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神鷹天降

《》章 節目錄 第百七十二章 衛生運動 文 / 中國神鷹

    對於處在敵後艱難抗戰的「神鷹」獨立師而言,1940年的秋天,是一個豐碩的秋天。吉林不僅為您提供在線免費閱讀,還可以txt免費下載到本地閱讀「神鷹」獨立師控制的全椒、巢縣、定遠、滁縣、和縣、含山、無為、廬江等地獲得大面積豐收,而白湖農場也不例外,30萬畝土地每畝平均收上來600斤稻穀。雖說少了很多,但這好歹也是一億八千萬斤稻穀,總能夠對付一陣子。胡雲峰到白湖農場沒幾天,就趕上了史無前例的大秋收,身為參謀長的他全程參與和見證了轟轟烈烈的秋收過程。從收割、挑運到打場、入倉,再到輸送,胡雲峰被勞動的偉大深深震撼的同時,也對生產工具的落後感觸頗深。要將上億斤的糧食從地裡收上來最終變成可以吃的大米,這一系列的繁重勞作都要由人力憑大鍬、扁擔、鋤頭、鐮刀和一雙手拚命操作才能完成。

    勤勞的農民們白天滿身泥水地在田里玩命幹活,晚上吃的卻非常簡單。至於睡的地方就根本不用說了,能夠有一床棉被的人家就已經很不錯了,還有好些人晚上竟然睡在草堆上!

    每一個居民點的工棚旁邊都有一排茅坑,臭氣熏天,蚊蠅亂飛。生活區到處都是污水垃圾。由於房屋嚴重不足,沒有成家的單身漢們都擠在一大間棚子裡,棚裡幾乎充滿了汗臭、腳臭、體臭和發霉的臭味。

    農民的生活用水幾乎全部取自當地的河流湖泊,結果本來清澈見底的水面被嚴重污染,鴨子、水牛,還有小孩子都在一片水面游泳,不是還能發現動物屍體。這還不算,由於污水根本未經任何處理就直接流回河裡,然後又被人們取上來喝進肚裡,這實際上是滋生腸道疾病的溫床。

    胡雲峰看得觸目驚心,這情形,就算鬼子不拿細菌過來,細菌也會來做客的,條件太好了!

    胡雲峰在白湖農場調研的同時,陳際帆也在邀請醫生們共同探討如何預防瘟疫的課題。

    以野戰醫院院長吳慶為首的六十多個醫生們聽到他們面前的這位最高軍事長官有板有眼地提出一些關於細菌、傳染病的問題時,第一反應還以為是師長********的談笑,直到後來陳際帆將問題的嚴重性擺在面前,大家才真正能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作為醫生,我們真是慚愧啊!」吳慶院長滿面愧色,「師長您提到的這些問題本該是我們這些醫務人員發現的,您和參謀長這麼忙,居然能關注到這樣的問題,沒說的,我們一定竭盡所能,打一場戰勝細菌和疾病的戰爭!」

    「好,我們就把它當做一場戰爭來打,不過這個仗還真不好打,不僅需要醫生的配合,而且皖東行政公署也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一句話,這一仗不僅需要醫生,還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參與。」

    「師長,我以為要兩條路並舉,首先,皖東行政公署要立刻組織修繕一切衛生設施,我們派人全程跟蹤。並加以指導,第二,趁這段時間,醫院要組織人手到農場的每個角落進行宣傳,宣傳個人衛生知識、疾病預防知識,師長,必要的時候可能還要採取強制措施。」

    「這個自然,農民的健康意識、衛生習慣不是一兩天就可以改變的,所以必要時會採取強制措施,吳院長您接著說。」

    「第三,要加大醫務人員的培養力度,以往軍政大學裡培養的主要是骨外科、傷科等醫護人員,現在要轉移方向著力培養內科、兒科、婦科等醫生和農村普及醫療人員,所以我建議是否專門成立一個醫學院?這兩年我經常保持著與一些同學、同行的聯繫,他們對您和『神鷹』獨立師都是景仰已久,如果成立了醫學院,再有我們在座的醫生寫信相邀,相信不就得將來,定會碩果纍纍。」

