廣州。這樣,在一年多一點時間裡,日軍就佔領了華北、華東和華南的最大港口,封鎖了中國主要海外通道。這是和它在陸地的大規模戰略進攻同時進行的。

    還在武漢會戰進行期間,日軍就估計到佔領漢口、廣州後,英、法仍將通過河內—南寧—桂林—衡陽路線(即桂越路)、河內—昆明—貴陽—長沙路線(即滇越路)、仰光—昆明—貴陽—長沙路線(即滇緬路),以及從蘇聯經新疆—蘭州—西安路線繼續進行援華。要壓制中國,從軍事、經濟兩方面切斷這些聯絡線極為重要。1939年9月日本在中國南京設立「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時,其大本營賦予「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的任務中,就把「盡最大努力切斷敵之南方補給線」單獨列為一條。所以,日軍在停止戰略進攻、轉為戰略保守以後,更加重視對中國的經濟圍困,把沿海封鎖作戰作為獨立的(專項的)作戰行動列入計劃,在其全盤戰略中佔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1939年日軍沿海作戰的主要行動有:2月中旬台灣混成旅團(又稱飯田支隊)和海軍第5艦隊攻佔海南島的作戰;3月下旬第21軍第1獨立步兵隊為切斷澳門—香山—新會公路而進行的西江沿岸作戰;6月下旬第21軍後籐支隊和海軍第5艦隊一部攻佔汕頭、潮州的作戰;8月中旬第21軍第18師團一部攻佔深圳、沙頭角的作戰;11月中旬至1940年2月上旬,第21軍主力和海軍第5艦隊為切斷桂越國際通路而進行的南寧作戰(桂南會戰)。通過這些作戰,日軍不但進一步封鎖了中國南方沿海,而且為後來的南進、入侵印度支那和香港建立了跳板。

    1940年日軍的主要封鎖行動有:乘納粹德國向西歐大舉進攻,英、法自顧不暇之機,脅迫英國同意於7月至10月封閉滇緬路3個月,並禁止由香港地區向中國輸送軍械、汽油等作戰物資;9月,又以第5師團侵入法屬印度支那北部,編成印支派遣軍,佔領海防、河內、諒山等地,切斷桂越路和滇越路。

    1941年是日軍沿海封鎖作戰最為頻繁的1年。在1月18日經裕仁天皇裁決的《對華長期作戰指導計劃》中,就提出要對中國「力求加強地面、海上及空中的封鎖。切斷法屬印度支那通道,阻止緬甸通道,以海軍封鎖海面及以陸軍兵力封鎖海港作戰並行,加強在經濟上對中國進行壓迫。」大本營據此於5月26日下達「大陸命」第488號命令,規定「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應對浙江省以北的中國沿海、華南方面軍應對福建省以南的中國沿海,自現在起分別以一部兵力,隨時進行以封鎖為目的的作戰。」參謀本部與軍令部為此又制定了《陸海軍中央關於對華沿海封鎖作戰的協定》,「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則將封鎖作戰列為1941年各項任務之首,可見日軍統帥部的重視。這一年的主要行動有:

    香韶公路切斷作戰——香韶公路是以香港為基地,在其以東海岸卸貨,然後運往粵北韶關的通路。日軍「華南方面軍」發現仍有不少物資由此路輸入中國,便於2月4日以川口支隊(第18師團以川口清健指揮的4個步兵大隊為基幹)在大亞灣登陸,奔襲淡水,同時以末籐支隊(第38師團以末籐知文指揮的3個步兵大隊為基幹)從深圳方面進行策應,完全封鎖了大鵬灣和大亞灣,並截奪了大量物資。然後以川口支隊留駐淡水,執行切斷任務。

    雷州方面切斷作戰——雷州半島和廣州灣海岸線很長,盡避日本陸軍、海軍不斷監視,仍有不少援華物資從沿岸小灣小佰秘密送上大陸。日「華南方面軍」根據大本營命令,從近衛師團、第48師團、第38師團共抽調18個步兵大隊,編為6個支隊,於3月上旬,用了約1周時間在海軍協同下對廣州灣和雷州半島約500公里正面可能登陸的各要點及其周圍嚴密掃蕩,奪走了正在運輸中的物資。

    汕尾方面切斷作戰——汕尾是汕頭以西在碣石灣和紅海灣之間的一個小半島,經常有海外援華物資輸入。3月下旬至4月上旬,日軍以獨立混成第19旅團和近衛師團各一部在汕尾登陸,進行掃蕩,並留駐部隊予以封鎖。

