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神鷹天降

《》章 節目錄 第三百五十一章 跨越發展 文 / 中國神鷹

    整個1942年,是太平洋戰爭美軍打得最辛苦的一年,他們的海軍領略了日本海軍航空兵飛行員超一流的攻艦技術,他們的海軍陸戰隊在熱帶雨林中領教了日本陸軍悍不畏死的武士道精神。

    巨大的傷亡讓美軍上下頭疼不已,美國人不是懼怕傷亡,而是覺得如果有什麼辦法能夠減少傷亡的話,他們就會不遺餘力地去做。比如說,以強大的工業能力製造出超越敵人的一切技術裝備,比火力、比鋼鐵、比飛機、比艦船,再比如說,利用美國的援助說服盟友往他們的戰線上逐步向前,而這方面,美國人的確更欣賞中國的「神鷹」軍事集團。

    美國人現在還不得空去研究中國政局的走向,他們現在最關心的是,什麼力量能讓源源不斷南下的關東軍呆在原地,結論很簡單,只有「神鷹」,美國人希望「神鷹」能夠走的更遠。

    可惜,陳際帆和他的戰友不吃這一套,當美國人把上一批要求的設備、飛機和一些原材料和物資通過鐵路運到徐州時,他很感謝。當美國人對著這些物資清單說了一大通若不恢復進攻就斷絕援助的威脅時,陳際帆卻不吃這一套。

    陳際帆對美國來使淡淡地說了一句:「什麼時候進攻,怎樣進攻是我們自己的事,就像我不能干涉你們在太平洋和北非的戰爭一樣,你們也不要干涉我們的戰爭。」

    話是這麼說,陳際帆還是很需要援助的,主要是坦克,實戰證明,美國人這種過氣坦克在戰場上無法完成大縱深突擊的作戰任務,現在只能充當輕騎兵作為遠程奔襲和迂迴。

    其實,這樣使用坦克已經很讓美國人吃驚了,他們不得不佩服陳際帆能夠將武器性能和戰術進行如此完美的結合,創造出如此令人驚歎的奇跡。

    不管怎麼說,至少在1943年春節前夕,「神鷹」都無法在進行向華北那樣的大規模作戰行動了。因為陳際帆和他的部隊,必須全力經營河南。

    幾年下來儲存的軍糧基本用光,沒有糧食,部隊最多能維持現狀,無法再擴大,再說現在下轄各省普遍需要勞動力,不可能為了招兵而影響地方生產。不過,糧食還是暫時不缺的,河北八路軍和江蘇新四軍已經通過各種渠道支援了一批,可冬天到了,望著無事可做的河南農民,陳際帆束手無策。

    他決定回到安徽去,因為他有一個比軍事計劃更加大膽的想法,不過,這種想法必須通過專家論證。

    1942年11月,河南災民得到了發到他們手中暖和的棉衣和厚重棉被,他們終於可以在吃飽肚子的基礎上過一個溫暖的冬天,可是他們還是窮,買不起需要的任何生產生活資料,所以這個冬天,他們看來只有揣著手在地裡看著灰撲撲的紅薯苗了。

    陳際帆的計劃很大膽,或者說他提出的理論讓資源委員會以馬寅初為首經濟學家們都有些吃驚,要知道,曾任北京大學校長的馬寅初在中國經濟學界的威望是無人可比的,正是因為有他在,很多國內外的經濟學者才齊聚安徽。

    馬寅初現在擔任資源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兼財政金融委員會首席經濟學家,管理安徽新貨幣的發行、利率調整、物價穩定、預算平衡等工作,可以說他和他的團隊是不折不扣的幕後英雄。

    可現在陳際帆忽然提出了一個聽起來非常通俗,可實際上非常大膽的想法。陳際帆希望在救災的同時加大對河南的投資,重點在交通、礦產、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上。這樣一來可以拉動就業,讓河南閒置下來的勞動力得到種田以外的工資,提高他們的收入,改善他們的生活,而大量基礎設施的投資,不但在軍事上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而且在經濟上能夠切實改善民生,提高物資生產能力。

    馬寅初道:「將軍,您這個想法是美國人在大蕭條時期想到的經濟對策,其理論基礎是凱恩斯主義,這個政策好是好,但有一個缺陷,就是容易引起通貨膨脹和政府財政赤字。不過,如果我們真能在工農業領域進行跨越式發展,通貨膨脹的危險還是可以得到緩解的。」

