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民國軍旅之隨波逐流

第一卷 第220章 天爐(二) 文 / 國產坦克

    第220章天爐(二)

    第九戰區防守汨羅江防線的部隊為第99軍(2個師)及第37軍。沿汨羅江南岸,由左至右為:第99軍的第99師防守湘陰至營田以東之線,第92師防守歸義東西之線,第37軍的第95師防守新市、伍公市之線,第60師防守秀水、浯口、張家渡之線,第140師控制於金井地區,為軍預備隊。

    12月27日,日軍第3師團的騎兵聯隊於11時左右首先由歸義附近渡過汨羅江,突破守軍第92師陣地,進至栗橋以北,掩護其主力渡江。第6師團及第40師團在擊破第37軍在汨羅江北的前進陣地及據點後,其先頭部隊於傍晚先後在蘭市河和長樂附近強渡汨羅江,佔領了灘頭陣地,但在第37軍的堅強阻擊下,未能進展。

    12月28日,日軍第3師團主力全部進至汨羅江南、沿粵漢鐵路兩側,向南突進,18時前後進至八里獺B金雞山、大娘橋等地。守軍第99師等退至牌樓一帶。第6師團及第40師團遭到縱深陣地內依托既設工事和據點頑強防守的第37軍的阻擊,進展緩慢。

    由於日軍第3師團已經深入,左翼形勢嚴峻,薛長官令第37軍預備隊第140師向鐵路方面增援,歸第99軍指揮,阻擊日軍第3師團;令第37軍軍長率指揮所向前推進至米公源,就近直接指揮第95師和第60師的戰鬥;令位於陳家橋、三江口地區的第20軍和位於長湖、新寨地區的第58軍向長樂街、大荊街方向攻擊日軍的側背,以牽制日軍第6師團及第40師團主力,阻其南渡汨羅江。

    阿南惟畿企圖包圍、殲滅汨羅江南岸的第37軍,於28日晚令第3師團向左迴旋,迂迴至第37軍後方的福臨鋪。該師團遂由大娘橋附近連夜兼程東進。

    12月29日,日軍第3師團於凌晨進至新開市附近,向退至新開市的第99師發起攻擊。此時守軍第140師亦已到達李家鎮以西,薛岳遂令第140師接替第99師防守新開市附近陣地,令第99師退守湘陰和營田。日軍第3師團及第40師團主力當晚已全部進至汨羅江南,與守軍第37軍相持於童家鎮、西山廟、秀水、清江口一線。

    12月30日,日軍在航空兵及炮火掩護下全線發動猛攻。日軍第3師團除留一部兵力仍在鐵路附近繼續攻擊守軍各據點外,主力在攻佔新開市後向東南急進,當晚進至福臨鋪,先頭進至麻林附近。日軍第6師團及第40師團亦在攻佔長嶺、浯口等地後,於當晚分別進至福臨鋪和金井一帶。

