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神鷹天降

《》章 節目錄 第三百四十七章 一力賑災 文 / 中國神鷹

    老蔣眼裡從來揉不得沙子,陳際帆這麼**裸地用全國通電的形式進行威脅,慢說是作為最高領袖,就是軍長師長也受不了啊。可老蔣竟然簡單就認了,原因很簡單,此刻夫人正在美國訪問,簡單說就是展示中國第一夫人風度討要貸款,而美國政界上下對中**隊反攻取得的勝利很是讚賞,對陳際帆和他領導下的「神鷹」更感興趣。這個節骨眼上,蔣介石是絕對不可能鬧出什麼風波的。

    其實連陳際帆都沒有料到,由於他率領「神鷹」第一集團軍近三個月來大反攻取得的驕人戰績,不僅使他和「神鷹」在國內的威望劇增,也使盟國對積貧積弱的中國刮目相看,蔣介石這個盟軍中緬印戰區總司令的地位驟然提高,和美國人的談判也順利了許多,美國的援華力度正在加大。

    蔣介石也許不錯,可嚴重依賴外援這一條真的成了軟肋,很不幸,這條軟肋和陳際帆掛上了勾,一內一外把他捏得死死的。

    湯恩伯沒能硬氣多久便奉命讓開一條道,等到他的部隊真正看見鐘鼎城率領的第三軍時才捏了把汗,同樣是中**人,差距有點大。因為鐘鼎城的部隊已經開始換裝,三個主力師全部是自產的7.92口徑槍械,機槍和通用機槍的數量是三十一集團軍同等編製的兩倍還多,更何況他的部隊現在分散在黃河兩岸,根本無法對人家形成威懾,不被繳械就燒高香了。

    周口是重災區,也是第三軍進入河南的第一站,第三軍雖然在戰鬥力上略遜第一軍和第二軍一籌,可是部隊的思想教育早在回到安徽就得到了加強,鐘鼎城親自動員,第三軍上下視抗旱救災為自己的天職。思想上統一了,行動起來效率就高了許多。

    部隊首先將糧食卸下一部分,在周口各地廣設粥棚,然後和周口地方政府聯繫,按照在編的農民戶籍挨家挨戶發放糧食,第三軍帶來的糧食不多,按計劃只夠這些災民維持半個月的。

    在魯西南的定陶城外的一大片演武場上,三個新編的獨立師整齊劃一地列隊,舉行抗旱救災的誓師大會。這是陳際帆特別強調的,他要把救災變成一次深入靈魂的教育。

    誓師大會從講話開始:「弟兄們,加入『神鷹』以來,你們用艱苦的訓練和卓越的戰績證明,你們可以成為一支精銳之師。今天,你們又將踏上另一路征程去戰鬥,去和天災戰鬥,去為了解救百姓而戰鬥!有人不理解,說當兵吃糧,上陣殺敵才是本分,救災不是當兵的事。是這樣的嗎?」

    下面鴉雀無聲,不敢回答。

    「如果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我們當兵吃的糧,我們身上穿的軍裝,哪一樣不是老百姓勞動而來?我們消滅鬼子收復土地,到底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讓我們自己陞官發財光耀門楣還是為了我受難的中華同胞?如果是前者,那麼很遺憾,因為我們不是一路人,你也沒有理解『神鷹』戰無不勝的真正緣由,我們之所以能成為精銳之師,是因為我們身後,有千千萬萬的百姓在支持。而今,河南大旱,全省遭災,弟兄們,你們大多數都是農村來的,知道全年大旱意味著什麼。莊稼種不下去,沒有收成,要餓死人的!所以,我們要去!帶著糧食去!帶著溫暖去!讓這些遭災的百姓看到活下去的希望,看到戰勝災害恢復生產的希望!我告訴你們,打鬼子是為了百姓!抗旱救災也是為了百姓!我們此次行動是軍事行動,違反軍紀者照樣嚴懲不貸!建立功勳者一樣獎勵擢升!災區數千萬百姓在盼著我們!被飢餓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同胞在等待著我們!去不去!說話!」