    福州作戰——廈門被日軍佔領後,福州成為援華物資輸入的主要港口。3月23日,日軍參謀總長命令「華南方面軍」使用第48師團及第18師團、近衛師團各一部實施福州作戰,隨後又下達了要暫時確保福州的命令。4月19日拂曉,第48師團主力和第18師團佗美支隊(佗美浩指揮的4個步兵大隊)在海軍第二分遣華艦隊協同下,在閩江口附近登陸,擊退中國第25集團軍所屬部隊和福建省保安部隊,於21日佔領福州,同時以近衛師團1個大隊攻佔了附近炮台,然後第48師團駐守福州,至9月3日退出。

    浙東作戰——浙東沿海的港口較多,其中以寧波、台州、溫州較為重要。1941年3月,日軍大本營命令「中國派遣軍」使用駐在上海吳淞的第5師團進行浙東作戰。這一作戰的目的不僅是要切斷援華物資輸入孔道,更是為了奪取寧波以南象山半島一帶出產的飛機製造業原料螢石。為策應第5師團作戰,命令第13軍以第22師團主力和第15師團的赤鹿支隊(以赤鹿理指揮的3個步兵大隊為基幹)向中國第10集團軍司令部所在地諸暨進攻。4月19日,第22師團發起進攻,牽制中**隊;同日,第5師團在浙東沿海登陸,並於20日佔領寧波、石浦、台州、溫州。隨後,第5師團以一部佔領寧波,其餘部隊返回吳淞。10月,第5師團全部調出,準備參與太平洋作戰,而將防務交由獨立混成第20旅團接任。

    鹽城作戰——鹽城位於江蘇省北部,瀕臨黃海,是中國重要的產鹽地,由中國新四軍擔任守備。日軍為掠奪鹽業資源,用以補充日本國內的不足,並阻止海鹽流入中國內地,加強對中國內地的經濟封鎖,於1941年7月下旬至8月下旬,以獨立混成第12旅團從東台、興化向鹽城、阜寧進行掃蕩作戰,以一部兵力佔領鹽城。

    此外,還進行了若干小的封鎖作戰。

    1941年秋季以後,日軍為進行南進準備,才停止了封鎖作戰。

    就在劉建業帶著部隊做著調往雲南的準備的時候,從澳門那裡傳來了消息。

    日軍發動浙東作戰,侵佔寧波以後,為了迅速在當地形成有效統治,需要尋找在當地有聲望的人出來擔任偽政府的職務,為日軍服務。在寧波當地最有威望的就是劉家。於是,日軍就找到了劉家。因為劉建業預先的安排,劉家大多數人都已經遷到了澳門居住。這個時候在劉家留守,照看寧波成立的家族生意的,就是劉建業的那位大哥。

    日軍使出了各種手段,軟硬兼施,試圖逼迫劉建業的大哥向日本人屈服,成為他們的漢奸走狗。但是,劉建業的大哥始終只告訴他們一句話「我兄弟是中**人,他在前線教訓你們小表子,我當哥哥的,決不能給他丟人。」

    惱羞成怒的日軍將劉建業的大哥投入了監獄,霸佔了劉家在寧波城裡的產業,同時還把劉府改成了日軍的一個指揮部。劉建業的大嫂為抗議日軍的野蠻行徑,憤然投井自盡。

    身陷囹圄的劉家大哥又染上了肺病,在獄中一病不起,得不到醫治,最後在監獄裡活活咳血而死。

    在澳門接到了消息的劉老爺子,急火攻心,一下子氣的心臟病發作。如果不是家人搶救及時,劉老爺子就一命嗚呼了。

    家裡人送信給劉建業,希望他能暫時把軍務放一放,到澳門去一趟,也好主持一下家裡的事情。

    面對這樣的局面,劉建業只能寫了一封信送到澳門,說明自己軍務纏身,部隊很快就要有大的調動,實在不能脫身,身為軍人,值此國難之際,忠孝不能兩全,還望原諒。除此以外,劉建業又派發了一份電報,向陳長官說明自己家裡的變故,希望能夠幫忙讓自己的夫人從陪都前往澳門,也好主持一下家裡的事情——

    後面的幾個章節,大家可以避開不看,因為是講珍珠港的,與中國的關係不是特別密切。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