    陳際帆很認真地對所有經濟學家們講:「作為一個軍人,我對經濟是個門外漢,但是孫子兵法早就說過,戰爭不一定是萬惡之源。那現在中國來說,我們確實正在進行一場史無前例的民族解放戰爭,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戰爭能刺激需求,讓我們的工業、科技水平實現跨越式發展,我今天來找諸位,就是希望能得到一個答覆,這個方案到底可不可行?」

    「可以!」沉默了半晌,馬寅初終於斬釘截鐵地說了兩個字。

    實際上,幾年的軍工積累已經讓來自國內各大學的工程師們熟悉了軍工產業的各個鏈條,他們現在最需要的,除了鋼鐵以外就是諸如銅、錳、鉻、鉬、銀、鈮、鉭等金屬,而這些東西,河南都有。

    戰前很多專家就在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裡幹過,如果不是遇到抗戰,也許他們真能說服國民政府在河南開礦,現在終於有了機會。

    一份《河南省兩年發展計劃綱要》經過專家們緊急討論出爐了。

    綱要得到了河南知識界的大力擁護,以河南建設廳長張仲魯(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曾任南京大學校長,中國礦業大學校長),先鋒報主編李靜之奔走相告,建言獻策。

    張仲魯把自己在河南多年下來對礦藏的研究筆記獻了出來,而安徽的發展委員會乾脆以全票通過吸收張仲魯先生和他的幾個學生加入發展委員會。

    綱要上首先強調加大對礦產資源,尤其是煤和稀有金屬的開發,帶動有色金屬冶煉、優質鋼鐵工業等騰飛,計劃第一期開發平頂山、焦作的煤礦、鶴壁的油田、鄭州以西至三門峽的鋁土礦、信陽周邊的鉬礦、豫西山區的各種稀有金屬礦;計劃在焦作興建一座年發電量一百萬千瓦的火電廠;在豫西欒川建立符合冶金工業體系、冶煉各種稀有金屬、優質合金,分離伴生礦;建設一座中型硫鐵礦,並以硫酸工業和煉鐵作為中心體系;新建三座中型水泥廠。

    陳際帆看著這份被視為極其大膽的建設計劃不由苦笑,老蔣的黃金十年不知道都在幹什麼?缺人才嗎?不是,陳際帆感覺這個時期民國的人才可以用車載斗量來形容,而且個個都有真才實學。缺資金嗎?好像也不是,上海等地的證券交易所在三十年代號稱亞洲最大,從這裡籌措資金應該是不困難的,至於勞動力,開玩笑,中國什麼都缺,就是不缺人。答案就是,老蔣這個國民政府沒有搞明白,重工業體系對一個風雨飄搖的國家的重要性。

    緊接著就是興修公路,至少應該先修通各礦區至工業區的公路,修通河南各工業區至安徽淮南的公路。

    河南一馬平川,修建公路技術上比較容易,難於操作的是土地徵用。陳際帆要求立法委員成立河南分會,制定相應的土地政策、地租、利息和其餘的一些法規作為對原先法規的補充。

    陳際帆目前還不能把河南看做是「神鷹」的地盤,必須尊重國民政府在河南的原有體系。為此陳際帆特地召集資源委員專家和河南省官員在開封召開了一次碰頭會,陳際帆道:「按理說我不是河南省主席,沒有對各位指手畫腳的權利,今天我來也不是對個發號施令來了,我只是想牽個頭請大家看看今日之河南。古人總說什麼『逐鹿中原』,可現在中原這個所謂的狩獵場成了什麼樣子,難道諸位作為河南父母官就沒有一點感觸?我是來救災的,索性救到底,安徽準備在河南進行大規模投資,以改變靠天吃飯的窘境,這些投資所需的資金、技術、人才、物資都從安徽調來,我不想給河南父老增添負擔,至於各位,只有一個請求,維持好地方秩序,處理好糾紛,抓緊生產自救。我想,不遠的將來,至少河南人會永遠記住諸位,諸位在任上所做的一切,都將名垂史冊。」

    陳際帆這話很直接,就是你們這幫父母官只需要搞好各自的行政工作就好了,建設的事情不需要你們負責。

    河南這些官員現在終於知道了這位第一名將的厲害,湯恩伯這樣的人物都被擠走,其他的算什麼?更何況人家幫河南上繳了近兩百萬噸公糧,無論如何,人家在這裡說上兩句也是有資格的。

