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神鷹天降

《》章 節目錄 第二百九十九章 上下同心 文 / 中國神鷹

    老蔣只在曼德勒呆了兩天便帶著滿臉怒氣回去了,臨走之前他單獨接見了杜聿明,說些什麼外人不得而知。只知道老蔣在臨走之前對史迪威的態度大為改觀,在宋美齡一手挽一個的主持下,兩個互相不爽的男人還合了一個影。

    史迪威更加雄心勃勃,裡外忙活著他那份龐大的曼德勒會戰計劃。可英國人似乎並準備給他的面子,軍事會議剛開沒幾天,亞歷山大就在沒有知會盟軍的情況下單方面撤出了西線重鎮馬圭。馬圭被日軍佔領,第五軍的側翼便立刻暴露出來,杜聿明無奈,只得命令部隊從彬馬那交替掩護撤退。

    可笑的是,英國人打不過也就罷了,居然連跑路也跑不過。兩萬多英軍和傳教士平民等被33師團從馬圭到仁安羌一路追著打,33師團一個步兵聯隊在嚮導的帶領下,採用隱蔽的穿插戰術,居然神奇般通過英軍的三道防線,於4月12日悄然佔領仁安羌油田西北處的濱河大橋,堵死了英國人的退路,將這將兩萬人全部裝進了口袋。

    陳際帆沒有說錯,英軍總司令亞歷山大就是一個典型的逃跑將軍,他一大早起來聽到下屬的報告,一沒有詳細偵察敵情,二沒有立刻佈置反擊並突圍,而是下令炸毀油田全部設施,準備再次逃跑。

    亞歷山大的愚蠢徹底葬送了英國人可能突圍的機會,日軍在大橋北岸充其量不過兩千人和少量特種兵,可英軍被圍的部隊中,有英裝甲第七旅,駐緬第一師這些精銳部隊,部隊不僅有坦克、重炮而且還有為數不少的裝甲車。要是亞歷山大能夠冷靜指揮,突出重圍還是有可能的。

    士氣低落的英軍被圍住以後,日本人因為兵力不足並未發動成規模進攻,而是派出小股部隊在夜間反覆滲透,給英軍造成混亂。七千英軍主力竟然在日本人的滲透下自相殘殺,亂作一團。

    亞歷山大無奈之下,抱著碰碰運氣的態度要通了史迪威,請史迪威命令中**隊前來救援。史迪威也是大驚,英軍若在這裡被全殲,那不僅是盟軍的巨大損失,而且還會給所有盟軍將士帶來陰影。他二話沒說,按照蔣介石臨走前的授權,要求杜聿明調兵西進。

    杜聿明根本沒理睬他,英國人的死活關他屁事,要沒有英國人,說不定他的日子還好過一點。史迪威無法,乾脆自作主張,調最近的孫立人新38師一個團歸英國人指揮,命令這個團立刻沿公路西進仁安羌,救出英國人。

    孫立人火冒三丈,圍困英國人的日軍少說六七千人,自己一個團跑過去是救人還是送死?還有,居然將自己這個團一分為三,一個團去救,一個團駐守曼德勒,一個團放在南邊,這不是讓自己這個師自取滅亡嗎?孫立人起初不幹,可史迪威祭出蔣委員長的手令後,孫立人服軟了。但是他還是堅持不能將自己這個團交給英國人指揮,理由是英國人總打敗仗,對中**隊又不熟,交給他們指揮只能讓自己這個一一三團全軍覆沒。

    孫立人請戰,說讓自己親自指揮去救援。史迪威這才答應了,其實他也只是做做姿態,中**隊兩個團去救人,不把自己搭進去就是上帝開恩了。

    英國人陷入麻煩中,可蔣介石還在為自己的好戲暗自喝彩,他離開曼德勒後,決定臨時在臘戍下飛機視察一番,結果是他氣得把坐在城裡打麻將的六十六軍軍長張軫解職,又親自接見防守臘戍的新二十九師師長馬維驥上校。這個雜牌師長忽然蒙受天恩,自感特有面子。

