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神鷹天降

第二卷 翱翔藍天 第百二十章 軍政大學 文 / 中國神鷹

    辦學校可不是件小事,具體事宜必須等參謀長他們回來一起做決定。陳際帆準備利用這段時間到黃麓鎮的張治中將軍故居去看看,順便看看由張將軍一手創立的黃麓師範學校。

    陳際帆儘管歷史知識不大夠用,張治中的大名還是知道的,和許多人一樣,他對這位國民黨的上將很有好感。巢湖這地方除了張治中外,還走出了很多名人,離陳際帆較近的還有馮玉祥和李克農,都是民國數一數二的人物。

    陳際帆特地派了三個警衛排分別駐守在這三位的老家以防不測。

    而他只帶了一個警衛員就微服來到這片群山環抱的村子,經過打聽,張治中的故居就坐落在山腳的一個村子裡。是一棟一層高的房子,臨街五個開間。

    他沒想進去打擾張將軍的家人,而是以一種敬仰的心情慢慢從屋子前走過,奔不遠處的黃麓師範而去。

    初秋的山風很涼爽,過慣了槍林彈雨生活的陳際帆彷彿一下子回到童年時代,心裡湧起不少幸福的記憶。

    他像個好奇的少年一般來到黃麓師範的校門外,認真地聆聽著裡面不時傳來的朗朗讀書聲。

    看門的老人很好奇地打量著面前的這一前一後兩位年輕人,掃地的笤帚呆呆地立在在地上。陳際帆沒有說話,他不想去打擾這一片淨土,只要這樣的地方在,中華民族才會充滿希望。

    回到師部,陳際帆立即命令鄧方順撥出兩千銀元和一些糧食讓警衛營給黃麓師範送過去。現在他只能做到這些,「神鷹」還還無法對當地的教育形成一種長效的投入機制,畢竟「神鷹」本身也很弱,需要用錢的地方也很多。

    比如說籌辦軍政學校就不是一兩句話的事,錢還是需要花的。第一期他就撥出去五千大洋給高煥捷,讓他和鄧方順一道去選校址,把學校給建起來。

    重慶離這裡不單單是路途遙遠,一路上要經過日占區,如果是兩三個人倒還罷了,以胡雲峰的本事輕鬆過關不是難事。可是他們來電報說他們的人很多,確切地說是不會打仗的秀才很多,要想混回來還得多花些時間。

    得了,看樣子等不了參謀長他們了,「神鷹」獨立師歷史上最具重要意義的一幕就此拉開。「神鷹」軍政大學籌備會於1939年8月11日在巢縣正式召開。

    參加籌備會的人員有師長陳際帆、情報處長高煥捷、後勤主任鄧方順、參謀處代處長李濤、一團長宋關虎、二團長羅玉剛、三團長鐘鼎城、四團長高綠林、五團長邱瑞荃、炮兵營長李安舉、特種部隊隊長趙俊、副隊長文川浩、特務營長蘇靖威、野戰醫院院長吳慶、民兵工作處長李祥韜和婦女工作部長蘇霓虹,除此之外,夏賢德、韋毓舟、尚長福、田國楨、劉子清、史正祥、趙鵬程等營長也參與其中。

    經過兩天的會議,籌備會一致任命「神鷹」獨立師師長陳際帆為「神鷹」軍政大學的校長。學校分設基礎文化部、軍政教學部、學員管理部、軍需後勤部、政治督導部等五部。推舉邱瑞荃、鐘鼎城、胡雲峰、鄧方順和王永等五人為上述五部臨時部長。

    學校設步兵初級指揮科、參謀科、軍政科、炮兵科、工兵科、水上作戰指揮科、情報通訊科、後勤裝備科、野戰醫療科、軍工科、地方政務科、商務科、農務科、政法科、文藝宣傳科和陸軍高級指揮科等16個大科。

    隨著部隊的發展,陳際帆還提出將來的某個時機設立武器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所、海空軍教學部等單位。

    會議決定首先安排以下事項:

    1、訂立校章、制度;

    2、修繕校舍;

    3、招聘或任免教職員;

    4、面向部隊和地方招考學員;

    5、審查學員背景資格;

    6、決定第一期軍政大學的教學規劃;

    7、教材的編寫和付印和服裝裝備等事宜;

    8、以上各條的具體執行人和期限、經費等計劃。

    諸事已定,但擺在籌備會成員面前的最大難題出現了,缺乏教員教官。除了穿越回來的幾個人外,其他的團營長很少有文武雙全的,就是他們本身,可能也需要回到軍政大學充充電。

    吳慶院長自告奮勇擔任野戰醫療科的教員和負責人,他是吃過人才缺乏的苦的,以前部隊每次大戰下來,他都得一個人從早到晚做手術。累點並沒什麼,但是好多戰士因為得不到及時手術而犧牲,使他心痛不已。現在有了學校可以培養人才,自己不去擔任這個重任還有誰去呢?再說醫院裡還有其他醫生照看著。