    「去!」,「去!」

    其實三個獨立師裡的絕大多數士兵當初就是為了混飯吃才參軍的,農村災害他們見得多了,已經麻木了。只是這次真的不一樣,沒想到自己參加「神鷹」後居然能以士兵的身份去救災,這本身就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士兵們不知道什麼大道理,但是他們知道,自己身後這些糧食真的可以救命。

    人心都是肉長的,操場上群情激昂的喊聲證明,中國不是沒有好士兵,而是缺乏好的帶頭人。

    國內最精銳的部隊成建制地開赴河南救災,光著一條新聞就可以上各大報紙的頭版頭條了。其實「神鷹」不是第一支幫助老百姓的隊伍,只是因為當年的紅軍不是政府承認的合法武裝,而八路軍和新四軍因為有紅軍的淵源沒有被廣泛宣傳。報紙的不斷宣傳引起了全國一片救災熱潮。

    很多報紙都開闢了災情專欄,每天都會登載大量來自災區的消息;學生們一如既往,就像支持抗戰那樣遊行集會捐款;民主人士通過各種途徑大聲疾呼,希望政府公開賑災方案;國外記者們一個個領著採訪證,踏上奔赴河南採訪的艱難旅途……

    山東由於剛剛光復,地方政權還在建設當中,各地抗日民主政權正在想盡一切辦法徵購糧食。陳際帆望著身後的車隊,暗暗感到慶幸,要不是洗劫了青島,自己現在手裡還空空如也。

    很多人希望陳際帆留下一些糧食作為預備軍糧,可陳際帆一咬牙,「全部運走!」於是三個獨立師身背武器,三三兩兩扶著大車、推著獨輪小車,和旁邊的汽車長龍一道組成了這個災難深重的時代,中國大地上最亮麗的風景線。車上,是麵粉、是稻穀、是玉米,是救命的糧食!

    陳際帆身後的三個師中,有些軍官確實對救災不以為然,不過是懼怕陳際帆的威嚴而被迫行進。

    不過,當幾萬人的部隊浩浩蕩蕩從定陶向西南進入豫東的蘭封、民權等地的時候,三個獨立師官兵們的心靈開始受到震撼。那是一個怎樣的情景啊!

    他們看見一個鬍鬚斑白的老翁,深陷的眼窩,用枯瘦如柴的雙手在抱著一個小兒的胳膊咀嚼;他們看見路邊衣不蔽體的年輕女子用木棍在扒拉大雁留下的糞便,搜尋著一切可以充飢的殘渣;他們看見一個中年懶漢倒在路邊,嘴裡噙著一根尚未嚼爛的蘆葦,彷彿在做著一個永遠也不會醒的美夢;他們看見一個母親的懷裡乾癟的**被一張飢渴的小嘴吮吸著,面無表情,奄奄一息……

    士兵們的神色由驚愕變為悲情,繼而變得瘋狂。可部隊高層卻在做著另一番美夢,正準備娶一房姨太太的吳化文騎在馬上神情尷尬,揮揮手讓請示的部下去準備開設粥棚。榮子桓和厲文禮等人聚在一起,熱烈地討論著晚上到哪兒去找樂子的事情,張步雲則嘟囔著他的副師長位子。

    只有基層的士兵們,在陳際帆一聲令下後開始就地紮營,並沿途搜尋那些看上去已經奄奄一息的饑民。火生起來了,鍋加上去了,水添進去了,米倒下去了,熱氣開始升騰了,米湯開始冒泡了。

    饑民有救了!

