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神鷹天降

《》章 節目錄 第三百五十二章 劍指江南 文 / 中國神鷹

    幾個雜牌集團軍總司令提出參股的想法讓陳際帆有些意外,但是他還是不準備馬上答應他們,這件事必須報給發展委員會定奪,他們在商業方面的智慧可比自己強,再說吊吊這些傢伙的胃口也好。

    打點完鄰居們,陳際帆又親自到各地農村轉了幾天,確信災民能夠安全過冬後,他決定離開河南返回安徽去。過完這個元旦,收拾江南的時間也到了!

    陳際帆在河南與參謀總部協商,決定首先任命第二軍軍長羅玉剛為第一集團軍代總司令,統一協調北線山東河北第一軍、第二軍和第七軍,將三個獨立師整編為第八軍,任命吳化文為軍長,蕭健九為副軍長,魏鳳韶為參謀長,駐紮在豫南信陽一帶,與大別山區五戰區的部隊形成掎角之勢,抵禦鄂北的日軍。

    把後方安頓好以後,參謀總部秘密南下到巢縣,在這個曾經的「神鷹」總部構築起新的參謀體系,開始針對江南制定作戰計劃。

    陳際帆在河南陪災民們過完元旦,於43年元月6日回到巢縣。在這裡與參謀長胡雲峰、前期回來的鐘鼎城和高煥捷幾個人碰頭,開始商討未來針對江南的軍事行動。

    最有發言權的是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鐘鼎城中將,他的部隊主要是安徽人,熟悉這裡的地形、氣候,熟悉這裡的一切,當北線濟南激戰正酣時,他已經開始著手對江南的軍事行動準備。

    不過老鐘的胃口似乎還不小,他一開口就說道:「如果只是攻佔江南長江沿岸的馬鞍山和蕪湖,則部隊肯定會招致日軍大規模的反撲,所以我的意見,把仗打大點。」

    咦?這就奇怪了,一向老成持重的老鍾今天居然一反常態提出一個比較激進的念頭,大伙都比較好奇。

    「還是我來解釋一下吧,」胡雲峰現在也學得有些老成了,他慢慢說道,「渡過長江現在已經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在什麼地方結束此次軍事行動?是直接攻下滬寧杭,還是渡江後與九戰區一道包抄江西湖南的日軍?」

    陳際帆擺擺手,「攻佔滬寧杭就免了,我們兵力遠遠不夠,除了第三軍能擔當大任外,新組建的第四軍和第五軍甚至連軍長人選都無法確定,三個軍十萬人,沒有裝甲部隊,沒有重炮,在江南只能利用地形優勢和日軍進行運動戰,本身就沒有任何優勢可言,真要集結重兵於這些大城市外圍,這點兵力是遠遠不夠的,而且也是很冒險的。」

    「所以我們就不能把這樣大的作戰任務單獨扛下來,頭,你其實不必每戰必親臨前線指揮,我倒是覺得,如果能夠說服老蔣幾個戰區的嫡系部隊在南方地區來一個戰略進攻,那抗戰局面將會是另一番景象。」胡雲峰開始陳述想法。

    陳際帆笑道:「又來了,這個想法倒是大膽,只可惜只是咱們一廂情願,這麼多部隊,首先指揮就成問題,其次各部隊駐地不一,戰鬥力又有強弱之分,加上派系林立,何人指揮,怎麼指揮,部隊行動上如何協調?」

    「不不,」胡雲峰搖頭,「頭你太悲觀了,實際上,現在中國的抗戰形勢比起歷史上不知好了多少倍,老蔣的嫡系部隊大規模換裝,戰鬥力比起以前好了許多,作為政府軍,這個時候總不能呆在西南吃乾飯吧。老蔣支持我們反攻,其實是想和日本人拚個兩敗俱傷,但是我們讓他老人家失望了。滬寧杭地區也好,湘贛浙閩四省也好,老蔣不是一向都看作是自留地的嗎?他上百萬部隊不思光復首都,難道就只會禍害百姓不成?」

