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神鷹天降

《》章 節目錄 第三百十五章 編製革新 文 / 中國神鷹

    之所以把邱瑞荃和趙達源留下,是因為這兩人都是安徽保安部隊出身,為人正直,有愛國心,並且對當地的情況很熟悉。而李祥韜和王永兩人長期在部隊政工部門工作,本身思想比較激進,陳際帆想聽聽他們的意見。

    因為陳際帆現在必須馬上解決部隊的事情,光靠以前簡單的撫恤和福利已經無法滿足官兵的需要,要讓官兵的利益和抗日結合起來,只有這樣部隊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士氣,才能做到無論是一個排還是一個方面軍都能上下一心。

    這事情參謀總部沒有參與,因為胡雲峰的工作現在要放在如何修訂部隊的訓練大綱、內務條令、作戰手冊、紀律條令等方面來。

    「如果給士兵們分土地,大伙看能不能行?」陳際帆問道,這方面他只能當小學生。

    「當然不行!」邱瑞荃一口就否決了,「如果那樣的話,幾乎所有的青壯年勞動力都會把軍隊看做第一職業,沒有人願意從事其他工作,可是我們不可能供養這麼多部隊,再說了部隊的戰鬥力也不可能單純依靠人多來提升。」

    王永也反對,「一旦出現人人都要參軍的情況,那基層負責招兵的權力就太大了,那樣的話**隨之出現,這將是我們人為造成的又一大肥缺。」

    「可是軍人難道不應該受到優待嗎?」陳際帆故意問。

    邱瑞荃與其說是一名軍官,還不如說是一個對政務相當熟悉的文職官員,他顯然對官場非常熟悉,他回答陳際帆:「在抗日的戰場上,各行各業都是做了貢獻的。沒有人在後方從事生產,前線吃什麼穿什麼?如果說有區別,那是因為軍人需要犧牲,所以我認為對於犧牲、致殘的軍人應該以法律的形式規定安置辦法。但是軍人決不能成為一個新的利益集團,這是很危險的,任何時候,軍人都不能凌駕於政權之上。」

    「你有什麼好建議?」陳際帆問。

    「當兵前兩年是服兵役,當然,服兵役是有軍餉拿的,兩年以後的士兵,政府根據法律給他們基本的土地,當然,這回佔用政府很大的財政支出,而且操作起來很難。」

    趙達源接過話頭,「財政方面還好辦,可以讓士兵出一部分錢,就是土地來源很麻煩,現在安徽風平浪靜,很多地主又重新回來拿著自己的地契要求歸還他們的土地,甚至還有很多大後方的人跑到這邊來購買大量土地。地方政府手裡真正掌握的土地資源其實是很少的,恐怕都拿出來安置軍隊都不夠。」

    王永道:「人家要回自己的土地,政府總不能不給吧,不然咱們就失去了抗擊侵略的意義。失去了這些人的支持,抗日名不正言不順。」

    陳際帆長歎一口氣,「你們說的都很在理,歸根結底還是我們的就業崗位太少,安置部隊,眼光不一定放在農村,城市更能擔當更多的職能。我有幾點想法你們看看行不行。首先是以法律的形式規定土地買賣的稅率,一定要高,同時以規定地租的最高上限,這方面**人有發言權,交給特區議會去討論。這樣一來,土地的價值無形中降低,地主囤積土地的熱情就會減少。但這只是治標,另一方面下一步軍方和政府將加大重工業的投資,對關係到戰爭、國計民生的工業實行政府投資、政府所有、並成立專門的公司經營。這樣可以形成規模化,不僅能吸納更多的就業,而且能提高生產效率。中國,最終都是要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只有解放大量的農業生產力,農村的生產效益才能提高,才能把農村過剩的資本吸引到城市來。」

    邱瑞荃對陳際帆簡直佩服的五體投地,其實陳際帆這些話都是穿越前政府經常在報上出現的字眼,沒想到在這個時代的人眼中成了靈丹妙藥,看來多幾十年經驗就是不一樣啊。

    邱瑞荃道:「這個辦法雖然慢一些,可是他能夠一勞永逸解決問題,頭說得沒錯,中國總歸要走上工業化道路的。但是這個工業化決不能以傷害農民的利益為前提,政府的建設資金可以靠自己募集,對糧食棉花等農產品還是不能壓低價格。王永道:「還要鼓勵興辦教育,政府資金不夠,可以鼓勵私人辦學,張伯苓先生辦的南開就不錯。」

    「好了,扯遠了,這些事我會和專家們溝通,現在要解決的是部隊的問題,就先按照邱參謀長說的辦,祥韜和小蘇兩位暫時和邱參謀長一道重新制定軍人的待遇、福利和安置辦法,我們再拿著這個辦法和政府溝通。」

