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民國軍旅之隨波逐流

大道小說網 第二百九十九章 冰山(一) 文 / 國產坦克

    「各位,剛才我們看到的就是航空兵從空中拍攝到的琉球的照片。」麥克阿瑟將軍的參謀長薩瑟蘭將軍用指揮棒指著幻燈銀幕上的圖像說道。薩瑟蘭將軍的話剛剛說完,會場裡的燈光就亮了起來。

    「根據我們從各種方面搜集到的情報來看,日軍在這裡的防衛準備是相當充足的。這些各位都可以從放在桌子上的資料裡看到。」說完,薩瑟蘭將軍坐了下來。

    劉建業從桌子上拿起美軍提供的情報資料開始研究起來。

    沖繩是東方的交叉路口,與倭國、台灣和中國大陸的距離幾乎相等,距九州大約650公里,距台灣610公里,距上海稍遠一些,有830公里。該島面積1220平方公里,形狀窄長歪斜,南北長約108公里,最寬處28公里,中央最窄處為石川地峽,寬僅3公里多,本部半島就從此地點突出於東海。

    該島2/3位於張石川地峽北部,全是樹木繁茂的丘陵地帶。沖繩島的中央部是橫穿全島、由險峻的斷崖和深不見底的溪谷組成的大峽谷,它將北方的石川地峽與南方的那霸港相接起來。沖繩島南部是呈三角形的高地,高約150公尺,遼闊的石灰岩高地點綴其中。高地東西兩端探入大海,形成兩個小半島,東部叫知念半島,西部叫小祿半島。

    沖繩北部海岸多為險峻重疊的岩石,南部海岸則為珊瑚島構造。從海上遠遠望去,北海岸隆起,南海岸則是斷崖聳立,只有中部地區適合登陸。島上雖然有許多縱橫交錯的小道,卻很難通車。旱季,這些道路瀰漫著厚厚的沙塵;到了雨季,沙塵變成了泥淖,極難通行。不過,島上有四個機場,附近的伊江島上也有一個機場。

    沖繩島道路狀況很差,除了人口密集的那霸地區外,島上其他地區的道路簡直就算不上是真正的路。沿海岸線雖說有許多縱橫交錯的小道,卻無法通車。旱季,這些道路瀰漫著厚厚的沙塵;到了雨季,沙塵變成了泥淖,極難通行。由於該島屬亞熱帶氣候,受太平洋黑潮和小笠原暖流影響,所以常年空氣濕度很大,雨量充沛,而且降雨沒有規律,有時一天下的雨等於一個月的平均雨量。島上還多颱風,從5月至11月,每月平均遭受兩次颱風襲擊。

    沖繩島上的居民雖然是倭國公民,但是繼承的傳統卻是混雜的,風俗習慣明顯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儘管如此,沖繩島仍有自己的文化,信奉崇拜祖先的宗教。成千上萬座

    用巨大的石塊修築起來的馬蹄形的墳墓密佈在島上的斷崖及丘陵旁。

    沖繩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重要的海上戰略要地。一旦美軍攻佔沖繩,不僅徹底切斷倭國與台灣及中國大陸沿海的聯繫,而且能將倭國本土全部置於飛機的轟炸範圍內。況且,在倭國本土和沖繩之間再也沒有像樣的軍事基地可以利用。因此對於倭國來說,丟失了沖繩那就無異於繩套脖頸,倭國將危在旦夕。因此,完全有理由說,沖繩是守衛倭國本土的最後一道海上屏障。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頭3年間,日軍處於戰略進攻階段,整個琉球群島上的駐軍不多,只有600餘人。只是到1944年日軍在南洋作戰連連失利時,才對防禦問題重視起來。當時任首相兼參謀總長的陸軍大將東條英機向天皇啟奏:「時局吃緊,應加強帝國西南地域的防衛及確保南方作戰地域的交通線。」裕仁天皇聽後大驚,立即准奏,東條隨即將第32軍派駐沖繩。