    「小胡,你有什麼想法就說,頭面前不用繞彎子。」鐘鼎城提醒。

    「頭應該給軍事委員會施加壓力,說服老蔣和軍界搞一次針對華中、華東的大反攻,長江兩岸的五、六、九戰區全部參加,這樣一來不僅中國的國際地位會大幅度提高,而且還會大大加劇戰爭勝利的進程。」

    胡雲峰見大家不置可否,很認真地補充道:「這是一個關乎中華民族臉面的軍事行動,也是一次很大的冒險行動,所以我建議頭立刻飛重慶,親自說服蔣介石。就像當初遠征軍那樣,投入重兵和日軍決戰。」

    陳際帆聽完後沒有說話,實際上他的內心也早有這個想法,但是這半年下來他不瞭解政府軍的作戰實力,更重要的是不瞭解蔣介石到底是怎麼想的?是向歷史上那樣保存實力等待與**決戰,還是真的能審時度勢做一個光復國土的民族英雄?他不敢肯定。不過,他還是決定試一試。

    「這樣吧,我親自去重慶,一方面解釋一下河南的事情,一方面盡力說服蔣介石和軍委會的高官們,在此期間參謀總部要切實負責後勤、情報、兵力調動等工作。不管老蔣是什麼態度,長江我們都是要過去的,我們的底線就是皖南和贛北,將日軍逼到南京、杭州、上海和南昌幾個大城市。這次作戰,航空兵、空降兵、特種部隊全部都要參戰。另外,要與江蘇的新四軍聯繫,務必請他們出兵攻擊揚州、泰州,保障我軍側翼。」

    「嗯,頭,你放心吧!」胡雲峰胸有成竹地說。

    陳際帆似乎還不放心,對鐘鼎城說:「對新編部隊特別是兩個軍的訓練要加強,江南是山地叢林作戰。長江北岸的岸炮陣地必須切實有效地保障江面的安全,調巢湖水上獨立師參加此次作戰,負責保障後勤通道的暢通。」

    「放心,我們有航空兵,如果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消滅華東日軍陸軍航空兵主力和吳淞口日軍軍艦,那這一仗還是有勝算的。」

    「最後一點,參謀總部馬上下令,任命李濤為第二集團軍參謀長,邱瑞荃為第五軍軍長,黃樹卓(在江南俘虜的偽軍團長,已反正,詳見二百零一章)為第四軍代軍長,歸第二集團軍建制。三個軍必須在兩個月內完成換裝。集團軍屬炮兵師裝備105榴彈炮36門,75mm山炮72門。總之一句話,要盡快完成第二集團軍的組建、裝備和訓練工作。」

    胡雲峰笑道:「頭,你變了。現在你變得婆婆媽媽的了。以後仗越打越大,您也不能什麼事都親力親為,您要相信老鐘,相信參謀總部。」

    「呵呵,習慣了,好,我不多說了,小高,你收拾一下和我一起去重慶。」

    「不帶上趙俊嗎?」胡雲峰揶揄道。

    「不帶不帶,你要敦促這小子,抓緊空降訓練。老鍾要知道小文,先挑出人集訓,以後這支特種部隊就靠他了。」

    陳際帆說走就走,先讓參謀總部給軍事委員會發報,說他將趕到重慶向委員長述職,然後於第二天一早乘飛機秘密出發。

    也不怪胡雲峰在陳際帆面前說,讓他充分相信參謀總部,他確實有驕傲的本錢。參謀總部經過三年多的建設,已經擁有了涵蓋情報、指揮、測繪、軍工、後勤、訓練、法規、兵役、航空、水戰等多部門的強力機構,幾年下來從軍政大學培養的參謀多達五千人,情報人員幾萬人,其他文職軍官也有兩千多人,可以說是中國最強有力的參謀機構,或者誇張地說,其運行效率可以和世界強國的參謀機構相媲美。