    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麼功勞,能夠讓老蔣對他讚賞有加。後來才明白,老蔣許諾給他的部隊裝備美械是有條件的。條件就是在絕對保密的情況下,無條件接受陳際帆的指揮。

    「打得好,陞官,升少將!打不好,槍斃,撤番號!」老蔣這幾個字很乾脆。

    對付雜牌部隊,老蔣就駕輕就熟了。三言兩語就讓馬維驥在自己面前表了忠心,他也不食言,命令成立的軍需給新二十九師換了些裝備,還特批三十萬法幣給馬維驥。

    老蔣做這些當然不全為了陳際帆,無論他們打得怎麼樣,臘戍絕不能丟!否則不但十萬遠征軍要完蛋,而且昆明將受到直接威脅,昆明不保,貴州、四川等地岌岌可危,到時候自己還混個屁啊。

    事實證明,這是老蔣少有的英明決策之一。正是因為他的謹慎,才避免了悲劇的發生。

    當然,這裡面不能少了陳際帆,還有宋關虎。

    到了臘戍,老蔣把陳際帆晾在一邊,反正這是演戲。可卻把宋關虎單獨叫來促膝詳談。很可惜,此時的宋關虎已經不是十八軍當士官時的那個連字都寫不全的宋關虎了。他已經將自己完全融入了「神鷹」,對老蔣的態度和陳際帆差不多,打鬼子的時候聽指揮,其餘時候各幹各的。

    老蔣很親切的噓寒問暖,對宋關虎的指揮能力讚賞有加,說道如果宋關虎覺得時間合適,他將親自推薦宋到重慶中央陸軍大學深造,未來前途不可限量等等。

    「國家值多事之秋,軍人應該團結,少講點政治,多學習軍事,為國殺敵才是正道。等緬甸戰事結束,你到重慶來找我,我親自給你安排。」

    宋關虎是個耿直的東北漢子,他雖然文化不高,對老蔣的認識也沒有陳際帆等人那麼深刻,可基本的忠義還是有的。宋關虎的偶像是關羽,只要一閒下來就會找一本《三國演義》讀上一段,在安徽的時候,甚至還請說書的到家裡來說上幾段。

    宋關虎知道,要不是遇上陳際帆,他或許還是基層部隊的炮灰,或許是山上的鬍子,總之沒個好。以前他以為軍人打仗就該不怕死,所以他對當炮灰沒啥意見,後來自己指揮上部隊以後才明白,原來打仗也可以不用死那麼多人,原來打仗還有這麼多新花樣。

    陳際帆的有句話讓他時刻銘記,那是他問陳際帆,為什麼師長你總能想出那麼多辦法打鬼子,為什麼咱們死的人沒有中央軍的多。

    陳際帆沒有給他講大道理,只是告訴他要記牢一句話,打仗要死人的,指揮官避免不了。可咱們只要心中裝有士兵的生命,打起仗來就會負責任,就會想辦法,就能最大限度減少弟兄們的傷亡,這樣不好嗎?

    宋關虎是個老兵,從當兵到現在,死在身邊的戰友太多了,他對陳際帆這句話記得最牢。一個心中裝有士兵的軍官才是好軍官,這是宋關虎一生的信條。

    他知道蔣委員長是最高長官,可他不能背叛陳際帆,甚至想都沒想過,他早就不把自己當**了,他只知道自己是威名赫赫的「神鷹」中的一員,這就夠了!