    第32軍剛剛組建,下轄第9、第24、第62師團和第44獨立混成旅團,司令官為渡邊正夫中將,隸屬於日軍台灣方面軍。這些部隊都是從中國東北,關內和倭國本土調來的。不料,第9師團剛登上衝繩,東條聽說美軍欲進攻台灣,擔心那裡兵力薄弱,又將這個師調往台灣。渡邊十分惱火,幾次上書懇請留下這支精銳強悍的部隊,都被東條拒絕。第9師團是倭國陸軍組建最早的師團,戰鬥力很強。日俄戰爭期間,該師團隸屬於倭國「軍神」乃木希典的第3軍。在旅順要塞爭奪戰中,該師團相繼炸毀俄軍堅固的東北防線上的東雞冠山北堡壘和二龍山堡壘,最先衝入要塞核心陣地,從此聲威大震。渡邊本想以該師團為沖繩島防禦的核心,沒曾想又讓東條調走了。氣急敗壞的渡邊一下子病倒不能理事。日軍為了補充沖繩方面出現的戰力空缺,本想將第84師團調到沖繩島,但又因害怕在運輸途中遭到日益活躍的盟軍飛機和潛艇的襲擊,不得不取消了這項補救措施。

    日軍戰時大本營遂將陸軍士官學校校長陸軍中將牛島滿調到沖繩,接任第32軍司令官一職。

    牛島滿1908年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第20期步兵科;1916年畢業於陸軍大學第28期1937年3月1日任步兵第36旅團旅團長;1938年12月5日任預科士官學校幹事;1939年3月9日-1939年12月1日任預科士官學校校長;1939年3月9日-1939年8月1日兼戶山學校校長;1939年12月1日-1941年10月15日任第11師團師團長;1941年10月15日-1942年4月1日任公主嶺戰車學校校長;1942年4月1日-1944年8月8日任陸軍士官學校校長;1944年8月8日出任第32軍司令官。

    此人身材高大,膂力過人,擅長劍術,幼時曾隻身手刃兩名成人強盜,因而威震鄉里。他在陸軍中以誠實贏得了部下的信賴和忠誠,被認為是精通步兵戰術。

    美軍對沖繩的作戰計劃,代號為冰山,意即所出動的龐大兵力僅為冰山之頂,王牌之師尚隱沒待發,到本土之戰時亮出。

    擔任登陸任務的美軍第10集團軍(司令官為s·b·巴克納陸軍中將)由第3陸戰軍和第24軍組成,轄有3個海軍陸戰隊師和4個陸軍師,總兵力17萬多人,加上作為預備隊使用的中國陸軍第49集團軍5個師8萬餘人,盟軍用於地面作戰的總兵力超過25萬。擔任支援和掩護任務的是斯普魯恩斯海軍上將指揮的美太平洋艦隊第5艦隊(下轄7支特混艦隊)和弗雷澤海軍上將指揮的英國太平洋艦隊(轄有4艘航空母艦、2艘戰列艦、5艘巡洋艦和15艘驅逐艦,實力相當於美第5艦隊的1支特混大隊),共計航空母艦36艘、戰列艦22艘、其它作戰艦艇320艘、輔助性艦船1139艘、艦載機2108架。

    與盟軍的兵力相比,牛島陸軍中將指揮的第32軍下轄第62和第24師團、第44步兵混成旅團,第27戰車聯隊,以及1個海軍基地部隊、1個特編團(由沖繩島居民編組成),2個獨立步兵營和其他後勤部隊,共10萬餘人,輕中型坦克27輛,各種火炮327門,飛機250架,這樣兵力未免有一些微薄和寒酸。