    這樣一個在血與火的艱難抗戰時期創建的機構,自然不是吃乾飯的,實際上,早在濟南戰役完成時,參謀總部就派出多名情報、測繪人員滲透到江南各地,秘密測繪各種地形,並且通過和當地人的訪問,探聽到各地的風土人情、氣候變化甚至包括民間傳說等情報。情報人員也對日偽各個大小據點進行切實有力的偵察,包括日偽軍番號、兵力、火力以及其行軍使用的交通工具速度等等。

    現在參謀總部在情報方面除了搜集日偽軍的,還將觸角伸到了幾個戰區,如果聯合作戰的計劃能夠成功,參謀總部必須瞭解參戰各支部隊的兵力火力機動後勤甚至各級主官的關係網和性格特徵。毫無疑問,這是很有必要的。

    實際上,「鷹眼」組織這幾年培養的很多特工由於具備一定的軍事素養,已經在很多**部隊裡當了軍官,混得好的甚至當上了營長、連長。當然,也有很多的特工人員在供職的部隊裡犧牲於抗日戰場。

    陳際帆雖然沒有在,但是對江南的各項準備還是在參謀總部的指揮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首先是兩支特種部隊的建設,胡雲峰親自負責空降團的所有工作,包括飛機、空降場地、訓練大綱、武器裝備等。胡雲峰不像陳際帆,他知道放權,所以雖然領導上萬人的龐大機構,但是他絲毫沒有覺得很累,甚至還能抽出時間經常到牛王寨的空降兵基地去親自指導跳傘。

    趙俊肯定是會跳傘的,因為這是作為特種兵的最基本技能,但是他一個人會跳和幾百人會跳是兩碼事,這方面還得有胡雲峰親手撰寫訓練大綱並親自示範才行。

    趙俊空降團的軍官都是在緬甸叢林血戰的精銳,飛機這種東西當然也不陌生,不過他們沒想到自己居然要站在艙門口往下跳,這種感覺就不太爽了。儘管在地面上趙俊團長不厭其煩地講解要領,但是第一次在疾風勁吹的艙門口面對蒼茫大地還是有些腿軟。

    腿軟也要跳!這些不愧是特種兵,還是不打折扣地執行了命令。一開始空中綻放著一兩朵花,緊接著花兒越來越多,在上千米的高空中形成一道美麗的風景。

    無論是胡雲峰還是趙俊,都知道跳傘只是基本功,一支成熟的空降兵,應該具備全天候傘降或機降的能力,能夠在低空壓制敵人地面火力,能夠在降落後快速收攏部隊完成集結,並且在短時間內形成攻擊拳頭向戰鬥目標行進。這不僅要求空降兵的單兵素質要好,而且對部隊情報指揮能力都是一個巨大考驗。而且執行作戰任務的空降兵的傷亡比例一向很高,這就要求部隊能夠保持士氣。

    在胡雲峰的預想中,空降兵的第一仗應該是空降長江南岸,破壞日軍增援道路上的橋樑,佔領各戰略要地,摧毀日軍機場、炮台等設施,而這些,一個團的兵力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胡玉峰產生了一個想法,江南戰役結束後,他要親自組建空降學校,抓基礎訓練,為一線部隊提供更多的預備役兵員。

    胡雲峰在牛王寨婆婆媽媽訓練的時候,鐘鼎城開始針對文川浩的新型特種部隊制定訓練大綱。這支部隊的組成人員首先要求有中學以上文化,因為他們必須系統學習在實戰中運用手邊的一切資源製造能夠殺傷敵人的武器。這就要求戰士們至少要有數學、化學、物理、地理、人體科學、植物學和醫療衛生等知識,熟悉和武器有關的化學物質、熟悉相關的化學反應,對各種車輛、武器性能做到比製造工人還要熟悉,對野外保障和救治要有最基本的能力。

    當然了,這支部隊實際上不是為了江南戰役而準備的,最多一年,他們就會秘密踏上白山黑水,在白樺林中,在深厚的積雪中和關東軍進行最艱苦的游擊戰,給大部隊奠定堅實的基礎。作為「神鷹」第一支全天候作戰的特種部隊,這僅僅是第一步。

    文川浩是一個典型的「幽靈」型狙擊手,性格內向,遇事冷靜,忍耐力和爆發力一流,對危險有一種天生的敏感,由他來帶領這支部隊是再合適不過了。

    新任隊長文川浩脫下自己的偽裝,開始像一個虔誠的學徒從鐘鼎城、從趙俊、胡雲峰那裡孜孜不倦地學習新知識,因為他的部隊裡不可能都是幽靈狙擊手,還要有叢林戰專家,機關詭雷專家…….