    老蔣對宋關虎傻乎乎的樣子很滿意,他認為這樣的軍人才是最放心的。得到宋關虎的回答後,老蔣這才把陳際帆叫來最後面授機宜。

    他很喜歡陳際帆,他認為發現陳際帆和這支部隊是這一生中最值得驕傲的事情,可偏偏這個年輕人不肯在他面前表示點忠心,哪怕是一句話也行。不過老蔣也不急,比起當年蔣先雲、陳賡等人的翻臉無情,陳際帆的態度要好上一百倍,至少還能聽見他親切地稱呼自己「委員長」,至少還能和他在眾人面前唱一出「周瑜打黃蓋」的好戲,這讓一直鬱悶不已的老蔣感覺很新鮮。

    當然了,如果陳際帆和杜聿明兩個愛將能夠再一次給他一個驚喜,那就完美了。到時候他不僅在國內威望劇增,而且在國際上的地位會更加提高。這對處於困境中的老蔣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老蔣和陳際帆再一次就臘戍形勢交換意見後,帶著一臉的高興上了飛機。

    陳際帆沒有進駐臘戍。一來他是「帶罪」之身,二來他的重點也不在這裡,老蔣授權他全權指揮臘戍的新二十九師,劃定臘戍至棠吉沿線為陳際帆防區。可陳際帆能夠指揮的部隊遠遠不止這些,他要指揮所有部隊在這條公路沿線和來犯日軍捉迷藏。

    要打游擊?自然少不了新四軍那些精英。他讓胡雲峰馬上與已經在果敢地區扎根的新四軍緬甸特別縱隊取得聯繫。新四軍來了這麼久,一直都沒有能和他們通上消息,也不知他們怎麼樣了。

    新四軍特別縱隊是經過精心挑選的,政治成熟,軍事過硬的一支隊伍,執行組織的各種方針政策從不打折扣,本來他們對能否在緬甸站住腳還不敢打包票,誰知道陳際帆將他們安排在漢族人聚居的果敢地區,這下子新四軍們的工作熱情一下子被點燃了。

    其實,果敢地區的漢族人雖然在緬甸也混得一塊地盤,可對祖國來的部隊還是心存敬畏。他們很快發現,這支部隊與其他的不一樣,與其說他們是軍隊,不如說他們更像親人。他們不僅紀律嚴明,而且和老百姓親如一家。不但幫助駐地百姓挑水掃院子,而且還在當地這裡學校,教孩子們讀書寫字。

    很快,果敢地區就成立了形形色色的組織,什麼婦女會、農會、商會,還有什麼華僑救國會、果敢抗日同盟等,甚至還有兒童團。值得一提的是,兒童團的團長就是當初嚷嚷著要參軍的十一歲的彭家聲,在他身邊居然能團結起一大群少年,除了好朋友劉國璽、羅星漢以外,還有一個八歲的小孩,名叫坤沙。

    陳際帆在同古指揮部隊獲得大勝的消息早就傳遍了整個果敢地區,在當地漢族人心中激起陣陣波瀾,有陳際帆的武器援助,又有新四軍擔任部隊教官,果敢地區很快就擴充到近千人的抗日武裝。

    胡雲峰的電報傳來,新四軍上下得知將有重大軍事行動,一個個是摩拳擦掌。畢竟是軍人,有機會打鬼子還是願意一試的。

    遠在重慶的老蔣雖然同意了陳際帆的作戰計劃,可他萬沒想到,在緬甸,陳際帆能直接指揮的部隊遠遠超過他的想像。

    首先是林旭文的部隊,由於這支上千人的部隊長期在中緬邊界的公路上維持交通,所以在短短一個月內不僅幫助安置了大量的緬甸流亡華僑,而且還從華僑裡招收了大量的兵員,現在林旭文的這支部隊已經是一個團的規模。

    第二是王楚英少校的緬甸華僑志願團,這支部隊雖然開始是受國民政府指派,可在緬南的作戰中不僅被「神鷹」特種部隊救援,而且還在一起並肩戰鬥,現在這支部隊雖維持在**百人的規模,可現在已經完全受陳際帆指揮。

    第三支是新四軍特別縱隊,這支部隊現在已經完成換裝,陳際帆早就從自己的儲備中悄悄劃撥出足夠的美式裝備給這部分新四軍,他知道,這些擅長叢林游擊戰的精英一旦有了稱手的武器,其戰鬥力絕對強悍。