    日軍的陸軍在沖繩是無法對盟軍構成有效威脅的,特別是他們的海軍,基本上都損失殆盡。當然,他們的航空兵還是還有背水一戰的能力,包括他們的「神風」自殺飛機。為了減弱日機的威脅,太平洋艦隊的尼米茲將軍命令第58特混艦隊對九州各機場進行空襲。第5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親率第58特混艦隊(轄有16艘快速航空母艦、8艘戰列艦、18艘巡洋艦和56艘驅逐艦)起錨出征,駛入沖繩以北、九州以南的攻擊陣位。3月18日起,第58特混艦隊一連3天對九州地區各機場、倭國本土南部地區和停在瀨戶內海的倭國艦隊的殘餘艦艇,多次進行大規模空襲。日軍「神風」飛機進行了拚死反撲,美航空母艦「富蘭克林」號遭到重創,800多名艦員喪生,「企業」號和「約克城」號也被擊傷。尼米茲又命李梅將軍指揮b-29型轟炸機編隊轟炸九州的航空設施和基地。在上述空襲中,美軍雖損失了116架艦載機,但是擊毀日機528架,破壞了九州地區日軍的各種設施和交通樞紐,使日軍至少在此後的3周內無法作出有效的反擊。

    為加強攻堅力量,美軍計劃投入4個m4「謝爾曼」中型坦克營、6個lvt(a)水陸坦克營,共計各型坦克700餘輛,其中有54輛中型坦克裝有威力強大的火焰噴射器,火焰噴射距離55m∼73m。為對付日軍磁性反坦克雷的攻擊,美軍還專門在噴火坦克的車體兩側安裝了防磁木板,並將輕型坦克的履帶板「貼」在炮塔周圍;為了在敵反坦克障礙物和地雷場中開闢通路,一些m4坦克上安裝了「蛇形爆破筒」(一種由多個小筒組成的長20餘米的管狀物,筒內裝有炸藥,每筒之間用導線連接。管狀物的一端連接在由坦克駕駛員操作的擊發裝置上)。

    為確保決戰勝利,美軍吸取硫磺島登陸作戰的經驗,在戰前做了充分準備,並進行了2個月∼4個月的戰前強化訓練。訓練中,美軍以坦克連為單位編成登陸小隊,進行了山地作戰、登陸作戰等戰術訓練,並與其他軍兵種進行了協同訓練。

    「就在今天,第58特混艦隊開始對沖繩島實施猛烈轟炸和炮擊。明天,我們美國陸軍第77步兵師將進攻沖繩島西南15海里的慶良間列島,用來作為戰役中戰區艦艇和飛機維修使用的海空軍基地。」麥克阿瑟將軍站起身來說道。

    「對沖繩島的登陸戰役將於4月1日凌晨4時開始。」麥克阿瑟將軍最後宣佈。

    「現在,各位還有什麼意見要發表嗎?」薩瑟蘭將軍問道。

    「以我的看法,日軍從整體上是無法與我軍抗衡的,所以,我認為他們很可能會採取類似硫磺島上日軍部隊的那種戰術。我們要看到,琉球島比硫磺島大,而且,有山地和叢林,地形也更複雜。日軍如果採用坑道戰術與我軍長期抗衡的話,我們必須要做好準備。還有,從這裡的地形來看,島的中部適合於登陸作戰。北部那霸半島雖然有一些丘陵地帶,但是對於裝備上佔據絕對優勢的我軍來說影響不大,中部地區地勢相對平坦,更有利於我軍發揮裝備和火力上的優勢,唯一值得憂慮的就是南部地區。這裡山高林密,地形複雜,不利於我軍發揚火力優勢,同時也不利於我軍的機械化裝備運動。設想一下,如果我是牛島滿,我也很清楚這場仗是必敗無疑,但是,就算失敗,我也要盡量的多給對手製造損失,已拖延對手向本土進攻的速度。那麼,唯一的可行性就是採取北輕南重的陣勢,集中兵力防守島南部,只將少量士兵,部署在島的中部、北半部,進行象徵性的抵抗,同時,並繼續延用抗擊硫磺島登陸的戰法,放棄在岸灘與我軍展開拚殺;將包括戰車在內的主力部隊配置在南部的山谷之中,待我軍全部人馬登陸後,在築壘地域與我們打消耗戰。」劉建業站起身來說道。