    有兩個人甚至比文川浩還要刻苦,那就是副隊長—偵察尖兵徐揚和獵人出身的金鎖,他們重新回到安徽後,見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一個他們這個時代都不可能見到的特種戰境界。

    比起低調得不能再低調的一百多人的特種部隊而言,第二集團軍可謂是熱鬧非凡。新增加的兩個軍在巢縣以南至長江沿岸的駐地上正忙得不亦樂乎,因為參謀總部正在將一車車的武器、軍裝和裝具送到他們的手中。

    第四軍新任代軍長黃樹卓少將正馬不停蹄地在各師、團駐地視察部隊。一個多星期前他還是參謀總部一名見習參謀,一個多月前他還是安徽軍政大學一名高級指揮科學員,一年多以前他還是汪偽政府南京警備第二軍一名上校團長,所以當幾天前接到參謀總部發來的簽有陳際帆大名的任命令時,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黃樹卓實在自己的地盤南京附近被俘的,俘虜他的「神鷹」當時只有兩百多人,被俘虜後他一直由新四軍看管,在新四軍游擊隊裡他沒有被虐待,而是同許許多多的戰俘一樣得到很多學習的機會。連新四軍軍部都知道這個處處以汪精衛為榜樣的偽軍軍官,經過調查發現這傢伙個人生活非常檢點,為人正直,治軍很嚴,覺得他可以爭取,於是做了很多工作。

    輾轉來到江北交給「神鷹」以後,他才真正認識了這些令不了一世的日本人都咬牙切齒的軍隊和他們的長官。黃樹卓看見這支部隊的第一眼就喜歡上了它,他喜歡這支部隊苛刻得近乎變態的內務,從戰士營房裡的整潔程度他能夠看出,這絕對是一支紀律優良的部隊,他做夢都想指揮這樣的部隊。

    他更喜歡這支部隊的訓練方式,沒有一個軍官在操場上打罵士兵,儘管很多士兵在他看來還是笨了一些,取而代之的是鼓勵,是講解、是分享、是總結……黃樹卓發現士兵們練得很起勁,甚至有士兵放棄休息頂著烈日還在練。後來他才知道,這是總司令他們傳下來的新式練兵方法。看著人家的教官連投擲手榴彈這樣最基本的動作都分解成幾個標準,讓戰士們在一旁觀摩總結和學習的時候,黃樹卓這位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留學生震撼了!這和在日本上下級之間等級森嚴的訓練有著本質不同,但是他知道,這樣的訓練更能讓士兵快速掌握戰場基本技能,更能提高士兵訓練作戰的積極性。

    此刻他已經是自由身了,在參謀部人員的陪同下他到了白湖農場,看見了戰爭期間根本不可能看見的世外桃源,他到了淮南,目睹了一座座巨大的煙囪聳立藍天。他好像明白了「救國」的真正含義,他好像明白了自己以前走的路並不是正確的。

    他想起了那個親手俘虜自己,比自己年輕得多的參謀長的話:汪精衛可能真的想尋找一條救國之路,可是他錯就錯在,把中國自己的命運交給了屠殺自己同胞的日本侵略者,他再不是當年『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那個血氣方剛的革命青年了,不管他願不願意接受,他都成了遺臭萬年的漢奸,可惜了。

