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民國軍旅之隨波逐流

第一卷 第219章 天爐(一) 文 / 國產坦克

    第219章天爐(一)

    日、德、意三個法西斯國家妄圖瓜分世界的戰爭既已緊密地聯結在一起,迫使東、西方反法西斯侵略的力量也聯合起來。早在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時中國延安方面就曾提出「組織國際統一戰線」,「同英美及其他國家一切反對德意日法西斯統治者的人們聯合起來,反對共同的敵人」。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的第二天,中國延安方面又發表宣言,呼籲「中國與英美及其他抗日諸友邦締結軍事同盟,實行配合作戰,同時建立太平洋一切抗日民族的統一戰線,堅持抗日戰爭至完全勝利」。與此同時,中國國民政府提議召開由中、美、英、蘇、荷代表參加的軍事會議,共同商討戰爭事宜。蘇聯及荷蘭因歐洲戰事緊張及兩面作戰等原因不願參加。12月23日,中、美、英三國代表在重慶舉行了東亞軍事會議。美國代表為航空隊隊長勃蘭特和馬格魯德兩將軍,英國代表為駐印度軍總司令韋維爾將軍,中國代表為軍事委員會何總參謀長,由中國方面最高統帥主持會議,其夫人宋女士擔任翻譯。會議初步決定中英聯合防衛滇緬路,簽訂了《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同時決定在重慶成立中、美、英三**事會議,以加強對日作戰的協同。至此,中、美、英正式結成三**事同盟。

    1941年12月22日至1942年1月14日,美、英兩國首腦在華盛頓舉行了「阿卡迪亞」會議,商討國際反法西斯戰爭的戰略問題。美國代表馬歇爾認為中國抗戰牽制了日軍三分之二的主力部隊,是抗擊日本陸軍的主要戰場,堅持中國抗戰,對太平洋戰場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建議成立中國戰區,統一指揮中國及泰國、越南等地的抗日軍隊。會議同意了他的意見。12月31日,羅斯福致電中國方面的最高統帥,提議設立中國戰區,由中國方面的最高統帥出任戰區最高統帥,指揮中**隊及越南、泰國盟軍。馬歇爾原擬的報告中,中國戰區還包括緬甸東北部,但英國此時仍然在打著他們的小算盤,堅決反對中國人指揮英**隊,因此羅斯福將緬甸東北部劃歸英國韋維爾指揮。最高統帥表示同意,並於1942年1月3日正式宣告中國戰區成立,接著在重慶設立了一個聯合計劃參謀部。不過美國提議的這個戰區最高統帥,實際上是一個空頭職務,因為越南和泰國都已在日軍控制之下,根本沒有可供指揮的盟軍,而且英、美兩國的參謀團會議也未讓中國參加。

    隨著中國和英國,美國結成反法西斯軍事同盟,蘇俄立即削減了對華援助。他們認為中國已經成為美國的盟國,因此減少對華援助是「安全」的。根據斯大林的想法,大戰將會刺激革命的爆發,蘇俄計劃觀察中國的社會結構,來衡量「帝國主義戰爭」在催化中國社會內部變革方面的作用。

    1942年1月1日,由中、美、英、蘇四國領銜的26國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規定加盟各國「保證運用其軍事與經濟之全部資源,以對抗與之處於戰爭狀態之」三國同盟』成員國及其附從國家「,並保證不與敵國締結單獨之停戰協定或和約。聯合國家的成立,標誌著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最後正式形成。從此,已堅持多年、並已進入戰略相持的中國抗日戰爭,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民有了盟軍並肩戰鬥,而且中國的國際地位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抗戰決心和獲得最後勝利的信心。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為加強南方作戰的進攻能力,從中國戰場抽調5個師團參加南方軍的作戰,另以駐上海的第4師團作為大本營的預備隊。這時在中國戰場上,除關東軍外,日軍尚有21個師團、20個獨立混成旅團和1個騎兵集團,約占日軍陸軍總兵力的五分之二。其作戰方針是:「與帝國海軍協同,保持現在之態勢,同時掃滅美英在中國的勢力,使用政略、謀策,努力對敵壓迫,以使中國屈服。」

    1941年12月10日,日本「中國派遣軍」根據大本營12月10日的「大陸命」第57號命令,向侵華日軍下達了「總作命」甲第320號命令。其主要內容與1940年7月23日大本營下達的「大陸命」第439號命令的內容大致相同。但由於形勢的發展,侵華日軍的基本任務有下列變化:

    1.原來賦予漢口地區日軍的任務是「摧毀敵人的抗戰企圖」。由於兵力減少,現在降為「摧毀敵人的抗戰力」。

    2.原來賦予華南方面軍的任務是:「與海軍協同截斷敵人的補給及聯絡線」。由於攻佔了香港,現在改為:「第23軍1941年7月5日,」華南方面軍「番號撤銷,所屬部隊分別編入第23軍和第25軍。第25軍進入越南、廣州地區後改為第23軍。應確保廣州附近、汕頭附近及海南島北部各要地的安定」。

    3.原來賦予陸軍航空兵的任務是:「及時對整個中國進行空中進攻戰,壓制、擾亂敵人的戰略中樞,同時阻止敵人空軍的再建」,現在降為「主要應協助華北方面軍及第11軍作戰,其次可臨時協助第13軍作戰,並根據需要擔任要地防空」。

    4.特別強調對中國的經濟掠奪。命令指示:「加強對敵封鎖的方針」,「重要資源的開發及軍在現地謀求自給的問題,成為今後戰爭指導上極為重要的問題」。命令規定:「在必要的地點適當地構築封鎖線,禁止貨物流通;在佔領區的主要城市,須嚴厲取締貨物流到敵區;在主要通道及兵團間連接的空隙,要特別注意防止物資流到敵區;須確保佔領區內的重要資源地區,使之便於開發、獲取和運輸;軍應加強當地的自給自足措施,積極地獲取和利用佔據地區內外的資源」等,以達到「以戰養戰」,使華北「成為培養、補充戰鬥力的基地」,「與日、滿共同完成建設大東亞共榮圈的任務」。

    原本隨著日軍南方軍的大舉南下,日軍大本營已經下達了命令,要從第11軍抽出第21、第33、第5、第18等師團及其他軍直屬隊、航空部隊,另外第11軍的第4、第6師團要集中在華中三角地帶,作為大本營的預備隊;在武漢地區,適當整理襄西、岳陽、贛北附近等地的兵力,收縮作戰區域,在確保武漢周圍要地的同時,集結若干預備兵力;若蘇聯參戰,首先從華北方面調用3個師團,從武漢地區調出第3師團和必要的軍直屬部隊,另為該地區增加1個混成旅團。

    阿南惟畿此時自然不情願大幅度收縮作戰地區,白白放棄已吃到嘴裡的「肥肉」。其直接領導中國派遣軍也不甘心,而且他認為,收縮第11軍的作戰地區,應依南方軍的作戰成果而定。

    在經過和東京大本營的一番討價還價以後,日軍大本營經過研究,於11月6日正式通知第11軍:除第4師團外,不抽調第6師團,並於1月中旬給第11軍增加1個獨立混成旅團;同時,第11軍的任務和作戰區域不變。

    阿南惟畿在接到大本營這一通知後,欣喜若狂,並在其當天的日記中用這四個字來形容其當時的心情。

    11月8日,第4師團奉命脫離第11軍的作戰序列,由大本營直轄,準備在上海附近集結。11月18日,中國派遣軍命駐太原的獨立混成第9旅團開到武漢地區,受第11軍指揮。

    12月3日,大本營陸軍部向中國派遣軍發出第575號命令:大本營為了帝國的自存自衛,建設大東亞新秩序,企圖在攻克南方主要地區的同時,迅速處理中國事變;中國派遣軍必須確保從岳陽至長沙下游的交通,以武漢三鎮和九江為根據地,加強對敵封鎖,竭力摧毀敵之抗戰能力,作戰地區大致在安慶、信陽、岳陽、吳城之間。

    這樣,日軍第11軍主力便沒有被納入大本營南方作戰計劃之中,仍執行其原來的任務。

    1941年12月8日,日軍偷襲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

    同日,駐廣州的日軍第23軍正式向香港發起進攻。

    同日,最高統帥命令在長沙附近的暫編第2軍及第4軍開始南下,準備策應香港方面的英軍作戰。

    12月10日,日軍第11軍召開各師團參謀長會議,研究下一步對第9戰區應採取的策略。在這次會上,阿南惟畿訓示其屬下說:由於南方作戰的開始,人們心中瀰漫著一種認為中國方面已成為次要戰場的想法,要特別以此為戒。在此時機,自始至終要採取積極手段,對重慶施加壓力,至少不能鬆懈,要整備進攻的態勢,進一步加強部隊的教育訓練。

    12月12日,日軍第11軍得到了第9戰區部隊一部已開始南下的情報。參謀長木下勇得知這個情況後非常興奮,他認為這正是對第9戰區發動進攻的大好時機。理由很簡單,但又很站得住腳:牽制第9戰區部隊南下,策應第23軍及南方軍的作戰。