    「醫學院?好主意,人才難得啊,就是不知道他們肯不肯到這裡來吃苦?」

    「師長放心,國難當頭,並不只有軍人才思報效國家,凡是有良心有責任感的醫學同仁都會來的;第四條必須立刻行動,就是要在包括白湖農場在內的根據地所有區域內開展滅鼠、滅蚊、滅蠅、滅蟑螂等活動;第五,就是要鼓勵大規模種植中藥材,尤其是像板藍根、雙黃連等;第六,對民間所有的中醫、郎中都要登記,最好是成立中醫學會,將他們全部組織起來,加以補貼,鼓勵他們在鄉村積極行醫;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皖東行政公署上下都要重視起來,要發揮政府的組織、協調能力,最好能成立一個精幹、高效的機構來具體負責執行。」

    陳際帆聽得很認真,邊聽便拿出筆記本詳細的記錄著,陳際帆做夢也沒想到,自己職業軍人會在這個時代成為醫療衛生運動的組織者。

    聽完吳院長的建議後,陳際帆當即拍板,請吳院長牽頭馬上開始著手皖東醫學院的籌備工作。然後自己趕回皖東行政公署和皖東抗日動委會(兩個機構現在在一處辦公)召集所有人員開會,佈置任務。

    要求這些政府工作人員必須立刻行動,做好以下幾件事:一、組織在校教師學生、地方骨幹到醫院集中培訓如何搞好個人衛生、如何預防疾病等知識,徵得吳慶院長同意之後馬上分配到白湖農場各大隊、中隊、小隊,就地開展宣傳工作;二、立刻組織退役復員的傷殘軍人(地方軍政骨幹)開會,傳達會議內容,讓他們回到各自鄉村就地組織宣傳;三、登記民間所有的中醫、郎中,並邀請他們到巢縣,向他們通報政府要開展預防控制疾病的決策,取得他們的支持;四、在他們的指導下,有選擇地,因地制宜地鼓勵種植中草藥,對種植農戶要給予糧食金錢補貼、要給予一切可能的幫助;五、籌備衛生局和藥品站,衛生局作為今後預防和控制疾病、開展衛生工作的執行單位,藥品站負責籌集資金收購、保管一切相關的中藥材。

    胡雲峰從白湖農場回來後也沒閒著,他首先向陳際帆匯報了調研情況和他的一些想法,然後也學習了陳際帆記錄的吳院長的建議。

    兩人商定後,一致決定,將部隊所有的訓練工作交給鐘鼎城副師長全權負責,胡雲峰負責和白湖農場沈宗翰教授等專家一道,組織部隊、當地農民在秋收後立刻開始農場地區生活基礎設施的建設。

    胡雲峰的計劃是,以白湖農場現有的組織形式為基準,以中隊、小隊為單位規劃兩千個居住點,對居住點的飲用水源、污水排放、垃圾處理、茅房廁所統一規劃修建。

    成立專門的垃圾站,聘用人員進行日常垃圾處理;廁所雖然不可能修成水沖式(做夢),但是修成密封式(參照現代農村沼氣池),只留排便孔,上面加蓋,不僅能夠防臭、防菌,還能蓄肥;堆肥地點一定要遠離人畜生活區;打撈河道、湖泊中的髒亂垃圾、動物屍體;強制到每個人必須和燒開的水,每千人至少修建一個洗澡堂,洗澡堂可以鼓勵承包經營,優先供應煤炭;

    當然,這一切還得有一個大前提,就是,錢!由於「神鷹」獨立師這個鋼鐵長城的存在,皖東皖中幾個縣的經濟開始恢復,加上陳際帆他們鼓勵手工業、商業的發展,又有糧食做後盾,所以皖東皖中地區「神鷹」地盤上已經有了穩定增長的稅源,除了部隊的軍餉撫恤、政府人員的工薪辦公費用等開支外還能有結餘,所以陳際帆已經不再像當初在小王莊那樣為錢發愁了。但這絕不意味著,「神鷹」可以一下子拿出大筆錢來搞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

    實際上白湖農場最需要建設的基礎設施,還不僅僅是生活設施,還有造堤、挖渠,完善灌溉系統,短期最迫切的還有曬穀場、糧倉等的建設,還有可供運輸的簡易公路等。

    但是,當白湖農場開發指揮部的三位教授聽到陳際帆和胡雲峰的介紹後,再一次為這些年輕的軍人所折服。他們從沒有見過這樣的軍人,從沒有!