    炮營營長李安舉當然是炮科教官的不二人選,現在部隊的大仗不多,而且步兵炮等都下放到了團一級,他要輕鬆得多,自然順利成為教官。李教官的文化水平其實並不高,他對這點倒是很有自知之明,一再強調將來還要聘請更有水平的專家來協助他。

    邱瑞荃自然就是地方政務科的負責人了,「神鷹」這麼多軍官就是他有擔任過一縣之長的經歷,而且本人又是東吳大學的高材生,是這個時代少有的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

    陳際帆自己兼任步兵初級指揮科的教官,他要親手培養一批有實戰經驗又有基層指揮素質的連、排級軍官,這些人才是支撐「神鷹」這座大廈的堅強柱石。培養科目一定是適應現代化戰爭需要的,比如步兵的進攻與防禦、步炮協同、步坦協同、步兵防空、機動以及武器配置等知識。

    後勤裝備科由鐘鼎城擔任教官,實際上後勤裝備科就是由他提議成立的,為了適應現代化戰爭的需要,必須培養自己的後勤裝備人才,他記得志願軍在朝鮮戰爭之前甚至還是最原始的後勤保障系統,根本無法保障部隊打一場現代化的戰爭。

    擔任基礎文化課教育的教員倒是不缺,自從向社會大規模招聘教師後,各縣中小學教員、師範教員等報名踴躍。

    為了保密需要,目前基礎文化部對外宣稱「神鷹」士官文化普及班,與軍政大學的核心部門暫時分開。陳際帆還決定,為了保密,軍政大學目前不宜集中在一起授課。鬼子的間諜無孔不入,一旦學校的校址被偵知,鬼子只需出動飛機空襲就可以使這些精英們損失慘重。

    為了保證招生質量,軍校籌委會延長了招生期限,由原來的一星期延長到半個月,軍事科目的生源全部來自部隊基層士兵和軍官,其餘的部分面向所有青年招考。一時間,在校學生畢業的知識青年、各鄉村推薦的青年農民還有前段時間回國的華僑青年等都踴躍報名。

    陳際帆親自派人去請黃麓師範的教師們參加文化課考試出題和評卷工作。有上層建築的支持,這些知識分子們的工作熱情被大大激發出來。

    在軍政大學這麼多科目中,作為校長的陳際帆最重視的是政法科。來到這個時代後,他也仔細思考過從中華民國建立到現在走過的歷史軌跡,發現中國人最欠缺的其實是法制精神,沒有深入人心的法制理念,便容易滋生軍閥。即使是全國統一了,整個國民也會陷入對領袖的狂熱崇拜而無法理智地思考任何問題,而執政黨往往會因為缺乏法制觀念以長官行為代替法律來執政,其結果就是用政治運動來代替法律,冤假錯案多如牛毛,社會秩序陷入混亂。更可怕的結果就是很多當權者因為權力缺乏監督而濫用權力,漠視人權,造成**滋生,社會公平受到嚴重考驗。

    軍隊的強大絕不代表國家的強大,更不意味著國家的長治久安。相反只有在一個社會公平正義、權力受到制約、人民言論自由的社會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民對國家的認同感,才能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等諸多領域煥發出強大的力量。

    這樣的國家不是完美無缺的,但是它有良好的自我糾錯功能,有著自我完善的法律程序。

    陳際帆越想越遠,到後來連他自己都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想那麼遠,畢竟現在中國最需要的,是戰勝侵略,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和主權領土的完整,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談其他。

    可是陳際帆是知道歷史走向的,中國在歷史上的的確確走了很多彎路,喪失了很多發展機遇,也留下了很多的歷史遺憾。直到21世紀,這些遺憾還在考驗著領導人的政治智慧。

    這所軍政大學所培養的只不過是中國四萬萬同胞中的九牛一毛,但是陳際帆堅信,一切都要有人去開始,只要開始了,以後就會有很多人跟著去做。至少到了抗戰勝利的那一天,他能夠代表一部分中國人發出不同的聲音。

    經過半個多月的選拔,由陳際帆親自擔任科目主任的步兵初級指揮科正式開課,第一期學員共有240人,都是來自各部隊的基層士兵和軍官。有文化的並不多,但個個都參加過實戰,其中職務是班長以上佔了百分之九十。

    學期為四個月,培養目標是具有高軍事素養的基層軍官。

    就在陳際帆開始全力為軍校的事情操勞時,一個影響世界進程的大事終於發生了。

    ============================================================================================

    本書qq群:26719816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