    12月15日,第11軍制定了具體的作戰指導方案。作戰發起的時間定在12月22日前後,作戰期限定在兩周左右。阿南惟畿清楚,在目前日本戰線拉得如此廣大的時候,大本營對於中國這個泥淖已無能為力,失去了徹底征服中國的信心,要擴大戰場,肯定不會得到批准。他的設想是:以第6、第40師團將新牆河南岸的第9戰區第20軍擊潰,並於關王橋附近將其捕捉殲滅;然後,隨著第3師團的到達,投入第6師團的右側,將汨羅江南岸地區的第37軍擊潰後,即結束作戰。

    中國派遣軍總部很快就批准了日軍第11軍的這個作戰方案。同時,命令獨立混成第9旅團及第1飛行團協同作戰。

    根據阿南惟畿的作戰計劃,日軍預定使用的兵力為:第3、第6、第40師團,獨立混成第9旅團原屬「華北方面軍」第1軍,駐太原。因第11軍的第4師團調整至上海為大本營預備隊,獨立混成第20旅團又調至寧波接替參加南方軍的第5師團,第11軍兵力不足,臨時由「華北方面軍」調整而編成。,獨立第65、第95大隊(外園支隊)及軍直屬工兵隊、野戰重炮兵大隊等。總計8個步兵聯隊(25個步兵大隊)、2個騎兵聯隊、2個野戰炮兵聯隊、2個山炮兵聯隊、1個野戰重炮兵大隊、2個獨立山炮大隊、3個工兵聯隊、3個輜重兵聯隊等,共約7萬人。

    日軍準備動手了,對面的中國第九戰區也沒有閒著。

    第二次長沙會戰結束後,第9戰區上下都進行了長時間的檢討,總結有關的經驗教訓。

    11月17日,薛長官在長沙召開戰區官兵代表會議,就有關訓練、作戰等問題做了指示。

    前兩次作戰,日軍基本上都是長驅而入,隨後又全身而退。第9戰區的部隊雖然給了日軍以一定打擊,但相比之下,第9戰區部隊本身的傷亡更多,損失更為慘重。這讓薛長官對日軍的作戰能力有了更為清醒的評估,同時,也加深了其對消滅對方有生力量重要性的認識。

    另外,對於如何對日軍進行逐次抵抗,如何切斷其退路,怎樣選定決戰地區等問題,前兩次作戰處理得都不夠妥當,這也是薛長官自第二次長沙會戰結束後一直在考慮的重點問題。

    薛長官認為,在敵我雙方軍事裝備和綜合作戰能力相差懸殊的情況下,一味採取硬打硬拚,「與陣地共存亡」的戰術,並不策略。那樣,往往會造成被動挨打的局面,並為日軍所包圍殲滅,只會付出無謂的犧牲。而為了誘敵深入採取直線後退也不是好辦法。因為,日軍的機械化部隊多,騎兵多,跑得快,第9戰區部隊在後退時,很容易被日軍追上;同時,部隊一旦直線後退,就很難再站穩腳跟,這樣,反而會衝亂己方後線陣地,從而造成一種不可收拾的潰退局面。

    在經過長期反覆考慮,參考了南昌作戰和第一次長沙作戰的經驗以後,薛長官在這次會上提出了號稱「天爐戰法」的一整套作戰方案。

    薛長官對天爐戰法的解釋是「天爐戰者,為在預定之作戰地,構成縱深網形據點式陣地,配置必要之守備部隊,以伏擊、誘擊、側擊、截擊、尾擊、堵擊諸手段,逐次消耗敵力,挫其銳氣,然後於決戰地使用優越之兵力,施行反擊及反包圍,予敵以殲滅打擊。蓋為後退決戰方法,因敵之變化而變化之殲敵制勝新方略,如爐熔鐵,如火煉丹,故名。具體來說,天爐戰法的指導思想就是當日軍發起進攻時,戰區的部隊在保存自己的情況下,節節抵抗,節節後退,盡量地拖累和疲耗敵人,達到這一目的後,便自動向斜側後方山地撤退(不是直線撤退),繞到敵人的包圍線外面去,從更大的層面上形成對日軍的反包圍,砌成兩面天爐之壁。同時,在中間地帶,徹底地破壞交通道路,空室清野,誘敵至決戰區域,而斷其後路,從四面八方構成一個天然熔爐,最後將包圍之敵予以殲滅。」