    「還溝通什麼?您一句話的事。」趙達源問道。

    「不,我只是軍人,在安徽,一個人說了不算,要大家來決定!」

    陳際帆和戰友們到底沒有敢觸及土地改革這根高壓線,雖然陳際帆知道這樣做可以一勞永逸,但同時這會給社會造成混亂,人為地給自己樹立更多的敵人。不過,他現在最想的是,和**那邊多多接觸,學習他們在基層農村的工作經驗。

    幾個人走後的第二天,參謀總部終於開始對安徽的「神鷹」部隊動了大手術,胡雲峰知道,現在的「神鷹」再不是當初只要有槍有炮就能打仗的那隻小部隊了,幾十萬部隊的規模,炮、坦、工、輜重、通訊、醫療、憲兵等雜七雜八的兵種在一起,還不包括下一步的空軍。沒有一個重新規劃是不行的。

    開始的時候,參謀總部的參謀們總是在原有的框架下打轉轉,可方案幾易其稿,都達不到胡雲峰的要求。

    「神鷹」參謀總部希望「神鷹」第一集團軍為合成化部隊,其中一個炮兵師、一個坦克師、一個摩托化步兵師和一個防空旅為集團軍直屬,另外三個軍也要編成為以三個步兵師為主,炮、輜重、工兵等輔助的合成軍。但是部隊很難實現這樣的轉變,主要還是技術兵種的數量不足,這也和過去「神鷹」基本都在本土作戰有關。

    陳際帆到參謀總部的時候,正看見胡雲峰拿著編製表在那兒傷腦筋。

    「進展如何?」陳際帆問道。

    「頭,我覺得這裡面有些問題,你看啊,現在的部隊基本上是本地作戰,實際上後勤、工兵等要求是不高的,可是部隊要轉化為進攻部隊,那就不是幾個步兵師簡單的加減了。部隊需要合成,還要能夠克制日軍,我的考慮是把我們一個軍建設成為日軍師團那樣的部隊,但是要比他們強。」

    「那你說說,強在哪兒?」

    「首先是總兵力,我們一個軍兵力總數大約五萬人左右,其中三個師各一萬三千人左右,剩下一萬人為師直屬部隊。這樣的話,在兵力上能做到遇到日軍一個師團能夠戰而勝之,遇到兩個三單位師團,可以擋得住。」

    「還有嗎?」

    「其次是火力,火力要從基層的班排抓起,這方面我們在獨一旅已經做了試點,倒不難,單兵火力方面我們已經超過了日軍,就是在火炮方面還有所欠缺。兵工廠已經開始仿製日軍的九二式步兵炮,但是炮彈還是很成問題的,目前只能滿足師一級炮兵的需要,基層炮兵無法滿足。」

    「第三就是部隊的機動能力,我們發展太快,不要說部隊的摩托化,就連騾馬化都做不到。所以在機動方面我們對日軍沒有絕對優勢。當然我們如果能創造性地使用坦克和摩步師,讓他們擔任快速穿插迂迴,還是能掌握主動的。」

    「最難的就是部隊的後勤。可以想像,一旦進攻開始後勤會遭到日軍航空兵怎樣的打擊,所以我們在後方必須有強大的成建制的後勤部隊,這樣的部隊要具有快速運輸、調配和自衛還擊和防空的能力。」

    陳際帆聽完這些後,在胡雲峰的參謀長辦公室來回走動,沉默不語,胡玉峰兩眼望著他,他知道這樣龐大的軍制無論是對他自己還是陳際帆而言都是一個挑戰。

    陳際帆拿著軍製表,用鉛筆在上面畫了一條橫線,「先精簡一線主力部隊的編制,每個軍要控制在四萬人左右的規模,每個師最多一萬一千人,精簡下來的部隊充實到後方編成後勤軍團。」

    「這個沒問題,一個師三個步兵團外加其他部隊就可以了。」胡玉峰同意。

    陳際帆搖搖頭,「團以下部隊全部為加強部隊,也就是四四編製。」

    經過陳際帆和胡玉峰的討論,在參謀部幾十個參謀的共同努力下,終於做出了整個「神鷹」的編制。

    總司令陳際帆,陸軍二級上將。

    參謀總部參謀長胡雲峰,陸軍中將。副參謀長邱瑞荃,陸軍少將。

    轄野戰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陳際帆),特區內衛兵團(總司令邱瑞荃)。

    第一集團軍:

    集團司令部:警衛團,團長何亮上校。通訊團,團長張喜旺上校。野戰總醫院,院長吳慶少將,特種兵團,團長文川浩少將,副團長徐揚上校。

    集團軍直屬部隊:第一摩步師,師長蘇靖威少將,第一坦克師,師長周邦彥少將。炮兵師,師長李安舉少將。

    三個步兵軍軍長分別為宋關虎、羅玉剛和鐘鼎城,但其下部隊仍然沒有確定,按照陳際帆的意思,他要在全根據地所有獨立師中引入競爭機制,士氣高的訓練優秀的加入這三個軍的作戰序列。

    真正難整理的是內衛兵團,在陳際帆的想法中,這部分部隊實際上相當於後世的武警角色,但這是戰爭期間,特區內衛部隊同樣要求有相當的戰鬥力,而且他們還要擔任前線的後勤部隊角色。

    胡雲峰認為內衛部隊應該全部歸參謀總部指揮,並且按功能分成:1、快速反應師,負責處理各地出現的匪患、叛亂和破壞;2、工兵師,負責道路交通建設、橋樑的修築和維護;3、運輸兵團,裝備汽車、大車、騾馬和防空武器,負責向前線運送武器彈藥糧食油料;4、守備師,負責駐守在各地,確保社會治安和地方建設;5、內河作戰師,負責長江沿岸的警戒和偵察。

    而陳際帆則補充道,由於根據地範圍狹小,內衛部隊中還應該將預備役部隊列為重點發展對象,也就是說,必須保障兵源的可持續性。預備役民兵制度是「神鷹」還在初創時期就實行的,它在「神鷹」的發展壯大過程中意義重大,沒有大批受過基本軍事訓練的民兵預備役人員,「神鷹」就不可能在屢次與日寇血戰後能迅速恢復戰鬥力。

    很明顯,預備役民兵的數量要求特別巨大,不可能只編製一個師,兩人乾脆作出決定,每個步兵師按編成地域在後方預留一個補充團。

    「不對啊頭,咱們這樣幹不就是日本軍隊的做法嗎,人家每個師團也是按地域編成,同樣也在後方留有後備部隊。」

    陳際帆笑笑,「那就比比誰的人多,小鬼子現在恐怕留不了什麼後備部隊了吧。緬甸損失了兩個多師團,在長沙、在安徽鬼子又損失這麼多,現在能有什麼後備力量?所以今後的進攻,咱們一定要遵循一個原則,絕不計較一城一地之得失,專挑鬼子的有生力量下手。」

    「是啊,我在一直在想,解放戰爭中老蔣號稱八百萬,怎麼那麼不經打?你看看和咱們合作的這些國民黨部隊,抗戰打得也挺好嘛。撇開政治因素不說,這麼多兵力怎麼就頂不住幾年呢?」

    陳際帆道:「就戰略而言,國民黨的八百萬部隊首先有三分之一是收編的偽軍,再有三分之一是地方部隊,真正能打的部隊不多,他們每佔領一個城市,又必須派部隊防守,這樣一來,佔領的地方越多,兵力越分散。再加上內部派系林立,指揮紊亂,互相之間協調、保護不力,這就使得兵力雖多卻無法顯出優勢。反之解放軍就能大踏步機動,總能在局部獲得兵力優勢,從軍事上而言,國民黨一開始就輸定了。」

    「喲,跑題了。頭你的意思是說,咱們不要背上光復國土的包袱,一定要保持兵力的機動和集中,否則反攻只是一個笑話是吧?」

    陳際帆很嚴肅地道:「我們從沒指揮過這麼大的戰爭,有時我在想,怎麼我們才回來幾年,就要指揮幾十萬部隊開始向日軍反攻了?我雖然被老蔣封為上將,可這種仗從沒打過,不得不加倍謹慎。論起團以下部隊的作戰,我相信在國內我們是最好的,可這種多兵種大兵團的進攻戰,說實在的沒什麼經驗。」

    「你說得對!」胡雲峰道,「我們面對的仍然是有著超強戰鬥力的日軍,不僅是我們這些當軍長師長的,所有指揮員都必須從思想上重視起來,部隊現在滋長的驕傲情緒很危險,老鐘的講話不是危言聳聽,由於部隊對日作戰保持全勝,官兵們盲目樂觀,以為部隊兵鋒所指,日軍定能望風而降,怎麼可能嘛。」

    「不說了,咱們還是琢磨琢磨野戰部隊的問題,這是重頭戲。」

    野戰部隊的編制很麻煩,絕不僅僅是兵力的疊加,還要考慮到基層部隊的火力配置、攻堅、火力壓制、防空、防戰車和後勤補給等方面,更要考慮指揮員和兵員素質的優劣。

    兩人的一致意見是,師級以下部隊都要有尖刀部隊,最好的兵員、最好的裝備,擔任最艱巨的任務。

    將熟悉美械的第一軍全部編成美械。一個排至少一名狙擊手作為步兵支援火力。每個排由三個步兵班和一個機槍班組成,每個步兵班兩支湯姆遜衝鋒鎗,一挺輕機槍(bar),六支m1半自動和兩支春田式,其中正副班長配柯爾特1911手槍。機槍班兩挺水冷式重機槍,兩門60迫擊炮,加上通訊兵一名,衛生兵一名共52人。