    「這恐怕只是你的一種猜想吧?要知道如果是那樣的話,他們在島上的主要機場很快就會被我軍佔領,那這場仗還有什麼意義呢?」巴克納中將說道。

    「即使我軍佔據了機場,敵人一樣可以使用陸軍重炮對機場實行覆蓋射擊,你還怎麼使用機場?」劉建業說。

    「在我們美**隊強大的火力面前,沒有任何的工事能夠存留下來。」巴克納中將帶著一絲傲慢說道。

    「是嗎?那麼在硫磺島發生了什麼?在那裡的炮火好像也不少吧?」劉建業帶著一絲諷刺地說道。

    「那是我們疏忽了,不能代表其他的。我相信只用半個月,我們就可以完全攻佔那個小小的島嶼,你們這些中國人就安心得待在後面等著戰役結束吧。」巴克納中將高聲地喊道。

    「但願如此。原上帝保佑你。」劉建業做了一個基督徒的方式的手勢,說道。

    「好了,你們就依照計劃執行吧。」麥克阿瑟將軍說道。

    麥克阿瑟將軍之所以把中**隊放在預備隊使用,歸根結底還是對中**隊的戰鬥力抱有一些懷疑,他還不能完全信任中國人。

    盟軍這裡緊鑼密鼓的策劃著冰山計劃,日軍那裡也沒有閒著。

    牛島上任時,東條英機已因塞班島失守引起朝野不滿而被迫下台。新任首相小磯國昭和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深知沖繩島的重要,特召牛島進京談話。

    小磯原為朝鮮總督,與牛島關係不密,只知其名而不識其人。當牛島滿的頂頭上司、第10方面軍司令官安籐利吉大將引牛島進來後,小磯點頭示意讓座,但並不講話。

    牛島與梅津美治郎頗熟,坐定後他問道:「大戰當前,閣下有何明示,卑職恭聽訓示。」

    梅津莞爾一笑說道:「小磯首相久聞你的大名,特請將軍一敘,不必拘謹。」

    牛島恭敬地說:「不敢,卑職不才,倘能以血肉之軀上報天皇陛下之宏恩,下達帝國國民之期望,平生之願足矣。」

    小磯聽牛島談吐謙恭,頓生好感,遂問:「沖繩乃帝國之門戶,此番將軍臨危受命,不知何以禦敵?」

    牛島回答道:「卑職將實行持久作戰,放敵上島,在島的南部集中兵力與敵周旋。」

    安籐聽後大驚:「這可同大本營在海岸地帶決戰方針大相逕庭啊!」安籐身為方面軍司令官,卻不知牛島更改了原來的作戰方針,不由得感到驚異。小磯與梅津亦覺不安。

    牛島從容對答道:「只因守島兵力太少,難以在海岸進行決戰。目前,我軍的第24師團和第62師團雖說齊裝滿員,但有一半是新兵,作戰能力較差。第44獨立混成旅團5000餘官兵在航渡中遭魚雷攻擊,傷亡近4000人,雖說後來空運了第15獨立混成聯隊編入該旅團,但仍缺編。此外,我們僅有的一個坦克聯隊尚缺一個中隊,難以在海岸與敵決戰,故而只能採取持久戰方針。」