    「厲師長,你派一個連就這在兒扎根,給你十萬斤糧食和十口大鍋,記住,我要方圓五里不見災民,若我看見一個,營長就地撤職!你這個師長扣掉一個月軍餉!」

    「是!」

    陳際帆把三個師沿著黃河岸邊的幾個縣市一路展開,就地開設粥棚。但是他知道,光靠施粥是遠遠不夠的,只能解決當務之急,要想有效解決問題,還要動員更多的人手,運來更多的糧食和燃料。

    安徽畢竟是「神鷹」的基地,上上下下組織嚴密,思想高度統一,而且行政效率非常高。以巢湖為中心的縣市是安徽糧倉,這裡土地肥沃,風調雨順,加上幾年來農業基礎設施上不斷投入,農業科技的廣泛推廣,糧食產量在全國已經躍居首位。救災動員令下達後幾天,各地農民踴躍交糧,政府部門和農業發展委員會收完公糧之後,王繼才的安徽資源股份公司帶著大量銀行貸款按照市價全部收購。光是巢湖一帶,半個月收上來的糧食就高達三百多萬噸。

    安徽中部定遠至淮南雖然不如南方的糧食多,但也收上來一百多萬噸,皖北諸縣土地貧瘠,但是救災如救火,上下同心搞了四十萬噸。

    淮南、淮北煤礦加班加點,採掘出災區最需要的燃料通過火車運到開封、鄭州,在由平漢線運往豫南諸縣。

    不僅如此,安徽軍民還組織起轟轟烈烈的運輸長龍,在開闢的綠色運輸通道上,將糧食源源不斷運向河南。

    有了糧食,救災從當初的廣設粥棚進入到第二階段,就是與河南各縣市地方政府合作按照戶籍編製在城中心發放救濟糧。這本來是好事,可「神鷹」的工作人員卻在不少地方遇到了麻煩,很多工作人員要麼推三阻四,要麼要求工作人員將糧食交給他們由他們層層發放。

    第三軍軍長鐘鼎城平日裡話不多,也沒有陳際帆那樣好的口才,接到報告後,他一面上報陳際帆,一面下令第三軍繼續往豫南、豫西等地進發。把糧食交給當地政府來安排?這是根本不用考慮的,因為信不過!要是當地政府官員哪怕有一分愛民之心,產量大省河南何至於此!第三軍乾脆全副武裝,自行到汝南等地組織賑災。

    「神鷹」大軍到河南一星期,發放糧食達100多萬噸,惠及周口、商丘、開封、鄭州、汝南、平頂山等地,災民大規模逃難的現象已經初步遏制,而且有50多萬噸煤炭從淮南、淮北等地陸續運來。

    救災總指揮陳際帆現在沒想其他,一門心思組織起更多的糧食、人員和物資救災,可是高煥捷提交的一份報告讓他差點動了殺心,也動了部隊佔領河南的主意。

    百萬噸糧食分到這麼多人手中,平均每人每戶幾十斤而已,充其量只能穩住災民飢餓而絕望的情緒,可就在「神鷹」前腳發放糧食的時候,地方政府隨後就下鄉催繳公糧,還動用了當地的保安部隊強行收繳,一時間造成家家戶戶逃難。

    「頭,咱們辛辛苦苦運來的糧食又讓這幫王八蛋搶去了,老百姓照樣餓肚子!得想想辦法啊!」

    「畜生!」陳際帆大怒,「讓鷹眼繼續調查,發現罪大惡極者立即報告,媽的,這是逼老子出手!」

    陳際帆當然要出手,兩天之內,「神鷹」第七軍和三個獨立師以最快的速度繳了當地很多保安部隊的械,打開了城裡的糧倉。

    「長官,你沒有權利這樣做!我們完全是奉了國民政府命令!今年河南全省要上交公糧250萬包,完不成任務我們統統都要免職的。」鄭縣縣長在陳際帆面前據理力爭。

    「閉嘴!你們身為百姓父母官,大旱之年不思賑濟,反倒要從災民手裡搶糧食,你們的良心讓狗吃了!」

    鄭縣這位膽大的縣長似乎沒有被陳際帆的雷霆之怒所嚇倒,他冷笑道:「陳長官乃抗日名將,想必也知道,日寇肆虐華中、華北,河南乃是抗日前線,**數十萬部隊駐紮河南,全指著本省所交糧食支撐。長官,為國催繳公糧,我不知道錯在哪裡?」