    第四是果敢地區的民族武裝,這支部隊的總司令是土司楊振材,可實際指揮者是其弟楊振聲,楊振聲雖然年齡不大,可受**影響很深。更重要的是,楊振聲在果敢地區不僅有威望,而且此人極力主張回歸祖國,願意和新四軍、「神鷹」一道參加對日軍的作戰。

    胡雲峰頭都大了,沒有兵發愁,可現在兵多了更發愁,如何有效整合這些信仰不同、戰鬥力參差不齊的部隊成了當前一等一的大事。

    胡雲峰給陳際帆發電建議,不能把所有的部隊全部放在臘戍以南。既然是打游擊,就要讓鬼子處於人民戰爭的包圍之中,他建議,組成南北兩個指揮部,北面由他指揮,轄林旭文的華僑團、新四軍特別縱隊和果敢武裝,負責臘戍以北地區及果敢的防禦;南面由陳際帆指揮,轄獨一旅、神鷹特種部隊和王楚英部,負責阻擊來犯日軍。

    陳際帆此刻已經驅車離開臘戍一百多公里,在路上他除了考察地形之外,還在思考緬甸戰事。很明顯,他們呆在緬甸的時間不多了,安徽那邊必須在今年開始反攻,至少應該牽制華北日軍,使華北的八路軍能夠喘口氣。還有就是裝甲部隊的使用,陳際帆一直認為裝甲部隊的使用必須擁有一定數量的制空權,而現在他的飛機八字都還沒有一撇。老蔣不敢得罪史迪威,他更不敢。只有在緬甸取得一定勝利,保住緬北與印度的通道,自己的飛機等物資才有機會到手。到手還不行,還必須爭取到美國援華航空隊的合作,在安徽地區建立雷達站和機場,並幫助培訓飛機員、維修師、導航員和地勤人員等技術兵種。

    所以此戰他不但得大勝,還要趁勢反迂迴日軍後路,扭轉戰局,想想都艱難。

    陳際帆同意胡雲峰的意見,北面的多支武裝必須有統一的指揮,而他除了要考慮在叢林裡和鬼子干仗,還要考慮可能發生的臘戍保衛戰,那才是重頭戲。

    陳際帆的預感沒錯,15軍司令官原先的想法是派遣擅打山地戰的56師團執行千里迂迴的戰略任務,可56師團在良禮彬被獨立一旅重創,部隊減員嚴重。他在近衛師團抵達仰光後,決定重新派遣另一支更加擅長山地作戰的部隊——鼎鼎大名的皇軍「久留米」師團,日軍18師團來執行此次艱巨任務。

    18師團是侵華急先鋒,淞滬會戰就是這個師團率先登陸杭州灣,包抄中**隊後路從而造成中**隊的崩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8師團隸屬山下奉文的第25軍,從北到南一路橫掃,並首先攻佔新加坡。

    飯田祥二郎中將給18師團重新配屬了上百輛戰車和一百多門山炮,而且為了提高部隊的機動力,部隊大量配備了汽車、摩托車等機動車輛。部隊在同古完成集結,待西線殲滅英軍主力後,開始千里大迂迴。

    不過,日軍的如意算盤出了點意外,他們根本沒想到煮熟的鴨子還會飛,而破壞他們的計劃的,正是新38師師長孫立人,孫立人請纓後指揮兩個團以最快的速度沿公路經喬巴克當(勃皎東)直撲臘戍。其中113團經過幾晝夜激戰,從17日一直打到21日,終於將被圍英軍全部解救。此役,孫立人以一個團的兵力(另一個團守後路),不畏強敵主動攻擊,解救英軍達七千餘人,一度佔領仁安羌油田。