    儼然如河南省主席的陳際帆不太懂經濟,他這份計劃雖好,就是短期內需要籌措大量資金,這下可把安徽上下忙夠了。

    主管經濟的馬寅初對物價非常敏感,在貨幣投放量方面小心翼翼,但這次他知道,以前保守的做法需要終止了。

    隨著山東、江蘇(新四軍根據地和國民黨地方部隊全部改用安徽新幣)、河南、河北四個大省加入經濟區,「神鷹」控制的這些地方經濟總量已經躍居全國之首(偽滿洲國不算),這幾個省本身就是糧食大省,而且農村的政策合理,農業賦稅公平、農業科技投入上升、農民積極性一直都很高,糧食、棉花、花生和其他作物已經不成問題,農業發展委員會還在山東、安徽等地試點規模化養殖,肉、蛋、禽等副食產量穩步上升。所有這些,都加速了貨幣的發行量。實際上,八路軍、新四軍的所有根據地現在已經改變了往日「窮、苦、難」的現象,因為華北日軍對根據地的封鎖已經崩潰、而華東新四軍根本就是和安徽經濟連為一體的,敵後抗日的**武裝力量史無前例地得到了經濟上的空前發展,就連一些日占區,安徽的新幣也在民間得以流通。

    轟轟烈烈的經濟建設後面,是「神鷹」轄區內工農業、人才、資金和技術等的強力支持。

    事實證明,陳際帆當初堅持專家治國的道路在抗戰期間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短短幾年下來,國外留學人員、國內知名大學的學者教授拋開政治成見,在建設國家的旗幟下聚攏在發展委員會這些本身就享有巨大威望的學者周圍。人才涵蓋地質、勘探、石油、鋼鐵、化工、機械、電子、電氣、農業、交通、製藥、醫療等工程領域,更有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科學、天文學等等基礎學科領域。

    在社會科學領域,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文學、史學等為中心的人文科學體系全部形成,培養了大量的新聞、法律、金融、出版、翻譯、貿易和商業人才。

    陳際帆給發展委員會一封信中的一句話被鐫刻在發展委員會大門前:「中國需要科學技術,科學技術是推動國家強盛的最偉大力量!」

    陳際帆希望專家們拋棄政治成見,發揮自己所長,為自己的祖國在戰火中重新崛起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多少年了,一代代的留學生懷抱科學救國、教育救國、實業救國等夢想踏上祖國的土地,可是他們從清政府等到民國,從軍閥混戰等到抗戰,祖國自始自終沒有給他們提供一個發揮自己科學才能的空間,大量的科技人員要麼懷才不遇,要麼放棄專業做了官,要麼投入政治,還有的帶著無限的遺憾選擇重新回到國外……,今天他們終於可以甩開肩膀,以巨大的熱情投入到建設中去。知識分子的積極性一旦被調動起來,中國的現代化之路還會遠嗎?

    經濟的發展,也使得發展委員會籌措資金成為可能,遍佈各地的銀行網點成了吸納存款的最好終端。發展委員會針對各企業制定的嚴格財經制度保證了每一筆資金都能夠在監控的範圍內。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資金逐步到位,大量的機器設備運到河南,賦閒在家的民工被大量招收進勞動大軍,挖開了修建公路和礦山的第一鋤。

    同時,美國援助的石油採掘設備在徐州卸下後,又第二軍兩個摩步師靜悄悄的護送下,分期分批運到鶴壁。「神鷹」總部下令,由第二軍負責這一帶安全工作,資源委員會指揮安徽過來的一部分部隊負責內衛工作。

    「神鷹」終於在抗戰期間,開始了自己開採石油的第一步。

    能夠在戰爭期間進行如此大規模的經濟投資,首先得益於安徽這幾年來穩定的發展。陳際帆幾人幸虧是軍人,他們很有自知之明地沒有過多干預安徽經濟的進程,而是讓專家們按照經濟規律一步步紮實地發展起來。安徽的鋼鐵產量到1942年底已經躍居全國首位,還配套有軋鋼、特種鋼等企業,鋼鐵工業的興旺直接帶來了安徽重工業體系的跨越式發展,尤其是軍工。

    資源委員會在安慶、廬江等地陸續發現鐵礦,在滁縣、廬江周邊陸續發現銅礦,使得軍工產量呈現驚人增長勢頭。擴建、興建了一大批煤礦、鐵礦和銅礦。

    在淮南新建了一座10萬噸規模的特殊鋼廠,自行設計製造了一座國內最大型的軋鋼機,建成投產一座無縫鋼管廠、一個鋼板車間、一個鋼軌車間和一個大型鋼筋車間。

    在定遠新建了冶銅基地,年產粗銅一萬噸、電解精煉銅3000噸。

    在基礎工業強勁有力的發展勢頭下,軍工生產終於揚眉吐氣了!