    「虧你還是讀書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道理難道還要我重複嗎?不錯,我是在努力抗戰,可是我們抗戰的目的是什麼?河南餓殍遍地,白骨露野,這時候居然還要納糧,你們就是這樣當父母官的嗎?」

    這位縣長看來是橫了心:「長官,老百姓死了幾個,可土地還是中國的,可士兵要是餓死了,土地就成了日本人的了,這其中的利弊,您是抗日名將應該很清楚。」

    「放屁!你的書都讀到狗肚子裡了,人民死了,留下這些土地你去種嗎?老子不想跟你廢話,你們這樣對待人民會有報應的。我不殺你,從現在你給老老實實呆著,如果再去和老百姓搶糧,老子手裡的槍當真是燒火棍嗎?」

    剛剛處理完這件事,沒想到國民政府的兩位賑災大員就到了,這兩人在河南省主席湯恩伯的帶領下直奔鄭州,帶著蔣介石的「旨意」宣讀中央的意思:「諸位長官,災要救,軍糧也要收,這是兩碼事嘛,國難當頭,我們都要為國分憂,不能因為救災而減免軍糧;第二嘛,不應對災情誇大其詞、過分宣傳,以免影響抗戰士氣、混亂國際視聽……總之,賦稅一個字都不能少,輿論上正面文章要做,反面文章也要正面做。在此我們鄭重告誡各位,諸君受領袖栽培提攜才有今日,一定要做到實事求是才好。」

    這份「聖旨」立刻讓河南官場的腰板直了起來,陳際帆雖然官階不低,但他不屬於本省系統,所以這些河南官員在中央大員的支持下根本不買他的帳,會議完畢後,各自回去準備完成自己的公糧收繳任務去了。

    陳際帆心裡感到陣陣悲哀,不是為國民政府,因為他終於知道了,為什麼歷史上國民政府能夠在如此艱難的條件下抵抗八年,又為什麼在抗戰後聲望如日中天之時僅僅四年便丟失了全部江山,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你國民黨活該!

    可是他現在卻不能衝動,現在正是抗戰最關鍵的時候,算算時間,各大國之間的國際會議也要召開了,國家的長遠利益不能因為他的衝動而耽誤,蔣介石再混蛋,可他不能代表中國,更代表不了中國的以後。

    陳際帆分別給胡雲峰、鐘鼎城去電商量,說老蔣不願免除河南稅賦,今年老蔣的任務是上繳公糧250萬石(一石約70多公斤)。咱們不能和老蔣翻臉,又不能讓河南百姓挨餓,怎麼辦?

    兩人聽到老蔣居然在如此大災面前堅持收繳公糧,都出離地憤怒,胡雲峰的電報措辭更加強硬:「讓羅漢把坦克開過來,直接繳了湯恩伯這個王八蛋的械,把老蔣的部隊趕出河南,他們不配呆在河南!」

    鐘鼎城要冷靜得多,他在電報裡說:「如果咱們有餘糧,可以借給河南省。這樣不致和國民政府翻臉。」

    胡雲峰知道了更生氣:「老鍾出的什麼餿主意,安徽的糧食是天上掉的麼,他蔣介石要是鐵心反攻,我安徽軍民勒緊褲腰帶也保證他大軍吃喝,可他的精銳全窩在西南吃乾飯,還要從災民嘴裡搶飯吃,我不幹!」

    最終,陳際帆還是妥協了,他給蔣介石去電,說河南今年的軍糧全部由安徽代繳,條件是他要有在河南處置救災事宜的全權。並且承諾,250萬石糧食一顆不少會在十月底上繳,希望在這裡期間,河南全省官員能夠以抗旱救災為重,只要挺過今年,形勢會好起來的。

    陳際帆多了個心眼,這份電報同時還登在各大報紙上,這下立刻為「神鷹」贏得不少讚許,讓國民政府不得不答應。

    在重慶的各大報紙紛紛以《國難思忠臣》等標題威名長篇累牘對陳際帆和「神鷹」的壯舉進行報道,暗地裡矛頭直指國民政府,意思是現在有人幫你救災,有承諾幫你兌現公糧,難道你們還不知足?