    不過,卑鄙的英國人不顧盟友死活,不顧仁安羌正在激戰,居然在曼德勒下令擅自撤退,甚至在曼德勒北面大橋上安裝了炸藥。杜聿明長歎一口氣,向羅卓英象徵性地打了個報告,命令部隊從彬馬那、央米丁逐次抵抗後撤。

    杜聿明念念不忘的是他的作戰計劃,他的校長臨走時已經向他說明情況,命令他在英軍後撤之時將主力帶到東面的棠吉(東枝),全力守住這個臘戍的南方門戶。

    杜聿明一路上和陳際帆的電報你來我往,堅定了守住棠吉的信心。

    可是史迪威不幹,孫立人在仁安羌艱苦奮戰的時候,他和杜聿明徹底翻了臉。史迪威堅持命令主力西進喬巴克當,杜聿明根本不理睬他,率領部隊向東進發。兩人爭執不下,請示重慶的蔣介石,老蔣毫不猶豫回電,「堅守臘戍!」並且修改了史迪威的曼德勒會戰計劃,改為依托曼德勒實施縱深防禦。

    自此,駐緬盟軍徹底分道揚鑣,史迪威的會戰計劃流產,他無力改變中英軍隊之間分裂的事實,只好帶著一幫參謀人員到處佈置所謂的「縱深防禦」計劃。

    日子難過的是孫立人,他本來在六十六軍就不受待見,軍長張軫根本瞧不起他,可沒想到他率領的新38師現在陳際帆指揮下參與了同古殲滅戰,後又獨立解救英軍衝出包圍,一舉成為中國遠征軍的英雄人物,雖然亞歷山大和斯科特兩位英國將軍先後以私人名義發來感謝信,可依然無法排遣孫立人心中沒有根的鬱悶。

    六十六軍他是不想去了,自己的兄弟陳際帆現在下落不明,杜聿明長官又獨自率領自己的第五軍去了棠吉,可他幹什麼呢?他的部隊在喬巴克當已經和追上來的33師團主力激戰數日,雖然殲敵不少,可全師從他以下,團長營長們都不知道這仗打起來的意義何在。

    陳際帆怎麼可能忘了這位仁兄,在老蔣將重點防守臘戍的命令發到陳際帆手裡的時候,陳際帆斗膽建議,讓老蔣調新38師從曼德勒沿另一根公路北上,直抵緬北重鎮密支那。

    蔣介石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倒不是因為他對陳際帆有多麼的信任,而是同古殲滅戰的勝利讓老蔣看到了中**隊獨立在緬甸作戰的可能。一個多月前西方人不顧中國遠征軍十萬餘人,而英緬老爺兵不到一半的事實,任命亞歷山大為駐緬盟軍總司令的事實,讓老蔣倍感羞辱,老蔣認為英國人美國人還是瞧不起他的部隊,既然現在翻了臉,那就讓自己的部隊獨自唱一兩台好戲看看,即使不行,部隊也可依托緬北退回國內拱衛雲南,陳際帆的計劃比起史迪威的不知要好多少倍。所以,陳際帆的建議很快被通過。而且老蔣授權陳際帆指揮孫立人的部隊,反正六十六軍現在也是散沙一盤。

    孫立人心情大好,不僅因為委員長的調令。他居然和陳際帆重新取得了聯繫,而且得知了陳際帆關於實施東線戰役的計劃後更是激動萬分,當即向陳際帆請戰。

    陳際帆回電勸慰孫立人,在密支那休整部隊,從國內補充彈藥和兵員,在密支那以南建立縱深防禦,他告訴孫立人,守住密支那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日軍沒有給中英盟軍多少時間,杜聿明還在眼巴巴地往東趕的時候,收到了駐守棠吉的第六軍55師師長陳勉吾的求援電報,電報上說大約一個聯隊的日軍抵達棠吉以西,他的部隊損失慘重。

    杜聿明大驚,給陳勉吾下了死命令:丟了棠吉,立刻槍斃!

    自此,由中國遠征軍獨立支撐的緬甸東線戰役拉開了序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