    每個連三個以上編製的步兵排和一個機槍排,機槍排四挺重機槍和六門60迫擊炮。加上連部一個警衛班,一個通訊班(電台)和一個彈藥班(各8人)和三名衛生員共215人。

    每個營轄三個以上編製的連和一個迫擊炮連,裝備12門60迫擊炮和兩門80迫擊炮,營部警衛排,輜重排、工兵排、偵察排和通訊排各一,加上衛生班和炊事班各一共938人。

    每個團轄上述編製三個營和一個75mm野炮營,共三個連和一個彈藥排,裝備18門75mm野炮和大車騾馬。團部警衛連、工兵連、輜重連、通訊連各一,野戰醫療隊(40人)和炊事班和參謀部參謀、機要文書等約4000人。

    每個師由上述三個團和一個炮兵團組成,炮兵團轄一個75mm野炮營和一個105榴彈炮營組成(12門105炮和20輛汽車),裝備12門105mm榴彈炮和汽車18輛到20輛不等。師部警衛營、工兵營、輜重營、通訊營和野戰醫院等,再加上師參謀部等文職機關16000人左右。

    胡雲峰看著這個編製,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頭,這個編製和你的要求相距甚遠,你要求縮減主力部隊,結果這第一軍的一個師就整出來一萬六千,這一個軍五萬人是打不住的。」

    陳際帆笑道:「這不怕,進攻部隊的一個步兵師至少要和鬼子一個師團兵力相當,我們在地面火力方面佔優,而鬼子有空中優勢和毒氣。這樣,讓羅漢的第二旅和兩個機械化師編在一起組成第二軍,這第二軍全部為摩托化部隊,專門用於迂迴包抄。」

    「好,羅漢一直都擔任坦克師的訓練,我看行!如果美國人的剩下兩個坦克師及時運來,那我們就編為一個機械化軍。這是咱的騎兵啊,華北大平原上,鬼子死定了!」

    「就這麼定了,宋關虎的第一軍除轄三個師以外,還轄一個105榴彈炮團,36門榴彈炮,然後工兵團、通訊團、防空團、輜重團各一,軍部警衛團必須得到加強,負責突擊。全軍按6萬人以內編製。第二軍軍長羅漢,為機械化軍,但是軍部必須加強輜重和工兵力量,再配上一個加強的榴彈炮團。老鐘的第三軍負責掩護,為了保證第一軍裝備彈藥的充足,這個軍採用日軍武器,但是重機槍和炮的數量要和第一軍看齊。」陳際帆很興奮。

    胡雲峰補充道:「老鐘的部隊裝備要弱一些,所以部隊必須要優中選優,包括第三旅都要進行訓練考核,戰場上很殘酷,沒有鐵的意志無法完成任務!」

    為了表示對鐘鼎城的尊重,兩人特意把正在修訂部隊訓練大綱的老鍾請過來一起商定第三軍的編制。

    鐘鼎城完全同意第一軍的編制,他說這個編製雖然和美軍一個師有差距,但只有這樣才能對付鬼子。不過鐘鼎城認為,第三軍既然擔負掩護和預備隊任務,單位部隊的規模不宜太大,以適應戰場上的瞬息萬變,他認為第三軍指揮四個步兵旅和一個炮兵旅足矣,每個步兵旅壓縮為8000人左右,精簡掉多餘的非戰鬥人員。軍部再留一個警衛團和輜重團就夠了。

    老鍾說完後,對陳際帆說,「你呢頭,你總不能成光桿司令吧。」

    還沒等陳際帆開口,胡雲峰道:「集團軍總部還是和第三軍在一起吧,老鍾這個副手還得當下去,總部再帶上一個155重炮團,一個汽車團,加上原有部隊就可以了。」

    「好主意!回頭給軍事委員會補上一份文件就行。這樣編制下來,這個第一集團軍將有十五萬人,如果我們指揮得好,幹掉同等數量的鬼子應該不成問題。」

    「頭,你太保守了,如果我們能保持後勤通暢,並且總能集中優勢兵力的話,再多一些也能拿下。」

    「好了,我們的時間不多,部隊要加緊訓練,老鍾全權負責部隊的考核,小胡,參謀總部的工作更加繁重,尤其是後勤準備和情報,你要妥善安排,我必須到各地看看,地方不穩,咱們打起仗來心也不定。」

    「放心吧,第一步你準備先去什麼地方?」

    「軍工系統!」陳際帆毫不猶豫答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