    中國**的周恩來、保國同盟的宋慶齡、民主同盟的張瀾等聯名上書國民政府,要求授予陳際帆救災全權,就連英美諸國大使館都打來電話詢問,中外記者更是掀起了一陣輿論風潮。

    國民政府最終還是答應了。陳際帆不想和政府翻臉,老蔣更不想,好歹陳際帆還能從安徽給他運戰爭物資,而且不需要像美國那樣讓夫人風塵僕僕。

    可所有人都沒有搞清楚,陳際帆所謂的救災全權到底涵蓋哪些範圍,大部分人想當然地以為,既然糧食是人家出的,由人家主持發放也在情理之中,再說陳際帆好歹也是高級將領,名聲在外,他也完全有資格代表政府。

    其實陳際帆很模糊地用一百多萬噸糧食討要的「全權」,其內涵很廣,除了全面主持救災以外,還包括收拾當地的高利貸、奸商和貪官。

    他給胡雲峰的電報中說:「百萬噸糧食只要是供應軍隊,那我們再困難也認了,畢竟這也是支持抗戰。安徽再難,難道還會比河南難嗎?但是這糧食不能白要,咱們既然到了河南,那就不準備走了。先收拾調那些吃人血的貪官奸商,再幫助河南同胞恢復生產,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胡雲峰作為參謀長未嘗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是他太氣憤老蔣所做的一切。經過一番商量,陳際帆、胡雲峰和鐘鼎城三人決定,將救災轉向整肅貪官和打擊奸商上面來。

    首當其衝的是汝南,汝南是千里大平原,被老百姓譽為「一腳都能踩出油」的土地,平日裡收成一畝少說三四百斤的地方現在卻是另一番景象。面對災民的哭喊聲,汝南各界終於喊出「嚴懲貪污」的聲音,只是這個聲音直到第三軍到來,才得到了回應。

    「神鷹」的特工人員接受命令後,把調查各地的貪污、挪用、放高利貸和非法兼併土地等當成頭等大事來抓,鐘鼎城一到汝南就接到了鷹眼的報告,汝南十九店用來存放賑災糧的倉社顆粒不見,原因是主官倉庫的傅博明幾年下來給貪污殆盡了。這些糧食或被揮霍一空,或被倒賣以牟暴利。

    不過,比起傅博明,汝南天賦管理處的李東光才是大貪,所管十七八個大倉被他和同夥偽造手續全部倒賣一空。所有證據表明,李東光共計倒賣小麥六萬多斤,現在還在繼續貪墨中。

    鐘鼎城不上戰場的時候,其實修養還是不錯的,但是現在他再也忍不住了,他拿起電話向陳際帆請示,陳際帆說,不用請示,立刻抓起來,證據確鑿後召開公判大會,當場槍決!死了都不夠,抄家!

    「要的就是這句話!」老鍾馬上下令,「行動!」

    做著千秋大夢的這些貪官以為他們給上面送足了好處,沒有人能動他們,誰知道深更半夜硬是被一幫當兵的衝進屋裡綁了個嚴嚴實實。

    第二天汝南城的顯眼處和各鄉鎮的門樓前,醒目地張貼了一張抓捕貪污犯的公告,並且告知百姓,其人已經抓獲,其家也被查抄,請鄉親百姓按時到汝南城去參加公審大會。

    與此同時,陳際帆也命令三個獨立師在鄭州、汜水、滎陽等地展開搜捕,不過,除了抓獲少數放高利貸的以外,很多大魚連夜得到消息逃了。

    精明的陳際帆馬上明白是怎麼一回事,自己的部隊有內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