    留於新牆河以南地區的第20軍之一部,於30日夜突襲駐於新牆東南長胡鎮的日軍輜重兵第40聯隊,給予殲滅性打擊,並將其聯隊長森川啟宇擊斃。

    當薛長官得知日軍第3師團已突進至第37軍後方的情況後,立即令第37軍向金井以東的山區撤退,轉至外線待機實施反擊。至此,汨羅江以南地區的戰鬥告一段落。

    日軍第11軍發動這次進攻的戰役企圖本為策應其第23軍攻佔香港和南方軍的作戰,以牽制中國第九戰區的兵力,不使南下,所以原定的作戰計劃是進至汨羅江以南地區,給予守軍第37軍以重創後即撤回原防地,並無攻佔長沙的目的。但是,一心想要在中**隊身上挽回顏面,為帝國立「下赫赫功勳的阿南惟畿在作戰之初即有乘勢攻略長沙的意圖,只是當時考慮到東京大本營和」中國派遣軍「的態度,沒有能夠直接提出來,而第3師團師團長豐島房太郎亦有相同的想法,曾兩次向阿南惟畿提出建議。當日軍渡過新牆河、迅速進至汨羅江北岸時,阿南惟畿認為進攻開始以來進展順利,又得到長沙守軍暫編第2軍南下、現市區兵力薄弱的情報,遂準備渡過汨羅江後繼續南下,攻佔長沙。當阿南惟畿在軍司令部裡提出自己的設想時,軍部參謀們認為本次作戰目的主要在於策應香港作戰,現香港已為日軍佔領(25日攻佔香港),那麼部隊就應按原計劃撤回原防,是否進攻長沙必須慎重考慮。固執刻板的阿南惟畿沒有採納參謀們的意見,向」中國派遣軍「發去請求進攻長沙的電報。27日、28日,阿南惟畿均未收到」中國派遣軍「的批復。29日,阿南接到航空兵的偵察報告,說」中**已向長沙退卻「,認為正是乘勢攻佔長沙的良好戰機,遂獨斷決定改變原作戰計劃,向長沙追擊,並分別向」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和大本營陸軍部申訴理由,請求認批。當晚,在沒有得到明確授權的情況下,阿南惟畿自作主張下達了進攻長沙的命令。其主要內容為:

    1.敵有向長沙和金井方向退卻之跡象。

    2.軍決定以主力向長沙方向追擊。

    3.第3師團應迅速由近路向長沙追擊。

    4.第6師團擊潰麻石山、鴨婆山附近之敵後,應以主力追擊梨市之敵,另以一部向長沙方面追擊。

    5.第40師團以一部留在浯口附近,主力進入麻峰嘴附近後,應向金井急進。

    6.獨立混成第9旅團應向關王橋急進,一併指揮澤支隊在汨水以北掩護軍左側背的安全。

    另將外園支隊(以獨立混成第18旅團獨立步兵第95大隊為主編成)調來參戰。

    日軍第3師團接到進攻長沙的命令後立即發起追擊,晝夜兼程前進。30日夜,第3師團到達楓林港,留騎兵聯隊向北警戒,主力渡過撈刀河,經碑樓鋪、梨市,渡過瀏陽河,經東山向長沙東南郊前進。第6師團在航空兵支援下進至梨市渡河點附近擔任警戒,並作為第二梯隊。第40師團進至金井一帶,牽制東面山區的中**隊,掩護第3、第6師團的後方。獨立混成第9旅團29日到達岳陽,立即向關王橋前進,以保障進攻主力的側背安全。

    當日軍此番大舉南下,再次逐漸逼近長沙時,薛長官也做好了全面迎敵的準備。

    為了就近指揮和督促各部作戰,12月30日,薛長官將他的戰時指揮所從長沙的二里牌,搬遷到瀕臨前線的岳麓山上。

    在此之前,他把省政府機關及所屬各廳局遷到了茶陵;把第9戰區司令部,遷到了耒陽;把他的夫人和孩子也都送到了後方。他隻身帶著一些作戰參謀人員及必要的保衛人員,留在長沙。

    此時,汨羅江以南的第37軍、第99軍仍在頑強抗擊著當面的日軍第40、第6師團及第3師團。薛長官見南犯的日軍已全部進入了」爐膛「,這才命令該兩軍按照原定計劃,讓開中間,撤向兩廂,養精蓄銳,待機反攻。入夜後,第37軍陳軍長率部由浯口以南向東面的社港地區後撤;第99軍則在傅軍長的一聲令下,從歸義退向湘江沿岸的營田與湘陰一線。而留在敵後的第27集團軍陽總司令則令所部襲擊了駐新牆東南長胡鎮的日軍輜重兵第40聯隊,使其傷亡慘重,聯隊長森川啟宇中佐也被擊斃。

    是日,重慶的最高統帥根據連日來的戰場情況已判斷出日軍有沿粵漢線逐步推進、攻佔長沙之企圖。他擔心第9戰區二線部隊被迫投入戰鬥而影響日後的決戰,遂給薛長官發了一封電報:

    「一、敵似有沿鐵道線逐步推進攻佔長沙之企圖。二、該戰區在長沙附近決戰時,為防敵以一部向長沙牽制,先以主力強迫我第二線兵團決戰,然後圍攻長沙,我應以第二線兵團距離於戰場較遠地區,保持外線有利態勢,以確保機動之自由,使敵先攻長沙,乘其攻擊頓挫,同時集舉各方全力,一舉向敵圍擊,以主動地位把握為要。」

    最高統帥的意見與薛長官的想法不謀而合。為鼓舞士氣,堅定殲敵決心,薛長官於當天下午13時又以「卅午忠電」訓令各部:

    第三次長沙會戰,關係國家存亡,國際局勢之巨。本會戰職有必死決心,必勝信念。為捕拿戰機,殲滅敵人,獲得偉大戰果計,經規定下列三事,分電各部遵辦:(1)各集團軍總司令、軍長、師長務確實掌握部隊,親往前線指揮,俾能適時捕拿戰機,殲滅敵人。(2)職如戰死,即以羅副長官代行職務,按之計劃圍殲敵人,總司令、軍、師、團、營、連長如戰死,即以副主官或次級資深主官代行職務。(3)各總司令、軍、師、團、營、連長倘有作戰不力,遺(貽)誤戰機者,即按革命軍連坐法議處,決不姑寬。

    他將此意分電各部的同時,又致電報給最高統帥。

    然後,薛長官以第九戰區名義當即向各部隊下達如下命令:

    1.戰區決定以各兵團向長沙外圍之敵軍,行求心攻擊聚殲之。

    2.楊副長官指揮第58軍,由長樂街經栗山港、青山市向安沙,第20軍由清江口經福臨鋪向石子鋪索敵攻擊。攻擊到達線第一次為三姐橋、安沙,第二次為傅家沖、周婆塘之線。

    3.王副長官指揮第37軍(缺第140師)由甕江經脫甲店、上沙市向望仙橋,第78軍由三角塘、更鼓台經金井、春華山向長橋索敵攻擊。攻擊到達線第一次為春華山、東林市,第二次為大灣港、長橋之線。

    4.羅副長官指揮第26軍主力由洞陽市經永安市向朗梨市,一部由江花橋經永安市協助軍主力索敵攻擊。第79軍(附194師)主力由金潭向黃花市以南,一部由渡頭向柞山橋索敵攻擊。攻擊到達線第一次為東林市、柞山橋、大托鋪之線,第二次為朗梨市、東山、金盆嶺之線。

    5.新20軍固守長沙及水陸洲,第10軍和第73軍固守岳麓山,俟各兵團到達第二次攻擊到達線時,即斷行反攻。

    6.第99軍(附140師)以第197師固守湘江西岸及洞庭湖南岸原防;第92師由三姐橋經橋頭驛、第140師由栗橋經官橋向撈刀河之敵攻擊。攻擊到達線第一次為橋頭驛、官橋之線,第二次為撈刀河市附近。第99師固守雙獅洞、湘陰、營田,並以一部由明月山、雙獅洞向栗橋、福臨鋪側擊敵軍,截斷敵補給線。

    開始攻擊之時間,另行規定。

    12月31日,薛長官得到報告:日軍主力已分別到達長沙外圍附近,第40師團一部到達長沙以東的永安市附近,主力在上杉市以南地區;第6師團一部到達朗梨市附近,主力在麻林市以南地區;第3師團一部到達石子鋪附近,主力在唐田廟附近。第二線兵團的日軍獨立混成第9旅團、外園支隊、小澤支隊、野口支隊分別到達汨水以北地區,向南繼續前進。

    於是,薛長官下達了總攻命令:「各部從1942年元月1日子夜開始攻擊,限元月4日晚到達第一次攻擊到達線。」

    一場大規模的圍殲戰即將展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