    黃樹卓就是這樣一天天轉變,直到百忙之中的總司令陳際帆在軍政大學看到他,並且發現了他在軍事指揮上的卓越才能。

    這一段時間他和曾經是敵人的胡雲峰參謀長成了朋友,從他嘴裡黃樹卓明確了這個時代中**人的理想,不是在侵略者的刺刀下苟延殘喘,而是對內保衛人民,對外開疆拓土。

    黃樹卓終於拋開了身上的包袱,懷揣著夢想上任,他要把自己的第四軍鍛造成第一軍那樣的步兵勁旅,要以堂堂正正的中**人的身份重新回到南京這個自己曾經效命過的城市。

    比起第四軍代軍長黃樹卓的遠大抱負,第五軍軍長邱瑞荃現在在安徽聲望如日中天,作為一個投筆從戎的知識分子,他身上留著這個時代最典型的憤青的血液。他在「神鷹」這個團隊裡看到了中國強大的希望。

    不過,他對自己的指揮能力表示懷疑,擔心能否扛起這樣一個重擔,參謀長不失時機地告訴他一個美國將軍的故事,參謀長說他邱瑞荃最大的長處就是能發揮下面指揮官的軍事才能,然後又能把他們牢牢地栓在一起,讓整支部隊爆發出強大的戰鬥力。參謀長說,你邱瑞荃將軍是「神鷹」真正的文武兼備的人才,一定能夠幹好這個軍長。

    邱瑞荃充滿信心,不光是參謀長這句話,還有自己手下的幾個師長,16師師長是夏賢德上校,這是一員猛將,當年敢單槍匹馬拉隊伍攻打縣城的傢伙,經過了大大小小幾十戰,終於以出色的指揮才能被送進軍政大學深造。17師師長是週一平上校,這是他在含山縣當縣長時招募的二十九軍排長,18師師長是劉玉堂,「神鷹」最早的成員之一,也是一員猛將。

    兩位軍長最有感觸的是,「神鷹」並不是論資排輩的,當初創建「神鷹」的除了頭他們七個外,就是五個36師的士兵,結果他們的老班長鄧方順現在在參謀總部當後勤大管家,機槍手王大柱因為受傷,好長時間沒上戰場,後來一直在軍政大學,現在終於出山擔任第四軍一個師長,工兵張喜旺現在是軍政大學工兵科的教官,通信兵潘貴田也在軍政大學擔任教官。

    「神鷹」不會忘記他的創建人,但也不會拿軍事主官的位置作為酬勞,除了王大慶和劉玉堂兩個經常戰鬥在第一線外,其他幾個默默地站在後面,為他們一手締造的這支英雄部隊貢獻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

    王大柱是黃樹卓在軍政大學結識的,同時結識的還有在壽縣幹過皇協軍連長的李楚明和孫彥鵬,這兩位據說曾參加過「神鷹「特種部隊,得到過陳際帆總司令的親傳。他的第四軍三個師師長終於找到了。13師師長王大柱,14師師長李楚明,15師師長孫彥鵬。

    1943年元月下旬,「神鷹」第二集團軍正式成軍,全軍轄第三、第四、第五三個軍,全部以國產仿德式武器作為制式裝備,集團軍連同直屬炮兵、近衛旅、工兵團、輜重兵、通信兵在內共計18萬餘人,每個軍五萬人,團以下按照四四建制編成,基層步兵班十四人,兩支仿mp40衝鋒鎗,一支突擊步槍,一挺捷克式輕機槍(兩人用),兩具仿日式89擲彈筒,六支仿毛瑟98步槍,一支毛瑟自動手槍。每個排有一個機炮班,兩挺仿mg42通用機槍,兩具擲彈筒。每個連擁有一個火力支援排,裝備有「神鷹」自產60迫擊炮四門。每個營除以上四個連外有四門步兵炮,每個團也有自己的炮兵連,裝備迫擊炮12門步兵炮6門。每個師三個以上團,師部直屬24門70mm步兵炮,每個軍直屬一個炮兵團,12門75mm野炮,一個直屬防空團和一個防化團。

    第二集團軍每個師在火力上已經不輸於同級別的日軍師團的單位火力,並且在航空兵上能夠和日軍一戰。

    奪取江南指日可待!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