    在台下的劉建業聽了以後非常高興,這就是久已聞名的「天爐戰法」,薛長官的成名絕技。薛長官就是依靠這套戰法,和小表子在湖南周旋多年。從戰區的各方面情況來看,以劉建業的角度,這套天爐戰法,顯然要比前兩次會戰的戰法更加合理。

    會後,第九戰區根據天爐戰法的要領制訂了新的作戰計劃。其基本內容為:敵情判斷:「日軍再向本戰區進犯時,有兩個可能:一是全力由湘北進犯,重點保持於左翼,索取我軍右翼包圍攻擊;一是在主力由湘北進犯,重點亦指向左翼,但各以一部分由贛北進犯,以策應其湘北主力的作戰。」作戰方針:「戰區以誘敵深入後進行決戰之目的,在敵進攻時,以一部兵力由第一線開始逐次抵抗,隨時保持我軍於外線,俟敵進入我預定決戰地區時,以全力開始總反攻,包圍敵軍而殲滅之。」指導要領:「預定在長沙外圍與敵決戰,決戰時重點保持於長沙以東地區。湘北守軍於敵人進攻時,首先應利用既設工事拒止敵人。爾後一面採取逐次抵抗以消耗、遲滯敵人,一面以主力向伍公市、沙市街以東外線轉移,同時以一部向梅仙、平江以東外線轉移,一部分別潛伏於汨羅江、撈刀河間各偏僻地區。當敵軍大部隊通過後,自動起來攻襲敵後並阻止其撤退。至總反攻時,待命以一部向西進攻,扼守汨羅江北岸,遮斷敵軍退路,以主力向撈刀河以北進攻,使圍攻長沙之敵不得退過撈刀河北岸。贛中、贛北守軍,於敵進攻時以一部守備原陣地,以主力向瀏陽以東地區前進,於總反攻時待命由瀏陽地區向長沙以東攻擊。戰區直轄各軍,以一部及炮兵佔領長沙、岳麓山核心陣地,構築堅固工事而確保之。直轄各軍主力於總反攻時,待命由株洲、普跡地區向長沙以南攻擊。湘北各挺進部隊,於敵開始進攻後,在新牆河以北擾亂敵後;俟敵主力渡過汨羅江後,轉移至新牆河以南地區活動,爾後阻撓敵軍的撤退。鄂南挺進部隊於敵攻擊開始後,集中力量向蒲圻—臨湘線、崇陽—通城線不斷攻襲破壞,擾敵後方。」日軍如由南昌、武寧實施牽制性進攻時,則守軍分別誘敵至上高東南、銅鼓東南和嘉義附近地區,「反攻而殲滅之」。

    形成了完整的作戰方案後,薛長官令各部隊做好相應的作戰計劃;同時,下令實行全民總動員,破壞道路,向水田蓄水,組織戰時民工隊等,全面加強戰備。

    12月初旬以來,第九戰區發覺日軍調動頻繁,向湘北、贛北集中兵力,其飛機不斷偵察守軍陣地,並搶修白螺機場及九江機場,判斷日軍將再攻長沙,遂積極進行戰備。至20日,日軍進攻企圖已極明顯,軍事委員會下令命第73軍、第79軍分別開至寧鄉、益陽和淥口、株洲地區,歸第九戰區指揮;同時已南下至曲江的第4軍返回至株洲、淥口集結待命,在廣西宜山的第74軍調駐衡陽;原在湘潭株洲一帶的新20軍前進到長沙,歸第九戰區指揮。

    12月14日,阿南惟畿令參加進攻的日軍開始向岳陽以南預定的地區集中。第6師團於20日在新開塘附近集結完畢,第40師團於21日在托壩附近集結完畢。由於中國游擊部隊的襲擾和破壞鐵路,第3師團遲至25日才全部到達龍灣橋附近。為了掩護其主力部隊集結和展開,第6、第40師團的先頭部隊自18日起即各以一部兵力向新牆河以北中國守軍的前進陣地攻擊。

    傍晚,日軍在雨雪交加中向新牆河南岸守軍陣地發起了攻擊。

    當時,防守新牆河南岸陣地的只有第27集團軍第20軍1個軍。沿新牆河南岸,由左至右為:第133師防守磊石山、鹿角、榮家灣、新牆之線,第134師防守潼溪街、楊林街及油港河南岸草鞋嶺、方山洞之線。新牆河以北的筻口等地設有前進陣地及據點。暫編第54師位於幕府山以北,警備九嶺、麥市、斗米山之線及通城等前進據點,以保障新牆河陣地的右側背。在第134師和暫第54師之間的黃崖市地區集結有第58軍。該軍隨時支援第20軍的作戰。因為,薛長官並不準備在新牆河一線與日軍大打。第20軍的主要任務是阻敵,盡可能地耗損敵人的力量,疲勞敵人,頓挫敵人進攻的勢頭,延緩日軍南下的步伐。