    通過華僑從國外招募的猶太技師大量湧入,這些流落世界各地無家可歸的猶太人得知中國可以高薪僱用他們的時候,毫不猶豫帶著家人輾轉來到中國安徽。猶太技師在這裡得到了他們從未見過的尊重和優待,不僅報酬豐厚,而且地位很高。作為回報,他們在工作中付出百倍熱情,不僅自己工作,還培養出大量的學徒。

    猶太人嚴謹的工作態度是傳統農業大國土地上的中國人所不能比擬的,他們帶來技術的同時,也帶來了最嚴謹的工作態度和職業操守。

    所有這一切,帶來的是令人欣喜的成就。

    步槍產量達到月產兩萬多支,其中突擊步槍產量以每月六百多支的產量穩步上升;機槍和衝鋒鎗因為引進了大量沖壓技術,工時大大縮短,產量上升非常快,機槍可達到每月四百挺,衝鋒鎗每月兩千多支。除裝備本身外,還銷售給八路軍、新四軍和政府軍。除了大量生產通用機槍外,還改進了日式輕機槍和捷克式輕機槍作為部隊輔助裝備。

    子彈方面,由於硫酸工業、硝酸工業和煉銅及其他合金工業的發展,加上子彈生產線的增加,以7.92mm,7.62mm和6.5mm口徑子彈為中心的步槍彈月產量達到兩百多萬發,以7.93mm和9mm口徑為中心的手槍彈(衝鋒鎗彈)月產量四十多萬發,以12.7mm口徑為代表的大口徑防空機槍彈每月產量達十幾萬發,已經可以支撐與日軍的大規模戰役。

    由於受工業生產條件的限制,安徽在火炮方面主要是大量仿製日軍89式擲彈筒,實戰證明,日軍這種步兵班支援武器具有非常優良的實戰效果,現在擲彈筒已經能夠裝備到二流部隊的每一個步兵班。

    除了步兵班、排支援用擲彈筒,連、營級迫擊炮的產量也在提高。各種口徑炮彈正在源源不斷被生產出來。

    經過五年的苦戰,「神鷹」終於可以驕傲地向世界宣佈,他們實現了輕武器的自給。這是有著劃時代意義的事,從此「神鷹」將不再擔心彈藥損耗,前沿的戰士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犧牲。而且由於子彈炮彈的自給,部隊的訓練質量也在穩步上升,士兵的作戰能力比起以往有了很大提高。

    不過,這一切的後面,是鋼產量嚴重不足。淮南這座中型鋼廠無論怎樣加班加點,犧牲設備大修時間,都無法滿足蓬勃發展的軍工生產。而再建一座大型鋼廠是不現實的,本身鋼鐵產能就嚴重不足,根本不可能提供這麼多鋼材,再有就是建設大型鋼廠需要時間,一年都拿不下來。

    在這種時候,長江對岸開足馬力生產的馬鞍山鋼鐵廠和周邊的鐵礦就成了工程人員和軍隊嚴重的大肥肉,很多工程人員計算過,如果能夠將馬鞍山鋼鐵廠搶到手,再加以適量改造,「神鷹」不僅鋼鐵產能可以提高幾倍,而且還有可能改裝裝甲車,生產自己的內河船隻,生產大口徑火炮等。

    這真是一份誘人的建議!科技人員的嚴謹在這份擺在陳際帆辦公桌上的建議上表現得淋漓盡致。每一座鐵礦的年產,銅陵地區的銅礦儲量等全部用數字說話,這不由得讓陳際帆垂涎欲滴。

    不過,要想對江南用兵絕對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雖然以現在安徽部隊的實力,已經不懼怕盤踞在南京、蕪湖周邊幾個師團的日軍,但是陳際帆必須通過參謀總部對今後的作戰做出一個統一規劃。

    因為現在的日軍雖處在防禦態勢中,但是其國力軍力還遠遠沒有到可以任人宰割的程度,一旦引起日軍大規模反擊,不僅馬鞍山等地的工業不保,甚至安徽將面臨被日軍全線進攻的可能。