    這些了不起的軍人不僅投入大量精力解決了幾十萬人的吃飯問題,還能進一步想到預防衛生疾病這一層,願意從本來就不寬裕的財政上拿出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來進行這樣一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但短期之內根本無任何收益的事業。沈宗翰、金善寶和鄒秉文三位教授無話可說了。他們以前一心為之服務的國民政府比起面前這兩位三十歲上下的年輕人,簡直可以槍斃!

    三位教授的眼睛有些濕潤,當即表示盡全力支持,並承諾利用他們的一些名望說服在重慶、成都、西安和淪陷區的醫學界人士都來這裡參與工作。

    三位教授的支持讓陳際帆和胡雲峰大感欣慰,雖然一切都還只是計劃,但他們堅信,有那麼多有識之士的幫助,這次大範圍的衛生運動一定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一如當初的白湖農場那樣。

    一切基本就緒後,在「神鷹」獨立師的轄區內,人們開始發現牆壁上、大街上到處都貼滿了各種宣傳標語,不過這次不是「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還我河山」之類的,取而代之的是「預防疾病、從我做起」,「講究衛生就是愛國」,「做一個講衛生的國民」,「勤換衣、勤洗澡、勤修指甲身體好」之類的。

    這些開始讓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標語出自胡雲峰的手筆,本來他也不是幹這個的,現在也只能趕鴨子上架,把小學時代學過的一些標語口號回憶了出來。比起胡雲峰這種業餘水平,醫院的醫生護士們專業得多,在吳院長的領導下,醫院效率出奇的高,短短半個月就培養了數千名學生下到白湖農場去從事宣傳活動。

    更高興的是那些中醫們,有鬍鬚斑白的老中醫,有遊方的郎中,也有在鄉下靠著以及祖傳秘方吃飯的,反正都被請到巢縣來了,說是要成立一個什麼「中醫學會」,老中醫們自然是高興,他們引以為豪的中醫登上了大雅之堂。中醫學會成立沒幾天,陳際帆就通過衛生局迫不及待地請這些中醫們出謀劃策,看如何防治瘟疫。

    專業和業餘永遠都有區別,中醫們提出來的東西雖沒有什麼高深的理論,但卻更加實用,而且成本很低。「醫者父母心」,如今父母官都這麼關注瘟疫,中醫們自然也願意出謀劃策。

    比起這邊只是動動嘴皮子,白湖農場那邊可謂轟轟烈烈。聽到要修新房子,辛苦了一年的農民們自然高興之極,冬天眼瞅就到,誰不願意有個踏實溫暖的窩?不過,他們對上頭花這麼大力氣修茅房、排水溝很是不理解,只有個別有見識的老農意識到了裡面的肥料價值,但是卻未想到衛生這一層。

    「講衛生?城裡人才時新這個,咱們這些鄉下人沒那麼嬌貴!」

    「澡堂子哪兒有河裡鳧水舒服啊。」

    「髒水倒掉就倒了唄,還給它修條溝,費那事幹嘛?」

    「這是陳師長叫修的,俺不識字,也懂不了這麼些大道理,俺只知道,陳師長叫幹啥就幹啥,他一心都在為咱們勒!」

    「是啊是啊,陳師長還能還咱們啊,聽說,陳師長今年不收咱們的糧了,讓咱們過個安穩年!」

    「師長不收咱就不交啊?咱不能做這沒良心的事,自古種地納糧天經地義,咱們倒是有餘糧了,部隊咋辦?當兵的吃不飽,拿來力氣跟鬼子干?到時候鬼子一來,不要說糧食,連小命丟了。」

    「對,師長處處替咱們著想,咱們做人不能昧了良心,趕明兒咱就裝上點糧食送過去,總得讓師長他們還有部隊嘗一口新米飯吧!」

    農民們很樸實,他們可能文化不高,但他們知道誰對他們好。只要有人給他們滴水之恩,這些善良樸實的人們真的會湧泉相報。

    上上下下都統一了認識,衛生運動開展得很順利,可是四十萬人的燃料問題因為冬天的即將來臨而變得迫在眉睫,是該琢磨琢磨煤炭的事兒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