    第20軍出自於川軍,現任楊軍長,四川廣安人,從雲南講武堂畢業後,一直在川軍中任職,於1938年擔任第20軍軍長。該軍只有兩個師的編制,而在新牆河北岸集結的日軍有3個師團。以兩個師的兵力要完成阻擊裝備優良的3個師團的日軍10天的任務,其困難可想而知。

    但第20軍沒有臨陣退縮。為了完成阻敵任務,楊軍長要求守軍各部在佔領陣地時,做到據點工事與野戰工事同時佔領,以據點工事為骨幹,加強野戰工事的縱深配備。在使用兵力時,各部應以一部兵力置於連排據點,盡力抵抗;以一部佔領野戰工事,利用陣地縱深逐步抵抗,將主力放在最後一線陣地,機動使用。作戰時,敵人若向據點工事裡的守軍攻擊,野戰工事裡的守軍應立即進行火力支援,或適時派部隊反擊;若敵人向野戰工事裡的守軍攻擊,據點裡的守軍應即以火力向敵人射擊,或者離開據點向敵尾擊。各部主力此時應乘敵混亂之際,不失時機地對敵反擊,消耗敵人。經過逐步抵抗,到最後一線預備陣地給敵人以重大殺傷後,再向側面陣地轉移,向敵側擊、尾擊。

    實踐證明,第20軍的這種打法還是比較符合戰場實際的,並有效地延緩了日軍南下的步伐。

    由於守軍第134師右翼陣地突出於新牆河以北,日軍為進佔新牆河北岸渡河進攻出發地位,第40師團以第234、第235兩聯隊於22日先期向油港河南岸守軍陣地進攻。激戰一晝夜,23日進至筻口。當日晚,阿南惟畿於岳陽指揮所下達了進攻命令。

    12月24日,日軍第6師團全部進至新牆河北岸,佔領了渡河進攻出發地位。左翼第40師團首先發起進攻,在猛烈炮火掩護下,於當日14時在筻口附近強渡新牆河。徒涉過河時遭到守軍第134師的堅強抗擊。傍晚時渡過新牆河,突破守軍羅袁簸}地,向潼溪街攻擊前進。第27集團軍急令第58軍的新11師由黃崖市向楊林街前進,由東向西側擊敵人,策應第20軍的作戰。第134師右翼方山洞附近的部隊亦向南撤退,與主力靠攏,參加戰鬥。

    日軍右翼第6師團於24日傍晚開始進攻,當夜強渡新牆河後突破守軍第133師陣地,攻佔了新牆、七步塘等據點。第133師除留置一部兵力守備縱深內各據點外,主力向南嶽廟、洪橋以南轉移;第134師退守十步橋東西之線。

    25日晨,日軍第3師團隨第6師團之後徒涉過新牆河,從右翼投入戰鬥,沿粵漢路東側攻擊前進。此時,守軍第58軍的新11師由楊林街附近向日軍第40師團右側後攻擊,第58軍的新10師亦進至胡少保附近。雙方在汨羅江北岸又一次展開了激烈的拉鋸戰。

    當時,雪越下越大,氣溫也越來越低,而守軍許多士兵連棉褲都沒有,有的竟被凍死在戰壕內。但活著的士兵,仍堅守陣地,沒有貪生怕死之輩。

    守衛傅家橋據點的第20軍第398團第2營營長王超奎少校及其部屬,面對日軍猛烈的炮火,毫不畏懼,打退了日軍一次次的衝鋒。後王超奎為掩護部屬突圍,在與日軍肉搏中不幸殉國。

    守衛洪橋據點的第398團第3營一部,在副營長、連長相繼陣亡的情況下,仍堅守陣地。

    第397團全團官兵在黃沙街硬是頂住了日軍第6師團整個師團的進攻,並迫使其繞道而行。

    激戰至27日晚,第20軍完成了阻敵任務,薛岳令第27集團軍全線撤退。隨後,第20軍向梅仙、平江方面轉進,隱蔽休整,隨時騷擾日軍後方,待機襲擊其側翼;第58軍向汨羅江東南部轉移,靠近向家、金井,準備切斷進攻長沙的日軍的後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