    梅津問道:「你的部隊集中到南部,一旦戰鬥打響,北部和中部怎麼辦?應該知道那裡有兩個機場啊!」

    牛島答道,「只能放棄!」

    「什麼?放棄?」安籐叫了起來,大聲說道:「如果放棄這兩個機場,豈不影響大本營制定的『天號』航空作戰計劃?」

    原來,倭國戰時大本營根據局勢發展,剛剛正式制訂了一個《東中國海周圍的航空作戰指導要領》,即「天號」航空作戰計劃。該要領的基本方針是:統一使用陸海軍的航空戰鬥力,以此殲滅預計將進攻東中國海之敵,同時加強本上的直接防禦態勢。為此,東中國海地區的航空兵力應迅速在該地區展開,以便消滅敵軍進攻兵力。陸海軍航空部隊的主要攻擊目標分別是:海軍進攻敵之機動部隊,陸軍進攻敵之運輸船隊。沖繩島上的兩個機場是日軍此次作戰的重要航空基地。

    「此作戰方針乃不得已而為之,請諸位長官諒解。」牛島仍堅持己見,「我的任務只有一個:不讓帝國本上的最後一個堡壘淪於敵手,我將同沖繩共存亡。至於其他,實在無能為力。」

    小磯十分同情牛島,認為他的意見不無道理,遂問道:「倘若依將軍之見,第32軍的防禦部署不就要重新調整了嗎?」

    「是這樣的!」牛島答道:「這意味著我們要放棄渡邊將軍經過半年之久忙忙碌碌構築起來作為決死之處的各個陣地,重新構築新的陣地。雖然為改變大量軍需品的集聚地點和得到構築新陣地所需器材是困難的,但也只好如此。」

    小磯又問:「敵人進攻之日不遠,重新調整部署來得及嗎?」

    牛島堅定地回答:「卑職將盡力而為!」

    梅津還是不滿,堅持說道:「不論怎麼說,你不應擅改原定作戰方針,因為此方針是大本營制訂的,如果要變動,也應由大本營作出。」

    半島淡淡一笑道:「如果長官一定要求在海岸決戰,我將辭職,因為卑職實在難勝此任。」

    雙方爭執不下,氣氛弄得很僵。沖繩作戰還未開始,一層陰影就已籠罩在日軍將領頭上。

    梅津參謀總長見狀,心中十分惱怒。以辭職之舉堅持自己的意見,這是陸軍中罕見的事情。倭國陸軍自近代建軍時起,就堅持走一條「體用之學」的道路,即按照西方軍事理論訓練軍隊,卻摒棄西方的民主思想,而用武士道精神作為統一軍隊的指導思想。尊皇、武國、征戰、盡忠是倭**人追求的最終目的,殺身成仁、絕對服從是倭**人必須恪守的準則。就是憑著這種治軍原則,才使倭**隊在後來半個多世紀的侵略戰爭中,表現出極大的野蠻性、瘋狂性、頑固性和勇猛性。牛島這種要挾態度在平時是絕對不能允許的。但此時戰人已被倭國人引到了自家門口,數年戰爭己使日軍損夫了許多將才,軍中良將已寥寥無幾。所以,儘管梅津不滿,卻不敢依軍紀撤換牛島,只得強壓火氣說道:「沖繩安危全賴將軍,望小心在意,依情況而戰吧。」

    牛島心中舒了一口氣。他也知以辭職要挾的後果,但敵兵強大,防禦艱難,只得如此。他見梅津等未予追究,便說道:「卑職一定恪盡職守,人在島在,堅守帝國大門!」

    小磯雖覺牛島以辭職要挾做得過分,但與梅津一樣,亦無可奈何。他想起中國的一句成語「蜀中無大將,廖化充先鋒」,心中不禁大為惆悵。良將如雲的日軍落得如此局面,實在令他難堪。沖繩防禦非牛島莫屬,撤換他未必是上策,只得放手讓牛島去戰。故而小磯問道:「現在島上有多少兵力?」