    陳際帆走出的第一步,就是將特種部隊調回安徽廬江,在那裡成立「神鷹」空降團,調文川浩到鐘鼎城身邊,訓練一支能在江南山地、叢林、河湖等地進行全天候作戰的特種部隊。在陳際帆的內心,這應該是一支全新的特種部隊,是一支能夠獨立進行後方游擊作戰的特種部隊,一支有著強大火力,一支高學歷的特種部隊,一支用科學和武力同時武裝的新型部隊。

    陳際帆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趁元旦來臨之際,從安徽武器庫中調撥了兩萬多支步槍和手榴彈、子彈,邀請駐河南的第四(總司令孫蔚如)、第十四(總司令劉茂恩)、第二十四(總司令龐炳勳)、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馮治安)的總司令和參謀長等高級將領到開封。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自己這麼富,還是要讓鄰居們都享受到發展帶來的好處。

    陳際帆的個人魅力使這些總司令無法拒絕,尤其是邀請函後面長長的武器和糧食清單,有個別擔心上演鴻門宴的總司令像龐炳勳等全部傻眼了,這幾個集團軍都是雜牌,這幾年在河南、湖北和日軍作戰,武器彈藥損耗很大,而軍事委員會又以產量不足沒有補給,過的日子連八路軍都不如,現在大財主陳際帆願意慰問,這個險值得冒!

    陳際帆在開封為他們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宴會,在祝酒詞中盛讚他們為抗日和救災中所做的貢獻,說值此辭舊迎新之際,他謹代表安徽山東等地軍民送上新年祝福,並送上一些急需的糧食武器彈藥作為新年禮物。

    宴會自然在一片非常輕鬆的氣氛中進行,不過,陳際帆話鋒一轉,他說,河南遭此大災元氣大損,他懇請諸位總司令不要用強制手段抓丁來充實部隊,否則他一定會干預,帶到明年生產恢復,各部隊不妨嘗試招募的辦法補充兵員。陳際帆強調,哪只部隊能夠在民眾最困難的時候站出來,民眾就會死心塌地跟著他走,這樣招來的兵才會有戰鬥力。

    陳際帆透露了在河南進行大規模建設的計劃,希望在座諸位總司令能夠以抗戰大局為重,幫助維持地方治安,肅清嘯聚山林的匪患,保證經濟建設在安定的環境中發展。

    最後,陳際帆話鋒一轉,說抗旱救災關係國計民生和抗戰大局,若有一些部隊冒天下之大不韙禍害百姓,就是與「神鷹」五十萬精銳部隊為敵。如果有人膽敢破壞礦山、公路和工廠,陳際帆就把他們當做漢奸叛國論處,一定不遺餘力追殺到底!反過來如果友軍能切實保證地方經濟建設,則他保證大家都能享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

    應該說,作為同級的集團軍總司令,陳際帆這話簡直是**裸的威脅,不過陳際帆是陸軍二級上將,而且出手大方,大伙就權當下屬聽著了。他們聽到的消息是,「神鷹」對他們沒有敵意,只是希望他們不要擾民,不要打擾他們開礦等。

    會後大伙看到了陳際帆的禮物,每個集團軍10萬噸糧食,六千支嶄新的仿毛瑟98步槍和刺刀,三百挺捷克式、四百多具擲彈筒和相匹配的子彈、榴彈。

    好傢伙,真大方啊!雜牌軍總司令從武器材質上就知道,人家是真心實意的交朋友,至少比老蔣捨得。

    陳際帆看著他們一個個兩眼放光,以為他們馬上就會說上幾句感謝或是願效犬馬之勞之類的,沒想到他看見幾個人竊竊私語一番後回過頭來對他講:「陳總司令,我們手上還有點私錢,能不能到你的安徽入股?」

    「入股?」這有點出乎意料,陳際帆馬上明白過來了,他們除了要糧食武器還要錢啊,不然怎麼發軍餉?

    不過陳際帆沒有馬上答應,而是正色道:「這個問題我無權回答,你們可以派人找到馬寅初教授,和他以契約的形式商量。」

    龐炳勳大大咧咧地道:「老弟別開玩笑了,難道這點小事你還做不了主?」

    陳際帆非常嚴肅地說:「是真的,在安徽我一個人說了不算,得聽大家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