    「10萬餘人。」牛島回答:「除正規軍外,還有大田海軍少將指揮的1萬名海軍官兵,2萬名由沖繩島居民武裝起來的民間防衛隊,1700名鐵血勤皇隊。」

    「鐵血勤皇隊?」小磯有些不解。

    「這是由14歲以上熱情高漲的男性高中生志願編成的義勇隊,裝備和訓練全由陸軍負責。敵人上島後,他們將深入敵後開展游擊戰。」牛島解釋道。

    牛島上任伊始就把沖繩島上男性青少年作為戰爭人力資源利用起來。他讓部屬挨家挨戶登記14歲以上男性青少年,發給他們武器,編成了一支義勇隊。由於建立這支隊伍的宗旨是用武器與鮮血保衛天皇,因而取名「鐵血勤皇隊」,隊長就是他的副官山城宏。鐵血勤皇隊經過訓練後,將被送到敵後開展游擊戰。

    小磯滿意地點點頭,又問:「官兵的士氣如何?」

    「十分高漲,」牛島回答說:「我們的口號是:『一人換十人』、『一人換一戰車』、」一機換一艦』、『一艇換一船!」

    「大好了!」小磯十分興奮,忘掉了方才不愉快的爭論,繼續問道:「島上有多少重武器裝備?」

    牛島報告道:「2990架飛機,其中有1230架自殺飛機;70毫米口徑以上火炮287門;81毫米和120毫米迫擊炮120門;防坦克炮52門、輕中型坦克27輛;輕重機槍1500餘挺。」

    小磯又問:「將軍可否談談持久作戰的具體想法?」

    牛島答道:「在美軍登陸前,集中兵力於沖繩島南部,以首裡為中心形成堅固的築壘陣地。主陣地選擇在那霸、首裡與那原一線。如美軍在該線以北侮灘登陸,則不予抵抗,以待其來攻。如美軍在該線以南海灘上陸,則進行堅決的抵抗,但決戰的場地仍為首裡附近地域。在島中部的羽具岐地域配置一個由當地土著部隊編成的特編團,準備在美軍由該海灘登陸時實施遲滯作戰,並破壞讀谷和嘉手納兩地的飛機場。至於島北部,只配備一個獨立步兵營,以便在必要時破壞伊江島上的飛機場。」

    小磯聽後,覺得可行,遂向梅津、安籐徵詢意見。

    梅津已在方才表明了態度,沒什麼意見。只有安籐仍反對,但見兩位長官認可了持久作戰方針,也不便再說什麼。

    牛島見說服了眾長官,心裡很高興,他說:「卑職即刻回島,現在硫黃島戰事熾烈,我將派員去那裡瞭解情況,總結抗登陸作戰的經驗教訓,加強防禦,誓死保衛帝國本上的最後一個堡壘一衝繩!」

    結果讓牛島滿很失望的是在經歷了一番血戰以後,硫磺島的守軍全部玉碎了。

    為了對倭國發動最後進攻做好準備,美軍同時啟動了對倭國的全面戰略轟炸。

    3月9日下午,美軍第21轟炸隊的334架b-29型轟炸機在第314轟炸機團指揮官托馬斯·巴瓦准將率領下從關島基地起飛,呼嘯著掠過碧波萬頃的中太平洋海面,直撲東京。

    4小時後,東京到了。美軍海軍陸戰隊在海洋和島嶼上拚死拚活3年多走過的艱苦歷程,在空中走廊上只用了3個多小時。

    夜空綴滿星斗。334架轟炸機中的3000名空中勇士俯視著沉睡的東京,心中頓時產生一種居高臨下的優越感。技術的進步推動了戰爭手段的發展,主宰技術的人也就主宰了戰爭!

    此時,巴瓦似乎忘記了所有的膽怯,高聲對各機下達命令:「戰鬥準備!我機已進入相模川河口,高度1萬,航速350英里,航向2點,注意敵機和地面炮火!」

    正當美國飛行員慶幸倭國人沒有發現他們,準備魚貫向下俯衝時,突然,地面上的探照燈猛然打開,道道光柬刺破夜空,隨之而來的就是從黑沉沉的大地上升起一團團桔黃色和紅色的火球,開始很小,越變越大,而且越升越快,在飛機腹下爆炸後化作細小的火星。這是倭國人兇猛的防空炮火。有幾架美機被明亮耀眼的桔黃色炮火擊中。

    巴瓦見勢,一邊緊急呼叫其他先導機,一邊操縱座機向下俯衝,後面跟著一架又一架超級空中堡壘。由於俯衝速度快、下降高度大,巴瓦產生了一種失重感覺。

    「航向真方位85度,高度4500,我機己改平,投彈!」巴瓦率先抵達預定空域,向部下下達了命令。這道命令瞬間即給東京帶來了懲罰的烈焰。

    倭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作為一個時時刻刻被地震困擾的民族,倭國人的住宅和其他建築物大多用既經濟又實惠的竹、木、紙張等易燃材料建成。這些建築物抗地震是合適的。誰能想得到世界上會有b-29型轟炸機和燃燒彈呢!

    隨著巴瓦將軍的命令,數百架超級空中堡壘投下一串串燃燒彈,彈體在離地面100米時爆炸,射出一根根2米長的燃燒棒。燃燒棒一接觸物體就爆炸,粘膠似的火種向四處散去。霎時間,整個東京都燒著了。巴瓦看見一座巨大的東方都市,無數建築物、道路、橋樑、廟宇、倉庫都暴露在桔黃色的火焰光背影上。龐大的機群在地面火海的映照下,瘋狂地俯衝、轟炸、爬升,此起彼伏,猶如脫僵的野馬,那場面真是壯觀至極。

    絕望的倭國人丟棄一切,拚命躲避著追逐他們的烈火,許多人連衣服都來不及穿,裸露著身體蜷縮在木製的防空洞裡,呆呆地望著沖天大火。許多人嚇得面無血色。

    東京變成了火的地獄。麴町、神田、京橋、倭國橋、芝、麻布、赤阪、小石川、本鄉、下谷、淺草、本所、深川、世田谷,豐島、荒川、瀧野川、板橋、城東、向島、足立、葛飾、江戶川美機領航員異常興奮地把這些起火點標定在東京地圖網絡上。火海的中心在銀座、本所和深川一帶。城內41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建築物被焚燒得蕩然無存,除了石像、水泥柱、牆、鐵框架及少數電線桿外,東京已被夷為廢墟。東京人發現,他們一生中熟悉的地方全消失了,甚至連河水也都蒸發乾了。

    巴瓦准將一邊望著眼前這一切,一邊向第21轟炸機隊司令李梅報告:「在將軍的授意下,我已把東京從地圖上抹去。我從來沒有看到過如此慘烈的景象,倭國人在火海中伸腿展拳,枉自掙扎,燒焦的人肉味直撲我的座機。」

    李梅接到電報大喜,馬上向阿諾德報告:「我相信,懲罰之火已經動搖了那個罪惡『神國』的根基!」

    這場大火足足燃燒了4天才熄滅。根據專門成立的調查委員會的報告,這次大火使26.7萬幢建築物付之一炬,100萬人無家可歸,83793人被燒死,10萬人被燒成重傷。火災之後倭國人用了25天時間才把碎磚破瓦清除乾淨。除了心理上強烈的震撼外,遭受打擊最嚴重的還有對維持戰爭機器繼續運轉至關重要的倭國的重工業。李梅計劃轟炸的22個工業目標全部化為一片灰燼。此後,倭國鋼鐵生產急劇滑坡,產量還不到原來的1/3,飛機產量下降到原來的1/3,國內鐵路和公路運輸瀕於崩潰。

    此後,美軍又發動了對九州島日軍空軍基地的壓制性轟炸,儘管在日軍神風自殺飛機的攻擊下付出相當代價,但是,有效的摧毀了九州島上日軍各機場的作戰能力。

    冰山計劃啟動的條件已經完全具備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